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講章基督徒危機

  危機是上帝給基督徒成長有機遇,在危機得勝的基督徒,生命會更加成熟,並與神的關係更加親密。下面由小編為你整理的相關資料,希望能幫到你。

  一

  講章:基督徒生命成長的危機

  引言:基督徒的心地若是好土,神的道在這一塊土地上有三十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一百倍的收成。當基督徒在豐收的喜悅之時,危機也悄然來臨。那一個“伊甸園的破壞者[1]”,依然活躍在這個世界,破壞神與衪子民的關係,給所有的基督徒製造各樣的危機,他最終的目的就是讓基督徒遠離上帝的榮面。

  危機是上帝給基督徒成長有機遇,在危機得勝的基督徒,生命會更加成熟,並與神的關係更加親密。如同小樹不經歷風吹雨淋,無法紮下根,也抵擋不是嚴冬的考驗;[2]如同一個孩子不經歷跌倒就沒有辦法學習走路。

  耶穌接下來又講四個比喻:點燈的比喻、量度的比喻、種子生長的比喻、芥菜種的比喻。這四個比喻發達出了上帝對基督徒的心意,也從這四個比喻看到“伊甸園破壞者”的身影。當神與撒但二者介入基督徒的生命之中構建了基督徒生命的危機:

  1、靈性的危機:是否裡外一致

  2、社交的危機:是否待人如己

  3、信仰的危機:是否結果成熟

  4、屬靈的危機:神國是否拓展

  危機是上帝給基督徒成長有機遇,在危機得勝的基督徒,生命會更加成熟,並與神的關係更加親密。如同小樹不經歷風吹雨淋,無法紮下根,也抵擋不是嚴冬的考驗;[2]如同一個孩子不經歷跌倒就沒有辦法學習走路。

  親愛的基督徒們,讓我們踏著基督得勝的足跡往前行,讓我們依靠基督的力量完全識別“伊甸園破壞者”的計謀,成為一個生命成長的基督徒,長成滿有基督的形象。

  一、靈性的危機:是否裡外一致

  上帝的國度裡沒有隱藏的基督徒,信仰是公開的事件,向天上的神承認自己是屬於祂的,要凡事榮耀神;向地上的宣告自己是屬於神的,要分別為聖;向撒但宣告自己是屬於神的,別指望為他效力。基督徒不可能被隱藏的,若被隱藏就如法彰顯基督徒生命的魅力。

  從前的燈就是小小的泥塑蝶子,裡面盛滿了油,再放上燈芯。燈的作用與意義就是清耗自己,繼續加油,才能發光,照亮別人。就同在富蘭克林的自傳裡,他提到要說服費城的居民,在晚上街道上要點燈,以防犯罪發生及便利夜晚的行人。

  當他的話無法打動他們時,富蘭克林就買了一個很吸引人的燈籠,把玻璃擦亮,放在他屋前牆上突出來長長的燈架上。每晚日落後,他就把燈心點上。富蘭克林的鄰居很快就注意到從他屋前散發出來溫暖的光輝。行人都很感激這燈光照明在那小圓石鋪成的街道上。直到最後,全市的人都認識到有必要在街道上安裝照明裝置。

  燈沒有發揮的用途就失去意義,正如聖經所言:“人拿燈不是要放在鬥底下,也不是床底下,而是放在燈臺上照亮全家的人。

  基督徒的生命就是燈,基督徒的生命被召就是要為神發光,彰顯真理。基督徒的生命如何中發揮光的影響力呢!

  1、聆聽真理的道,從上文20節裡可以知道豐收的生命就是聆聽真理的道。基督徒生命發揮光的影響力,關鍵點在於聆聽真理的道,把握上帝旨意的足跡,行合乎上帝心意的事,行走在光明之中,並把上帝的心意演義出來,成為別人的方向。這樣的人就是時代的明亮的燈,照亮這個黑暗的時代。

  2、屬靈的聽覺決定了我能供應多少,基督徒是燈,成為別人的幫助,不僅如此,還要成為別人的方向。只有在聆聽認真聆聽真理之道才會洞悉上帝的心意,如同馬利亞一樣,安靜在主前聆聽真理的道,以至她明白耶穌要離世歸父的時候到了,於是用香膏膏主,作美好的見證。

  應用:這一個比喻教導我們生命的原則,

  1、基督徒拒絕黑暗,與黑暗的勢力,黑暗之地總是被罪惡所充滿。從這一個原則告訴我們,基督徒拒絕罪惡,並行黑暗的事情。讓自己的生命成為世界的光,成為別人的方向。每一個基督徒要定期心靈大掃除:

  拆除心中的違“牆”:人的心裡,往往會被忙碌、自豪、冷漠……給築起了一道道厚厚的牆,讓自己看不到別人的需要,看不到別人的優點,看不到別人的難處,甚至為著利益而把自己都防衛起來。用神的道打破心中的圍牆,讓自己成為一個與心溝通的人,並走進人群,而非遠離人群。

  拆除心中的違“樓”:人只要有一個掌聲和鮮花,便常會因驕傲自滿而在小事上栽了大跟斗。拆除心中那些虛榮的違樓,做一個謙虛,進面成功的好人。

  拆除心中的“聲色場所”:

