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職稱論文代發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新聞傳播在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道路上發揮重要作用,群眾通過媒體新聞傳播瞭解國內外大小事。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媒介融合模式下體育新聞的傳播
在現代社會,各類媒介之間相互滲透,形成了多元化的資訊網路,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傳統媒體格局開始出現變革,媒介融合時代到來。在我國成功舉辦奧運會之後,一躍成為了體育強國,人們的體育觀念也出現了深刻的變化,人們對於體育健身知識、體育娛樂知識也有了更強烈的需求。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本文即將針對我國體育新聞的傳播進行簡要的分析。
一、媒介融合時代體育新聞傳播特點分析
1.1競技體育的興起
競技體育一直都是體育媒體關注的核心,以緊張激烈、充滿懸念的場景吸引著受眾的關注,縱觀現階段的體育媒體,無一不將競技體育新聞作為報道的重點。以電視媒介為例,可以將體育競技的過程、對抗場面清晰形象的展示出來,競技體育賽事已經成為電視轉播的重點,從各類付費體育頻道的興起也可以看出競技體育的地位。此外,在電子競技的興起下,體育新聞中也開始出現關於電子競技的內容,在未來階段下,體育新聞的內容也會不斷的豐富,無論是外延還是內涵,都會更加充實。
1.2娛樂化傾向
雖然體育新聞的受眾是固定的,但是眾多體育節目還是希望用新穎的方式來吸引更多受眾的注意。在當前社會,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加上各個體育媒體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表現出深刻的商業化特徵,在這一背景下,娛樂化傾向也成為了體育新聞的發展新趨勢。從本質上而言,體育就是娛樂,體育精神與娛樂精神的核心內涵是一致的,現階段的體育新聞與國家榮辱間的聯絡越來越少,反而成為人們生活中最為常見的娛樂模式。
1.3內容更加豐富
在人們收入水平的提升下,社會大眾的生活方式也越來越多元,新聞媒介受眾差異也越來越大,在一般的家庭中,電視依然是人們的主要選擇,而年輕人則更加青睞於網路等新媒體,媒體之間的競爭開始加劇,為了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贏得一席之地,各個媒體都應用了多樣化的傳播方式,利用豐富的內容來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在體育直播節目中,各個媒體也開始推廣線上提問、現場連線、視訊交流的模式,給受眾帶來了多元化的體驗。
二、媒介融合模式下體育新聞的傳播趨勢
2.1現代化技術的應用
體育新聞傳播模式的發展印證了科技的變革,在新媒體融合模式下,網路技術得到了普及性應用,數字化技術、計算機技術、資訊科技層出不窮,這些技術的應用有效豐富了體育新聞的傳播模式,提高了新聞的傳播速率,並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體育新聞的報道深度與報道廣度。從某種層面而言,現代化技術的應用在受眾與體育新聞之間搭建起了橋樑,觀眾不再是被動的資訊接收者,而是可以隨時參與互動,並利用微博、微信等溝通工具來傳遞資訊,讓體育新聞表現出了多元化特徵。
2.2傳播渠道的創新
美國著名的媒介理論家保羅?萊文森曾經提出關於“補償性媒介”的概念,他認為,任何媒介的演進都是基於受眾的理性選擇,是對傳統媒介的補償或者補救。隨著平板電腦、手機等移動終端產品的推廣,受眾花費在社交網路上的時間越來越多,體育新聞的報道也實現了“社交化”,每一個使用者都可以利用社交媒體來關注體育賽事。社交媒體既完善了傳統的主流媒體,也影響著體育新聞的傳播,以CCTV5為例,就以“5+”的品牌定位來創新新聞報道方式,打造出了集齊PC端、手機、巴士、飛機、PAD、IPTV、戶外大屏的跨平臺體育賽事直播體驗,滿足了受眾的互動需求。
2.3體育傳播理念的轉向
現代社會的商業競爭原來越激烈,體育媒體在激烈的競爭中也意識到,體育傳播過程的核心是受眾。傳播者不再位於權威地位,而應該以資訊的採集者、製作者和釋出者的形式出現,體現出一種與受眾平等的地位,而受眾對於資訊的接受已經實現了自主選擇。同時,體育傳播的模式也在逐漸被打破,傳統的從“傳播者到受眾”的形式已經體現出了與時代的不適應,網路和新技術的發展下,以受眾為中心,關注受眾的意見和看法,重視受眾的需求,一個新的傳播模式逐漸形成,現代傳媒開始以“受眾為中心”,圍繞著受眾進行體育傳播。
