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藝術設計畢業論文範文

  我國現代藝術設計教育從20世紀80年初引進以設計理論、設計表現、設計思維三大構成為基礎的包豪斯式的現代藝術設計教育模式,標誌著中國現代藝術設計教育改革的開端。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藝術設計畢業論文,供大家參考。

  藝術設計畢業論文範文一: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發展

  【內容摘要】

  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教育事業面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高校藝術設計教育作為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必須予以高度重視。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高校藝術設計教育也在不斷變化,要想促進藝術設計教育科學發展,需要重視創新策略的運用,以此提高教學水平,完成預期的教學目標。文章針對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的發展,提出了幾點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藝術設計專業 高校教育 教學方法 創新思維 教學模式

  藝術設計專業是集藝術與科學於一體的學科,具有跨學科性和整合性特點。藝術設計教育不僅是傳統技法的教育,也是創造性地開發智慧與想象力的綜合性教育。①特別是在資訊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一定要重視創新教育,努力培養出高素質、高水平的創新人才,以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下面本文提出幾點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改革的建議,以期促進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的發展。

  一、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與教學能力

  藝術設計專業是我國高等教育中的一門新興學科,具有很強的時代性,要求藝術設計專業教師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以保證所掌握的理論知識與社會同步,能夠滿足教學需要。相較於其他專業而言,藝術設計專業的知識更新速度更快。因此,需要教師及時更新相應的理論知識。高校藝術設計教育一定要重視教師培訓,有效提高其專業水平與教學能力,以保證教學全面展開,並且能夠與時俱進;同時,支援教師對藝術設計領域展開深入研究,以便更加透徹地理解專業知識,從而可以在教學中更好地傳授給學生,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在此過程中,高校還需要有效拓展教師的知識面、提高其文化素養、增強創新意識,以此實現創新教學。

  二、創新課程體系

  高校藝術設計教育中,要想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與創新思維,需要重視教學內容與課程設定。我國藝術設計教育的發展時間較短,學科設定與教育思想大部分是借鑑西方教學經驗,忽視了西方藝術設計教育體系並不符合我國藝術設計教育發展的實際情況,影響了教學效果。因此,高校藝術設計教育在課程設定與教學內容方面,需要在借鑑西方教學經驗的同時,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予以適當的調整與創新,以此滿足實際教學需求。高校藝術設計教育必須從突出辦學特色、科學發展的角度出發,明確辦學目標,結合辦學理念構建課程體系,並根據專業需求對教學內容予以確定。②在課程安排上,需重視基礎理論教學,並且結合一些其他學科的相關課程內容,充分實現課程體系的創造性、科學性與綜合性,同時考慮到可操作性,確保教學內容全面落實。此外,應重視選擇優質教材、設定精品課程,保證教學內容不僅廣泛,還要新穎、有深度,以此提高教學質量,從而培養出複合型專業人才。從專業角度來說,高校藝術設計教育應具有較強的適應性與較寬泛的基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根據市場需求選擇相應的課程,為就業、創業奠定堅實的基礎。高校藝術設計教育不應侷限於校園內,而應面向時代發展的需求,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其能夠根據實踐工作需求不斷更新專業理論知識,以此提高專業水平,從而更好地適應社會。

  三、採用多種教學方法,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在高校藝術設計教育中,教學方法是保證課程體系全面落實的基石,也是培養學生個性化發展的主要途徑。首先,在實際教學中,一定要重視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採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以此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其次,根據不同的課程階段與特點,教師應靈活利用現場教學、專案教學、案例教學、探究式教學、討論式教學等多種方法,充分展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學習能力,以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最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一定要鼓勵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學會質疑、釋疑、解疑,全方位引導學生進行多角度的分析,從而有效解決問題,提高教學效果。

  四、運用工作室制教學模式

  高校藝術設計教育中,工作室制教學模式同時為教師與學生提供了教學與學習實踐的環境,並且教學環境是開放式的,更加重視對應用型專業人才的培養。通過產、學、研、用一體化教學活動的開展,可以有效促進專業與產業的發展,實現教師專業水平與實踐技能的雙向提高,有效增強教師的綜合素質;對學生而言,工作室制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了實踐平臺,以此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培養與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使其更加適應工作崗位的需求。③在實際教學中,工作室制教學模式是在各學校黨委的指導下構建的,具有機構完善、制度規範、職責清晰的特點,對外服務與宣傳也比較到位,能夠承攬一些課題專案,如學科競賽創作、畢業設計、企業專案研究等。工作室制教學模式不僅可以為學生實踐提供平臺,培養其實踐動手能力,還可以充分激發學習的積極性與熱情,有助於實現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的教學目標。

