莎士比亞是怎麼死的

  莎士比亞是英國文壇巨將, 他一生作品無數,《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等作品跨越時代和年齡,成為人們記憶中永遠的經典。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因為藝術和商業的需要,莎士比亞在長達二十多年的時間裡,往返於倫敦和故鄉之間,夫妻聚少離多。有推測莎士比亞的妻子曾長期單獨一人在家鄉斯特拉福撫養三個孩子,再看莎士比亞的遺囑,只給妻子一張“次好”的床,所以家庭關係不睦的傳聞也並非空穴來風。像所有平民百姓,兒女也是莎士比亞的愛和痛,因為二女婿的婚外情讓他們夫婦二人被逐離教會,所以莎士比亞憤而修改遺囑,把大部分財產都留給了喜愛的大女兒。莎士比亞的家事恐怕只有人家自己才最清楚,但清官難斷家務事的煩憂,相信也纏繞著他的身心和情感,也影響著人們對他去世原因的分析和思索。近天命之年莎士比亞返回故鄉隱居,在52歲生日當天病死在家中。史實的說法是死於疾病,但具體病因不詳,這也給另一種陰謀論調留下了空間,說是莎士比亞的親戚——可能是他妹夫,又可能是他女婿——謀殺了文學家。出於對莎士比亞的喜愛,無數人用多種方法想要證明他真正的死因,甚至想不顧他墓碑上的詛咒,用現代基因技術抖膽一試。但,至今仍無定論。

  莎士比亞在《哈姆雷特》中的名句:“生存還是死亡,這是個問題。”這像是一句對他離世之謎的讖語,讓人琢磨玩味到現在。或許已不是最重要的,以他忌日命名的“世界讀書日”或許才是人們對這位天才離世的最好紀念。

  莎士比亞的貢獻

  提到戲劇和文學的發展歷程,就不能不說到歐洲的文藝復興,而文藝復興最傑出的代表之一,絕對是莎士比亞。這位著名的英國劇作家、詩人、文學家,在其平淡的一生中創作出了多部曠世奇作。中國人稱他為莎翁,莎翁的戲劇作品,從問世至今,一直都在劇院上演,從來沒有落幕。 莎士比亞貢獻最大的地方,自然是他的文學作品。

  在文學領域,莎士比亞貢獻最重要的就是將很多的舊劇本、小說和民間故事等,用當時通用的一種寫作方法寫出來,但他的詞彙極其豐富,對人物的刻畫非常的深刻鮮明。而且他的故事情節跌宕起伏,人物的語言各有特色,使他的作品在劇院有更好的詮釋。莎士比亞的創作分為前、中、後三個階段,而且緊貼社會背景。比如在前期,英國在戰勝西班牙後,莎士比亞的理想人文主義情懷處處體現在他的作品中,所以這一階段他創作出膾炙人口的四大喜劇。而在中期,隨著英國社會的矛盾越來越深,莎士比亞的作品風格也開始轉變,他開始往現實主義發展,創作出有高尚情操和犧牲復仇精神的四大悲劇。

  在英語文學方面,莎士比亞貢獻的兩萬多的英語詞彙,這些詞彙雖然數量有限,但是卻有著深刻的含義和獨特的意境。在莎翁之前,英文只有一萬多的詞彙,但是在他之後,英文詞彙到了三萬多。在當時的社會,他不僅為作家們提供了更多、更豐富的詞彙來表達自己的意思,也為他的大批讀者帶來了心靈和精神的寄託。莎士比亞貢獻的那種對理想的抱負情懷,對腐敗社會的批判與諷刺,深深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讀者。他不是隻埋頭寫作的人,還是與社會底層人民休慼與共的人,他用自己的作品為自己吶喊,為社會吶喊。

  莎士比亞的墓誌銘

  莎士比亞曾經為人們留下了三十多部喜劇,另外還有一百多首詩文,然而其中最為特殊的還要說是莎士比亞墓誌銘,這份墓誌銘是他親自為自己撰寫的。在1616年的4月份他離開了人世,那一天正好是他五十二歲的生辰,在他離開人世之後人們將他的遺體安置在了聖三一教堂之中,在那裡有一個聖壇,而他的遺體就在這下面。而他之所以撰寫這份墓誌銘,其實就是為了能夠永遠長眠。

  莎士比亞墓誌銘是在他去世之前就已經撰寫好了的,也有一些人認為這可能是他最後的絕筆,翻譯之後的大概意思是:我的好朋友,請看在上帝的面子上,不要來挖掘我的屍骨,如果有人挖掘那麼必定會受到我的詛咒,如果有人保護了這裡,那麼一定會受到保佑。這是一份特殊的墓誌銘,有人說正是因為這份墓誌銘的內容所以沒有人敢挖掘他的墓地,從中也可以看到這位偉大人物是多麼的聰慧和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