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奇山詠春拳的簡介

  阮奇山詠春拳是詠春拳流派之一,主要在廣東地區流傳。阮奇山生於佛山富裕之家,自小愛武成癖,拜詠春門第四代傳人霍保全為師。阮奇山在研習拳術中懂得科學地融會貫通,將詠春門的拳、樁、刀、棍等功技挾於一身,與葉問、姚才被人譽稱為“詠春三雄”。其傳人不但遍佈佛山、廣州等廣東地區,且海外亦眾多其門人。下面是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

  阮奇山詠春拳的形成發展

  詠春拳相傳為福建詠春所創造。嚴詠春為武林隱師嚴四的女兒,她吸收了福建永春拳方七娘的白鶴派中的拳技和宗鶴拳、福建少林拳技等,結合蛇鶴相鬥的特點而融匯創編出詠春拳。後因遷居於廣東南雄縣,故傳此拳於廣東。此拳現流行於廣州、肇慶、順德、鶴山等地。此拳根據“長手能運氣、短手能自保”的原理,以“短橋窄馬、擅發短勁”為主要特點,以“拳、橋、膀、指、掌”和“吞、吐、浮、沉”及“二字拑羊馬”為手、身、步法的標誌。動作靈敏快速,以靜制動;柔化剛發,剛柔並濟;富於攻防,著重實用。 佛山粵劇紅船的瓊花會館中,幾位梨園弟子王華寶、陸錦***大花面錦***,高佬忠等隨紅船戲班上南雄演戲。酷愛粵劇的樑博濤每當戲班上演必前往捧場。王華寶主演的關雲長忠肝義膽,大花面錦的張飛扮相武風凜凜,高佬忠的劉備義薄雲天,感動了臺下的樑博濤,萌生與三人結交之意,一回生幾回熟,再經有心人撮合,樑博濤與王華寶,大花面錦,高佬忠一見如故。樑博濤隨紅船戲班南下,定居於廣州。以後樑博濤更將王華寶,大花面錦,高佬忠收為入室弟子。

  日後王華寶將詠春拳技傳授給戲班好友樑二娣。樑二娣得技後又將拳技傳給鶴山縣古勞鄉人士梁贊。在王華寶五十壽辰之際,樑二娣攜徒梁贊前往祝壽,梁贊因此結識王華寶。王華寶對梁贊賞識之餘;更將梁贊作為關門弟子納於門下。

  梁贊於王華寶門下續技完滿後,在廣東佛山鎮筷子街開設贊生堂***後改名杏濟堂***熟藥店賣藥行醫,並在贊生堂醫館內授徒傳揚詠春拳技。梁贊收授的門徒有陳華順***找錢華***盧桂、***豬肉桂***樑奇、***流氓奇***及兒子樑壁等。陳華順傳徒不少,較有代表性的有雷汝濟、何享健、吳少魯、何漢侶、吳仲素及兒子汝陳棉等。陳汝棉再將拳技傳給二位兒子。吳仲素傳子吳一飛及門徒霍珠等。1913年陳華順中風病逝。當時與王華寶一同在廣州師承樑博濤習詠春拳技的大花面錦***陸錦***技成後一直留在廣州。以後大花面錦更以詠春拳技造就了戰功赫赫,威震江湖的武林梟雄,一代名捕馮少青。其時已進入晚清乾嘉年代。

 

  馮少青是廣東順德人氏,武功卓越鐵血俠義,曾在香山縣***今中山市***都司衙門和粵制臺府任武職。自咸豐八年起***1858年***作為隨伺武官追隨清代名臣湖南巡撫駱秉章***廣東花縣人。曾國藩政治集團的重要幕僚。曾任湖北按察使,貴州佈政史,雲南藩司***帳下忠心效力。咸豐十一年駱秉章擢任四川總督,馮少青受命執掌蜀中治安,在提刑按察司府總捕頭職任上,***負責治安、刑獄的省級司法機關***與各路強梁悍匪廝殺。 阮寵明,晚清舉人,家世顯赫。除在佛山和省城經營多家工廠商號外包括當時佛山街知巷聞的藥行“阮時和堂”***阮寵明亦受朝廷冊封正四品直奉大夫,署理直隸、奉天***今河北、遼寧***兩省教育、文化、宗教、郵政事務。阮寵明的官職是捐任的,當時有買官補缺制度,所捐官職實職任用,買官者須具備相對才幹的俊賢。

