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方面博士論文免費參考
藝術從起源時起,就始終參與和推動著人類文化的歷史發展程序,體現和反映人類文化的各個歷史發展階段。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藝術欣賞與藝術批評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藝術逐步進入我們的生活,對於藝術作品如何看待,如何評價,也左右著藝術的發展方向。瞭解藝術欣賞與藝術批評的內涵、特點、規律和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會有助於提高人們的藝術欣賞水平,推動藝術批評的健康發展,促進藝術創作的更加繁榮。
關鍵詞:藝術欣賞;思維;審美;藝術批評;社會科學;思想;標準
隨著社會的發展,藝術越來越多的走進我們的日常生活,人們對於藝術作品如何看待的問題,同樣也左右著藝術的發展方向。藝術欣賞與藝術批評是一種以藝術作品為主要研究物件的特殊思維活動。它們是使藝術作品與人們發生聯絡的橋樑和紐帶,也是檢驗作品社會效果的重要途徑。藝術欣賞與藝術批評之間既有聯絡,也有區別。它們都各有自己的特點和規律。而研究和把握這些特點和規律,會有助於提高人們的藝術欣賞水平,推動藝術批評的健康發展,促進藝術創作的繁榮。
一、藝術欣賞是一種審美活動
藝術欣賞是由於接觸藝術作品而產生的一種審美活動,也是一種通過藝術形象去認識客觀世界的思維活動。通過對藝術作品的欣賞一方面喚起欣賞者的某些形象或片段的記憶,印證重現了一種生活經驗,從而也調動人的審美情緒,獲得一種感情上的滿足,一種美的享受。另一方面欣賞者通過藝術作品的具體藝術形象,產生聯想,對於客觀事物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很自然地接受作者對生活美的發現和評價,接受了一次藝術美的薰陶。
看一幅畫是這樣,聽一支歌,看一齣戲,讀一部小說,也無不如此。《論語》裡記載著孔子在齊國聽了《韶》樂的演奏,“三月不知肉味”。當然,這不免有所誇大,但是優秀的藝術作品有著強烈的感染力卻是不容置疑的。藝術,作為人們的精神食糧,人們的思想養料,對人們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它首先作用於人們的感情,改變人們的思想面貌,從而影響社會。因此,藝術的社會作用不是立竿見影的,往往需要有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而這個過程始終離不開藝術欣賞。從這個意義上說,沒有藝術的欣賞,便沒有藝術的教育作用。藝術欣賞是溝通藝術家與欣賞者之間的思想情感的渠道。一件藝術作品,要是缺乏藝術魅力,不為人們所欣賞、所支援,那麼它的存在價值就會落空。畢竟藝術作品更多是一種精神產品,而不是滿足物質實際需求的。
作為藝術欣賞,單是要求藝術家適應欣賞者審美要求也是不夠的。因為,任何一種藝術欣賞,總是由欣賞主體即欣賞者,與欣賞物件即藝術作品這兩個方面所構成的。藝術欣賞所產生的審美成果,是欣賞者與欣賞物件即主客觀統一的產物。主觀與客觀這兩個作為藝術欣賞活動的條件,是互相依存,缺一不可的。在作品中那種純粹的邏輯推理,或政治概念的空洞說教,不可能產生美感,不會為人所欣賞。
藝術欣賞既然是一種認識活動,它也就遵循著人類認識活動的一般規律,也象人類一切認識一樣,有一個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由不全面到全面,即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同時,這個過程不是隻有一次就停止,它總是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再由理性認識到感性認識,不斷迴圈往復,一次比一次深化,一次比一次得到更多的認識成果。
不過,藝術欣賞這種認識活動是一種相當複雜的思維現象,而且由於欣賞者的思想水平、生活經驗和藝術感覺的不同,欣賞活動就因人而異。雖然藝術欣賞是一個有規律可循的、有著不同階段的認識活動,但是,在具體的欣賞過程中,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階段,又是很難截然劃分的。在感性階段,也常常
