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藥花的種植技術

  芍藥在紅樓夢中是一種重要的花,史湘雲醉眠芍藥茵是紅樓夢中最美麗的情景之一。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芍藥的栽培方式,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芍藥的栽培方式

  芍藥,別名將離、離草,是芍藥科芍藥屬的著名草本花卉。芍藥可分為草芍藥、美麗芍藥、多花芍藥等多種品種。其在中國的栽培歷史超過4900年,是中國栽培最早的一種花卉。芍藥花瓣呈倒卵形,花盤為淺杯狀,其根製成中藥具有鎮痙、鎮痛的藥用價值。位列草本之首,其被人們譽為“花仙”和“花相”,且被列為“六大名花”之一,又被稱為“五月花神”,因自古就作為愛情之花,現已被尊為七夕節的代表花卉。另外,芍藥在紅樓夢中是一種重要的花,史湘雲醉眠芍藥茵是紅樓夢中最美麗的情景之一。

  芍藥***sháo yào***名字的由來,據《本草》記載:“芍藥猶綽約也,美好貌。此草花容綽約,故以為名。”芍藥的別名甚多。在中國花卉絢麗的百花園中,古人將芍藥推為“花相”***花中宰相***,又因芍藥為草本,故又稱為草芍藥***崔豹《古今注》***。它花大色豔,嫵媚多姿,故名為“嬌容”、“餘容”***《名醫別錄》***。古時人們於別離時,贈送芍藥花,以示惜別之情,所以又名“將離”、“離草”***《古今注》***。唐宋文人稱芍藥為“婪尾春”,婪尾是最後之杯,芍藥花開於春末,意為春天最後的一杯美酒。芍藥是草本花卉,沒有堅硬的木質莖杆,猶如弱柳扶風、柔弱無骨般的少女,故有“沒骨花”之稱***《鄭虔胡本草》***。因它的花有香氣,有“攣夷***又名“黑牽夷”***、“留夷”***《廣雅疏證》***和“辛夷”***王逸注《楚辭·九歌》***之名。此外,古名還有“解倉”、“白朮”、“犁食”、“鋌”***《名醫別錄》***等。在國外,芍藥也倍受青睞,有“花中皇后”的美稱。代表含義芍藥自古就是中國的愛情之花,現在也被譽為七夕節的代表花卉。西方的玫瑰是帶刺的,中國的情花芍藥不僅美麗,而且可以治病,它映閃著中華民族如玉如芍藥一樣的品德和性格,勤勞、務實,淡如芍香、柔美如玉。粉紅色的芍藥如天邊的彩霞,亦如相戀中羞澀的少女,浪漫、含蓄是芍藥映紅著春天的面龐。上巳節的習俗和“贈之以勺藥”的情歌,從詩經的吟唱一直沿襲到漢唐明清。古老的中國,芍藥一直是愛情的旋律,浪漫的山歌。

  是“楚楚動人”、難捨難分”。古代男女交往,以芍藥相贈,表達結情之約或惜別之情,芍藥又稱“將離草”。

  芍藥的培育方法

  繁殖方法

  芍藥芍藥傳統的繁殖方法是用:分株、播種、扦插、壓條等方法繁殖,其中以分株法最為易行,被廣泛採用。播種法僅用於培育斷品種、生產嫁接牡丹的砧木和藥材生產。觀賞品種的快速繁殖,是一項急待解決的課題,一直寄希望於組織培養,國內外都進行了許多工作,至今雖有進展,但距實際應用尚有相當距離。[2]

  分株法

  分株法是芍藥最常用的繁殖方法,芍藥產區的苗木生產,基本採用此法繁殖。其優點有三:一是比播種法提早開花,播種苗4~5年開花,而分株苗隔年即可開花;二是分株操作簡便易行,管理省工,利於廣泛應用;三是可以保持原品種的優良性狀。缺點是繁殖係數低,三年生的母株,只能分3~5個子株,很難適應和滿足現代化大生產及不斷飛速增長的國內外花卉市場的需要。這一直是困擾芍藥苗木生產的一大難題。

