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腿的介紹

  彈腿是一種以屈伸性腿法為主,並配合各種手法、步法所組成的漢族傳統拳術套路。此拳腿法快速屈伸出以激力,如彈射之勢而故名。彈腿始創於唐末宋初五代時期,距今已有千餘年曆史。創始人為五代後周崑崙大師。是漢族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不斷積累和豐富起來的一項寶貴的文化遺產。下面是小編專門為您整理好的:。

 

  彈腿

  彈腿的起源之說

  彈腿是漢族拳術之一。其名稱來源有3種說法:一說此拳腿法快速屈伸,故稱為彈腿;一說此拳起源於或山東省龍潭寺,臨清潭腿始創於唐末宋初五代時期,距今已有千餘年曆史。創始人為五代後周崑崙大師。因彈腿戰亂所逼,在山東臨清龍潭寺***今河北省邢臺市臨西縣龍潭寺***削髮為僧的崑崙大師,真實姓名已無從查考,他身懷武功,擅長醫道,在龍潭寺立門授徒,研練出一門偏重腿功的武技,並借用發源地龍潭寺的潭字命名潭腿,又稱臨清潭腿、臨西潭腿。故把彈腿稱為潭腿;另一說此拳由河南譚某人所創,故名譚腿。第1種說法流傳範圍較大,尤其在回族中頗有影響。

  現代流傳的有十路彈腿、十二路彈腿和六路彈腿;十路彈腿發腿與襠平,十二路彈腿發腿不過膝, 又叫寸腿,彈腿有單練和對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彈腿被列為全國武術表演和比賽專案。

  彈腿簡介

  因此彈腿也被看成是武術基礎訓練專案之一,要求一路一法,快速有力,左右對稱,功架完整,傳有歌雲:"手是兩扇門,全憑腿打人,彈腿四隻手,人鬼見了都發愁。"彈腿的技術從十路彈腿歌訣中可以看出其特點:頭路衝掃似扁擔,二路十字巧拉鑽,三路劈砸倒拽犁,四路撐滑步要偏,五路招架等來意,六路進取左右連,七路蓋抹七星式,八路碰鎖躲轉環,九路分中掏心腿,十路叉花如箭彈。

  彈腿名家

  近代彈腿名家首推王子平***1881~1973***。王是河北省滄縣人,回族,生於窮藝人之家,祖父以皮條、槓子王子平

  王子平

  聞名,其父有"粗胳膊王"之稱。王子平自幼苦練武功,除武術、摔跤、舉重外,凡有益於拳術練功者,如槓子、皮條、扯旗、跳繩、踢毽子、游泳、騎射等,莫不研習,因此被譽為全面的武術家。

  王子平常表演石擔***舉重***,人稱"千斤王",1918~1921年間,曾幾次與外國大力士比武,都獲勝利,於是名噪武術界。1928年,中央國術館聘請他為少林門門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任中國武術協會副主席、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委員,有《拳術二十法》、《卻病延年二十勢》等書問世。

  南拳北腿

  中國武術有"南拳北腿"之稱,"北腿"則彈腿等為代表。其名稱來源有幾種說法,一說此拳法注重腿法,發腿疾速,以大腿帶小腿,集力於足,突發迅擊,快速伸屈,彈如彈丸,故名彈腿。一說此拳起源於河南潭家溝或山東龍潭寺,兩地均有"潭"字,故名。在回族有"教門彈腿"、"回門祕拳"之說。

  腿功見長

  彈腿是以腿功見長,拳勢古樸,功架完整,剛勁有力,節奏明快,意氣相合,精神飽滿,動作精悍,配合協調;招數多變,攻防迅疾,爆發力強。步型多弓步、馬步,手法多拳法、掌法,腿法多彈踢、蹬端。彈腿技擊上下盤同步出擊,令對手防不勝防。下盤發招講究腿三寸不過膝,招式小速度快,攻時無被克之虞。上盤進擊以劈砸招術最多,力度大,拳勢猛。套路有十路彈腿、十二路彈腿、六路彈腿、十八趟砸拳、花裡彈、砸拳、短拳、。器械有拔步刀、連環刀、萬勝刀、春秋刀、陰***、六合槍、八寶槍、撲鉤、燕翅鏜、檀木橛等。對練有雙人潭腿、短拳對打、單刀進槍、雙刀進槍、三節棍進槍、三節棍進梢子棍、大刀進槍、單刀對練、白手奪刀等。

  彈腿特點

  彈腿即能單練又能對練。

  單練即可以分路習練也可以整套習練,或打破順序花練、串練。提高練習者的興趣。對練稱雙人彈腿".,也叫接彈腿、破彈腿彈腿

  彈腿

  彈腿步型主要有弓步、馬步、僕步、歇步;手法上多以拳法為主。腿法則有彈腿、蹬腿和踹腿。演練時要求招式清楚,乾淨利落,勁遒力達。.

  它的特點是一路一法,左右對稱,拳法清晰,動作簡單潔,爆發力強,講究實用。拳顏雲::"手是兩扇門,全憑腿打人"、"彈腿四隻手,人鬼見了都發愁."。所以習北派武藝的多以彈腿為根本.彈腿是老一輩武術家公認的一套有價值的套路.,也適合初學武術的青少年作為入門的基礎套路。.

  練功要領

  彈腿共有十路,彈腿法內外兩功同行,拳腿並用。彈腿不過膝,即七寸彈法。要求二目平視,舌頂上顎要把舌尖反捲過來,以舌尖底面頂到上顎部位,津液下嚥,氣沉丹田。呼吸從鼻孔,含虛抱氣,不令氣散,用意不用力。

  功在於內,形領於外,滋精育氣,氣意相溶。講的是伸縮吞吐之功,陰陽頓挫之法。單腰搖曳,身法傳神。剛柔互用,彈韌相兼,威而不猛,柔而有力。並需要步法快、巧、穩。身動似槐蟲,身活似龍形,閃如輕風退拔刀,躥高縱遠似狸貓。步法似蛇形,行走似貓行,抬腿如風,落地如針,拳似流星眼似電,腰似蛇形腿似鑽。重點則在內功功力上的培養與發揮,強調威則能動,逼則能用,以簡克繁,以逸待勞,變無形象,攻缺擊要,巧打擊梢,出奇制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