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獨樂寺導遊詞
各位團友,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
歡迎來到天津市獨樂寺,首先我給大家介紹一下獨樂寺的概況:
今天我們要遊覽的是津門十景之一,的獨樂寺。獨樂寺俗稱大佛寺,是我國古代大型木結構高層建築的一顆明珠,1961年,國務院公佈獨樂寺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位於薊縣城內,坐北朝南,是由山門、觀音閣和東西配殿組成的一套完整建築群,佈局簡潔,主題突出,巨集偉莊重。關於獨樂寺初建的年代已經無從考證了,但我國著名建築學家樑思成先生認為,獨樂寺的創立,最遲也應該在唐初,觀音閣上懸掛的李白所書唐制的“觀音之閣”的匾額可作為佐證。現存獨樂寺的主要建築,是遼聖宗統和二年重建的。關於獨樂寺,它有五個“之最”,剛剛我已經說過了一個了,其餘四個,我將會在講解過程中告訴大家,請大家仔細聽,回來的路上就請您來說說這五個“之最”。
好了,我們已經來到了景點的停車場了,請大家記住我們的車是白色的大金龍,車牌是津A2345,車子停在停車場的左邊,我們下午4點在寺門口集合,請靠窗的遊客把窗子鎖緊,貴重的物品請隨身帶好,好,請大家開始下車。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紅門叫做山門,它高約10米,面闊3間,進深2間,中間為穿堂道,,請大家向上看,在山門正中有一匾額,上書“獨樂寺”三個字,字徑半尺,剛勁渾厚,為明代武英殿大學士、太子太師嚴嵩手書。為什麼叫獨樂寺呢?因為佛家清心寡慾,恪守戒律,獨以普渡眾生為樂,才命名為獨樂寺。好,就請大家隨我走入獨樂寺吧,進入山門,首先我們大家看到的這兩尊高大的護衛金剛力士,就是民間俗稱的“哼哈二將”他們均高4.5米,居高臨下,虎視眈眈,面目猙獰可畏。
我們繼續往裡走,現在,我們來到的是天王殿,這裡東西兩側是彩繪的四天王像,兩兩分立。分東南西北,各護一方。東側北端為東方持國天王,綠臉,怒目,著棕色冑甲,手持琵琶,兩腳各踩一鬼。東側南端為南方增長天王,,臉藍色,雙目圓睜,著棕色冑甲,手持寶劍,兩腳各踩一鬼。西側南端是西方廣目天王,臉紅色,怒目,左手緊握一龍,右手捏如意寶珠,腳踏兩鬼。西側北斷是北方多聞天王,白臉,面目和善,左手持紅蓋黃傘,右手握灰色銀鼠,左腳下鬼作人身獸面,站立;右腳下鬼作獸形,蹲於地。象這樣,南間有哼哈二將,北間有四大天王的設定是少見的。
請大家往前走,現在我們看到的就是觀音閣了。好,請大家轉身,看一下山門的屋頂,它為我國最早,等級最高貴的廡殿頂山門,由一條正脊四條垂脊組成,正脊兩端兩條翅轉向內,猶如雉鳥飛翔的在建築中叫做“鴟吻”生動逼真,氣勢巨集偉。廡殿頂和鴟吻也就是獨樂寺的第二和第三個之最。
現在我們轉回身來再看看觀音閣吧,它東西面闊五間,南北進深四間,從外表看,上下兩層,實為三層,中間有一暗層。觀音閣是我過僅存的最古老的木結構高層樓閣。我們向上看,屋簷下正中懸有一鎏金方匾上書“觀音之閣”,左下方落款“太白”,是唐代大詩人李白52歲北遊幽薊時所書。相傳,有一天李白喝得大醉,迷迷糊糊寫下了“觀音之閣”四個大字,又題上了“太白”的下款,可是,等到把匾懸掛起來以後,才發現之字少了一點,李白就站在閣前,把筆蘸飽墨水,用力往上一甩,正好點在之字上。這就是“飛筆點之字”。
我們一起走進觀音閣去看看吧,中間聳立著的巨大的觀音像是整個建築的主旨,在它的頭上還有十個小頭像,所以又稱十一面觀音。也就是第五個之最,是我國僅存的最大的古代泥塑之一。大家可以看到在十一面觀音像的旁邊還有各有一脅侍菩薩,略向觀音前傾,好像隨時準備聽從差遣。三尊塑像具有很濃的唐代風格,均系遼代雕塑藝術的珍品。
好,請大家看看閣內四壁的彩畫,這是明代重描的“十六羅漢”和“二明王”像壁畫上部間繪有山林風雲,下面也有世俗題材。這些壁畫,在乾隆十八年大修獨樂寺時被一層厚達一釐米的白灰覆蓋,1972年,休整觀音閣時發現並剝出,這些壁畫不僅給獨樂寺增添了光彩,也為歷史、藝術、宗教的研究領域提供了寶貴的材料。
好了朋友們,今天的遊覽就全部結束了。感謝您對我工作的支援與配合,為了我的工作更加完善,有什麼服務不周到的地方請您留下寶貴意見,祝您萬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