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教育與經濟關係的論文

  教育離不開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經濟的發展聽楊業離不開教育。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職業教育與經濟發展的關係》

  摘要:職業教育與經濟發展是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互動關係,探索職業教育與經濟發展的關係對於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新農村建設意義重大,必須正確處理二者關係,使之協調共進、共同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

  關鍵詞:職業教育;經濟發展;互動關係;對策

  一、經濟發展對職業教育的作用

  ***一***經濟發展為職業教育奠定基礎

  辯證唯物主義告訴我們,物質生產活動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最基本的社會活動,是其他一切社會活動的基礎。對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而言,經濟發展水平對就業率的影響是很大的,也可以說就業率的高低是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標誌之一。一般說來,社會經濟發展水平高,社會能提供的就業機會也多,其中需受職業教育的就業機會也就增加了。社會能否給受職業教育者提供就業機會,是職業教育能否發展的基本前提和條件。社會物質生產的發展既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條件,又對職業教育不斷提出新的要求,成為推動職業教育發展的根本性的社會動力。由於科學的進步、技術的更新、就業者素質要求的提高,將促使人們主動地接受職業教育,這樣就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生源與時間。只有在現代生產水平下,才有要求又有可能使每個人能在人生的一段時間內接受教育。

  ***二***經濟發展為職業教育提供保障

  無論是職業教育規模的擴大,還是職業教育發展速度的加快,都必須有一定的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這些投入來自自身的辦學收費和其他收入,或來自政府的財政撥付,甚或來自企業的投資和社會的捐贈,這些無一不與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和富裕程度有關。因而國家的經濟發展狀況,尤其是財政狀況的好壞,對職業教育的發展也有較大影響。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國家對職業教育的投資明顯多於經濟發展水平低的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狀況不好,社會對職業教育投入不夠或無力投入時,就必然會導致師資來源困難、裝置緊缺等現象,從而影響職業教育的教學質量。而教學質量的下降,培養的勞動力素質的下降,勢必反過來又影響社會經濟發展,這就會造成惡性迴圈。

  ***三***經濟發展對職業教育提出要求

  教育作為社會延續和發展的工具,必然要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特別是要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作為與經濟密切相關的職業教育更是明顯突出。職業教育應緊密根據產業結構的調整、就業結構的變化、技術結構的要求建立與之適應的層次結構,滿足生產管理第一線各類應用型人才的需求。社會生產力系統對勞動力的要求不是單一的,而是多種層次、多種規格、多種型別的。社會經濟發展通過影響勞動力的就業結構,對職業教育提出要求。三大產業結構在勞動力人數上的比例關係是就業結構的基本比例之一,其比例關係和發展趨勢對職業教育培養專業和層次的比例關係和發展趨勢具有引導和參照作用。職業教育培養勞動力有較長的週期,這一週期產生了職業教育的滯後現象,要求在確定職業教育在各產業中的配置時,對未來數年內勞動力的需求進行預測。職業教育的專業結構受社會生產的分工狀況和社會職業結構制約,由於社會生產的分工狀況處於不斷變化之中,職業教育的專業結構也需要不斷調整。

  ***四***經濟發展為職業教育改善體制

  目前,我國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行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經濟制度。這就決定了我國的職業教育要打破國家包攬辦學的體制,逐步形成以政府辦學為主體、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共同發展的辦學體制。我國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勞動力市場的建立和完善,改變了職業教育原先的運作方式。職業學校招生的指令性計劃逐步減少,指導性計劃逐步增多,計劃外招生的比例也有所增加。畢業生就業幾乎已沒有指令性計劃,由勞動力市場配置,實行雙向選擇、自主擇業、擇優錄用。招生和畢業生就業制度的這一根本性變革,帶動了職業教育的全面改革。同時,財政體制和國民收入分配狀況對職業教育的經費來源也有一定的影響。

  二、職業教育對經濟發展的作用

  ***一***職業教育是實現勞動力生產和再生產的重要手段

  對任何一個國家來說,經濟發展需要一支懂生產、能使用現代生產工具、運用先進生產技術的技術人員隊伍。若沒有這樣的隊伍,即使有先進的生產裝置,先進的生產工藝,也不可能構成現實的生產力,現代化的管理也不可能有效地實施,而要形成這樣一支隊伍,職業教育是必需的。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社會活動的長期實踐,教育對經濟發展的作用越來越明顯,也越來越被人們所認識。社會生產力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勞動力,勞動者積極性和創造性越高,勞動的技能和方法越熟練,他創造的財富就可能越多。但勞動者的素質需要通過後天的教育和訓練才能形成。隨著經濟的發展,生產勞動活動日益複雜化、知識化,要求勞動者的綜合素質不斷提高,這就使得教育特別是職業教育逐漸成為了勞動力生產和再生產的重要手段。

