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第一大河萊茵河

  萊茵河是西歐第一大河,是德國的搖籃,大家對它有多少了解呢?不妨跟小編一起去看看。

  萊茵河

  萊茵河是西歐第一大河,發源於瑞士境內的阿爾卑斯山北麓,西北流經列支敦斯登、奧地利、法國、德國和荷蘭,最後在鹿特丹附近注入北海。全長1232千米,萊茵河在歐洲是一條著名的國際河流,沿途的列支敦斯登、奧地利、法國和荷蘭都留下了它的足跡。自1815年維也納會議以來,它已成為國際航運水道,通航長約869公里***540哩***,遠至瑞士-德國邊境上的萊茵費爾登***Rheinfelden***。流域面積***包括三角洲***超過22,0000平方公里***85,000平方里***。

  地理意義

  萊茵河是具有歷史意義和文化傳統的歐洲大河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業運輸大動脈之一。萊茵河航運十分方便,是世界上航運最繁忙的河流之一。萊茵河還通過一系列運河與其他大河連線,構成一個四通八達的水運網。萊茵河運費低廉而有助於將原料的價格降低,這是萊茵河成為工業生產區域主軸線的主因。現有1/5的世界化工產品是在萊茵河沿岸生產的。萊茵河過去長期是歐洲政治糾紛的源泉,現在則因汙染程度的提高,國際間把注意力集中在生態保護。

  流域面積

  萊茵河干流全長大約1230公里***目前據測算,從瑞士格勞賓登州阿爾卑斯山區的萊茵河源頭,經列支敦斯登、奧地利、德國和法國,直到荷蘭灣的出海口,萊茵河總長應該為1232公里左右***,通航里程將近900公里,其中大約700公里可以行駛萬噸海輪。

  水文狀況

  阿爾卑斯山萊茵河***即瑞士境內的萊茵河上游***具流經德國的萊茵河有阿爾卑斯型***即高山型***特點∶坡度很陡,流量大***流域面積降水量的80%***,嚴冬顯然水量最小,春季由於融雪水位很高,初夏由於夏季暴雨而水位最高。萊茵河水變化可由康斯坦茨湖調節,但是由於與阿勒河合流,變化又有所增加。康斯坦茨湖收納高原溪流和萊茵河的水並起到過濾作用。阿勒河平均水量比萊茵河還大。萊茵河自巴塞爾以下,來自高原的支流--海拔高的春季水量最大,海拔低的冬季水量最大--正日益增強其調節萊茵河流量不平衡的作用。因此,在科隆觀測,萊茵河從平均流量的平均偏離度很微小,河水有利航運。此外,萊茵河適航地區冬季一般都很溫和,河水在冬季偶爾才結冰。萊茵河水位常年較滿;流速較緩慢***流經地區大部分為歐洲中部和西部平原地勢低平水流平穩地處溫帶海洋性氣候區氣溫變化幅度小降水較多流量大***、春夏為汛期***原因是阿爾卑斯山的積雪融化***,6-7月為高峰;水溫隨氣溫變化;大部分流域無冰期。其他特點:是歐洲通航里程最長的河流。

  黃金水道

  萊茵河全年水量充沛,自瑞士巴塞爾起,通航里程達886公里;兩岸的許多支流,通過一系列運河與多瑙河、繁忙的航運羅訥河等水系連線,構成了一個四通八達的水運網。萊茵河所流經的是歐洲的主要工業區,人煙稠密。德國的現代化工業區魯爾就在它的支流魯爾河和利珀河之間。在魯爾河和利珀河之間,通過4條人工開鑿的運河和74個河港與萊茵河聯成一體,7000噸海輪可由此直達北海。萊茵河的航道就像公路一樣,每隔一定距離就有一塊里程碑,上面標註著公里數。萊茵河不僅保證了魯爾區的工業用水,還為魯爾區提供了重要的運輸條件。正是依靠著這種便利的運輸條件,大批鐵礦砂和其他礦物原料才能源源不斷地從國外運到這裡。魯爾工業區與荷蘭內河航運網之間運輸十分繁忙,每天船隻來來往往,就像大街上的車水馬龍,貨運量居世界前列。

  航運歷史

  從歷史和貨運量上來說,萊茵河在世界諸河流中是無可比擬的商業運輸大動脈。自萊茵河流域併入羅馬帝國以來,萊茵河就是歐洲最大的運輸線路之一。

  19世紀前

  羅馬人曾保持有一支萊茵河運輸船隊;隨著中世紀貿易的興起,萊茵河的重要性急遽增加,因為當時道路不佳,貿易要儘可能靠水路運輸。過去賓根峽谷的岩石障礙將航道分成兩段∶逆流貨運大多由海船運至科隆,而順流貨運--首先通過阿爾卑斯山脈各山口運來--大多自巴塞爾運至美因茲和美因河畔法蘭克福。

  19世紀

  萊茵河現代航運的興起開始於19世紀,它達到現今的規模主要歸功於4個因素∶撤銷對航運的政治性限制,疏浚航道,萊茵河腹地的河網化和河岸各國的不斷工業化。在19世紀以前,該河多裝運價值昂貴而體積較小的貨物;但自19世紀後半個世紀以來,該河的貨運量已大大增加。自1840年以後運輸方式是利用拖船牽引許多駁船。1815年維也納會議就萊茵河自由航運和取消徵收通行費達成原則協議,1831年《美因茲公約》具體付諸實施,並因之建立了萊茵河中央委員會。第一部條約於1868年簡化和修訂為《曼海姆公約》***Mannheim Convention***,1918年該公約將一切特權擴大給予所有國家而不限於河岸各國的船隻,現在該公約仍然大致有效。從歷史上說,萊茵河有兩個區段對航運有嚴重障礙∶賓根和河上游南方地區岩石阻隔。1830~1832年在賓根炸出2條航道;1817~1874年在上游進行了運河化,將河水限定在人工河床內並拉直了河道。然而上游的航運現在仍受到季節性流量變化和湍急水流的影響。在巴塞爾下方,萊茵-隆運河***1810~1833***的於南格***Huningue***支流通到米盧斯***Mulhouse***,在此又與運河的主流會合,然後運河又在斯特拉斯堡與萊茵河會合。萊茵-隆運河可通航300噸的船隻,貨運量卻不甚大。更重要的是--雖不是更大--萊茵-馬恩運河***Rhine-Marne Canal,1838~1853***,也在斯特拉斯堡注入萊茵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