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入侵者課堂反思

  《生物入侵者》是一篇很有趣的課文,它會給我們介紹生物入侵者的意思和帶來的一些隱患。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希望大家喜歡!

  篇1

  在課堂上我非常緊張。平時很少緊張的我此節課卻是緊張異常雖然不知道為什麼會如此緊張,但可能是潛意識裡覺得此課備得還是不夠充分的,也有前兩位老師的課讓我感覺到的壓力。由於緊張,出現了不少不該出現的失誤。

  有教學環節的遺漏:匯入中原本有學生蒐集的生物入侵者的資料展示,使和最後的拓展提示首尾呼應的一個環節,況且預習時的要求是尋找身邊的生物入侵者,但是這個可以給學生展示機會的環節卻漏掉了。既讓最後的拓展環節——對生物入侵者防治的措施—— 沒有了針對性,也讓學生覺得失望沒有能夠很好地展示自己收集的資料,有的學生收集資料時真的很是用心。

  也有教學環節的混亂:在“生物入侵者的危害”部分,幻燈片做的時候還是很有條理的,原計劃在學生們說出舉了斑貝的例子來說明危害的時候就有相應的幻燈片展示。可是由於緊張卻漏了,然後講到後面的問題時卻又沒有點選超連結,結果就出現了原來應該展示的圖片。只好又反過頭來再提斑貝的危害。

  篇2

  說明文的語言基本上是很規範的,教師在教的時候語言也更應該是規範嚴謹的,但是我的語言卻出現了很多語文老師不應該有的失誤,要麼表達不夠清晰,學生聽了很茫然,要麼有些用詞不當,甚至有的時候一時想不出什麼詞了,句子就說了半截就放下了。也有環節與環節之間過渡地生硬,也是語言沒有能夠表達好。

  教學設計的重點是說明方法和修辭手法及他們的表達作用,重點是明確的,但是落實確是不夠的。在小組討論中,有老師就指出了我讓學生找出了說明方法,但是這裡為什麼用這樣的說明方法,學生大而化之我也就這樣馬馬虎虎過去了。或許在這一點上有我自己意識的鬆懈,可能是覺得這一個單元都在說說明方法學生說得夠多了,所以也懶得讓學生認認真真地組織自己的語言,把說明方法的作用說清楚透徹。

  這其實應該是對學生學習的能力培養的大好機會。這裡應該是給學生充足的時間,甚至可以動筆寫下自己所想表述的語言,而不是交由無意義的小組討論。因為說明方法的作用學生也可以說是比較熟悉的了,他們缺少的也就是耐下性子去完成完整語言的組建。

  篇3

  一個好的教學設計首先要有定位準確的教學目標,要做到有的放矢,接下來是要有清晰的教學思路,然而最關鍵之處在於設計環節的有效性上,這要在對課本學情的充分了解下進行縝密思考。不過是否是好的教學設計還得要課堂的實踐檢驗,課堂上對設計環節的有效落實才真正是考驗教師教學水平的關鍵,也是此次我對本課教學的最大認識。

  有關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和比喻的修辭。討論中,有老師指出學生對這兩個概念很容易混淆,就從學生的回答中也可以看出,明明在說打比方的說明方法的作用,但是學生卻又說到了比喻。這一課既然是說明文,那麼是否就乾脆不要說修辭,或者這一課也有修辭的設計環節,那麼幹脆就不提說明方法?放在一起是不是越講越混了,學生很容易糊塗。

  對於這個問題我有自己的理解:越是容易混淆的問題就越要一起來說。這個觀點源於我自己以前學生時代學習的經驗,放在一起才更容易比較它們的異同,比較出了異同遇到題目才不會慌張,才能抓對方向。同一個語句,就可以讓學生說說如果論說明方法該如何答題,如果論修辭手法又改如何答題。課堂上有老師的引導所以不是很容易出錯,然而真正考試中學生如果對這些相近的概念沒有明確的分析能力的話還是會出錯。

  關於仿擬的修辭。仿擬並不作為中考要考察的修辭,而課堂上把仿擬作為了本課修辭的一個小重點了,是否喧賓奪主。

  其實我的課堂上我很喜歡這樣一些小修辭,或者說是一些知識點上的小細節。這些東西或許不會考,但是卻是很有趣的東西。學生平時自己也會仿一些古詩名句放在作文中,但是他們並不知道這就是仿擬。而它用得恰當卻往往能使文章增色不少。說它不會考,但是可以運用在作文之中;說它不會考,但是學生很感興趣,課堂上學生的積極性也調動了起來;說它不會考,但是學生語文素質的提高也正是在這些小的甚至是對考分無意的知識上。

  我們要的是學生語文素質的提高,而不僅僅是考分。套用一句常說的話,素質提高了,分數自然就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