伴有一定的分析、比較、判斷等理性活動;在理性認識階段,又總是離不開集體、個別的 藝術形象,始終伴隨著具體生動的藝術形象,這一點同科學中的理性認識階段是不同的。
二、藝術批評是一門 社會科學
從一定的階級立場、觀點出發,對藝術作品做出評價,便是藝術批評,也可以叫做藝術評論。藝術批評是一門與創作並存的社會科學,在藝術作品中,思想和觀點融化在藝術形象裡面,傾向越隱蔽越好;而藝術批評則相反,通過對作品的剖析研究,對藝術形象的分析,把融化在作品中的思想觀點揭示出來,把表現在藝術 實踐活動中的某些 含有本質意義的現象,加以綜合和概括,使之上升為帶有規律性的理論,從而推動藝術實踐的 發展。
藝術批評也像藝術創作一樣,是一種創造性的精神活動,需要有所發現,有所創造,這樣才能對藝術發展有所幫助,對欣賞者有所啟發。剖析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成就,充分揭示其社會意義,及時肯定藝術家的創作 經驗,指出不足,促使藝術走上正確的軌道,這是藝術批評的一個重要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說,沒有藝術批評,就不會有真正意義的創作繁榮。
藝術批評通過對藝術品的分析評價,幫助欣賞者認識蘊藏在作品裡的深刻思想意義和藝術價值,對於一些極端的作品,也可以通過藝術批評,幫助欣賞者樹立正確的欣賞觀和識別能力。通過輿論導向使藝術的發展更貼近社會及民族價值觀念。
當然,藝術批評也是有一定標準的。任何一個作品都由內容與形式兩部分構成,因此,藝術批評也有兩個標準,一個是思想意識標準,一個是藝術標準。思想意識標準是衡量作品內容良莠的尺度,藝術標準是測定作品藝術性高低的尺度。
在一個具體作品裡,內容與形式,共處在一個統一體之中,它們各自以對方作為自己存在的條件。特別是那些優秀的作品,內容與形式則融為一體,很難完全分割開來。如果硬要把二者分開,既等於取消了內容本身,也等於取消了形式本身。正確的藝術批評,既要注意作品的思想內容,也要考慮它的藝術形式,尤其要從兩者的統一上去分析評價作品的藝術成就和思想意義。只強調某一方面,都會導致藝術批評的片面性。片面性的觀念否定藝術作品具有的思想性,評價作品時只用藝術標準,過於強調藝術形式的作用,不免會墜入“為藝術而藝術”的泥潭中。狹隘的只看到作品的思想內容,抹殺藝術表現的重要性,把思想標準看成唯一的標準,就往往導致思想等於形式, 政治代替藝術,藝術批評變成政治說教,我們要堅持的是內容與形式相統一,思想性與藝術相統一的原則。
在評價作品時,每個人總是自覺不自覺地運用一定自我的思想與藝術標準。當然,階段不同、時代不同,人們的思想審美意識也在不斷髮展變化,評價不是一個固定不變的框框,具體情況應該具體分析,不能不顧藝術反映生活的特點,去生硬地套用模式來評價一切種類的藝術作品。
作品的藝術性一般表現在形象內容的塑造上,藝術家是用形象內容來表現自己的思想,形象塑造成功與否,是衡量一個作品藝術性高低的重要標誌。具有一定程度的真實性、典型性、完整性、獨特性和美感性,也即具有了一定程度的藝術性。一個成功的藝術作品,是各種內在因素的完美結合整體。因此,審視作品的藝術性,應該把幾個方面 聯絡起來看,還要注意藝術 語言、藝術技巧在作品中的體現與運用,這樣,才能較全面、較客觀地評價一個作品。
以上所說的一些標準,只是就各種藝術的一些共同性來說的,其實,不同類別的藝術在內容表現,反映生活方面還是有各自獨特的表現的。敘事性作品與抒情性作品不同,油畫與國畫也不同等等,所以在評論各種具體作品時,評價的標準就不能絕對化、教條化,否則就會造成藝術批評的簡單化、庸俗化,從而妨礙藝術創作的健康發展。
總之,無論藝術欣賞還是藝術批評,它們都是以作品為物件的,這是二者的共同點。欣賞偏重於感性活動,批評著重於理性分析,這是二者的區別。但這個區別只是相對說的,只有欣賞水平提高了,批評的質量才能提高。反過來,只有對作品進行了具體深入的分析,才更能促進欣賞水平的提高。二者的關係互為基礎,又密不可分。
參考文獻:
[1]戴碧湘.藝術概論[Z]. 文化藝術出版社.1998.
