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祕傳養生功
據說是由武當山內家拳的創始人張三丰所創。此功法結合了中醫 陰陽五行平衡和奇正相生學說。整套動作簡單易學,有利於強身健體。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希望你喜歡!
道家養生功
人體內的左腎為陽,右腎為陰。左腎司六腑之功能,右腎轄五臟之執行。腎對五臟六腑起著至關重要的溫煦***xu***、滋潤、濡***ru***養、激發等作用。
腎中之元氣,又叫元精,是生命的原動力。腎虛則生命力減弱,各種疾病會接踵而來。腎生精,精生髓,髓壯骨,髓通腦,腦為髓海。腎虧則髓空,髓空則骨軟,骨軟則腰膝痠麻,牙齒脫落,骨質增生,椎間盤突出,關節炎、頸椎神經痛,甚至出現頭暈目眩,耳鳴健忘,反應遲鈍,精力下降,脫髮皮皺等現象。腎陽虛衰,男人表現為陽痿、早洩、遺精;女人則帶下不止,月經不調,痛經、宮寒不孕等。
中醫認為,腎虧是人體疾病的根源,許多內臟疾患的治療,應從補腎入手。中醫還有個歌訣:“肝病先調腎,腎病先調肺,肺病先調脾,脾病先調心,心病先調肝”。可見個臟腑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人體自身補腎法,就是外勞宮補腎法。
具體方法是:每晚臨睡前將兩手背緊靠腰部,仰臥於床上,5-10分鐘後,其熱感會逐漸傳遍全身。開始時,雙掌被腰壓住會出現麻脹現象,3-5天后即可適應消除,雙腿會感到輕鬆靈活。
常酗酒的人,腦門還會滲出汗珠,有的腰部會出汗。這是因為人的兩手外勞宮緊貼二腎後,雙掌的熱量直接溫煦了二腎,將腎內虛寒之氣逼出,通過執行,變成汗水排出體外。
尤其是晚上10點半至11點,是亥時尾、子時頭,此刻地氣最旺,地氣通過內勞宮吸入,穿過外勞宮直接注入二腎,伴隨二掌的熱量和五行之氣,溫煦了二腎。不論是晚上,還是白天,只要你躺在床上,堅持兩手背緊貼兩腎半小時,便可收到奇效。
這個方法對過度疲勞、精神不好,睡眠不足的人效果最管用。
道家的修煉養生之道
第一,是“吃”的內容、形式,素食為好,烹飪以粥為善。
在道書《積功歸根五戒》中提出的第一戒律就是不得殺生,第二戒是不得葷酒,所以道士的飲食習慣是食素。而且,道教對所吃內容的認識,還考慮到社會教化功能,比如說“三厭”的提法。本來道教中除全真派外,還有一個大派叫“正一派”,正一派在非齋日是可飲酒茹葷。正一派的掌門世襲的,也就是張天師世家,這個掌門世家有一條“三不吃”的規矩,指的就是“三厭”。
何為“三厭”?結合孫思邈的說法“雁有序兮犬有義,黑鯉朝北知臣禮,人無禮義反食之,天地神明終不喜”。意思是雁、狗、黑鯉這三種動物知禮儀,人如果無恥地吃了它,天地神明都不會饒恕你。朱國禎解釋說:“後讀《孫真人歌》,謂天厭雁,地厭狗,水厭烏魚。雁有夫婦之倫,狗有扈主之誼,烏魚有君臣忠敬之心,故不忍食。”“不忍食”就是一種飲食文化,其中含有教化意蘊,既體現了道精神,又合養生之道。
而吃素、吃粥有益健康的記載在古代文獻中比比皆是,比如《遵生八箋》說:“蔬食菜羹,歡然一飽,可以延年……一粥一菜,惜所從來,可以延年。”孫思邈說:“廚膳勿使脯肉豐盈,常令儉約為佳。”就連陸放翁也曾作詩說:“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
第二,是“吃”的味道,要不要貪戀口感,性味淡泊才是養生之道。
辛、甘、酸、苦、鹹的輕重、搭配要恰如其分,偏酸、偏辣、偏甜、偏苦、偏鹹都不行。因為酸、苦、甘、辛、鹹這五味,一旦吃到了身體裡,它們的走向和所發揮的作用都有很大的不同。酸走筋,酸味的東西有收斂身體裡的津液,不讓水分外洩的作用。所以一旦吃多了,就會小便不容易排出,都被酸收斂住了。再比如苦味,大家都知道苦能清熱瀉火,但也不能多吃,苦走骨,吃多了人會嘔吐。
第三,是“吃”的心情、態度,道教將“吃”看做是修行,是一種功夫。
道書中說:“一瓢千家飯,孤身萬里遊。欲求生死路,募化度春秋。”修道之人求長生不老,即“欲求生死路”,就要拿著一個“瓢”去乞討,吃“千家飯”,還要一個人孤單地“萬里遊”。
全真派的王重陽祖師、長春真人丘處機都有這樣的乞討經歷,他們並不是窮,而是將乞食當做一種修行。王重陽直接說:“修行助飢寒者,唯三事耳。乞覓上,行符中,設藥下。”王重陽帶著馬鈺、丘處機、劉處玄、譚處端這幾個大牛徒弟整整乞討3年,討來的飯菜不管冷熱,都高高興興地吃,不會“要飯嫌飯餿”,是一種修煉心志的方法。跟隨王重陽的徒弟基本上都有流浪、乞覓及睡路邊的這個歷程,當一個人在滿足食、眠這樣的基本生理需求時都砥礪心志,奉行克己、節儉的態度,生活起居自然能契合大道,自然能身體健康。
***原載:“流浪討飯”是養生修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