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服飾有哪些
明朝官服服飾屬於漢族傳統服飾體系,在經過元代蒙古人統治之後,明朝恢復漢族的傳統,明太祖朱元璋重新制定了服飾制度。明代官服是當時材料工技水平最高的服裝,就制度而論它承襲唐宋官服制度的傳統,指導思想比較保守。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
明朝皇帝服飾:袞冕
明朝在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始定袞冕制度,至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永樂三年***公元1405年***時又分別做過補充修改。
袞冕的形制基本承襲古制,在圓柱形帽捲上端覆蓋廣一尺二寸、長二尺四寸,用桐板做成的綖,綖板前圓後方,用皁紗裱裹。綖板前後各有12旒,旒就是用五彩的繅***絲繩***12根,每根穿五彩玉珠12顆,每顆間距一寸。帽卷夏用玉草、冬用皮革作骨架,表裱玄色紗,裡裱硃色紗做成。帽卷兩側有紐孔***戴時用玉簪穿過紐孔把冕固定在頭頂的髮髻上***,下端有武***即帽圈***,紐孔和武都用金片鑲成。綖板左右懸紅絲繩為纓,纓上掛黃玉,垂於兩耳之旁,叫作〓纊充耳。此外,綖板上還懸有一根朱紘。
與此配套的袞服,據《明史·輿服志》記載,由玄衣、黃裳、白羅大帶、黃蔽膝、素紗中單、赤舄等配成。據永樂三年的定製,玄衣肩部織日、月、龍紋,背部織星辰、山紋,袖部織火、華蟲、宗彝紋,領、褾***袖端***、襈***衣襟側邊***、裾***衣襟底邊***都是本色。纁裳織藻、粉米、黼、黻紋各二,前三幅、後四幅,腰部有襞積***褶襉***,綼***裳的側邊***,褐***裳的底邊***都是本色,腰以下前後不縫合。中單以素紗製作,青色領、褾、裾,領上織黻紋13,蔽膝與裳同色,織藻、粉米、黼、黻各2,本色邊。另有黃、白、赤、玄、縹、綠六彩大綬和小綬,玉鉤、玉佩,金鉤、玉環及赤色襪、舄,但《三才圖會》的附圖與此略有不同。
明朝皇帝服飾:通天冠
洪武元年定製***公元1368年***,加金博山附蟬,首施珠翠,黑介幘,組纓、玉簪導。與絳紗袍、皁色領、褾、裾的白紗中單、絳紗蔽膝、白色假帶、方心曲領、白襪、赤舄配套,為皇帝郊廟、省牲、皇太子冠婚、醮戒時所穿。
明朝皇帝服飾:皮弁服
嘉靖八年定製,弁上銳,黑色紗冒之,前後12縫,每縫間飾五彩玉12,與絳紗衣、蔽膝、革帶、大帶、白襪黑舄配套。朔望視朝、降詔、降香、進表、四夷朝貢,外官朝覲,策士、傳臚、祭太歲山川時服用。
明朝皇帝服飾:武弁服
嘉靖八年定製,弁上銳赤色,上12縫,中綴五彩玉,落落如星狀,赤色衣、裳、韍,赤舄。執刻有“討罪安民”篆文的玉圭,親征遣將時服用。
明朝皇帝服飾:常服
洪武三年定製為烏紗折角向上巾,盤領窄袖袍,腰帶以金、琥珀、透犀***即帶有透線紋的上等犀角***相間為飾,永樂三年改為盤領窄袖黃袍、玉帶、皮靴。黃袍前後及兩肩各織金盤龍一,即一般所稱的四團龍袍。烏紗折上巾造型像善字,故稱翼善冠。
明朝皇帝服飾:燕弁服
皇帝平日在宮中燕居時所穿,嘉靖七年定製,冠框如皮弁用黑紗裝裱。分成12瓣,各以金線壓之,前飾五彩玉雲各一,後列四山,朱絛為組纓,雙玉簪。衣如古代玄端之制,玄色,鑲青色緣,兩肩繡日月,前胸繡團龍1,後背繡方龍2。邊加小龍紋81,領與兩袪***袖口***共小龍紋59,衽小龍紋49。內襯黃色袂***袖***圓袪***袖口***方,下裳用12幅的深衣,朱裡青表綠邊的素帶和九龍玉帶,白襪玄履。在定陵出土皇帝龍袍中,有一種過肩通袖龍襴袍,領與袖口用小龍花邊為飾,但胸、背龍紋與《明史·輿服志》所記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