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將長孫晟的簡介

  長孫晟,貞觀名相長孫無忌的父親,隋朝名將。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長孫晟***551—609年***,字季晟,河南洛陽***今河南洛陽***人,北魏太師、上黨文宣王長孫稚曾孫。長孫晟“性通敏,略涉書記,善彈工射,矯捷過人”***《隋書·長孫晟列傳》***。北周時崇尚武功,貴族子弟交遊皆以武藝相誇相敬,每次共同馳射,同輩皆在長孫晟之下。長孫晟十八歲時為司衛上士。起初沒有名氣,別人也不知其才能,唯楊堅一見,深贊其異才,攜其手並對人說:“長孫郎武藝逸群,適與其言,又多奇略。後之名將,非此子邪?”

  名將長孫晟的生平

  北周大象二年***580年***,突厥首領 沙缽略可汗***即攝圖***求婚於北周, 周宣帝以趙王 宇文招之女許之。娉娶時,北周與 沙缽略可汗各自炫耀本土能事,並精選驍勇之士充為使者。因此長孫晟被派遣為使者,做 汝南公宇文神慶的副手,送 千金公主至 沙缽略可汗處。北周曾先後派數十名使者前往,但 沙缽略可汗多輕視不禮,卻獨喜愛長孫晟,並常與長孫晟遊獵,以至長孫晟留住其處竟達一年之久。一次出遊,遇二雕飛而爭肉, 沙缽略可汗給長孫晟兩枝箭,並說:“請射取之”***《隋書·長孫晟列傳》***。長孫晟馳馬而奔,正遇雙鵰相攫,遂一箭而貫雙鵰。 沙缽略可汗大喜,命諸子弟貴人皆與長孫晟親近,學習其射箭的本事。當時 沙缽略可汗之弟處羅侯***號 突利設***甚得眾心,結果遭到沙缽略可汗的猜忌,處羅侯便暗中託心腹之人與長孫晟結盟。從此,長孫晟在突厥乘遊獵之機,察知突厥山川形勢及部眾強弱。長孫晟歸來後, 楊堅已為北周 丞相,長孫晟便將突厥的情況詳細地告訴了楊堅,楊堅聞後大喜,遂將長孫晟遷為 奉車都尉。

  北周大定元年***581年***二月,丞相 楊堅受禪登基,是為 隋文帝,改元開皇。十二月, 沙缽略可汗因 隋朝對其禮薄,說:“我周家親也,今隋公自立而不能制,復何面目見可賀敦乎”***《隋書·長孫晟列傳》***?遂藉口為其妻北周 千金公主的宗室復仇,與前 北齊營州刺史 高寶寧聯兵攻陷臨榆關***今 河北撫寧東,一說今 山海關***,並約同各部落準備大舉攻隋。時 隋朝新立, 隋文帝因此心中大懼,遂下令於北方邊地增築亭障,修繕長城,命陰壽鎮幽州、虞慶則鎮 幷州,加強幽州***治 薊縣,今北京城西南***、幷州***治 晉陽,今太原市西南***、乙弗泊***今青海樂都西***、臨洮***今 甘肅岷縣***、 武威***今屬甘肅***等地守備。

  開皇四年***584年***, 隋文帝遣長孫晟以副使職隨 虞慶則出使 沙缽略可汗,賜公主姓為楊氏,改封 大義公主。 沙缽略可汗奉詔時不行跪拜之禮。長孫晟勸說道:“ 突厥與隋俱是大國天子,可汗不起,安敢違意。但可賀敦為 帝女,則可汗是大隋女婿,奈何無禮,不敬婦公乎?” 沙缽略可汗這才笑著對左右官員說:“須拜婦公,我從之耳”***《隋書·長孫晟列傳》***。於是乃拜詔書。長孫晟還朝後授 儀同三司、左勳衛 車騎。