[2]陳衛平.影視藝術欣賞與批評[Z].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篇2
淺談藝術實踐在藝術教育中的意義
一、藝術教育現狀
現在,我國的藝術教育機構較多,有著各種分類,如專門的藝術師範院校、職業藝術院校以及藝術性大學等,這些教育機構的不同導致了藝術教學方面的側重點有區別。由於重點是藝術能力的培養,因此,需要完善的專業知識進行結合,這樣才能不斷進行專業知識的豐富化與實踐。理論教育是開展藝術教育的根本,但是,由於時代的發展與不斷進步,實踐性和能力越來越被重視,因此,藝術教育的培養方向就應該向實踐培養出發,並結合理論內容進行有個性的拓展,這樣的模式才是藝術教育最成功的形式,也是藝術長期發展的保障。
二、藝術實踐的重要性
現代藝術教育,應該全面並以實踐性的藝術教育為主,將各種知識和所學的理論通過具體的藝術行為進行展示,才能夠表示藝術教育已經取得的成效,否則,就算接受再多的理論,還是不能進行實踐,需要將相關的概念進行分離,因此,藝術創造者的價值,往往體現在其對藝術實踐方面的認識和具體的實踐水平。我們需要解決藝術教育中現存的問題。首先,藝術教育是否能夠被理解為一種區別於其他學科的教育,也就是一種能夠強調主觀和個人展現的開放式教育模式。如果有充分的理論保障,那麼我們是否應該更加重視現在的教育模式,也就是是否能夠真的將實踐作為根本開展教育。藝術的行為有很多,但都是通過具體的藝術實踐進行完善的,是活動的思想,一種變化的、充滿活力的形式。所以,在藝術教育過程中,藝術實踐是重要的一個方面。
現在,也存在另一種型別的觀點,就是說,藝術實踐的理解和認知往往被認為是單純的形體臺詞練習和藝術會話等。實踐的意義被曲解、片面化考慮了,這使得實踐的意義沒有得到妥善的認知,技術的學習能力也會打一定的折扣。因為,在開展任何教育內容之前,首先是要明確認知,如果連認知都不明確,那麼時間和適應就無從談起。所以,需要學生形成自主的動手能力並解決問題,進行自覺的思考和實踐總結,不斷髮掘生活中的新鮮元素,將自己的發現和實踐相結合,並用自己最擅長、最合適的藝術實踐模式將這種元素形成完善的藝術作品,強調錶現的手段及技巧。單一進行重複練習是不夠的,也就是說,藝術的實踐最重要的靈魂就是創新,只有創新才能不斷維持藝術的壽命,但是,社會實踐和生活的經驗能夠為人們帶來很多的素材和靈感資源,我們需要不斷開發自己的思維,使之能夠適應各種模式,完善各種藝術素養的認知,這樣才能夠使藝術實踐形成一個完整有序的過程,而且是一個思想實踐和動手實踐相結合的過程。
三、藝術實踐深入分析
藝術實踐的問題之所以被提起,是因為現在很多的藝術院校在教育中忽視實踐能力的培養,只注重相關的理論依據,對於學生的實踐能力起不到推動作用。因此,引領學生進入生活和社會實踐,不斷髮掘其最真實平凡的藝術創作素材,將其融入思考,完善對各種現象的獨立認知。傳統的藝術教育模式和當今時代的需求已經有了很大隔閡,也就是說,單純的理論知識已經不能夠滿足這個時代對藝術教育的需求。自己不能夠在理論面前成為藝術世界的局外人,要融入進行併產生共鳴,才能夠全身心融入到藝術世界中,完善藝術的體會能力和審美的觀念。養成這種藝術實踐習慣,就能夠進一步通過豐富的藝術形式表達自己的靈感。所以,藝術的本質就是通過相關的活動來實現,是一種情感和靈感的結合,藝術心理學對此有著一定的研究,據觀察,藝術體驗方式和思維的發展有著本質的關聯。阿恩海姆認為,藝術的意義就是對生活本身最充實、最純粹的體驗。因此,藝術和生活是分不開的,藝術實踐也就是一種精神上的生活實踐。對學生來說,不斷養成對生活的思考和洞察能力,才能夠具備藝術學習必要的品質和精神,培養對事物進行體驗和傳達的能力。
結語
藝術是美好的,藝術教育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工作,因此,隨著社會的變化,很多的藝術元素和觀念也在不斷更迭創新,所以,藝術教育應該全面結合時代背景,不斷完善相關的思維模式,理論結合實踐,實踐結合創新。對於創新藝術實踐,在我國的教育方面還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所以需要及時解決,並可以借鑑國外很多的成熟經驗。因此,我們要不斷完善對藝術的認知及對實踐的理解,才能夠明白藝術實踐的本質,成為能夠勝任藝術工作的人才。藝術是抽象的,也是有靈魂的,只有將自身的感情融入,才能夠達到高度的審美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