  1。分株時間

  芍藥的分株,理論上講,從越冬芽充實時到土地封凍前均可進行。但適時分株栽植,地溫尚高,有利於根系傷口的癒合,並可萌發新根,增強耐寒和耐旱的能力,為次年的萌芽生長奠定基礎。不可過早分株,以免發生秋髮現象,影響翌年的生長髮育;亦不宜過遲分株,其時地溫已不能滿足芍藥髮根的需要,以致次年新株生長不良;若遲至春天分株栽植,芽萌發出土,因春季氣溫漸高、空氣溫度小,蒸騰量大,分株後根系受傷,不能正常吸收水分和養分,造成斷株生長十分衰弱,甚至死亡,所以我國農諺有“春分分芍藥,到老不開花”之說。芍藥分株適期一般較牡丹為早,荷澤的農諺“七月芍藥,八月牡丹***指農曆月份***”,是說在菏澤,從8月底芍藥就可以分株了,直至9月下旬***處暑至秋分***。而揚州在9月下旬到11月上旬分株。分株苗經三四年生長又可再次分株。年久不分,會因根系老朽,植株生長衰弱,開花不良。

  2。分株方法

  芍藥分株時細心挖起肉質根,儘量減少傷根,挖起後,去除宿土,削去老硬腐朽處,用手或利刀順自然縫隙處劈分一般每株可分3~5個子株,每子株帶3~5個或2~3個芽;母株少而栽植任務大時,每子株也可帶1~2芽,不過恢復生長要慢些,分株時粗根要予以保留。若土壤潮溼,芍藥根脆易折,可先晾一天再分,分後稍加陰乾,蘸以含有養分的泥漿即可栽植。 在園林綠地中,芍藥栽植多年,長勢漸弱急待分栽,又不能因繁殖影響花期時遊人觀賞,可用就地分株的方法,用鍬在芍藥株旁挖一深穴,露出部分芍藥根,然後,用利鏟將芍藥株切分,儘量減少對原株的震動,取出切分下來的部分,進行分株栽植,方法同上一般以切下原株的一半為宜。挖出的深穴,可加人適量肥料摻土壓實。也可以用隔行分栽或隔株分栽的方法,這樣,可在不影響景觀的前提下,分株復壯,只是要連續分株2~3年而已。但是,因為芍藥忌連作,隔行或隔株分栽的方法,不可連續應用,否則病蟲害發生嚴重,生長不良,甚至死亡率大為增加。

  芍藥作藥用栽培時,芍藥產區多用芍頭分株繁殖,秋天挖出母株,將粗根全部切下藥用,而將帶芽的芍頭作為繁殖材料。首先去除無芽和病腳的芍頭,將芍頭切分成塊狀,每塊帶壯芽2~3個,芍頭厚2釐米,過厚主根不壯,多分叉,過薄則養分不足。最好隨切分,隨栽植,若不能及時栽植,不要切分,芍頭可沙藏備用。宜於8月上旬到9月下旬栽植。

  3。分株後管理

  栽植深度以芽入土2釐米左右為宜,過深不利於發芽,且容易引起爛根,葉片發黃,生長也不良,過淺則不利於開花,且易受凍害,甚至根莖頭露出地面,夏季烈日暴晒,導致死亡。如果分株根叢較大***具3~5芽***,第二年可能有花,但形小,不如摘除使植株生長良好。根從小的***2~3芽***,第二年生長不良或不開花,一般要培養2~5年。

