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傳統藝術風格在動畫影片中的應用

   內容摘要:中國早期的動畫影片在世界動畫的舞臺上曾盛極一時,其特有的藝術風格和人文底蘊是值得學習的。文章從中國的傳統水墨藝術、剪紙藝術、壁畫藝術出發,分析了其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民俗文化以及特有的造型風格,對早期動畫影片所產生的影響和其特有的優勢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傳統藝術風格 動畫影片 人文精神
  
  近年我國動畫產業在積極向西方學習的同時,開始了對傳統藝術風格的探索,希望做出有中國傳統特色的動畫影片。尤其當以中國傳統題材和以中國傳統風格為主創元素的電影《花木蘭》《功夫熊貓》在世界動畫電影市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後,我們不禁自問:為何這些影片沒有在中國誕生呢?在動畫電影誕生的初期,中國動畫曾以其特有的內涵和風格聞名於世,從中國傳統藝術風格中衍生出來的水墨動畫、剪紙動畫以及特有的壁畫風格,與中國傳統的人文思想、教育理念結合起來,散發出非比尋常的獨特魅力。當今世界動畫電影市場是一個戰國紛爭、諸侯割據的局面,美、日動畫以其成熟的商業動畫模式加以流暢的繪畫風格,在各自獨特的人文理念支援下大行其道。歐洲動畫則以其特有的文化底蘊配以超凡的想象力和創意開始登上世界的舞臺。中國動畫重新起步,迅速發展,要想在世界動畫的舞臺上佔據一席之地,就需要在民族土壤中吸取更多的養分。下面筆者以傳統藝術風格在早期動畫影片中的應用為例,進行相關分析,來探討中國傳統動畫的成功原因,以期對現代動畫的發展有所借鑑。
  
  一、水墨畫在動畫影片中的應用
  中國特有的藝術表現形式——水墨畫,催生出了水墨動畫。
  (一)水墨動畫中秉承了水墨畫的人文精髓
  中國傳統的水墨畫,其氣質和意境秉承老莊美學,認為天地(自然)之美為大美、至美。講究道家親近自然、天人合一的境界。認為人在自然中與萬物相和諧,便能達到豁達的胸境、高尚的情趣與精神的清澈安寧。水墨動畫在其立意和構思上也秉承了這一特性,如《山水情》大氣磅礴,山水縱橫間配以時而悠揚時而激昂的古箏,人在音樂中與自然渾然一體,人的情感融入了音樂和山水之間。一部不到20分鐘的片子將中國的人文自然觀在水墨間表現得淋漓盡致。又如《牧笛》(圖1),通篇都是酣暢淋漓的水墨風景。圍繞著牧童牧牛這一線索,無論是清晨的樹林、巍峨的群山、傾瀉的瀑布,還是嬉戲的蝴蝶、飛翔的小鳥、健美的鹿群等,無不在悠揚的笛聲中體現了自然的生動與壯美。這些水墨風格的優美畫面,潛移默化地陶冶了人的情操,洗滌了人的心靈,使人更加熱愛和親近自然。這些動畫片將水墨繪畫風格的優勢發揮到了極致,將美學的教化功能全部發揮出來。故事中,牧童的夢境從樹葉化蝶開始,也潛在地將莊周夢蝶的人文自然觀含蓄地表現出來。中國所特有的繪畫工具下所表述的人文情懷、筆墨意境在水墨動畫影片中傳承下來,創作出了有著獨特格調的優秀動畫影片。
  (二)水墨動畫傳承了水墨畫的藝術風格
  水墨動畫片是中國動畫的一大創舉。它將傳統的中國水墨畫引入到動畫製作中,在虛實相間、水墨淋漓的畫面中創造出空靈悠遠的意境,同時配以線性風格的傳統音樂元素,使觀者在視覺以及聽覺上都得到了最為完美的享受。這一風格來源於中國傳統的國畫技法,既是中國在一定歷史條件和人文環境下的產物,同時也是中國特有的人生觀和藝術觀念的表達。在動畫片的製作中運用這種風格,不僅是對於傳統繪畫風格的繼承和普及,同時也具有其特有的優勢。與一般動畫片的不同之處在於,水墨動畫沒有輪廓線,水與墨在宣紙上自然渲染。一幅幅渾然天成的水墨畫,就是一個個觸手可及的場景。其角色造型優美靈動,柔和的筆觸中無不透露出詩一般的意境,將中國水墨畫中不求其似而求其神的美學意境完全展現出來。欣賞一部好的水墨動畫片,就如同在自然中經歷一次心靈的洗滌。水墨動畫片的發展,使動畫片的藝術格調有了重大的突破。
  在技術條件落後的情況下,想要在電影螢幕上創作出水墨風格的藝術效果,其製作過程繁瑣艱難。為了創作出酣暢淋漓的水墨效果,必須分層著色。除了背景製作,每一個畫面必須分成多個層次,畫在不同的賽璐璐膠片上,由動畫攝影師分開進行重複拍攝。最後將所有拍攝好的片子組合在一起,用攝影方法處理成水墨渲染的效果。光是用在攝影拍一部水墨動畫片的時間,就足夠拍成四五部同樣長度的普通動畫片。也正因如此,雖然很多國家知曉了其製作方法,卻都不敢輕易嘗試。中國人的毅力與耐心造就了水墨動畫的奇蹟。
  (三)水墨動畫的獨特優勢
  1.水墨風格的動畫片,在風格上來源於中國特有的傳統繪畫,因而在視效上具有獨特性,傳承的是中華民族特有的人文情懷。
  2.水墨風格的動畫,在寫實中帶有意象,尤其是作為背景的水墨山水,筆意大氣,在氣氛與意境的營造上有其特有的優勢。水墨畫雖然用色不多,但層次豐富、筆鋒流暢,其風格來源於中國傳統畫者對於自然的感悟,因而在對於自然的描述以及情感意象的表達上有著特有的優勢。
  3.水墨動畫在人物和角色的表現上,更多的是運用中國傳統的寫實與寫意相結合的繪畫風格。這種風格筆觸簡練,線條流暢自由,在筆墨間就帶有了生氣和性格。如《牧笛》中的水牛和牧童,牛未動,其神已出;牧童未言,其意已到。
  中國特有的水墨動畫片,在歷史的舞臺上曾一度輝煌,迄今光芒不減。1960年,上海美影廠拍了一部稱作“水墨動畫片段”的短片,包括《魚蝦》《青蛙》《小雞》三個小片段作為實驗,總長10分鐘。同年,第一部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誕生,其中的小動物造型取自齊白石大師筆下,該片一問世便轟動全世界。其後又拍攝了《牧笛》《山水情》等多部優秀的影片,在國際上屢獲大獎。至此之後,中國傳統水墨動畫有過一段沉寂。如今,隨著計算機的介入,許多通過三維動畫製作模仿水墨動畫效果的短片陸續出現,如最近網路上流行的《夏》等,也可看成是對傳統水墨動畫風格的延續。
  
