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茶文化的茶藝步驟

  功夫茶是漢族民間傳統的品茶風尚,起源於宋代,在廣東的汕頭市一帶最為盛行,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焚香靜氣:焚品檀香,造就幽靜、平和氣氛;

  葉嘉酬賓:出示所泡茶葉讓客人觀賞;

  火煮山泉:泡茶用山溪泉水為上,用火煮沸;

  孟臣淋漓:即湯洗茶壺,惠孟臣是明代紫砂壺製作家,後人把名茶壺喻為孟臣;

  烏龍入宮:把烏龍茶放入紫砂壺內;

  懸壺高衝:又稱高山流水,把盛開水的壺提高沖水,充分激盪茶葉,使茶葉翻動,清潔茶葉;

  春風拂面:用壺蓋輕輕颳去表面白色泡沫,使茶葉更清潔***不喝***;

  重洗仙顏:用開水淋洗茶壺,即洗淨茶壺外表又提高壺溫;

  若琛出韻:即湯洗茶杯,***若琛清初***,以擅長製茶杯而出名,後人把茶杯喻為若琛甌;

  玉液回壺:即把已泡好的茶水倒入另一個茶壺使茶湯更為均勻;

  遊山玩水:沿著杯壁斟茶一圈;

  關公巡城:依次來回往各杯低斟茶水;

  韓信點兵:壺中茶水少許時,則住各杯點斟茶水***又稱蜻蜓點水或觀音滴水***;

  三龍護鼎:用母指食指扶杯,中指托杯,此法既穩當又雅觀,三根手指比喻三龍,此時另一手可做護杯姿勢;

  喜聞幽香:即聞烏龍茶的香味;

  鑑賞三色:認真觀看茶水在杯中的上中下三種顏色,故稱三色;

  初品奇茗:觀看、聞香後開始品茶湯味道***三口為一品***;

  盡杯謝茶:起身喝盡杯中之茶,以謝茶農栽種,製作佳茗,恩典感謝茶藝小姐盡心熱情敬獻茶藝、茶禮。

  此外,泡製工夫茶,茶壺講究用宜興的紫砂茶壺;茶杯最好是景德鎮產小瓷杯;水須山泉,最差的也要井水,自來水是萬萬不入流的。用水也有名堂,最好是用橄欖核燒火,次為蔗渣,最次是炭火,蜂窩煤乃大忌。

  汕頭茶文化的泡茶方法

  水分三等

  品工夫茶既是一件風雅之事,當然也有不少講究。潮州功夫茶從水質、器皿到沖泡方法都有特定的要求。沖茶自然離不開水,那麼我們首先從水開始吧。陸羽在《茶經》中寫道:“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茶藝師介紹說,水分為天水、地水、泉水三等。天水當然就是最上乘的,指的是雪水、露水等。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曾寫到用五年前在梅花上收的雪水沖茶喝,可謂是把飲茶的水寫到極致了,這樣喝茶不僅關乎格調,還是極度奢華的。

  以前有錢人家會在早上第一道光線出來之前用竹筒等器皿去一滴滴地收集,據說太陽出來前的水屬陰性,沖茶更清香。真是考功夫啊!現代有研究說自然界中的水只有雨水、雪水為純軟水,而用軟水泡茶確實能令湯色清明,味道清香。

  地水指的是山泉水,按照土質的不同還分為土質、沙質、泥質等。茶藝師說沙質是最好的,沙子有過濾的作用,想來也有幾分道理。現在在酒店、茶樓喝茶當然不可能對水這樣要求了,只要水質要求清澈、味道甘洌就可以了。

  高衝低斟

  “高衝低斟”說的是沖茶和斟茶的方法。

  沖茶,要沿茶壺口內緣衝入沸水,水柱不能從壺心直衝而入,因為那樣會“衝破茶膽”,破壞茶的味道。沖茶要像書法,不急不緩、一氣呵成,水壺和茶壺的距離要比較大,這樣衝下來就叫“高衝”。據說“高衝”能使熱力直透罐底,使茶沫上揚,不僅美觀,也能讓茶味更香。

  斟茶,茶壺要儘量靠近茶杯,這樣才能防止熱氣四散,水可能不夠燙,使茶香過早揮發。同時,低斟還不會激起泡沫,也不會發出滴答的聲響。

  斟茶要把茶湯依次輪轉灑入茶杯,如此反覆二、三次把各個茶杯漸漸斟滿,就叫做“關公巡城”,這樣能使各杯裡的茶湯湯色均勻。

  茶藝師介紹說,潮州功夫茶,第一泡是最重要的。第一泡如果泡得不好,之後的茶味都會有影響。第一泡是洗茶的,衝出來要輕輕抹開茶沫,斟出茶水,沖洗茶具。這道工序還可以起到預熱茶具的作用。

  品茶禮儀

  傳統的潮汕功夫茶一般只有三個杯子,不管多少客人都只用三個杯子。第一杯茶一定先給左手第一位客人,無論其身份尊卑,無論其年齡大小,也無分性別。每喝完一杯茶要用滾燙的茶水洗一次杯子,然後再把帶有熱度的杯子給下一個用。這種習俗據說是人們為了表示團結、友愛和互相謙讓的美好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