  芍藥的播種法

  芍藥的果實為蓇葖,每個蓇葖含種子1-7粒。待種子成熟,蓇葖開裂,散出種子。各地果實成熟期不一,如黑龍江省牡丹江在9月上旬、山東荷澤在8月下旬、河南洛陽在8月上中旬、江蘇揚州在8月下旬前後。種子宜採後即播,隨播種時間延遲,種子含水量降低,發芽率下降。種子有上、下胚軸雙重休眠特性,播種後秋天的土壤溫度使種子的下胚軸解除休眠狀態,胚根發育生根。當年生根情況愈好,則來年生長愈旺盛;若播種過遲,地溫不能解除下胚軸休眠,不能生很,則第二年春天發芽率大大降低。秋天播種生根後,經過冬天長時間的低溫,可解除上胚軸的休眠。翌年春天氣溫上升,溼度適宜時,胚芽出土。

  因為芍藥園藝品種播種產生的後代性狀要發生分離,不能保持原品種的優良性狀,所以播種法不能用於品種苗株的繁殖。

  1。種子採收

  當蓇葖果變黃時即可採收,過早種子不成熱,過晚種皮變黑、變硬不易出苗。果實成熟有早有晚,要分批採收,果皮開裂散出種子,即可播種,切勿曝晒種子,使種皮變硬,影響出苗。如果不能及時播種,可行沙藏保溼處理,但必須於種子髮根前取出播種。

  2。播種時間

  芍藥須當年採種即及時播種,如荷澤地區於8月下旬至9月下旬播種,若遲於9月下旬,則當年不能生根,次年春天發芽率會大大降低;而且,即使出苗,因幼苗根系不發達,難於抵抗春季的乾旱,容易死亡。所以,荷澤幾次進行春播試驗,均告失敗。

  3。播種方法

  種子處理:播種前,要將待播的種子除去癟粒和雜質,再用水選法去掉不充實的種子。芍藥種子種皮雖較牡丹薄,較易吸水萌芽,但播種前若行種子處理,則發芽更加整齊,發芽率大為提高,常達80%以上。方法是用50℃溫水浸種24小時,取出後即播。

  整畦播種:播種育苗用地要施足底肥,深翻整平若土壤較為溼潤適於播種,可直接做畦播種;若墒情較差,應充分灌水,然後再做畦播種。畦寬約50釐米,畦間距離30釐米,種子按行距6釐米、粒距3釐米點播;若種子充足,可行撤播,粒距不小於3釐米;播後用溼土覆蓋,厚度約2釐米。每666。7平方米用種約50千克,撒播約100千克。播種後蓋上地膜,於次年春天萌芽出土後撤去。也可行條播,條距40釐米,粒距3釐米,覆土5~6釐米;或行穴播,穴距20~30釐米,每穴放種子4~5粒,播後堆土10~20釐米,以利防寒保墒。於次年春天萌芽前耙平。

  芍藥的其它繁殖方法

  1。扦插法選地勢較高、排水良好的圃地做扦插床,床土翻鬆後,鋪15釐米厚的河沙,河沙要用0。5%的高錳酸鉀消毒。扦插基質也可用蛭石或珍珠岩。在床上搭高1。5米的遮陽棚,據長春等地的經驗,以7月中旬擷取插穗扦插效果最好。插穗長10~15釐米。帶兩個節,上一個複葉,留少許葉片;下一個複葉,連葉柄剪去,用濃度為500×10~1000×10萘乙酸或吲哚乙酸溶液速蘸處理後扦插,插深約5釐米,間距以葉片不互相重疊為準。插後澆透水,再蓋上塑料棚。據觀察,基質溫度28~30℃,溼度50%時生根效果最好。扦插棚內保持溫度20~25℃,溼度80%~90%,則插後20~30天即可生根,並形成休眠芽。生根後,應減少噴水和澆水量,逐步揭去塑料棚和遮陽棚。扦插苗生長較慢,需在床上覆土越冬,翌年春天移至露地栽植。

  2。根插法利用芍藥秋季分株時斷根,截成5~10釐米的根段,插於深翻並平整好的溝中,溝深10~15釐米,上覆5~10釐米厚的細土,澆透水即可。

  3。壓條法春天將萌芽出土不久的嫩芽,穿過花盆的盆孔,引***徑15~20釐米的花盆內,隨生長逐漸填土,保持盆土溼潤,到夏天即可生根,入冬前剪斷盆下的莖,就形成一棵盆栽的芍藥。