  由於官場的相交相惜,阮寵明將原配夫人所生的女兒***即阮奇山同父異母姐姐***阮聘如許配駱秉章次子駱天詒***舉人***。由於駱、阮兩家的姻親關係,阮氏兄弟早已拜識令湘蜀強賊悍匪望風披糜的四川總捕頭馮少青的赫赫威名。

  同治六年,***1867年***駱秉章病逝川督任上,馮少青頓失官場靠山,一段叱吒江湖的輝煌人生也走到了盡頭。一年之後,已在官場舉步為艱難以立足的馮少青,向繼任駱秉章後對他並不信任和重用的川督吳棠辭掉官職,淡出曾經躊躇滿志的仕途,偕同一幫仕途失勢的親信部屬同僚出走緬甸,到異國他鄉謀生。

  馮少青在異國飄泊多年,至迴歸故里已是74歲花甲之齡,一直終生未有婚娶。如返鄉終老亦只有與孤寂相伴終生。馮少青從緬甸返國即落腳佛山,亦正是得於天道機緣之合。唯因馮少青是情義中人,他自緬甸返國第一站即徑奔佛山,亦是為探訪恩公駱秉章的遺屬。***駱秉章雖出生花縣,但從曾祖父一代於乾隆年間已從花縣遷居佛山,駱秉章出生不久便移居佛山與父親駱栩元同住。駱秉章後代也在佛山落地生根***亦唯因阮家與駱家的關係淵源而與馮少青曾有交往。正好阮寵明厚愛其第五子阮奇山的武學天資,得知馮少青回國行蹤,遂扶駕暮年之軀親往求賢,不惜以重金禮聘馮少青客居佛山鎮的直奉大夫府第“桑園”***今佛山福賢路***深造阮奇山的詠春功技。***其時四子阮濟雲已赴安南***其間佛山鎮知名人士,製藥業巨頭馬伯良之子馬仲如,遷善堂少東趙簡卿,英聚茶樓東主羅厚普,筷子街肉店東主區仕,南海邵邊鄉人黎光甫等人亦厚禮求師,拜於馮少青門下研習詠春武學。馮少青78歲病逝佛山。 阮奇山是多家工廠商號的少東,又是民國地方政府的狀師,被廣東武術界和民間稱譽為“佛山阮老揸”的阮奇山,日後成為佛山詠春拳宗派的領袖人物之一。其技服以腿功享譽北國武林的于姓拳師和萬壽宮比棍一役,令堪稱一棍之祖的北方驃悍僧人臣服其“六點半棍法”之下的經典戰例,風糜三十年代的廣東武林,並在佛山上一代人中有口皆碑,作為詠春拳一代宗師的阮奇山,亦是詠春拳宗派的理論奠基人而名垂武林歷史。阮家是佛山望族,據說當時佛山的永安街***現時的永安路***兩旁的街鋪都是阮家的。其父重金請來詠春名師霍保全***廣西欽州人***教授阮奇山及其胞兄阮濟雲***豆皮濟,傳下弟子姚才,後者發展了姚氏詠春***詠春功夫,當時一起練習還有一些公子哥兒,如‘馬百良’的太子爺馬仲如等等。阮奇山又師從馮少青深造詠春功夫。阮奇山與詠春拳師張保是摯友,並對張保的徒弟岑能十分賞識,將功夫毫無保留地傳授。後來岑能在廣州創下廣州詠春一系,並教授了一些佛山人。

