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大姓是哪個姓氏
王姓,中國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世界三大姓氏之一,在中國河北、遼寧、山西、山東、江蘇等省王姓均為第一大姓。王姓歷史悠久,名人眾多,如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書聖王羲之,唐代著名詩人王勃、王維、王昌齡、王之渙。
王姓始祖
1.王充***公元27-97年***:字仲任,東漢會稽上虞人。出身細族孤門,好博覽而不守章句,通百家之言。刺史闢為從事,轉治中。漢章帝特詔公車徵,病不行。生活窮困,勤於著述,以為世俗儒生拘守經義,乃閉戶潛思,著《論衡》八十五篇。為浙江紹興王氏始祖。
2.王翁:諱奎,生三子:長義、次和、三順。始祖妣張氏、劉氏,元世祖年間自洪洞縣遷居壽陽縣上谷村,後改為上峪。公卒葬於鬆坪二石塔之北。為壽陽王氏始祖。
3.王審潮、王審邽、王審知、王進美:恁公長子王審潮,佐五為軍,提兵向前,為先鋒,後加工戶二部尚書,逝世於位,妣侯氏封晉安郡夫人,公妣合葬惠安平廣裡盤龍山,贈泰國公。恁公次子王審邽,次都授散騎常侍御史光祿大夫工戶二部尚書贈開國侯食邑七百戶封武肅王,妣李氏封西夫人,生子四。公妣葬晉江七裡後。系恁公三子王審知,字祥卿,諡號“忠懿”,福州刺史、威武節度使、上柱國加封閩王,食邑四千,享壽六十四,妣石氏封建國夫人,織娶張氏賜南劉君夫人,生子四:延翰、延均、延義、延政,公妣合葬福州古屏山坐幹向巽,公立祠,福州越王殿改為廟租一萬三知石。春秋公生唐鹹通庚辰年四月廿二日寅時逝世於同光乙酉年八月十八日酉時。公由光州固始縣人閩為肇基始祖第一世。系恁公四子王進美,字惟彩,壽六十二,妣永安,生子四:道術、道暹、道邁。妣合葬蒲山下橫路,上坐丁癸兼未醜分金。第一世文公之子王惟茂,居後林,號瑞客,妣廖氏,生子一,道愷,公妣合葬本都魚池坐甲向庚。均為福建王氏部分始祖。
4.王子誠:友端次子,字務實,生於宋理宗景炎時,與兄子明同遷潭州安化澬江鄉家焉,配陶氏,夫婦俱葬大凹嶺,生子一:王榮。為潭州王氏始祖。
歷史起源
出自姬姓
其一為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後裔。據《通志·氏族略》及《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春秋時畢公高裔孫畢萬自畢國出奔至晉,為司徒,並被分封於魏,公元前225年魏國為秦所滅,其子孫四散,因是王者之後,遂姓王。其二源於太子晉。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周靈王的太子姬晉因直諫被廢為庶人,其子宗敬***字榮,世以字行,故稱王榮***為司徒,其後人由洛陽遷居於太原、琅邪,遂有太原王氏和琅琊王氏。其三為周平王太孫姬赤之後。周平王死後,太孫赤繼位,但不久即被推翻,不得已出奔晉國。其子孫也因是王族,改姓王,是為山西王氏。
源於子姓,出自成湯王子比干後裔,屬於以王族身份為氏。據《通志·氏族略》記載,商紂時王子比干之後,比干被殺後,其子孫為了紀念他,以王子爵號改“子”姓為“王”姓,形成了別一支王氏。子姓之王比干之後,即汲郡王。《通志·氏族略》說:“王氏……出於汲郡者則曰王子比干之後,此子姓之王也。”王子比干是商朝國王文丁之子,亦是商朝末帝紂王的叔父。王子比干生活在國運每況愈下的商朝末年,加之紂王昏庸無道,他不滿於時局,多次犯顏直諫,最終不被紂王所容,被剖心而死。他為了國家,殺身以成仁,被後世譽為忠於祖國的楷模,並與同時的微子、箕子一起合稱為“商末三仁”。王子比干被殺後,就葬在當時的國都朝歌附近,亦即今衛輝市城北15裡比干廟村旁。他的子孫在他罹難後,世代居住在今衛輝淇縣一帶,為他守陵;同時,為了紀念他,改以“王”字為姓。子姓之王是最早的一支王姓人。因為他們居住的衛輝一帶原由汲郡管轄,因此又被稱為汲郡王氏。
延伸閱讀:
王姓超過李姓成為中國第一大姓,有大約9288.1萬人,佔全國人口總數的7.25%;除中國外,在朝鮮、韓國也有王姓分佈。在中國河北、遼寧、山西、山東、江蘇等省王姓均為第一大姓。王姓歷史悠久,名人眾多,如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書聖王羲之,唐代著名詩人王勃、王維、王昌齡、王之渙。2013年4月,中華伏羲文化研究會華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通過綜合分析,中國最新版“百家姓”排行榜。根據研究,“百家姓”排名前三位的是王、李、張。三姓人群約佔全國總人口的21%,“王”姓是中國第一大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