  開皇五年***585年***七月, 沙缽略可汗向隋請和稱藩。從此北部邊患基本消除,解除了 隋朝南下滅陳的後顧之憂。

  開皇七年***587年***四月, 沙缽略可汗卒,其部眾立其弟處羅侯為 莫何可汗,請隋廷承認。隋廷遣長孫晟持節前去祝賀,並賜以鼓吹旗幡,拜其弟處羅侯為莫何可汗,其子雍閭為 都蘭可汗***即 葉護可汗***。處羅侯趁機對長孫晟說:“ 阿波為天所滅,與五六千騎在山谷間,伏聽詔旨,當取之以獻”***《隋書·長孫晟列傳》***。當時 隋文帝正召集文武官商議此事, 樂安公元諧認為:“請就彼梟首,以懲其惡”***《隋書·長孫晟列傳》***。而武陽公李充則認為應“請生將入朝,顯戮以示百姓”***《隋書·長孫晟列傳》***。 隋文帝問長孫晟:“於卿何如?”長孫晟回答說:“若 突厥背誕,須 齊之以刑。今其昆弟自相夷滅, 阿波之惡,非負國家,因其困窮,取而為戮,恐非 招遠之道,不如兩存之”***《隋書·長孫晟列傳》***。 隋文帝納其言。莫何可汗隨即率部打著隋所賜旗鼓西擊 阿波可汗。 阿波部下以為莫何已得 隋兵助陣,喪失鬥志,望風歸降。莫何可汗遂生擒 阿波可汗。

  不久,漢王楊諒在 晉陽***今太原市西南***起兵反對其兄楊廣即位。楊諒系 隋文帝的五子,曾任 幷州總管,統領西起太行山,東至 渤海,北達燕門關,南距黃河的52個州,長年據守在當時天下出精兵之地。楊諒對楊廣奪取 楊勇的太子地位心懷不滿。及蜀王 楊秀得罪,尤不自安,恐殃及己身,暗中準備起兵。而 隋文帝崩後,楊諒更感到安全難保,遂起兵反煬帝。

  由於綦良、餘公理等各路隋軍出師不利,節節敗退。隋煬帝採納了 楊素的推薦,以前 江州刺史 李子雄為上大,並以長孫晟為相州刺史,徵集 山東兵,與李子雄共同配合鎮壓諒軍。由於長孫晟的兒子在楊諒部下,所以長孫晟推辭說:“有男行布,今在逆地,忽蒙此任,情所不安。”隋煬帝說:“公著勤誠,朕之所悉。今相州之地,本是齊都,人俗澆浮,易可騷擾。儻生變動,賊勢即張,思所以鎮之,非公莫可。公體國之深,終不可以兒害義,故用相委,公其勿辭”***《隋書·長孫晟列傳》***。長孫晟奉命出兵,破楊諒,回軍後轉為 武衛。

  大業三年***607年***,煬帝欲北巡至 榆林,欲出塞外, 陳兵耀武。因怕啟民可汗驚懼,便先派長孫晟到啟民可汗部喻旨。啟民可汗聞後,便召所部奚、室韋等數十個部落的酋長齊集迎帝。長孫晟見此處雜草叢生,欲令啟民可汗親自除之,並讓各部酋長看到,使之明白天子之威重。於是長孫晟手指帳前之草說:“此根大香。”啟民可汗聞後說:“殊不香也。”長孫晟又說:“天子行幸所在,諸侯躬親灑掃,耘除御路,以表至敬之心。今牙中蕪穢,謂是留香草耳!”啟民可汗這才悟其本意,說:“奴罪過。奴之骨肉,皆天子賜也,得效筋力,豈敢有辭?特以邊人不知法耳,賴恩澤而教導之。之惠,奴之幸也”***《隋書·長孫晟列傳》***。遂拔佩刀,親自除草。其餘各部族長見後,爭相效之。啟民可汗又發命舉國就役開 御道,西起榆林,東達於薊,長3000裡,寬百步。隋煬帝聽到此事,對長孫晟的辦法非常讚賞。後長孫晟除 淮陽太守,未赴任,復為右驍 衛。