  人的心中,常會有一角落,被偏激、暴戾、色情等所佔據,這一些小地方平時不容易發現,若放任它們,必然造成殺傷性。每一個人要淨化自己的心靈。

  二、社交的危機:是否待人如己

  耶穌又說,只有一個聽到神的道,並心中有神的道的人,才能在生活、社交、行動被更新,成為一個愛人如己的人。

  愛人如同自己,這是基督徒與交往的原則,你要別人怎麼待人,你就必須先怎樣待人。你用什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什麼量器量給你們,並且要多給你們。愛人如己的與人交往的原則去實踐,基督徒的生命會得到加倍的祝福。若不愛別人的人,他的生命就會得到損失。因為愛是超分享越多,越不分享越少的原則。

  愛人如同自己,這是整本聖經的原則

  聖經說:愛自己的鄰居,就是上帝的引導我們去愛身邊的每一個,需要的愛的人就是我的鄰居了,我就有責任去愛他或她了。這卻是一個極大的挑戰,正如範德伯格所言:“讓我愛整個世界並不是一件難事,我惟一麻煩的事就是愛我的隔壁鄰居。”所以,愛自己的鄰居成為我們信仰的要求,同時愛鄰居的心是在生活之中實踐基督徒品德一個更接近的動機。

  我們若從動機的角度去重寫哥林多前書十三章論到愛的經文,大概會得出以下這些句子:

  ?我忍耐你,因為我愛你,想原諒你;

  ?我以恩慈待你,因為我愛你,希望幫助你;

  ?我不因你擁有的財物或恩賜嫉妒你,因為我愛你,想你得著最好的;

  ?我不誇耀我的成就,因為我愛你,想聽聽你的成就;

  ?我不誇張狂妄,因為我愛你,尊敬你;

  ?我不輕佻無禮,因為我愛你,關心你的感受;

  ?我不求自己的益處,因為我愛你,想滿足你的需要;

  ?我不輕易發怒,因為我愛你,不介意你的衝撞;

  ?我不計算你的惡,因為我愛你,而「愛能遮掩許多的罪」。

  這樣以動機的因素去表達何謂愛,可幫助我們明白保羅所說愛心聯絡基督徒所有美德是什麼意思。愛不是單單一種特質,而是靈魂裡能夠產生一切美德的內在氣質。伯瑟尼說愛是「聖潔、恆久和充滿動力的氣質,管轄整個人,經常引導他謙卑地、本著愛心去履行他對神和人的一切責任。」但是,雖然愛或許是一種由動機引發的力量,甚至是一種實際表現出來的基督徒美德,愛卻往往使我們產生行動。愛心驅使我們以恩慈待人,寬恕人和付出自己。因此,彼得對我們說:「最要緊的,是彼此切實相愛」***彼前四8***。

  因為愛別人,所以不計付出的代價,所以,把白白天父那裡得到的愛,完全白白的去愛別人。下面有一個故事風好詮釋了這方面的原則。

  德華是個吝嗇的小孩,每適作事,總要過份計較報酬,才肯去作。一天晚飯之後,他暗暗將一紙條放在母親枕頭底下,上面寫著:母親欠德華的債:幫母親帶信-二角五分,聽從母親的話-一角,作功課-一角五分,其它-二角,合計-七角。第二天清晨,德華在小餐桌上,收到一個小包,開啟一看,眉飛色舞,可是另外附一張紙條,上面這樣寫著:德華欠母親的債:細心撫育-免費,患很重的猩紅熱日夜服事-免費,八年來每日三餐一宿-免費,合計-免費。德華,非常慚愧,就把七角錢統統還在母親手中,流淚說道:“媽媽,我欠你的,永遠還不清。”

  應用:把“吃虧”當作“吃補”

  有一天,上帝召集了森林裡所有的動物,對他們說:“各位!我要送大家一件禮物,誰要是喜歡,就把它戴到自己的身上吧!”大家立刻都瞪大雙眼,目不轉睛地望著上帝,猜想著這將是怎麼樣的一份大禮物,鑽石?皇冠?還是一條漂亮的項圈?

  等到上帝拿出那一件神神祕的禮物後,大家失望了!那隻不過是一對滿布羽毛,看來笨重不已的翅膀。這該怎麼辦呢?上帝送的禮物居然沒有人要?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決定推出一個可憐蟲去接下這個燙手山芋。不一會兒大夥兒的眼光都聚集在一隻名叫麻雀的小動物身上。

  “我?為什麼是我?我不要!”這小傢伙委屈地叫著,但拗不過大家強勢的要求,他只好硬著頭皮來到上帝面前,穿起了那個叫翅膀的奇怪禮物。但,奇妙的事情發生了,那個看似笨重的東西,其實一點也不重。反而有一種說不出的魚水情盈感,接著,麻雀拍了拍翅膀就起來了。他好驚歎,好快樂。許多的動物目睹此景,只能在心裡懊悔不已。