  二、民間剪紙在動畫影片中的應用
  剪紙是我國民間藝術中的一朵奇葩,這一家喻戶曉的傳統藝術形式在中國動畫影片中也散發出獨特的光芒。作為我國特有的民間藝術形式之一,早在漢、唐時代,民間婦女就有使用金銀箔和彩帛剪成方勝、花鳥貼上鬢角為飾的風尚。後來逐步發展,在節日中,用色紙剪成各種花草、動物或人物故事,貼在窗戶上(叫“窗花”)、門楣上(叫“門箋”)作為裝飾,也有作為禮品裝飾或刺繡花樣之用的。剪紙的工具,一般只用一把小剪刀,有的職業藝人則用一種特製的刻刀刻制,稱為“刻紙”。將這種形式的美術風格運用於動畫影片的創作中,溯其源頭,其創始的鼻祖是萬氏兄弟的老二萬古蟾。他經過多次試驗,1958年成功拍攝了第一部彩色剪紙片。在以後陸續拍攝的《漁童》《濟公斗蟋蟀》《金色的海螺》等影片中,技巧日漸成熟。萬古蟾和他的創作夥伴們汲取了中國皮影戲和民間窗花的藝術特色,使各種型別的剪紙人物或動物在銀幕上傳達出各自的喜怒哀樂,有的古色古香、有的精靈活潑。這樣的形式與許多傳統的故事題材相融合,在動畫影片的傳播中將本土視覺藝術的特色完全展現出來,開創了民族動畫風格的先河,為中國早期的動畫事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一)剪紙動畫傳承了剪紙藝術中的民俗文化
  剪紙動畫是我國自創的,其獨特的藝術形式來源於我國民俗文化中的皮影戲和民間窗花。
  剪紙藝術本身來源於我國勞動人民的日常生活,有廣泛的歷史淵源和群眾基礎,不受功利思想的影響,在漫長的歷史演進過程中,始終不失其純樸和清新的特質,具有鮮明的藝術特色和生活情趣。題材的選擇多為日常所見之物,或者民間傳說中的吉祥之物,以讚美生活和表達美好願望為主題,是我國民俗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早期的剪紙動畫在內容和主題上也延續了這一傳統,多以民間傳說、寓言等懲惡揚善的題材為主題,其濃重的藝術風格成為我國民間鄉土文化的代表。如《除夕的故事》(圖2),在題材上取自民間故事,一部以“年”除“夕”的少年英雄式的動畫片,在形式上採用了剪紙片的拍攝手法。整部片子熱鬧喜慶,色彩運用大紅大紫,構圖飽滿,裝飾感強;在各種人物和情節的設定上具機智性和幽默感,生動地將我國除夕這一傳統的節日演繹出來。民俗文化中的喜慶、熱鬧、吉祥等特色躍然而出。一些年輕人對“洋節”的認同多過對傳統節日的認知,這一來源於民俗文化的藝術形式同樣也是普及傳統文化的一劑良藥,在舶來文化肆意橫流的今天,這樣的藝術形式顯得彌足珍貴。

