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深海章魚

  大王烏賊,通常棲息在深海地區,主要產於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請看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資料。

  

  大王烏賊,通常棲息在深海地區,主要產於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身長估計約20米,是目前已知第二大型的軟體動物和無脊椎動物之一。2013年1月初,日本NHK電視臺和美國探索頻道首次拍攝到了大王烏賊在深海中游動的景象。拍攝小組乘潛水器下潛到北太平洋630米的深海中,在那裡拍攝到了這隻長3米的大王烏賊。這是世界上首次在深海拍攝到大王烏賊的動態影像。

  2014年1月中旬通過日本生物學家與NHK、探索頻道***Discovery***的努力合作,經歷了1000次的出航、超過400小時的潛水搜尋任務,終於在630米深的海中拍到了巨大烏賊的身影。 最大的大王烏賊身長80米,體重50噸。是深海中的無敵霸主。

  巨型烏賊,又稱大王烏賊、首席烏賊、霸王烏賊,為世界上存活的最大的無脊椎動物,為軟體動物頭足類烏賊目中最大的一類。生活在深海,自18世紀首次發現並獲取研究樣本以來,由於發現的樣本較少且多殘缺,對於其生活習性也知之甚少,學術界尚無法就定種達成一致。“大烏賊”一般最大可以長到18米長,900公斤重,它的性情極為凶猛,以魚類和無脊椎動物為食,並能與巨鯨搏鬥。

  巨型烏賊的首次發現

  1873年,巨型烏賊在紐芬蘭附近的“葡萄牙”海灣首次被發現,當時一艘小船行駛到一個叫“葡萄牙”的小海灣時,船員皮克發現一個大傢伙正漂浮在離岸邊不遠的水面。他們想看個究竟,於是划船過去。開始,皮克以為那是一艘沉船的殘骸,試圖把它拉上船。不料,這團大傢伙突然活動起來,並甩出一條長長的觸鬚纏住了長達6米的小船,還用它那大得嚇人的大啄猛啄船體,另一短肢則牢牢地靠住小船。接著,這頭怪物拖著小船往海底下沉。此時,船員湯米表現出了非凡的鎮定,他立即從船舵的位子上跳起來,抓起一把斧子砍斷了怪物的長鬚和短肢。

  被砍下的那條長觸鬚被帶給了當地一位業餘博物學家摩西·哈維牧師。經過仔細辨認後,哈維認為這條長5米、周長達1米的觸鬚來自烏賊家族某一未知成員。哈維在向外界介紹這條觸鬚時這樣寫道:“我現在是動物世界罕見動物樣本的擁有者。這個樣本是神祕章魚***舊時對巨型烏賊的稱呼***的一條真正的觸鬚。關於它們的存在,博物學家已經爭論了幾個世紀。現在,我知道在我的手裡握有開啟這個神祕世界的鑰匙,因為這把鑰匙,自然史將翻開新的一章。”第二年,哈維牧師花巨資從一個漁民那裡買下了一條完整的巨型烏賊,並在他的起居室向公眾展示了這頭怪物。

  在工業迅速擴張的19世紀,人們對神祕動物的興趣非常濃厚,對巨型烏賊也不例外,科學家們不斷有新的發現和研究成果拿出來與大家分享。傑皮特斯·斯丁斯特拉普是丹麥的一位著名的博物學家,他從1849年起就開始研究巨型烏賊。為了給巨型烏賊在自然界中找到一個位置,他為它取了一個名字,稱它為“首席烏賊”。但傑皮特斯並沒有把這個命名公開發表,所以,這個名字直到傑皮特斯死後41年才正式為科學界所使用。這要歸功於另一位生物學家安德森教授,他在分析了哈維牧師的兩個樣本後,讓科學界最終承認了巨型烏賊這一新物種。因此,“首席烏賊”這個名字流傳到今天。

  分類特徵

  最初,科學界並不太清楚巨型烏賊是否屬於軟體動物門。如果是這樣,那麼鼻涕蟲、蝸牛、貝殼就要算作是巨型烏賊的近親了。只是與這三門親戚不同的是,烏賊是海生動物,有一個由三顆心臟組成的迴圈系統和一個進化得很好的大腦,所以它被歸入軟體動物門下的頭足綱,在這一綱裡還有墨魚、章魚、鸚鵡海螺等。

  在烏賊***槍烏錢鰂、柔魚、魷魚***種群裡,有650個不同的物種,巨型烏賊只是其中的一個種。它們具有共同的一些生物特徵:身體被長長的、圓形的袋狀覆蓋物包裹,在尾部有兩個對稱的鰭與身體相比,頭部顯得很短,但有兩隻出奇大的眼睛有8只佈滿吸盤的胳膊,有一個堅硬得像鸚鵡的喙一樣的嘴。有兩條長長的進食用的觸鬚,觸鬚的頂端像一個大頭木棒佈滿了吸盤。有一根噴墨管從袋狀包裹物上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