  ***二***職業教育是提高勞動力配置效益的重要方法

  職業教育,尤其是適當的職業指導,能將不同能力傾向、興趣、愛好的人導向相應的職業崗位,使個性特徵與社會需要相結合,充分發揮人的潛能,從而提高勞動力的配置效益,促進經濟的發展。由於現代社會的職業結構越來越複雜,勞動力配置的問題也越來越突出。對個體來說,瞭解職業情況及就業要求,成了一個十分現實的問題。個人在職業方面的興趣、愛好,以及職業的要求都是發展變化的,如何根據個體在職業方面心理髮展的規律,有效地施加影響,合理地將個人導向他們合適的崗位,構成了職業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對用人單位來說,需要各種各樣能勝任工作而又與職業的發展相適應的勞動者。如果個人的興趣與社會的需要不能很好結合,很可能引起個體在工作崗位上不安心工作,降低工作效率,引發勞動力的非必要再次流動、再次培訓和職業角色的重新塑造,這樣會降低整個社會生產的效率,對經濟發展產生不良影響。職業教育可以通過專業結構、層次結構的調整以及在職培訓促進勞動力的合理流動。

  ***三***職業教育是提高勞動生產率的重要措施

  職業教育通過培養勞動力的專業素質、發展勞動力的智慧、塑造其思想品德、人格,傳授生產技術來提高勞動者的勞動生產率,進而促進生產由簡單勞動密集型向複雜勞動密集型即技術密集型轉變,實現職業教育對經濟的促進作用。職業技術教育依據人的身心發展規律,傳授系統的技術知識,訓練科學的生產技能,循序漸進地開發個體在職業方面的潛力,從而使個體獲得職業所需要的知識、技能以及自我學習的能力,促進個體在職業崗位上提高勞動生產率。職業教育與生產的關係緊密,通過提高勞動力的技術水平,發展其智慧,使勞動者提高運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裝置的能力,並能使勞動力有更多的技術革新和生產創新。職業教育通過培養勞動力的安全意識、裝置保養和維修能力來減少生產事故,降低生產工具和裝置的損壞率。積極進取的勞動態度能提高勞動生產率,通過職業教育塑造勞動者的政治觀念、職業道德、專業思想,影響勞動者的勞動態度,從而間接影響勞動生產率。

  ***四***職業教育是提高經濟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

  在現代化生產和經濟條件下,加強經濟管理和提高經濟管理水平對於社會經濟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經濟組織既可以通過專業理論學習技能培訓等方式加強已有的經濟管理者的素質,提高其管理水平,又可以為企業建立一支高素質的管理者隊伍提供人員。經濟組織中是否能進行現代化的管理,管理的有效程度大小,又都是與勞動力的素質有關的。職業教育通過塑造勞動者的現代人格,實現勞動力的現代化,從而使勞動力能認同組織文化,能與現代管理要求相一致,積極配合管理施行,提高現代管理的效能。經濟管理者的來源一是從生產服務第一線的人員中提拔,這是職業教育的主要物件,通過包括高等職業教育在內的學校直接培養。職業教育還可通過對社會政治、文化、職業道德等因素的影響,進而對經濟發展產生間接作用。在現代化生產的條件下,只有人的素質全面提高,特別是勞動人員素質的提高,充分調動和發揮他們勞動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才能加速經濟的發展。

  職業教育要有效地促進經濟發展,自身發展必須適度。其規模要與經濟發展要求相一致,要與經濟發展的承擔能力相符合。而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求加強職業教育規劃與預測工作,提高職業教育決策的科學性。同時,要引入市場調節機制,通過勞動力市場的供求關係來實現對職業教育規模的調節。

  三、正確處理職業教育與經濟發展的關係

  ***一***提高認識是正確處理職業教育與經濟發展關係的前提

  解放思想,從傳統教育觀念的束縛中解脫出來。政府作為政策、法規和戰略的導向者、設計師,應該加強對職業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投資力度和對社會民眾的宣傳,加強對職業教育相關法規的立法工作,引導社會和個人轉變輕視職業教育的觀念。要充分認識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對於促進我國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性,樹立抓職業教育就是抓經濟、抓職業教育就是抓現實生產力的理念,真正把職業教育的發展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建立職業教育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研究解決職業教育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克服那種講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傾向,從各個方面給予職業教育應有的關注和高度的重視。職業教育辦學機構要端正辦學方向,提高職業教育的市場意識。職業教育就是職業第一的教育,如果按照普通教育的理念來發展職業教育,就會扼殺職業教育的生命。職業教育的特色是市場性、多樣性、實踐性和生產崗位對應性的統一。按照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目標的要求,我們所期待的職業教育應該是一種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與市場需求和勞動就業緊密結合,為經濟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服務,為促進就業和再就業服務,並與經濟和社會發展相協調的職業教育。為達此目標,學校必須成為市場競爭的主體,強化自己的市場意識。