  阮奇山詠春拳的勁力運用

  從各門詠春拳的木人樁和雙刀技法招式上分析,阮奇山詠春拳大部分散手動作同其它詠春拳用法是一樣的,只是在對練中多了肘法還原對拆,太極拳的單、雙推手和低樁對拆法,並要求習者如打太極拳一樣意緊形鬆、先慢後快,把每一個動作練至準確無誤、熟能生巧、巧能生精後,加入本門手法和其它手法訓練,達於靈變。詠春拳每一組對拆都是對實作功夫的靈變深造,也就是說,組組對拆都是自由技法之再造。速度則視功力進展而變。對拆的過程則是練意、練氣、練技、練勁、練外抗能力和手、身、步合一靈變的過程。練的時間越長,功底越深,技法越精。由於阮奇山詠春拳長橋手、中橋手、肘法和推手等都是近身技法,故在近距離的對壘中,其控制能力和擊放能力得到充分發揮,犯則立僕。本門拳、橋、掌、指、膀五個部分的訓練,應結合二十多個散手動作,在原來對拆基礎上進行筋骨屈伸的彈制、彈擊發力,使出手快疾凶猛,反彈而出。此時應是以意催形,又以形催勁制擊。功底越深,氣之激越大,勁力越猛,久練則形成自然反應,適合遠、近距離的不同打法。 阮奇山詠春拳勁力運用如能做到在技擊中有效地控制,則須在對拆中訓練出一種密而不漏的防制技法,這種技法是由內靜練至外靜***慢***。所以初練詠春拳時,要求習者口微合,以鼻呼吸,對拆時動作要緩慢。把每一個動作做準後,意想掌橋粘跟著對方而留送。雙方對拆用力應是不丟不頂,著著還原。這種定步扎二字鉗羊馬的練勁***氣***、練技過程是從緩慢逐步過渡到實作技擊的長時間過程。通過對拆練習,激發人體內的潛能,保持氣之蕩蕩不息,技擊時做到勁力綿綿不斷、馬步堅實、呼吸自然、神不散、體不倦自然靈變。 阮奇山詠春拳通過對拆訓練能使練習者不斷提高實作控制能力,三節控制手法:手為首節,身為中節,腳為根節;手之掌為首節,橋為中節,肩為根節;頭為首節,胸為中節,腰為根節;腳掌為首節,小腿為中節,大腿、胯為根節。三節控制均有左右、高低、前後、橫斜之用,用之得法在於隨機應變。隨機應變即通過對拆達到熟能生巧、巧能生精、精神入化、隨心所欲。手之三節控制則有上、中、下三路用法。上路對拆手法有小念頭、中膀、鶴頂手、上勾手、攔撐掌、八掛、葉掌等;中路有大膀手、八掛掌、下攔撐掌、葉掌、下勾手、二龍掙珠、推手等對拆;下路有撐雞腳、大膀手、跪馬捶、下勾手、八掛掌等。詠春拳除了撐雞腳和跪馬捶是下路攻防動作外,所有長橋手動作均可以馬步變化直接防制下路,只要習者多練則可嚴密控制。身之三節控制主要是避開對方上、中、下三路的來勢,配合手的技法而制擊***放***之***包括腳之制擊***。身之防制有左右、前後側身、小環魂左右、前後側頭。有左、右、後小環魂腰和大環魂腰。

  阮奇山詠春拳練習三節截製法***控制法***,從動作去理解,是要求習者通過密集防制而達於法。這種法是隨心所欲的,而非固定的。也就是說,在技擊中只要隨便用一個動作,就可控制對方上、中、下三路的來勢。如在實作中以攔撐掌進攻對方:運動中對方突然起直蹬腳,我則變下撐掌彈擊其大腿內上側部位***另一隻手彈撐亦可***。這樣除練就快速反應外,還可以保證自身重心不變及撐擊效果,但此時須配合身馬變化***高低***。如欲使這種有效的打法適應遠近距離而用,則須具備意控能力。遠距離的意控著重下路的腿擊,要注意控制其勢和點,如擒賊先擒王一樣。所謂勢就是來勢,即視對方來勢之重心變化而變, 可充分利用對拆中的近面而轉之法控之。這種迎面而轉之意控並非在遠距離跟著對方轉,而應在接近對方攻擊距離時迎面而轉,這和引敵誤途、先發制人是另一回事。所謂點就是對方的手中節、根節之部位。腳之點應是小腿部位,大腿、胯部均為意控的截制之位。一旦達攻擊距離,意控變為截制其腳或膝便可。意控腳微動即對方腳向上、向下微動,也就是膝動,通常以腳彈擊時,一腳微下沉曲膝助支點發力,另一腳促膝發力截擊。如能在技擊中意念微動,截制在點,掌握好攻擊距離,即可做到我順人背,犯則立僕、先發制人。李小龍認為“進攻是最好的防禦”就是這個道理。李小龍提示人們在對壘中要視對方的實力、環境、人數而應變。要根據自己掌握技術的程度而運用。也就是說,只有充分掌握遠、近距離的控制能力,才可先發制人,否則可能被傷或兩敗俱傷。同樣,技擊中的不招而打、連招帶打,都要具備全面的控制能力,才能得法。

