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積寺導遊詞
善導是我國佛教淨土宗的主要創始人之一。他生於公元613年,俗姓朱,泗州***今安徽北部***人。幼年從密州(今山東境內)明勝出家。在公元641 年去幷州石壁山玄中寺(今山西交城縣境內)拜訪高僧道綽,歸為門下,深諳《觀經》奧義。公元645年,道綽和尚圓寂,善導又到唐都城長安,開始時住終南山悟真寺,後經常在長安城中的光明寺廣傳教義。他於公元681年病故,終年69歲。他的弟子懷惲等人遂將善導的遺骨安葬在長安終南山麓的神禾原上,並建立磚塔以示紀念。後來他的弟子在塔周圍建立了香積寺。寺建成後成為淨土宗的活動中心,因此香積寺被視為淨土宗發源地。
淨土宗於東晉時期從印度傳入中國,興盛於北魏。淨土宗提倡專念“阿彌陀佛”的名號,就可以抵達“西方淨土”的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是梵語,意為無量光明、無量壽命、無量智德智慧等。唐代淨土宗得到長足的發展,中唐以後,廣泛流行於社會各階層。
關於香積寺的由來據說來自一個傳說。傳說“天竺有眾香之國,佛名香積”,於是該寺取名香積寺,意思是把善導法師比作香積佛。香積寺位於氵矞***yu***、滈兩河交匯的神禾原西端。唐代詩人王維曾遊此寺,留有《過香積寺》五言律詩:“不知香積寺,數裡入雲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禪製毒龍。”該詩描繪了寺院環境的幽靜宜人。
寺內現存的善導塔是公元680年修建的。塔由青磚砌成,平面正方形,為仿木結構。塔原為13級,因年久殘毀,現存11級,高約33米。塔身周圍儲存有鞍形的12尊半裸石佛像,雕刻精巧,實為珍品。塔基層四面有門,南門楣額上嵌有磚刻的“涅槃盛事”橫額,是1768年修補時所做。塔身四面有用楷書刻寫的《金剛經》,字跡雅秀,筆力遒勁,十分引人注目。
香積寺在唐代曾盛極一時。懷惲召集四方僧眾多次在寺內舉行隆重祭祖。唐高宗李治曾賜舍利千餘粒,還有百寶幡花,令其供養。武則天和唐中宗母子多次親臨膜拜。寺院當時規模巨集大,除善導弟子敬業靈塔外,還有萬回、平等靈塔。
唐代的善導塔現已做了整修,塔內有木梯直通塔頂。新修大殿內安放著日本友人贈送的善導大師像、供桌、銅磬、木魚等。殿前安置著他們贈送的石燈。大雄寶殿前10棵蒼勁的柏樹,象徵著中日兩國人民間的友誼像松柏一樣萬古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