  ***二***深化改革是正確處理職業教育與經濟發展關係的重點

  首先是管理體制和辦學體制的改革。要建立並逐步完善在國務院領導下,分級管理、地方為主、政府統籌、社會參與的職業教育管理體制,形成政府主導、依靠企業、充分發揮行業作用、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多元辦學格局,擴大職業學校辦學的自主權,調動各方面的辦學積極性。要強化地方政府對職業教育發展的職責,尤其要強化市級政府對職業教育的統籌管理,加強職業教育在佈局結構、專業結構、層次結構與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適應,改革職業院校的學制和辦學模式,擴大職業院校的辦學自主權,統籌、協調與支援行業主管部門和行業組織、企業和社會力量辦學,形成以地方政府為主、行業、企業和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多元辦學格局,加強地方職業教育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援和促進。

  同時要深化教育教學的改革。作為學校和其他辦學單位要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創新,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主動適應經濟結構調整,技術進步和勞動力市場的變化,及時調整專業設定,更新教學內容,加強實踐教學,培養適應經濟建設需要的高素質的勞動者。以充分就業為引導,健全職業教育的政策體系。根據產業結構調整和勞動力市場變化,積極發展面向現代工業和新型服務業的專業,拓寬專業服務範圍,增強適應性。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要廣泛吸引和鼓勵企事業單位工程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和有特殊技能人員到職業學校擔任專、兼職教師,同時還要重視在職教師的培訓與進修,積極開展以骨幹教師為重點的全員培訓。在教材建設上,要開發和編寫反映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方法、具有職業教育特色的教材。加強實習實驗基地建設,改善實踐教學的條件。要加強同企業的聯合,走校企合作的培養途徑,使企業成為學生實習就業場所,學校成為企業職工的培訓基地,實行訂單培訓,互惠互利。

  ***三***完善體系是正確處理職業教育與經濟發展關係的關鍵

  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應該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與市場需求和勞動就業緊密結合,結構合理、靈活開放、特色鮮明、自主發展”的職業教育體系。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應該在滿足廣大群眾接受高層次教育的同時,從合理配置整個社會人力資源的角度出發,加強其內部各層級的相互銜接、協調發展,加強其外部與普通教育的雙向溝通,使來自不同源流的人們都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和能力選擇不同層次和形式多樣的職業教育培訓,實現各類人才培養的高效率和高效益。

  高等職業學校要重新定位,轉向以招收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為主,並做好與中等職業學校銜接的教學計劃和課程內容改革,使高職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適應中等職教重心轉移的趨勢,有力拉動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進而提高職業教育的整體效益;中等職業教育應緊密結合我國城市化程序中的產業結構的升級和技術結構的改變的需要,進一步調整專業結構、擴大招生範圍,城市職業學校也應面向轉移農民開展學歷教育和職業培訓,要在全面提高學生基本職業素質的基礎上,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為他們適應未來的工作變換和繼續升學奠定基礎,對於轉移農民,還要加強對他們進行思想意識、行為規範教育,促進轉移農民順利完成“市民化”轉變。

  加快發展民辦職業教育,積極鼓勵和吸引民營資本設立非營利性的民辦職業教育機構,支援開辦各類營利性的職業教育培訓,充分發揮民辦職業教育貼近市場、機制靈活和執行高效的特點,促進職業教育觀念、體制和機制的創新,更好地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對職業教育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

  參考文獻:

  [1]高嚴明.二戰後日本職業教育與經濟發展及其現實意義[J].石油教育,2007,***6***40-42.

  [2]劉文君.職業教育與經濟發展――日本的經驗教訓及對我國的啟示[J].教育與經濟,2007,***2***64-68.

  [3]王保軍.城市化與職業教育發展研究[J].教育與職業,2006,***18***29-30.

  [4]姚德軍.論職業教育在城市化程序中的作用[J].科技創業月刊,2007,***7***141.

  [5]朱麗莉.約翰•杜威的職業教育思想[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23***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