  五、突出藝術設計教育特色

  高校藝術設計教育必須要明確培養目標,突出辦學特色。一方面,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這是課程教學的重點內容;另一方面,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與表現能力,促使其全面發展。因此,在實際教學中,高校必須對藝術設計教育目標與特色進行深入探討,在明確專業發展方向的基礎上,加大對教育廣度與深度的研究,以此建立特色教育,突出辦學優勢,以便於學生更快、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此外,高校藝術設計教育需要加強對地域文化的挖掘與整理吸收,對當地的文化研究成果予以整理,明確特色教學體系,加強傳統元素與現代文化的結合,突出文化內涵與辦學特色,以此提高教學效果,這也是突出高校特色教育的主要方式。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時代的不斷髮展,高校藝術設計教育必須在實踐過程中不斷探索創新,結合實際情況,採取合理、有效的教學措施,以提高教學效果。同時,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一定要重視對西方先進教學經驗的借鑑,結合本校的藝術設計教育發展情況,採用恰當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創新能力,從而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複合型專業人才。

  註釋:

  ①李曉帆.關於高校藝術設計人才培養的教育創新策略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3***8***:45.

  ②章一而.實現我國高校藝術設計教育創新發展的途徑與方法[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1***1***:163,180.

  ③陳高雅.高校藝術設計教育創新模式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5***14***:157-158.

  藝術設計畢業論文範文二:高校環境藝術設計中的人才培養中問題分析

  【摘要】

  目前,我國經濟發展速度很快,極大地推動了我國城市化程序。在這樣的環境下,本文分析了環境藝術設計的定義以及其發展中的問題,並提出了環境藝術設計發展過程中的問題是高校人才培養中的不足,並詳細的分析了三類高校在該學科教育上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美學;實踐;施工

  當前,我國每年建造大量的房屋,城市化程序加快,環境藝術設計這個專業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因此,對環境藝術設計人才的素質及能力的培養顯得至關重要。只有高校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教育取的進步,才能更好的培養出數量多的,質量高的,並且能夠符合社會要求的高素質設計人才。

  一、環境藝術設計的定義以及發展

  ***一***環境藝術設計的定義

  環境藝術設計本意為人居環境設計,既為人們居住空間環境進行設計和規劃的學科,可以分為室外環境設計***景觀設計***和室內建築設計。中國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創立始於20世紀60年代,當時由於中國經濟和生產力剛開始發展,以及在當時的背景下需要一定的室內設計人才,中央工藝美院率先開設了室內設計專業。20世紀70年代,隨著城鎮化程序速度的加快,為適應社會需要,中央工藝美院的室內設計專業率先改為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範圍從室內設計走向了室外環境設計。正是在此時,我國正式的將環境藝術設計作為一門學科創立出來。

  ***二***環境藝術設計的發展

  20世紀70年代,在改革開放政策實施的背景下,我國綜合國力迅速增強,經濟快速發展,國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由於這樣的快速發展,推動了城市化的發展,大量的房屋開始在城市建造。因此,在市場上需要大量的室內設計師來裝修房子從而滿足人的居住需求,這使得環境藝術設計得到了迅速發展。進入21新世紀以來,在人們的物質需求日益增長的環境下,環境藝術設計得到了迅速的發展,最明顯的變化體現在社會市場和教育這兩個方面。在市場層面上:建築裝飾及室內環境藝術設計行業工程年總產值從2000年的5500億元,到2006年已達1.15萬億元,佔全國國內生產總值的GDP的6%左右。目前,在國內的一般的地級市,裝飾公司和景觀設計公司的數量總和大概維持在250家左右,簡言之,從事環境藝術設計的工作人員可謂是數量眾多,並且在設計領域佔了主導地位。在教育層面上:20世界70年代,在國內高校中,環境藝術設計這門學科從剛開始只有中央工藝美院開設,然而到了21世紀,據不完全統計,國內設立環境藝術設計以及相關專業的院校將近有400所左右,絕大多數高校都開設了環藝這個專業。

  二、開設環境藝術設計這門學科的不同型別的高校

  目前,在我們國內開設環境藝術設計這門學科以及其相關專業的,數量上大概有400所左右,然而分其專業開設的學校屬性和類別,大體上可以分為三類。其一是美術類院校,美術院校***美院***的藝術設計專業分出去了一部分師資力量成立了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因此環境藝術設計成為了設計類的第一大專業。另一方面,由於很多高校要發展成綜合性大學,旨在建立很多的專業和學科,比如我們熟知的985類綜合頂尖大學,這些學校相繼開設美術專業,又增加環境藝術設計系,從而完成綜合性大學的建設任務。其二是建築老牌工科院校開設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比如:同濟大學建築學院開設室內設計,重慶大學建築學院開設室內設計。其三是園林院校開設環境藝術設計,如北京林業大學,南京林業大學等。這類的院校主要把環境藝術設計中的室外環境設計***景觀和園林***作為主要的教學目標,培養了大批景觀設計的人才。