三、結語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體育傳播人的職能已經發生變化,體育資訊的釋出者和受眾之間沒有明顯界限,體育受眾對於資訊個性化、移動化和互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了體育媒體在製作內容時,要細分受眾,根據不同資訊載體受眾的需求,製作出針對性的內容,滿足體育受眾的需求。
篇2
淺析當前媒介環境下我國新聞專業主義程序
新聞專業主義的概念起源於西方新聞界,是西方媒體工作者推崇的重要的職業理念。19世紀中後期的美國新聞界已經出現了新聞專業主義理念。20世紀中期,美國新聞自由委員會在一份名為《一個自由和負責的新聞界》的報告中正式提倡媒介專業化。20世紀90年代以後,新聞專業主義已經成為西方新聞傳播學研究中的核心課題。
新聞專業主義的內涵主要指客觀公正、承擔社會責任、服務公眾、新聞自由幾個方面。據復旦大學黃旦教授論證,新聞專業主義理念進入中國,可以追溯至20世紀初。早期的王韜、梁啟超的辦報活動體現了樸素的新聞專業主義思想,後來的新記《大公報》則是我國實踐新聞專業主義的先行者,《大公報》的報人堅持用客觀和中立的原則進行新聞報道,形成了“不黨、不私、不賣、不盲”的辦報方針。雖然新聞專業主義並不是中國土生土長的理念,但從中國早期報人實踐中所體現出來的職業精神和操作規範來看,已經體現出新聞專業主義的精神。
網路傳播時代的到來,新聞專業主義的內涵也在不斷豐富。然而新聞專業主義在中國與時俱進、不斷髮展的過程中也暴露出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方面,伴隨著注意力經濟時代的到來,新聞日趨娛樂化、商業化,網路迅速崛起,傳統媒體與網路媒體共生共爭。為了在激烈的競爭中站穩腳跟,許多媒體不惜通過誇大事實、追求獵奇來博眼球、博出位,滿足受眾日漸刁鑽的閱讀口味,虛假新聞層出不窮,新聞煽情、炒作之風盛行,反轉新聞屢屢見諸報端。新聞專業主義缺失現象愈加嚴重和普遍。
另一方面,近年來,技術的進步使資訊傳播愈加複雜化、多元化,新聞傳統正規化早已變形,許多網路熱點事件的傳播已經打破了人際傳播、組織傳播、群體傳播、大眾傳播的藩籬,受眾不再是被動的資訊接受者,而是參與到資訊釋出當中來。網路媒體的便捷性使受眾直接參與傳播的訴求越來越高,參與式新聞、公民新聞、草根新聞崛起。在這些前赴後繼的網民中,不乏激進的跟風者,造成輿論僭越。
自媒體時代,“人人都是記者”,如何堅守新聞的客觀性和中立性,如何在強調新聞自由的同時,尊重公民的隱私權,如何堅持新聞專業主義,正確地引導輿論,及時消除大眾疑慮,排解大眾不滿情緒,讓媒體真正成為民眾意見的集合場,使網路熱點事件的報道更加理性、客觀、公正,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具體說來,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更好地踐行新聞專業主義:
***1***媒體應轉變觀念,強化自律機制,提高行業專業化水平。自媒體時代,受眾需要的是深入挖掘新聞事實,綜合分析多方訊息,啟發受眾思考的報道,而不是為了搶時效、爭先恐後發出的尚未得到印證的資訊。
***2***相關部門應健全新聞法治,推動實名認證制度及誠信記錄制度的普及程序,加大自媒體刊發內容的監督和稽核機制,最大程度地確保自媒體平臺上資訊釋出的客觀性和真實性。
***3***新聞工作者應常懷敬畏之心,作品要經得住歷史的考驗。著名報人徐鑄成先生曾說:“歷史是昨天的新聞,新聞是明天的歷史”,著名記者王克勤也曾說過,“記者的寫作應該像史學家”。新聞是歷史的另一份底稿,新聞工作者在寫作過程中也應像修史書一樣嚴謹,注意增強新聞報道的史料價值。
***4***進一步提高受眾的媒介素養。
媒介素養是指大眾對於媒介、媒介的資訊以及傳媒專業人員的基本特徵的認知、判斷和運用媒介資訊的一種能力。受眾應當提高自身科學文化素質和道德素養,主動尋求觸媒機會,不斷提高自身甄別資訊的能力,學會從不同途徑獲取自己想要的資訊,不偏聽偏信。
西方的新聞專業主義理念雖然有其自身的侷限性,但它倡導的新聞理念符合受眾對於新聞媒體的期待,也體現了新聞媒體應有的責任和擔當。注意力經濟時代的新聞媒體無疑是需要新聞專業主義的洗禮的。因此,如何將西方的新聞專業主義理念與我國的新聞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將其真正“拿來”,為“我”所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