  名將長孫晟的故事

  一箭雙鵰

  自古以來,打仗都並不只在戰場上進行。將士們在前線浴血廝殺的時候,外交活動也在配合進行。在這條戰線上,隋朝出現了一個了不起的人物。他就是隋朝著名的外交家,唐朝長孫皇后的父親——長孫晟。

  “潛伏”一年得情報

  開皇二年***582年***,突厥向大隋出兵,長孫晟就給隋文帝上了一道奏疏。他說,突厥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內部分裂。當時,突厥分為五大可汗,分別是沙缽略可汗、第二可汗、阿波可汗、達頭可汗和突利可汗。長孫晟說,在這五大可汗中,達頭可汗、阿波可汗和突利可汗都與沙缽略有矛盾。既然他們彼此有矛盾,那我們就應該充分利用他們之間的內部矛盾,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麼,長孫晟為什麼對突厥的事情那麼清楚呢?因為當年送千金公主和親的時候,他就是送親使團的副團長。到了突厥後,沙缽略可汗對其他人都沒放在眼裡,唯獨看中了長孫晟,挽留他住了一年多。有一次,沙缽略可汗和長孫晟一起出遊,正好看見兩隻雕爭肉吃。沙缽略就給了長孫晟兩支箭,說,你把這兩隻雕射死吧。長孫晟看角度,只抽出一支箭來,彎弓射過去,一下把兩隻雕串成了糖葫蘆。這就是成語“一箭雙鵰”的來歷。

  突厥民族天生崇尚英雄,一看長孫晟武藝這麼高強,沙缽略對他佩服得無以復加,讓貴族子弟都來陪他玩,跟他學射箭。特別是沙缽略的弟弟突利可汗,這時候乾脆偷偷跟長孫晟結了盟,天天來和長孫晟一起指點江山,縱論天下大事。一年之後,長孫晟已經把突厥的部眾強弱、山川地理和戰略虛實都弄得一清二楚。

  外交化敵

  隋文帝派出了兩個使團,一個使團去找沙缽略的叔叔達頭可汗,向他表示,隋朝認可他的權力,要與他聯盟;還有一個使團由長孫晟親自率領,去找從前的朋友,沙缽略的弟弟突利可汗,跟他重修舊好。

  更厲害的一招是對付阿波可汗的。阿波可汗與隋交戰失敗,長孫晟馬上就派使者去找阿波了。對他說:人家沙缽略每次出來,都能打勝仗,可是你居然一打就輸,這不是突厥的恥辱嗎?沙缽略早就想吞併你的勢力,這次肯定要拿這件事做文章了,你估計自己能打得過他嗎?阿波一聽,出了一身冷汗,是啊,這怎麼辦呢?聽聽長孫晟的高見吧。

  長孫晟說:達頭與隋聯盟,你最好聯合達頭,實力就強了,誰也不怕了。比回去被沙缽略侮辱好。阿波聽長孫晟分析得頭頭是道,馬上派使者跟著長孫晟入朝了。沙缽略一聽阿波可汗派遣使臣到了隋朝,趁著阿波可汗還沒有回來,率軍襲擊了阿波可汗的營地。不僅收編了阿波可汗的部眾,還把阿波可汗的母親給殺死了。

  阿波可汗只好投奔達頭可汗去了。達頭可汗馬上援助阿波向東進攻沙缽略,阿波和沙缽略一交鋒,原來被沙缽略收編的那些部眾也隨之倒戈,又回到了阿波的旗下。這樣一來,沙缽略可就吃虧了,只好狼狽逃回了東邊。一看沙缽略實力不如從前,其他大大小小的勢力也都起來造反,突厥逐漸分成了沙缽略的東部集團和阿波的西部集團兩大勢力,內部爭鬥不止,無力再南侵大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