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廣西第一大港口
中國沿海地區港口繁多,而連線西南地區的廣西省有著一個得天獨厚的大港口,為我國西部地區海上貿易經濟作出突出的貢獻。
中國西部地區第一大港口
防城港,欽州港,北海港也統稱北部灣港:北部灣港位於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南部北部灣,是中國沿海主要港口之一。 北部灣港北靠雲、 貴、川,東鄰粵、瓊、港、澳,西接越南,南瀕海南島,地處華南經濟圈、西南經濟圈與東盟經濟圈的結合部,是我國內陸腹地進入中南半島東盟國家最便捷的出海門戶。
防城港是中國大陸海岸線最西南端的深水良港;是全國 25 個沿海主要港口之一,中國西部地區第一大港;是東進西出的橋頭堡,西南地區走向世界的海上主門戶;是連結中國——東盟、服務西部的物流大平臺。
位置及交通防城港地理座標為 108 ° 21 ′ E , 21 ° 37 ′ N ,位千廣西南部北部灣北岸,地理位置和地緣條件得天獨厚。港灣水深避風,三面環山,猶如內陸湖泊。航道短,水域、陸域寬闊,可利用岸線長。[1] 防城港北接黔川,西靠雲南,東臨粵、瓊、港澳,南瀕北部灣,是聯接中國大陸資源豐富的大西南和經濟活躍的東南亞地區的樞紐地帶。水陸交通便利,南防高速公路直達港口,與西南公路出海大通道相連,這使得防城港可以直接與全國公路聯網。鐵路經南防線、黎欽線與全國鐵路相聯。特別是經南昆線、水柏線、內昆線抵達防城港,可大大縮短運距時空。海運開闢有聯接“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灣等經濟圈的國內航線;並已與 70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 220 個港口通航,海運網路覆蓋全球。集裝箱航線開闢了東南亞、東北亞、中東、歐洲、美西、美東、澳門、香港的國際直航或中轉班輪航線以及防城港——蛇口/赤灣——全球集裝箱公共快線。[1] 自然條件風況:防城港地處北部灣,具有明顯的海洋性季風氣候特點。本地區常風向為北北東,出現頻率為30.5%,次常風向為西西南,出現頻率為8.4%,強風向為東風,出現頻率為4.7%。港內有群山環繞,風力不大,多年平均風速為5米/秒,強風風速一般為20米/秒;熱帶風暴年平均一次,最多3次,多發生在6~9月份,風力一般為8~10級。每次風暴持續的時間不長,最多2天,一般為半天至1天即可解除。霧況:防城港霧天較少,平均每年為10天左右,最多23天,最少4天。霧氣一般發生在冬末春初之間的清晨及夜晚,濃度較薄,晨霧一般維持2~3小時,日出霧氣消散。氣溫:港口所處的區域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如春,氣候宜人。歷年平均氣溫為22.5℃,歷年最高氣溫為36.5℃,每年的七月份最熱,月平均氣溫為27.6℃~29.1℃之間,歷年最低氣溫為2.8℃,最低氣溫多在冬末春初之間。降水:防城港地處低緯度地區,受海洋和十萬大山山脈的共同影響,雨量較充足。該地區降水主要集中每年的6~9月份,佔全年降水量的71%左右,年最大降水量為3111.9毫米,年最少降水量為1745.6毫米,多年平均降水量是2362.6毫米;一日最大降水量為244.1毫米,日平均降水量在25毫米的每年為26.5天。年平均雷暴日數為85.2天。
氣候條件
冰況:防城港地處亞熱帶,無結冰現象。水文:潮汐:防城港為混合潮港,每月小潮汛有6~8天,屬不正規半日潮,其餘為正規日潮。大、中潮為正規日潮,小潮為不正規半日潮。其特點是:當全日潮顯著時,最高潮位5.54米,平均高潮位3.82米,最大潮差5.39米,平均潮差大於4.5米,漲潮延時15小時,落潮延時9小時,利於衝淤航道;當半日潮顯著時,潮差小於1米,最低潮為0.79米。持續2小時以上的潮位全年天數分別是:潮高2.8米為338天,潮高3米為315天,潮高3.5米為251天,潮高4米為140天,潮高4.5米以上為28天。潮流:防城港的海流主要有潮流和防城河流以及風浪流共同影響構成。防城灣入海河流主要是防城河,其主流沿漁萬島的西側經牛頭嶺出海,另一支經漁萬島北端海峽流入暗埠江。防城河多年平均流量為58.7立方米/秒,由於河床地勢平緩,入海口流域面積寬廣,流速極緩慢;防城河只有在颱風影響的短短几天內,對海流造成一些影響,其餘的時間都是風平浪靜,對海流的影響甚微,即防城港的潮流在海流中占主導地位。灣內漲潮流速慢,落潮流速快,漲潮最大流速約為0.4~0.6米/秒,落潮最大速度為0.6~0.9米/秒。航道口外三牙石燈塔附近為逆時針迴轉流,其餘各處均為與航道基本一致的往復流。波浪:防城港由於東面有企沙半島,西面有江山白龍半島兩道天然屏障,港風風平浪靜。只有在每年6~9月份的颱風季節才有4~5級波浪,但次數不多。一般平均波高為0.5米,常波向為北北東,出現頻率為21%左右,次長波向為南東、南、北東,出現頻率分別為1***%、15.4%和12.8%。強波方向為南南西,次強波浪方向為南東。風暴時產生的最大波高為7米。
地理位置