  阮奇山詠春拳的基本功法

  人們在練習阮奇山詠春拳的過程中,往往容易留連於詠春拳的奇妙手法,而忽視對基本功法的修煉。而阮奇山詠春拳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躋身中國武術之林,很大程度取決於阮奇山詠春拳有一套嚴謹合理的基本功訓練法。武術界有句諺語“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所謂吃工夫熬工夫,高層次修煉必須在條件具備、方法正確的前提下,用大量的時間去“堆”,用數年甚至數十年的光陰去“磨”,這樣才能使自己的功夫在不長的時間內上一個層次。任何功夫都一樣,離開基本功去尋求所謂捷徑,都僅是“三腳貓”功夫,都是不能成大器的。阮奇山詠春拳的基本功有入門十二式練好,才算打好詠春拳的基礎,為日後的套路練習、獲取勁吸“黏橋打”高階手法打下基礎。 基本拳法:子午捶。

  十二式編排:偏身捶、毒龍捶、拉箭捶、內搭手、外搭手、三品掌、陰裡簾掌、陽裡簾掌、納內簾手、納外簾手、撲翼掌、白鶴尋狐,共十二式。

  廣州詠春前輩統稱為“三拳兩掌三內外”。當然也有人為了方便記憶,將其編為一鶴二掌三內外四大捶,不過這樣卻變成“十三式”了,因為“子午捶”是編排在“十二式”之外的。十二式也罷,十三式也罷,不過是有助於記憶而已。

  二、阮奇山詠春拳十二式

  練好阮奇山詠春拳十二式,就獲得了詠春拳的入門路徑。如寸勁***零距離發勁***、整勁***詠春門叫身、手、步***、三合一爆勁、鐵臂勁、站樁功等,均可仰仗“十二式”練至大成。飲譽武壇的李小龍所創立的截拳道,主要內容均源於詠春拳十二式。所謂“妙法法中生妙法,奇功功上見奇功”,“十二式”是阮奇山詠春拳的大平臺。詠春拳十二式是練好詠春拳的一道門。詠春拳功夫好不好,應先看“十二式”打得好不好。如果連“十二式”都練得不倫不類,那麼他的詠春功夫也不會太好,這是檢驗真假詠春師父的一個標準。“十二式”的修為是論年不論月的,除正確的方法外,沒有二至三年的磨練,不可能成功。再告訴你一個“祕密”,如果真的練好了“十二式”,那麼要出場打擂臺,除了補充一些必要的身體素質訓練***如跑步、沙袋等***外,必備的攻防手法已足夠了。“十二式”的手法比現代搏擊的手法豐富得多。從老一輩宗師遺留下來的拳訣中,得到了練習詠春十二式的理論啟示:

  鉗羊馬步,膝要朝中。馬開一尺,不宜寬鬆。

  上身宜軟,下重鉗功。挺陰縮臂,落膊收胸。

  手穿心發,肘要對中。子午手頸,靈活運用。

  陰陽知覺,法門所宗。馬如機剪,橋若彈弓。

  身如鶴立,目似燈籠。橫衝直撞,手若游龍。

  三、阮奇山詠春拳十二式演示

  1.子午捶

  子午捶是本門最基本、最凌厲的攻擊手法之一,它攻中有防防中寓攻。要求手由心發,又穿心而出***由心部向前虛引一條直線,左拳穿越此線向右,右拳穿越此線向左***,肘要對中***“中線”理論,沿身體小線向前虛引一條直線,拳打出後肘尖在這條線上***。所謂子午捶即中線捶,要求守中用中。“子午”取意於中國易學文化的中線理論。子午捶練習又叫“扯三星捶”。根據中國古代的術數文化:三三不盡,六六無窮,子午穿心捶打上下是子午捶,連續練習就叫“扯三星捶”了。練好子午捶,可使你雙手出拳快而有力***包含長短勁***,通過伸筋拔骨的對拉,可放鬆肩肘關節,使勁力順利通過腰間傳導到拳面。據說,澳大利亞詠春拳網術總會主席張卓慶,於1984年在美國波士頓哈佛大學創造了“扯三星捶”每秒擊8.3拳的紀錄。

