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環境工程的論文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二十一世紀,環境工程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環境工程對於人類社會與自然社會的和諧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農村公路建設與資源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

  【摘 要】我國農村公路里程佔全國公路通車總里程的3/4以上,連線了廣大的縣、鄉、村,是保障農村經濟發展的命脈所在。在農村公路迅速發展的大環境下,農村公路和資源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問題也日益凸顯。本文將對公路建設中存在的資源環境問題做出歸納,並提出有益於兩者協調發展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農村公路建設 資源環境保護 協調發展

  農村公路是我國公路的基礎,是農村地區的最主要的運輸方式,與農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我國農村公路里程佔全國公路通車總里程的3/4以上,連線了廣大的縣、鄉、村,是保障農村經濟發展的命脈所在。在農村公路迅速發展的大環境下,農村公路和資源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問題也日益凸顯。本文將對公路建設中存在的資源環境問題做出歸納,並提出有益於兩者協調發展的應對策略。

  一、我國農村公路建設中存在的資源環境問題

  1.耕地資源流失問題

  當前,我國農村公路建設目前已進入一個高峰期,“十一五”期間將投入數千億元用於農村公路建設。在實現“村村通”公路建設熱潮中,中國農村村鎮建設缺少規劃,人口居住分散,自然村佈局零亂等現狀,造成我國農村公路建設的較大土地資源壓力。

  目前,農村公路建設中耕地資源浪費的現象屢有發生。其原因主要有:某些施工責任方違法或違規,使得施工主體工程濫佔和分割土地,由此增加了填挖土方工程量,造成對耕地資源和施工場地地質地貌的破壞;第二,某些地方政府為了打造其表現政績的所謂“形象工程”,在當地公路規劃和設計階段,未能做到因地制宜,不顧環保因素和經濟因素,盲目追求建設的高標準。在規劃和設計公路時往往廢棄舊道,甚至有些施工者,為減少土石方、減少用工、節省資金投入而多佔良田沃土,增加臨時用地,導致不必要的耕地浪費。這不僅影響到我國農村經濟發展,也會引發其它經濟發展環節的連鎖反應,為我國的經濟建設帶來額外的壓力。因此,必須採取可行措施,確保耕地資源不流失少流失。

  2.水土資源保持問題

  隨著我國農村經濟建設取得突出成就,逐步凸顯的環境資源問題也正在破壞著我國農業的基礎條件。公路建設對水土資源的破壞表現為:違反水土保持規定,在施工過程中使有害物質進入土中,干擾地表水、地下水流向,改變地下水資源埋藏和運動的條件,導致水流與數量的變化;在公路建設過程中,由於承包商或施工方在設計規劃、資金籌措或不嚴格執行相關法規等因素,不顧及路域地形地貌,任意挖砂、採石、取土,使得工程所在地的地形地貌和地質結構遭到破壞,極易形成塌方、泥石流等安全隱患。加之對水土流失疏於防護,流失的棄渣、礫石、棄土、廢水等又對路域耕地造成侵蝕。

  3.動植物資源保護問題

  我國農村公路的建設和運營還可能導致周邊自然景觀失去原始狀態,破壞生態系統的功能結構和多樣化物種的生存環境,打破相對穩定的生態系統,導致生態平衡的喪失。

  因此,在山區地帶的開闢新道過程中,應注意保護當地動植物資源,特別應保護珍貴樹木和古木。在山區公路建設工程中,應結合當地實情,遵循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觀,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保護當地動植物資源。我國《森林法》對於森林保護也有詳細的規定:對於建設過程中需採伐林木的,應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申請採伐許可證,並按照許可證規定的範圍和數量進行採伐。公路建設對自然生態系統的擾動,對動植物資源的負面影響,應納入我們制定對策的範圍,以有效扭轉當前農村公路邊建設、邊破壞的被動局面。

  二、應對農村公路建設資源環境問題的對策

  1.科學規劃並制定環保評價制度

  堅持科學發展觀,改變農村公路與環境保護脫節的現狀,就要把生態保護觀念融入到建立科學的環境影響評價制度中去。公路建設應實施規劃環境評價,把環境目標作為農村公路專案規劃和專案決策要素之一加以考慮,從建設伊始就對當地農村交通發展決策和佈局做出環境影響評價,最大限度避免和減少因公路建設造成的負面環境影響。評價細則應包括:生態工程評價、土地資源評價、礦物資源評價和科學管理評價等指標體系,抓好公路建設事前評價和營運期事後評價,建立全程動態評價系統。對於環境影響評價體系的設立,應做到理解和尊重當地農民的意願和選擇,使他們能夠在環保評價體系制定、施工過程監管和環保資金監督等方面充分發揮作用。