經濟腹地南昆鐵路投入營運後,大西南的雲、貴、川、桂及重慶市的貨物將便捷地通過防城港中轉世界各地。防城港直接的經濟腹地為廣西防城港市和欽州市以及廣西壯族自治區內南昆鐵路線沿紅水河以南地區,及廣西百色市、南寧市、南寧地區西南部分。間接的經濟腹地為廣西區內的其它地區以及雲南省、貴州省、四川省、重慶市的西南部和華中地區的湖南、湖北、河南等省的西部地區。在防城港經濟腹地內,有南亞熱帶氣候資源,有農林海洋資源和豐富的礦產;在間接經濟腹地內,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其中有 50 多種礦藏儲量居全國前 10 位。腹地資源的開發、運輸、利用,都為防城港提供了充足的貨源。
效益
港口現狀防城港建成和在建的有礦石、糧食、大豆、水泥、木片、化肥、油氣、硫磺、煤炭等專業化碼頭泊位,具備了裝卸、儲運、中轉各種大宗散貨、件雜貨、集裝箱、石化產品的專業素質和能力,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和核心競爭力。防城港現擁有泊位35個,其中生產性泊位31個,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21個,20萬噸級礦石碼頭已建成投產。碼頭庫場面積達300萬平方米,年實際吞吐能力超過4000萬噸,其中集裝箱通過能力50萬TEU。在防城港中轉有三大特點:一是以外貿貨物為主,佔總吞吐量 85 %以上;二是以西南地區貨物為主,佔總吞吐量 80 %以上;三是以大宗貨、散件貨為主,佔總吞吐量 80 %以上,主要是鐵礦砂、磷礦砂、重晶石、硫磺、氧化鋁、煤炭、鋼材、大豆、化肥、工業鹽等。隨著集裝箱運輸的發展,散件貨比例逐年走低。[3] 防城港開發前景十分廣闊,規劃的建港岸線長50.3公里,可規劃建設深水泊位200多個。防城港2011年起正在同時建設5~20萬噸級等各類泊位11個,建成後港口通過能力屆時將達6000萬噸,形成集裝箱、進口鐵礦、其它有色金屬礦、硫磺、糧食、液體化工產品,出口磷肥、非金屬礦、煤炭等九大專業化物流系統。為提高港口核心競爭力,防城港實施“以港立市”戰略,防城港計劃從2009年至2025年,籌措1000億元重點發展企沙港區、江山港區,統籌建設茅嶺、竹山等中小港口群,加快推進30-40萬噸級深水碼頭群、30萬噸級深水航道等建設,形成一批20-30萬噸專用公共泊位和40萬噸級幹散貨碼頭,建成在北部灣經濟區乃至整個亞太地區具有重要影響力的超10億噸現代化國際樞紐大港。 2013年防城港市港口貨物吞吐量完成1.06億噸,增長5.4%。
運輸方式
集疏運條件防城港的集疏運以鐵路為主,全港集疏運量的 73.4%是由鐵路運輸完成的,公路運輸僅佔11%。受 腹地經濟發展水平和港口集疏運條件限制,防城港 集裝箱運輸起步較晚,2005年集裝箱吞吐量僅10 萬TEU,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鐵路存在問題 第一調車場該場線路佈局混亂,有效長嚴重 不足,平行進路少,調車機作業效率低。具體情況一 是集1~集4、散1~散3、面1一面4、港7一港9裝卸線 與調車場的聯接全部是從撕道岔處引出,造成港區 調車機每次只能從一條裝卸線取送車;二是港l~港 6、港10裝卸線與調車場的聯接全部是從8。道岔處 引出,造成港區調車機每次只能從一條裝卸線取送 車;三是調車場線路有效長僅為409~839 m,只有1 1.2港區鐵路現狀防城港港區有第一和第 二兩個調車場。第一調車場建有股道11條,正線接 防城港站,聯接有17條港務集團的裝卸線,9條糧 26 條股道能按整列4 ooO t的要求集結車輛。
航道
助航資訊防城港航道原設計全長 6.9 海里,分三牙、西賢、牛頭三個航段,共四個轉折點,經過不斷改造,現航 道最小曲率半徑已達到 1000 米,三牙、西賢航道底寬 100 米,底標高-8.0 米,邊坡比 1:10,牛頭航道底寬 80 米,底標高-8.2 米,邊坡比 1:5,整個航道走向曲率半徑為 2000 米,利於船舶安全進出港口。 錨地: ***1***0 號錨地為引航、檢疫錨地。它以 21°27′56〃N,108°21′13〃E 為圓心,半徑為 1000 米圓圈內 的水域,水深-12 米以上。 ***2***1 號錨地為大型船舶待泊及避風錨地,位於 0 號錨地以北,該錨地設有 10 個 錨位,編號為 B1~B10,每個錨位的半徑為 450 米,水深在-12 米以上,是泥沙和粘土底質。
工業
臨港工業防城港臨港工業以鋼鐵、核電、銅鎳冶煉、糧油、化工等為特色。由於臨港工業集中發展形成防城港大西南臨港工業園區,位於港口區企沙半島公車鎮萬鑫路以東、企沙一級路以西,距防城港港口8公里,距鋼鐵基地12公里,園區規劃面積2762公頃,依託大港口,利用西南各省市豐富的礦產資源,佈局磷化工產業、資源加工型企業,形成大西南出口加工基地。依託鋼鐵基地,採用“飛地經濟”模式,佈局大西南地區的礦山裝置、特種裝置等製造業,發展成為以機械製造、礦山及特種裝置製造為主的特色產業園區,是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重點產業園、自治區A類產業園區之一。隨著裝備工業、機械製造、新型化工、商貿物流等一批新興的產業叢集的不斷形成,以及工業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防城港大西南臨港工業園區將成為北部灣經濟區的物流基地、商貿基地、加工製造基地和資訊交流中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