  4。現代組織培養方法植物組織培養即植物無菌培養技術,是根據植物細胞具有全能性的理論,利用芍藥離體的器官、組織或細胞***如根、莖、葉等***,在無菌和適宜的人工培養基及光照、溫度等條件下,誘匯出愈傷組織、不定芽、不定根,最後形成與母體遺傳性相同的完整的植株。這種技術又被稱為克隆技術,達到快速繁殖的目的,具有廣泛應用的價值。

  芍藥的田間管理

  芍藥芍藥栽培有觀賞栽培、藥用栽培、無土栽培、促成和抑制栽培、切花栽培等,分述於下。

  1。用地要求

  栽植地選用地勢高燥、排水良好處,要求土層深厚、疏鬆肥沃的砂質城土。在鹽鹼較重的地段種植,需要換土;在地勢較低處種植,要築高臺,應有充足的清潔的灌概水源。芍藥忌連作。大田栽培一般每3~4年輪作一次,否則長勢減弱,病蟲危害嚴重。因土地侷限不能按時輪作時,要於栽植前1-2個月進行保深翻。深度60~100釐米,每666。7平方米可施腐熟糞幹1500~2000千克或200~250千克的餅肥,切記不可施用沒有腐熟的生肥。

  2。栽植適期

  不論播種苗還是分株苗的定植,在菏澤均為8月下旬***處暑***至9月下旬***秋分***,在揚州為9月下旬***秋分***至11月上旬***立冬***。一般都結合分株進行。

  3。栽植規格

  庭園觀賞栽培株行距可用1米×1米,栽植點可呈“品字形”排列,這樣栽植可以均勻合理地利用土地,利於植株的勻稱生長,但田間操作有時不便為便於田間管理和觀察記載,常用橫豎成行的“方塊形”排列方式。栽植穴的規格,深度約35cm,上口直徑18cm,挖坑要上窄下寬,觀賞栽培繁殖時不去粗根,藥用栽培使用去根後的催根苗***浙江東陽作法***,穴裸25釐米左右。若直接用去根後的芍頭栽位,深度還可淺些。

  4、栽植方法

  穴底施以腐熟的糞幹或餅肥。與底土摻勻。栽前芍藥苗用甲基託布津700倍液加甲基異柳磷1000倍液的混合液處理,以防病蟲危害。手持芍藥苗,使根疏展地放於穴中,當填土至半坑時,抖動並上提苗株,使根系與土壤結合緊密。苗株上提高度,以芽與地面相平為準,經澆水土坑下沉,正好為適宜的栽植深度。栽植過深,芽不易萌發出土,即使出苗,生長髮育也不旺盛;栽植過淺,根莖露出地面,夏季受日光曝晒,易導致死亡。最後填土至穴滿,搗實,上堆10釐米左右的土堆,以防寒保墒,也起標誌和保護作用。視土壤墒情,若土壤溼潤,栽後可不澆水,一般應栽後即灌水。

  田間管理

  ***1***扒土平畦:在前一年秋天,栽植時堆的土堆,必須在芍藥嫩芽出土前及時扒平,平整畦面,以利澆水和田間管理。若操作晚了,扒土會傷及嫩芽;若不扒土,會造成嫩芽基部衰弱,影響生長。

  ***2***中耕除草:在整個生長季節,要經常中耕除草,在葉幕完全覆蓋地面前和花期前後要深耕;開花後要淺耕,一般情況下,每年應中耕除草10次左右。

  ***3***施肥:芍藥喜肥,少有過肥之害。特別是花蕾透色及孕芽時,對肥分要求更為迫切,除栽植時施用基肥外,根據芍藥不同發育時期對肥分的要求,每年可追肥3次。春天幼苗出土展葉後,可施“花肥”,目的是促使植株茁壯生長,為花蕾發育和開花補充大量肥分。為及時補肥多用速效肥,注意要適當加大磷鉀肥的成分。開花後,大量消耗體內的養分,又要進行花芽分化和芽體發育,可施“芽肥”,此時是否有充足的肥分及時補給,直接關係到來年開花和生長的質量,仍施以速效肥,入冬前結合越冬封士,可施“冬肥”,以長效肥為主,多用充分腐熟的堆肥、廄肥,或用腐熟的餅肥及複合肥料。

