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家拳的簡介

  外家拳是漢族武術流派之一。"外家"和"內家"的武功概念源於黃宗羲的《王徵南墓誌銘》:"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於搏人,人亦得乘之。有所謂內家者,以靜制動,犯者應手即僕,故別於少林為外家……。"然而,少林拳家和一些武術研究者對此說持有不同看法,認為少林拳也是內外兼修的拳術。

  清代以後,特別是民國以來,漢族民間將以太極、形意***心意、六合、意拳***、八卦、通背***內外兼修***等為代表的漢族武術流派稱為內家拳,此外的拳種統稱為外家拳。現在普遍的內外家武術之分即是依據此說法的。下面是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

  外家拳的基本資訊

  "內家拳"與"外家拳"這兩個詞約起源於清朝,這是因為自明末清初開始,一些內家拳

  流派開始創立,並逐漸為世人所知曉。但是,由於有些內家拳流派"反清復明"的政治背景,使其不願將海底公之於人,又由於內家拳抬手發人、傷人於無形的技擊效果,使內家拳蒙上了一層神祕的面紗。
 

  外家拳的其他資訊

  ***一***釋名

  要想知道內家拳、外家拳的由來,應當先了解"內家"與"外家"的詞義。"外家"即出家之意,例如出家為僧,超脫凡俗,追求西方極樂淨土。而"內家",就是在家,指在家庭中生活,也就是可以娶妻生子,共享天倫之樂。我國的道教***指正一教等教派***最初是允許娶妻生子的,後來也只有元朝丘處機創立的全真教派不允許道士結婚。因此,習慣上也將道士視作"內家"。

  那麼,所謂外家拳,便是指出家人練的拳術。而我國中原拳術大多與少林拳術有淵源或者受其影響,因此,便將與少林拳術有相同特點的一大批拳術劃歸外家拳。與此相對,內家拳大多創立於道觀,因此,人們便將這類拳術統稱為內家拳。

  在此,有兩個問題應當說明:

  1.並不是所有源於道觀的拳術均符合內家拳的特點,也不是所有源於寺廟的拳術均為外家拳的風格。人們最初區分內家拳和外家拳,只是一個大體的分類,後人於此不可過於拘泥。

  2.技擊術最初應發源於下層民眾,民間群體是其術的基礎。只是後來由於寺廟、道觀中的僧侶、道士們將民間武術整理、發展、創新後,使其更加精妙和系統。此外,古人也有託名拳術創立於某寺廟或道觀的,以增加其神祕性。因此,絕不可抹煞民眾在我國武術發展史上所起的作用,更不可以因此藐視一些非僧非道流派的民間武術流派。

  ***二***不同特點

  1.先天力與後天力:先天力又叫本力,是區域性肌肉伸縮的力量;後天力又叫內力,是一種整體發力。外家拳是用先天力打人,其特徵是區域性肌肉緊張,很少將人打飛;內家拳是用後天力打人,其特徵是區域性肌肉用力很小,便可將對手輕易發出。因此,會不會發人是鑑別內家拳、外家拳的最重要的標準。而內家拳功夫愈高,愈可以在任何狀態下,用任何部位將對手發出。

  2.先發制人與後發制人:先發制人是以我方的主觀判斷為主,搶先出手,包括使用預先練熟的連環招法攻擊對手,這是外家拳的特色。後發制人是根據對手的招式和勁力來決定我方的招式和發力方法,通過"聽力"來判斷對手,然後通過發力來反擊,這是內家拳的特點。

  需要指出的是,後發制人並不意味著總是後出手,如果是這樣的話,當你遇到內家拳手,你儘管破口大罵,只要不動手,他便拿你沒辦法了嗎?實際情況並非如此。所謂後發制人,並不是拘泥於外形的先發後發,而是在聽力後再發力。內家拳手完全可以先出手,你不接招便是實手;你一接招,他便聽力、變力、發力。

  3.技術內容不同:也許是內家拳是由外家拳發展而來的緣故,在內家拳中,有不少招式的外形來自外家拳,但是在外家拳中卻鮮有內家技術。這是因為內家拳的精髓就是發內力,會發內力的拳術就是內家拳。

  4.體形不同:練外家拳的拳手大多肌肉發達,稜角分明,特別是有些拳手挺胸收腹時,八塊腹肌如同搓板,煞是健美***當然也有些體形不同的***。但是,看看內家拳手,有溜肩膀的、有含胸的,即使是身材最好的,也有兩個明顯特徵:一是放鬆時胳膊上的肌肉不帶稜角,好像有一層水膘,這是經常放鬆區域性肌肉所致;二是不管多瘦的內家拳手,腹部總是前凸,不易看到腹肌,這是經常氣沉丹田所致。當一拳打在外家拳手的肚子上時,會感到如同打在一塊鋼板上,震得手生痛。而當你打擊內家拳手的肚子時,卻如同打在皮球上,會將你彈飛。

  此外,外家拳的外形多見稜角,如同楷書;而內家拳行拳如同行雲流水,似行書或草書。外家拳對身形的要求多為挺胸塌腰,剛猛迅捷;內家拳則崇尚含胸拔腰,柔和纏綿。

  5.訓練方法的不同:

  首先應當說明的是,內家拳與外家拳在訓練方法上有一些共同之處,如需要練柔韌性、力量等,在此不再贅述。而此二者訓練中最大的不同點在於,外家拳偏重於外功和先天力的訓練,例如鐵砂掌、鐵臂功、鐵拳功等,其考核指標多為實物,例如舉多重的石擔、一掌打碎幾塊磚等。?

