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道安的故事有哪些
釋道安是東晉時期的佛教學者,佛教領袖。釋道安最突出的貢獻,是用中國傳統文化解釋外來文化,做到“洋為中用”。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釋道安的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
釋道安的故事
釋道安出生在東晉時期的常山扶柳地區,是著名的高僧和翻譯家,他在佛教方面具有很高的成就。釋道安生平過得並不是一帆風順,早年就失去雙親。釋道安出生在一個儒學世家,所以他從小就對儒學很有研究。
釋道安在年幼的時候具有超強的記憶力,可以快速地記住書本上的內容。但是釋道安長得很醜,大家都不待見他。釋道安通過自己超強的學習能力,使得別人都對他另眼相看。釋道安在長大成人後,開始到處遊學。在鄴縣的中寺,釋道安遇見佛學大師佛圖澄,兩人相見後,交談甚歡。
釋道安留在中寺跟著佛圖澄潛心研究佛學,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釋道安深得佛學的真理。此時的釋道安感覺到大家都是墨守成規地學習佛學,不能再滿足他的求知慾,所以釋道安選擇再次遊學,訪學佛門的經和律。之後,釋道安還在菠澤和太行恆山居住過。
釋道安的一生都是在遊學的路上,所以居住過的地方有很多,也遇到過各種大師,見識也有所增長。他在遊學時,一邊潛心研究佛法,一邊向大家傳授佛法的真諦。釋道安還寫了很多關於佛法的著作,這些著作都是釋道安對佛學的深刻理解。晉太元元年,釋道安在沒有疾病的糾纏下,安詳的離開人世,他的弟子把他安葬在五極寺。釋道安生平都是在潛心地發展佛學,使佛學與儒學相互融合,進一步促進佛學本土化。
釋道安的貢獻
一、講授《般若經》。
《高僧傳》卷五《道安傳》載:“安在樊沔十五載,每歲常再講《放光般若》,未嘗廢闕。”這記載說明,他在襄陽主要是講《般若經》,致力於《般若經》的研究。他宣傳的般若學是對《般若經》的根本原理——“空”的含義的闡發。當時我國的佛教學者基本上是用魏晉玄學的觀點去理解、註釋和說明般若學的。道安也是用“玄”解“佛”,用玄學唯心主義哲學家王弼、何宴的“貴無說”去宣傳般若學,他也主張“無在元化之前,空為眾形之始,故謂本無”。這個“無”、“空”就是事物的本體,宇宙最後的本源。他把般若學思想解釋為玄學家“以無為本”的思想,又吸收禪學的精髓,並把兩者結合在一起,從而創立了新的佛教學派——“本無宗”。
二、撰寫《安錄》。
道安之前,“譯經之人,名字弗說”,時間久了,就很難知道哪部經是何人何時何地譯出來的,這不利於譯經史的瞭解和研究。道安創撰《綜理眾經目錄》,為以後研究中國佛教的譯經史著,提供了第一部可信、可據的譯經史料書,即所謂《安錄》,起自東漢靈帝光和年間***公元178—184年***,止於東晉孝武帝寧康二年***公元374年***,“近二百載”的譯經記錄。開創了譯經史著目錄的先例,為後代撰寫《經錄》提供了範例。
三、註釋經文。
道安之前,對佛經的翻譯、註釋錯誤甚多,不利於佛教的傳播。道安在經過“窮覽經典,鉤深致遠”後,對佛經進行註釋,“析疑甄解”,“序致淵富,妙盡深旨”,使佛經“條貫既序”,講經者依之講經“文理會通,經義克明”。這既有利於佛教的廣泛傳播,又為以後佛經的註釋作出了範例,為深入研究佛經創造了條件。有人認為注經之作,“自安始”。
四、統一僧人姓氏。
《高僧傳》卷五《道安傳》載:“初,魏晉沙門,依師為姓,故姓各不一。”就是說,起初,其師來自天竺者,師姓“竺”,弟子亦姓“竺”,道安初從師竺法汰,故名“竺道安”。其師來自月支者,師姓“支”,弟子亦姓“支”;其師來自安息者,師姓“安”,弟子亦姓“安”。“姓各不一”。道安以為大師之本,莫尊釋迦,乃以“釋”命氏。於是將“竺道安”改為“釋道安”。此後,出家僧尼便一律姓“釋”。至今中國漢族僧尼中,仍未變。在後出的經典中,載有“出家僧眾,皆為釋子”的佛語,由此可窺道安先見之明。
五、確立戒規。
道安在襄陽,有僧眾數百,他認為必須制定戒律,加以節度。他制訂的三條戒律:“一曰行香定座,上經上講之法;二曰常曰六時行道,飲食唱時法;三曰布薩、差使、悔過等法。”作為“僧尼軌範”、“佛法憲章”,在當時產生很大影響,“天下寺舍,遂則而從之”。
對釋道安的評價
釋道安的一生為佛學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後人對釋道安的評價都是很高的。釋道安在成年後就開始向佛圖澄大師學習佛學,但是他發現佛圖澄大師教的佛學已經不能再滿足他對佛學的理解,於是他選擇離開中寺,繼續他的遊學生涯。釋道安在遊學的時候,把佛學帶到他去過的每個地方,對很多人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世人都感嘆釋道安大師對佛學的熱愛。釋道安對佛學有自己不同的見解,並把它傳遞給他的子弟。釋道安對佛學的無私奉獻是無人能及的。釋道安在遊學期間除了宣傳佛教之外,還整理、組織漢末以來凌亂粗糙的佛經,編譯一些難懂的佛經,此外,釋道安還翻譯印度傳入的佛經,在翻譯中,釋道安還在佛經中融入了儒家思想,使得佛學進一步本土化。
後人對釋道安的評價都是說他開創了中國化的佛教。釋道安的品德和見識獨步一世,被後人稱頌。釋道安無論是對於漢末以來佛學在中國本土的融匯傳承,還是對於佛教僧侶活動的規範化管理,都為後人在管理佛學上開闢了一條有效可行的道路。因而瞭解他的佛學思想以及實踐活動對於認識中國佛教思想的傳承演變也就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釋道安的佛學傳播行為也影響了很多人,比如東晉的慧遠大師以及"結蓮社"裡的成員。他們認為是釋道安把佛學傳到中國每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