  追肥施用方法有穴施、溝施和普施3種。一二年生幼苗,因根系不發達,常採用株間穴施或行間溝施的方法,穴與溝的深度約15釐米,將肥料施於其中,用土蓋上,三年生以上的植株,多采用普施法,將肥料撒勻後,結合中耕除草,深鋤鬆土,使之與土壤混勻。一二年生幼苗,每666。7平方米可追施餅肥或麻醬渣***製取麻醬後的醬液***150~200千克,或糞肥1500千克,三年生以上的植株,每666。7平方米可用餅肥或麻醬渣200~250千克,或用糞肥2000~2500千克。

  ***4***澆水:芍藥根系發達,入土很深,能從土壤深層吸收水分;根肉質不耐水溼,所以不需像露地草花那樣經常澆水,但過分乾燥,也對生長不利,開花小而稀疏,花色不豔。可見,適度溼潤是芍藥正常生長所必需的生態條件,因此在幹早時仍需適時澆水,尤以開花前後和越冬封土前,要保證充分的灌水。降大雨時要特別注意及時排水,以免根系受害。

  ***5***摘側蕾:芍藥除莖頂著生主蕾外,莖上部葉腋有3~4個側蕾,為使養分集中,頂蕾花大,在花蕾顯現後不久,摘除側蕾。為防止頂蕾受損,可先留1個側蕾,待頂蕾膨大,正常發育不成問題時,再將預留的側蕾摘去。所以花農有“芍藥打頭***去側蕾***,牡丹修腳***去腳芽***”的診語。巧妙地應用主、側蕾花期的差異,可適當延長芍藥的觀賞期,可在同一品種***側蕾可正常開花的品種***中選一部分植株,去除主蕾,留1個側蕾開花,則花期可延後數日。

  芍藥***6***立支柱:芍藥花梗較軟,除少數株型矮壯,除單瓣型、荷花型和金蕊型等花瓣數較少的品種外,多數品種開花時花頭側垂,甚至整個植株側伏,為保持良好的觀賞效果,在花蕾透色後,要設立支柱往,使花梗直伸,花頭挺立,花姿優美,常用兩種支柱形式:其一,單柱式,多用於花朵特大而莖較軟的品種,綁紮時,用細竹插人花莖背部土內,然後用塑料繩或麻繩呈“8”字形,將花莖上部距花頭6~8釐米處綁紮於支柱上,不可緊綁於花莖頂部,以免花頭僵硬,有失美觀。其二,竹圈式,用於一般品種,將鬆散的株叢用竹圈圍攏起來,這時圍攏起來的花莖間互相依扶而挺立,可根據株叢的大小,調節竹圈的大小,一般用兩層竹圈,下層小、上層大,每個竹圈用3或4根插在土中的小竹杆綁紮固定。以上兩種形式可根據情況配合使用。

  ***7***設定遮陽防雨棚:芍藥花期適逢炎熱多雨季節,在花期可設定遮陽防雨棚,遮去強、降低溼度、免受雨水侵襲,以提高觀賞效果和延長觀賞期。棚高2。5米,上覆遮陽網和塑料薄膜。設棚可延長花期8~10天。

  ***8***剪除殘花:花後,除留種植株外,及時剪除殘花,以免徒耗營養。

  ***9***剪除地上部分、澆凍水、封土越冬:10月下旬以後,地上莖葉逐漸變黃枯乾。此時應剪除枯葉、掃除枯葉,集中深埋,避免病蟲害的再次傳播危害。然後,冬天土壤封凍前澆透水,施肥,堆土保墒、防寒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