  而內家拳則更注重內功和後天力的訓練,通過內功培養內力,通過試力、聽力來力的敏感度和發力效果,其考核指標多為發放效果,即在任何狀態下,運用自身的任一部位,一舉將對手放出,並且控制被放出的對手的身體旋轉角度和方位等。

  最後應當著重指出的是,不論內家拳、外家拳,其訓練的主要內容應是對抗性訓練,只有在不斷的搏擊中,才能使肢體產生下意識的條件反射,才能培養出膽量和實戰感覺,並戰勝對手。

  外家拳目錄

  一神拳、二郎拳、韋馱拳、大聖拳、八仙拳、天羅拳、地煞拳、六星拳、哪吒拳、金剛拳、觀音拳、佛漢拳、佛教拳、羅漢拳、金剛錘。二十八宿拳、四仙對打拳、七星訪友拳、羅漢螳螂拳、夜叉巡海拳、金剛三昧掌、夜叉鐵沙掌。

  餘門拳、硬門拳、法門拳、空門拳、紅門拳、魚門拳、孔門拳、風門拳、水門拳、火門拳、鳥門拳、佛門拳、窄門拳、字門拳、孫門拳、嚴門拳。熊門拳、自然門拳、引新門拳、羅漢門拳、磨盤門拳、水滸門拳。

  劉家拳、蔡家拳、李家拳、莫家拳、巫家拳、薛家拳、岳家拳、趙家拳、杜家拳、周家拳、祈家拳、溫家拳、孫家拳、鄒家拳、高家拳、戚家拳、洪佛拳、岳家教、鍾家教、刁家教、李家教、朱家教、蔡李佛拳、岳氏連拳、羅家三展、楊家短打、胡氏戳腳、郝氏戳腳、陳氏太極拳、楊氏太極拳、武氏太極拳、孫氏太極拳、吳氏太極拳、林氏下山拳、武氏十八技。

  燕青拳、太祖拳、孫臏拳、五祖拳、宋江拳、白眉拳、珠娘拳、純陽拳、達摩拳、玄女拳、武侯拳、五郎拳、文聖拳、南枝拳、詠春拳、嶽王錘、武子門拳、子龍炮拳、太祖散掌、三皇炮錘、孔朗拜燈拳、劉唐下書拳、武松脫銬拳、武松獨臂拳、神行太保拳、燕青巧打拳、達摩點穴拳、太白出山拳、甘鳳池拳法、黃嘯俠拳法、燕青十八翻、羅王十八掌、達摩十八手、孫二孃大戰拳、武松鴛鴦腿拳。

  潭腿、少林拳、武當拳、峨眉拳、崆峒拳***分五大門:飛龍門、追魂門、奪命門、醉門、神拳門***、梅山拳、靈山拳、崑崙拳、關東拳、關西拳、龍門拳、登州拳、東安拳、石頭拳、水遊拳、西涼掌、太行意拳、洪洞通背拳。

  龍拳、蛇拳、虎拳、豹拳、鶴拳、獅拳、象拳、馬拳、猴拳、彪拳、狗拳、雞拳、鴨拳、龍形拳、龍樁拳、龍化拳、行龍拳、飛龍拳、火龍拳、青龍拳、飛龍長拳、青龍出海拳、毒蛇吐信拳、虎形拳、黑虎拳、青虎拳、白虎拳、餓虎拳、猛虎拳、飛虎拳、伏虎拳、五虛拳、八虎拳、虎嘯拳、回頭虎拳、側面虎拳、車馬虎拳、隱山虎拳、五虎群羊拳、工字伏虎拳、虎豹拳、虎鶴雙形拳、白鶴拳、宗鶴拳、鳴鶴拳、飛鶴拳、食鶴拳、飽鶴拳、餓鶴拳、五祖鶴陽拳、永春白鶴拳、獨腳飛鶴拳、獅形拳、金獅拳、獅虎拳、二獅抱球拳、猿功拳、猿形拳、猿糅伏地拳、白猿短臂拳、白猿偷桃拳、雞形拳、鴨形拳、鷹爪拳、老鷹拳、巖鷹拳、雕拳、鷂子拳、鷂子長拳、燕形拳、大雁掌、蝴蝶掌、龜牛拳、螃蟹拳、灰狼拳、黃鶯架子、鴛鴦拳、螳螂拳、硬螳螂拳、祕門螳螂拳、八步螳螂拳、梅花螳螂拳、七星螳螂拳、摔手螳螂拳、六合螳螂拳、光板蝗螂拳、玉環螳螂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