  三、高校環境藝術設計的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環境藝術設計發展存在的問題是教育上存在的缺陷

  目前,雖然環境藝術設計迅速發展,但是其中出現了很多問題。在全國建築工程裝飾獎頒獎大會上,建設部副部長劉志峰談到裝飾行業言道:“市場秩序混亂、缺乏誠信意識和服務意識、科技創新能力低、設計和施工總體水平低、勞動生產率低等問題。”其中所提到的設計和施工總體水平低下問題與人才的培養有著緊密的聯絡,亦或者可以言設計和施工以及創新是大多數環境藝術設計工作人員所缺乏的,這與高校的設計人才培養有著緊密的聯絡。概而論之,是由於高校的教育培養上的問題才導致了上述的一些設計裝飾行業的問題。

  ***二***開設環境藝術設計的不同型別的高校存在的問題

  美院開設環境藝術設計這個專業是基於其院校本質是藝術類院校,而環境藝術設計這門學科屬於藝術的範疇,因此其開設環藝這個專業。美院開設的課程大多數是從美術這個角度出發的,大一大二的基礎課一般會開設美術基礎課。專業課開設理論方向的課程,比如:室內設計原理、中外建築史、室內設計色彩、建築裝飾構造、CAD製圖、PS等課程。美院的環藝教學很偏向藝術性,這樣的教學模式很容易培養學生良好的造型能力和設計形體能力。美院老師都是學藝術出身,在美術及設計美感教育中有一定水平與能力,培養出來的學生很有設計和藝術的靈性。然而,環境藝術設計是一門交叉性極其強學科,其涉及的面非常的寬廣,需要對材料和施工以及人體工程學非常的瞭解才能順利的完成一個專案。美院的老師缺乏對理科知識的學習與實踐,在教學活動中不能結合工科特點進行授課。此外,美術院校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高考的時候都是藝術生,文化課基本功較之美術基礎比較一般,理工科的知識掌握的不是很足夠,在這樣的條件下,學生只能偏向藝術性的發展,並且養成了隨意的習慣,因此在工作的時候,經常會在其作品中體現圖紙製圖不嚴謹、構造、尺寸不科學等缺陷。建築學院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一般設在建築學裡面。其側重於建築工程內部的室內設計能力培養,旨在研究建築內部功能的規律並且研究建築的內部構造和裝飾。在課程開設上,大一、大二的建築學專業的設計室內學生會學習一些美術基礎,比如色彩、素描、速寫、建築初步等。大三、大四學習中國建築史、外國建築史、建築構造、室內設計陳設原理、室內設計基礎等。就建築學室內設計專業而言,我國把該學科設立在工科院校,招收理工類學生,美術課程只有大一階段“蜻蜓點水”式的學習,大多數學生有著很好的理工科做專案的邏輯能力,但是其缺乏了美學的基礎。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生們畢業後參加工作,成為了一個很嚴謹的畫圖機器,對專案的施工和構造也相當的瞭解,但是這類學生在其設計中會缺少創意,缺乏美感,不具備良好的造型設計能力,因此這類學生與社會要求還有一段距離。園林院校的環境藝術設計,一般設在園林系。其主要的培養方向是園林方向的人才。眾所周知,環境藝術設計是指人居住的環境設計,包含了室內和室外,園林院校重點在於室外這個層面上。如北京林業大學園林系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大多數開設的是與景觀和園林植物方面相關的課程,在課程設定上對綠化與園林工程比較側重,這與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原本的培養目標存在著差異。概而論之,上述三類高校的環境藝術設計都存在著不足,我國要想大力發展環境藝術設計,讓建築設計和景觀設計以及室內設計取得較大的發展,必須大力的完善環境藝術設計以及相關專業的教育,從而才能從本質上改變環境藝術設計相關產業上出現的問題。簡言之,設計是以人為主導,人是萬物的尺度,只有從根本上改變“人”,才能很好的去完成“事”與“物”。

  【參考文獻】

  [1]樑立民環境藝術設計教學的發展與思考[J].教育與職業,2006***14***.

  [2][3]辛藝峰.建築室內環境藝術設計的人才培養探討[J].高等建築教育,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