    (二)剪紙藝術風格在動畫影片中的應用
  剪紙動畫,在藝術形式上參照民間剪紙,同時還吸收了皮影戲在運動和造型上的特點,極富鄉土特色。它來源於民俗文化,來源於中國人民勤勞、勇敢、開朗的性格特點。在造型上,線條流暢,具有民間剪紙中萬剪不斷、筆筆相連的特點;人物在運動時多為側面,無透視變化,極富裝飾性;在顏色上,色彩明快,色調飽和,往往選用帶有濃厚的歡樂和吉祥的色彩。同時,它還注意吸收年畫、裝飾畫等其他民間美術的特點,極具民族特色。
  剪紙動畫在製作上,是在剪紙人物(動物)的關節處,用細銅絲或者小黏粒聯結,然後把它們放置在攝影機前逐格拍攝,也有個別非常靈活的動作和片段是用動畫片的動畫繪製方法拍攝的。剪紙片的攝製成本比動畫片低,缺點是剪紙人物的表情變化和轉面、轉身都不能像動畫片那麼靈活自如,動作有侷限。當有大幅度的動作片段時,需要不斷地剪、不斷地畫、不斷地拍。一部短短的剪紙片,同樣的人物要剪許多個,並且難以避免人物動作長久保持同一個角度。這些侷限,當然也成為它的藝術特點之一。在現代動畫的製作過程中,我們完全可以在電腦的虛擬平臺上完成這一形式的動畫製作,不僅可以避免其缺點,還可以將其在造型以及色彩上的特點和優勢全部發揮出來。
  (三)剪紙動畫的獨特優勢
  1.剪紙動畫源於我國民俗文化,是廣大人民群眾智慧的結晶,體現了我國獨特的鄉土特色。
  2.剪紙動畫的藝術風格樸實大氣,富裝飾性,深受兒童的喜愛。
  3.剪紙動畫平面造型、平面設色的特點既是其不足也是其特色,它根基於傳統民俗文化,在現代動畫影片中得以繼承和發揚,增加了動畫影片的藝術風格。
  
  三、傳統壁畫在動畫影片中的應用
  在我國五千年的歷史中,壁畫是重要的藝術種類之一,自周代以來,歷代皇宮、墓室都有裝飾壁畫的制度。隨著宗教的興盛,壁畫又廣泛應用於寺觀、石窟。在北魏晚期的洞窟壁畫裡,就出現了具有道家思想的神話題材的壁畫造像,由於是繪製在建築物的牆壁或天花板上的圖畫,壁畫藝術有其特有的程式性特徵。如在構圖處理上,以平列式、輻射式、中心發散式為主;在平面造型上,線條概括簡練,景物表現形式感強,人物表現多采用曲線;色彩鮮明簡潔。以上中國壁畫裝飾藝術特色流傳至今,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部分,為早期的動畫影片所借鑑。尤其是壁畫源於宗教,其中的場景和人物形象可以為神話題材的動畫影片所參考和應用。如《哪吒鬧海》這一神話題材的動畫電影,無論在人物造像還是場景造型上都借鑑了傳統壁畫的藝術風格。圖3為《哪吒鬧海》中的天宮圖片。在對天宮進行表現時,影片採用的是從上至下的表述方法,有九重宮的意味。同時在構圖上運用傳統的對稱式構圖以體現皇室的威嚴和氣派,採用了佛教中常用的發散式的佛光造型,以體現神的居所。在天宮的場景中更是加入了飛天的表現。對比圖4中敦煌壁畫中的飛天,不難看出其淵源。這樣的借鑑和改變,是在新時代下對傳統的繼承和發揚,在流暢的線條下使影片具有了濃烈的中國味道,打上了鮮明的中國標識。
  以上主要介紹了傳統藝術中的水墨藝術、剪紙藝術、壁畫藝術在中國早期動畫影片中的借鑑與應用,正是由於對這些藝術的應用,使得這些早期的動畫影片具有了濃厚的中國底蘊。中國的人文精神、民俗文化、傳統造型風格融入其中,在世界動畫史上閃耀著獨特的光芒。在全球市場競爭激烈的今天,在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的同時,繼承傳統動畫的優勢特徵,融合當代的審美意趣,將決定我們的動畫影片究竟能走多遠。繼承與發展這一永恆的命題仍然擺在我們的面前。
  
  參考文獻:
  [1]王璜生,胡光華.中國畫藝術專史·山水卷[M]. 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2008.
  [2]王亞霜.剪紙藝術和民俗文化的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