  2.落實環保資金確保技術支援到位

  當前,我國農村公路建設資金主要來源於國家投入、地方政府配套、社會捐助及群眾集資等,而實際情況是國家投入資金有限,其餘渠道資金數量難以保證,造成修建環保型公路標準難以達到。基於此,應從資金規劃階段著手,使環保用資金專款專用,並要求各級財政撥出資金設立汙染防治、生態保護專項基金,同時注重完善環保資金使用監管流程。其次,應從保證公路建設生態資源保護的技術支援角度著手,確保農村公路施工的技術水平。注重引進公路環境工程專業人才,逐步提升環保技術開發和實際應用能力。

  3.加強法律法規宣傳,切實制定當地實施條例

  目前,我國環境資源保護的法律體系已基本完善。這些法律法規使環境資源保護有法可依,對公民和法人造成環境損害必將承擔的法律責任給以明確的規定。我國農村公路建設中破壞環境資源的違法違規現象屢有發生,其主要原因即是對環保法律法規掌握不夠,環保意識淡薄。因此,相關交通部門及責任者應提高宣傳意識,加強環保法律法規的教育和宣傳。目前道路交通部門應特別加強對《森林法》、《土地管理法》、《水土保持法》、《建設專案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基本農田保護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的學習,明確公路建設中的各項法律義務,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4.加大對資源環境破壞行為的執法力度

  為確保農村環境保護的規範和有序發展,有必要加大對農村環境保護的執法力度。第一,嚴格環保目標考核,確立環境質量行政領導責任制度。要將環保目標細化量化,分解落實到各鄉鎮人民政府,簽訂目標責任書,嚴格考核獎懲,並將考核結果作為幹部聘用的依據。其次,嚴格公路建設專案審批。審批機關要嚴格把關,把環保和資源節約作為“前置”條件,認真履行職責。對批准建設的專案,要加強個過程監管,預防生態破壞和環境汙染。第三,嚴格環境違法處罰。對以新農村建設為名盲目圈佔、違法批地以及重大公路建設環保違法行為,要公開調查、公開處罰、公開追究責任,嚴厲打擊,不徇私情。縣及鄉鎮人大要加強環保執法的監督和檢查,按照“預防為主、事前防範和事後查處相結合”的執法監察原則,完善縣、鄉、村監管網路,落實監管責任,以更好地開展環保執法工作。

  綜上所述,農村公路建設和資源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需要我們針對各種資源保護問題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對策。堅持發展是中心,在發展中求保護的原則,通過採用技術措施體現科學發展觀統領的新農村公路建設方針,通過合理有效的法律體系和執法手段保護農村資源環境,使公路建設和資源環境能夠協調發展,最大化降低公路建設對資源和環境的負面效應。

  篇2

  淺議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和措施

  1 當前的環境狀態簡述

  在多年的奮鬥之下,我們國家的環境在總體上有了一定的變化,開始朝著好的方向發展,不過並沒有從根源上處理好。此時不論是水亦或是大氣的品質都在變差,我們的生態系統變得脆弱不堪。總的來講,我們國家當前的環境治理工作開展的還不是很到位,一直存在的工業及生活汙染都沒能處理好,新問題又來臨,這些負面現象的存在嚴重地干擾到經濟的發展。

  2 為什麼要開展環境保護工作

  2.1 通過環境保護工作可以帶動經濟發展

  環境和經濟之間的聯絡十分緊密。穩定的生態是經濟發展的必要前提,環境問題從根源上來看,是發展不當導致的。它和經濟發展是一起的,必須在發展經濟的同時處理汙染。只有做好環保工作,才可以帶動經濟發展。具體來講,體現在如下幾個層面中:一是通過認真執行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建設專案環評和“三同時”制度,嚴格環境准入制度,嚴格執行產業經濟政策,積極推進清潔生產和迴圈經濟,有利於合理引導投資方向,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增強科學發展的巨集觀經濟調控能力。二是通過削減排汙總量,開展汙染治理和生態恢復工程,既減輕了環境汙染負荷,同時為經濟增長提供了發展容量。實踐證明,新建並執行好一座汙水處理廠相當於給一片工業專案營造了水環境容量,拆除一批燃煤鍋爐、“倒”掉一批分散的煙囪,相當於騰出了新建一座小型電廠的環境容量,還優化了產業結構。通過“治老補新、以新帶老”盤活環境資產,讓出環境空間給新興企業加快發展,就能夠從環保角度對經濟發展以最直接的支援和促進。第三,通過開展環保活動能夠帶動技術進步,更好的利用資本。第四,優秀的生態品質已然成為當前城市競爭的關鍵要素,能夠增加城市的凝聚性,帶動經濟發展。

