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文明的搖籃

  河流是地球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河流是地球上多樣生態系統中最基本的存在形式之一。歷史上人類及其社會生態系統的發生發展與河流相互依存,密不可分。而地球上的河流是非常多的。

  世界上最長的河:尼羅河

  全長6670km,流域面積約287萬km2,佔非洲大陸面積的九分之一以上。入海口處年平均徑流量810億m3。尼羅河流域季節不清,但每年尼羅河定時氾濫,氾濫過後留下大量肥沃的汙泥,因此從事農業生產要準確地預測氾濫時間,所以很早尼羅河流域居民就能準確地觀察、研究天文現象。從植物每年的死亡復生現象中產生了死而復活的神話。

  尼羅河流域文化為人類制定了第一部每年365日的歷法;發明了復活和末日審判的神話;創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大帝國;建立了在幾千年內都是世界上最高的人工建築物—大金字塔;留下了不可計數的木乃伊和紙草書文獻。

  世界上最長的河:亞馬孫河

  全長6440km,流域面積幾乎大如整個澳大利亞。支流中,七條長逾1600公里。河口寬達240公里,氾濫期流量每秒達28萬立方米,瀉水量如此之大,使距岸邊160公里內的海水變淡。獨特的熱帶雨林環境,造就了亞馬孫特有的生物多樣性。據統計,亞馬孫雨林裡生存了約250萬種昆蟲,上萬種植物和超過2000種鳥類與哺乳動物。

  亞馬孫河流域與美洲大部分地區不同,是歷史的黑洞,環境惡劣、土壤貧瘠,無法維續大型的定居社會,只有依靠打獵和採集的原始、弱小部落族群勉強在蠻荒劣境中掙扎求存。科學家如今相信,印第安人早在幾個世紀前已經在核心區定居,人數可能多達2000萬,比目前的居民人數更多,也並非像現在偶而有落後部落走出森林。

  全長6300多千米,年平均流量每秒31900立方米。長江水系的流域面積達180萬平方公里,佔中國陸地面積的18.8%,和黃河一起並稱為“母親河”。中國古文化的發祥地,她孕育產生了長江文明、石家河文化等文化體系。

  長江,橫貫中華大地,日夜奔騰不息,迄今大約有兩億多歲了。它同黃河一樣,同是中華民族的搖籃,中國古文化的發祥地。早在舊石器時代,中華民族的祖先就在長江流域勞動生息,在雲南元謀發現的元謀猿人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最早的屬於“猿人”階段的人類化石,距今已有170萬年左右的歷史,是長江流域人類活動悠久歷史的有力證明。

  世界上最長的河:長江

  全長6300多千米,年平均流量每秒31900立方米。長江水系的流域面積達180萬平方公里,佔中國陸地面積的18.8%,和黃河一起並稱為“母親河”。中國古文化的發祥地,她孕育產生了長江文明、石家河文化等文化體系。

  長江,橫貫中華大地,日夜奔騰不息,迄今大約有兩億多歲了。它同黃河一樣,同是中華民族的搖籃,中國古文化的發祥地。早在舊石器時代,中華民族的祖先就在長江流域勞動生息,在雲南元謀發現的元謀猿人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最早的屬於“猿人”階段的人類化石,距今已有170萬年左右的歷史,是長江流域人類活動悠久歷史的有力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