  在實際搏擊中,子午捶可見空則擊,得隙則發,更可結合其它手法搏殺。槍法有云:中平槍,槍中王,當胸一槍最難防。子午捶就是詠春門的“中平槍”。

  動作說明:以二字鉗羊馬起式,要求雙膝內鉗,提肛收腹,落膊收胸,頭頂中天,如待發之弓***圖1,圖2***。左拳沿中線打出***圖3,圖4***。每拳發出時一用力則另一手盡力回抽,交替出舉。兩手形成,一前—後的對拉勁或二掙勁***圖5—圖10***。每次須操練過百,力盡而止,目久功成。

  阮奇山詠春拳的代表人物

  阮奇山***1887-1956年***,享年69歲,隨父居佛山朝觀裡,其父阮寵明在民國初期從事化工顏料業,於佛山永安路開店。因阮奇山排行第五,人稱“阮老楂”。起初阮父以重金禮聘郭保全教授阮家兄弟蛇形拳術。後隨馮少青深造紅船永春。馮少青死後,於姚才姚林在石路頭街開設之俱樂部***大煙館***中學習吳仲素之詠春拳.同期學習者有姚才兄弟.阮奇山傳人有姚祺***姚才之子***和阮奇山等。阮奇山生於佛山富裕之家,自小愛武成癖,阮父得知其愛子好武如命,遂以重金禮聘詠春門第四代傳人霍保全***師承大花臉錦***到阮家,專事教授阮奇山及其兄長阮濟雲。後大花臉錦的另一高足馮少青蒞禪,阮奇山追隨少青深造,直至少青駕鶴西去。阮奇山在研習拳術中懂得科學地融會貫通,將詠春門的拳、樁、刀、棍等功技挾於一身,與葉問、姚才被門人譽稱為“詠春三雄”。阮奇山為近代詠春的奠基人之一,其傳人不但遍佈佛山、廣州等廣東地區,且海外亦眾多其門人。阮奇山研習詠春數十年,集保全、少青兩師祖之大成,練就一身驚人之武功。其黏橋黏打、借力順勢、四兩撥千斤之內家功夫,已達至爐火純青、常人難及的地步。其“阮老揸”之綽號乃與人過招時善於揸***抓***、緝、跌、放及控制對手,使其難施其技而稱臣,有著莫大之關係。曾當眾演示,將一銅錢放於裝有幾十斤米的米袋底下,以掌迅速插入米袋把銅錢拿出,令觀者瞠目。這對內力的持續傳遞要求很高,可見阮老揸內功之深厚。揸公除熟習詠春門的刀、棍、拳路、木人樁外,其竹樁、釘鏢造藝更是一時之絕響。 李志河,十二歲起習詠春拳,研習詠春近四十年。1969年在其兄李志耀的引領下,追隨廣州詠春拳宗師阮奇山學藝。拜入阮奇山宗師門下之前李志耀在宗師門內稱為大李,故岑宗師給李志河起一藝名稱小李。19歲開始傳授、推廣詠春拳。80年代初率先於廣州市高等院校傳授詠春拳,先後應邀擔任廣州美術學院、廣東教育學院、中山大學、廣州精武體育會、華南師範大學、暨南大學等學府、團體的詠春拳總教練、主教練職務。1990年起,擔任“廣州武術協會詠春拳會”副祕書長,2005年當選為副會長。隨著網際網路的日益普及,“武術論壇”對廣大新生代青少年瞭解、學習傳統中國功夫提供了一廣闊的平臺。詠春智者***李志河***先後擔任《武術全球資訊網》、《中國武網》、《新華山一劍封喉》等極有影響的武術大網站“詠春拳論壇”版主、總版主之職,並發表了大量詠春拳理論、技術、實戰應用文章及教學圖片、錄影等;解答了不少詠春拳愛好者在學習中遇到的疑難問題。並在全國有較大影響的武術專業雜誌《武林》《精武》等發表了多篇中國功夫學術性文章;獲得了很高的評價。為繼承、發揚、宣傳及推廣詠春拳作出了可貴的貢獻。研習詠春拳藝近四十年,具有豐富的搏擊理論和經驗,是當今海內外有數的詠春門第七代傳人之一。培育出數以千計的詠春拳推動者和愛好者。其深厚的功力、精湛的詠春技法、驚人的寸勁,備受行家和武林人士稱道;鼓勵學生多與各兄弟門派、現代搏擊流派進行友好合法的切磋、交流;使有追求的門人弟子,能在與各專業或半專業散打選手、跆拳道、日本空手道、職業泰拳手等正規比賽中取得不俗成績,在詠春拳學以致用方面取得很大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