  2.2 保護環境是以人為本的直接體現

  環境是我們生存的重要前提,只有將環境保護好了才能夠保護好人類。通過環保工作的開展,能夠確保生產以及生活活動安全,能夠保證群眾的飲用水安全,吸入的氣體安全,吃進去的食品安全。一旦水源或是大氣等被汙染了,我們的身體就會出現很多不適症狀,比如最近幾年多發的癌症就是最為典型的案例。通過分析全球的環境問題我們可知,像是之前非常著名的倫敦煙霧事件等許多的案例都能夠告訴我們開展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性。當前由於經濟高速發展,此時人們的溫飽已經不成問題了,人們更加關注的身心健康,關注的是生態健康,對於環境品質的規定越來越嚴苛。提升生活的品質,增加人的壽命,就成為了當前各項工作的重點。

  2.3 保護環境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我們國家僅僅的用了二十多年的時間就將趕上了西方國家通過百年發展得來的成就,這種發展速度非常讓世界震驚。不過,在震驚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意識到這種成就的獲取其實是以快速消耗資源以及危害環境而得到的。它是在透支生態的前提下實現的,是一種不合理的發展模式。我們國家雖然只生產了全球產值的百分之四,不過使用的能源卻非常多。萬元GDP 的能耗水平超過發達國家3~11 倍;我國石油消費量的1/3 要靠進口,世界鐵礦石和鋁礬土貿易量中的大部分被中國採購。中國在人均GDP400~1000 美元的條件下,出現了發達國家3000~10000 美元期間出現的嚴重環境汙染。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方式非常的不節約。歷史造成的生態問題已然成為了當前干擾經濟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它們的存在嚴重地危及到廣大群眾的生命安全,而且也不利於維護社會穩定。

  3 新形勢下做好環境保護的相關措施

  3.1 以飲水安全和重點流域治理為重點,加強水汙染防治

  首先要劃定飲用水保護區,真正地開展好水源保護工作,為城市儲備備用水,為廣大農村創造安全水。第二,要將保護區之內的汙水排放口去除,管理好養殖業,防止有害物質流到保護區域之內,做好事故預控工作,保證水源安全。第三,要積極地整改重點流域,加大“三河三湖”、三峽庫區、長江上游黃河中上游和南水北調水源地及沿線等水汙染防治力度。四是要把渤海等重點海域和河口地區作為重點,加強海洋環保工作。最後,嚴禁朝河湖區域釋放有毒物質超過排放標準的汙水。

  3.2 以降低二氧化硫排放總量為重點,推進大氣汙染防治

  首先要提升原煤洗選的腳步,儘量地減少煤炭中的硫成分。二是要加強煤電廠二氧化硫治理,新***擴***建燃煤電廠除燃用特低硫煤的坑口電廠外,必須同步建設脫硫設施或者採取其他降低二氧化硫排放量的措施。三是要在大中城市及其近郊,嚴格控制新***擴***建除熱電聯產外的燃煤電廠,禁止新***擴***建鋼鐵、冶煉等高耗能企業。第四要結合所在區域的具體情況,制定對應的脫硫指標。第五要積極地開展粉塵治理活動,制定節能策略。最後,合理利用風能以及太陽能等,關注核電事業,合理開發水資源,增加潔淨能源的比例,降低汙染物的釋放量。

  3.3 以防治汙染為重點,加強城鄉環境保護

  首先要做好基礎專案建立工作,提升汙水的治理效率。第二在建設的過程中必須注意生態保護,儘量地將原始林地以及河湖專案等留存,確保生態穩定。第三,在全國範圍內積極地開展土壤汙染整治工作,對於那些汙染較為厲害的土地適當調整。第四要正確使用肥料,避免薄膜對土地帶來的負面影響。第五,在廣大農村推行改水以及改廁活動,合理地利用秸稈,開展沼氣專案,認真處理各種垃圾,努力建立生態鄉村。最後,要認真開展節水以及生態化農業,積極地開展養殖汙染整治工作。

  3.4 以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為重點,強化生態保護

  第一要將生態保護和整治工作放到一起來開展,將關鍵點放到處理資源的不當使用上。第二要重點保護原生林地,結合所在區域的具體特點開展治理活動,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天然草原植被恢復、退耕還林、退牧還草、退田還湖、防沙治沙、水土保持和防治石漠化等治理工程,嚴格控制土地退化和草原沙化。三是要使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條件相適應,統籌生活、生產和生態用水,建設節約型社會。四是要加強生態功能保護區和自然保護區的建設與管理,加強礦產資源和旅遊開發的環境監管。五是要做好紅樹林、濱海溼地、珊瑚礁、海島等海洋、海岸帶典型生態系統的保護工作。

  4 結束語

  在當前社會,由於經濟快速發展,此時人們的思維模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人類開始關注生態健康。綠色經濟必然會成為今後很長一段時間的發展趨勢。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因此,如何協調環境與人類發展的關係,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現代文明是實現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