  其實生命中有很多的挫折、遭遇……不也是如此嗎?常常,在旁人看來是“吃虧”的處境,到頭來反而變成一種“吃補”。

  每一個試著把“吃虧”當作“吃補”,用感恩的心去面對發生在生命裡一切大小事情,相信你將會更深刻地體會到那句古語----“吃虧,就是佔便宜”。

  二

  基督徒信仰兩危機

  一般宗教重善惡

  所有宗教告訴我們要離開罪惡、學習行善,所有宗教都是討論善惡之間的問題,所有宗教知道罪惡是人的事實,善是追求的目標,每個宗教在這方面都有它的價值和教訓。但我要問一個問題:哪個人有資格定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宗教之規律,即對善惡價值的衡量,每個宗教是不一樣的,這個宗教認為是善的,那個宗教認為是惡;這個宗教認為是惡的,那個宗教卻認為是善。因為人的良心已經麻痺了,人的良心已失去了與上帝之間的關係,所以宗教所制定出來的規律、規範,道德的標準、原則,對道德的衡量已經是相對性的。

  宗教雖然有向善的目標,但根本沒有向善的能力;雖然有向善的認識,卻沒有向善的生命。我們若只有目標而沒有能力,那我們只有望洋興嘆,只有望著那個目標而灰心消沉。今天的世界是有目標而沒有能力的世界!人從古到今都盼望建立一個公平、繁榮、富強的社會,但永遠辦不到,社會學家的權威Dr. Sorokin 說:“人類從古至今,一直想建立一個理想的國度、理想的社會,但從未實現。”為什麼?因為人的罪根沒有除去,人的罪性沒有除去,人就不能齊家、治國、平天下。今天世界上愈來愈多爭戰,愈多仇恨,乃是因為聖經上所宣佈的罪性沒有除去。所以人有目標而沒有能力,人有對善的認識,而沒有善的生命。

  我們有知識,而沒有生命。這樣,我們所認識、所知道的事情,並不能化成我們的生活。多少青年人知道這是好的,但他偏偏做不出來;知道那是壞的,但他偏偏去做。為什麼人在這矛盾之中呢?因為人有目標而沒有能力,有認識而沒有生命。有目標而沒有能力的人,他是痛苦、灰心、消沉、自私、自卑的。今天整個世界在很大的自卑裡面,但人不承認,所以現代人的心理就是要掙扎,要奮鬥,要使自己自強起來。弟兄姊妹,除非你回到神面前,否則你永不會得到那能力來得勝罪惡,來追求善的目標。

  在人裡面有個律,就是罪的律,這律在那裡,就破壞生命的價值,減低生命的能力,即罪把人的生命破壞了。除非人回到上帝面前,領受上帝的生命,否則人不能脫離自己,脫離罪惡的生活。我們不要被宗教性所欺騙,以為知道善惡就是善了。所有的宗教所走的道路是善惡的道理,是伊甸園的老道理,就是上帝所說的那句話:“你不可吃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參創世記2:17***我們可以明善明惡,知善識惡,但這個認識要透過上帝的生命,這認識才有標準。所以,耶穌基督到世界上來,雖然他也教導我們行善,也講善惡的問題,但在這些問題還沒有賜給我們以前,他先對我們說:“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見上帝的國。”***約翰福音3:3***耶穌基督重生死“上帝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翰福音3:16***這裡讓我們看見靈魂的結局是什麼?不是滅亡,就是永生。這是聖經所給我們一個很清楚的教訓:靈魂的結局只有兩種,不是滅亡,就是永生。所以,所有的宗教都是論善論惡,惟有耶穌基督到世界上來不是專做這個,他做了超過宗教的工作,是生死之間的工作。我今天也不與你討論善惡,而要和你討論生與死的問題。

  基督徒最大的危機是什麼呢?也許不同的牧者對這個有不同的見識。華人牧者於巨集潔牧師在一次講道上分享了他的看法。他總結出了兩個方面。

  於牧師出生在一個敬虔的基督徒家庭,少年時就重生得救,為第三代基督徒。自幼年起就發現長有腫瘤並接受各種治療,先後歷經八次手術,所以對生命有非常不同的體會,並且對神的話語特別愛慕並認真。自臺灣來美研究所求學,80年獲電腦碩士學位,在矽谷電腦工程界工作十二年之後,於1991年底蒙召全時間服事。

  危機一:聽道太多但卻行不出來,得到的應許太多但我們沒有進去。

  在這個世代我們太忙了,忙到盲目和麻木。我們因為忙碌到生活被破壞。比如我們的禱告生活被破壞,禱告不是事情,而是與神在聖靈中相會。我們不要怪很多事工推動不了,其實是我們自己出了問題。

  我們一定要重建根基,反省自己。根基如果毀壞,任何事工也無法開展。我們一定要時常問自己:到底現在的生活是否合神喜悅?現在最大的問題,不是神家沒有殷勤的工人,而是我們大多數時候所做的,我們所以為重要的,常常不是神所要的。那麼到底神所要的是什麼?

  於巨集潔牧師說,聽道不行道,說明我們有新生命,但不都有豐盛的新生命;我們得救,但不都得勝;我們承受大使命,但未必都有使命感。

  危機二:與神缺少面對面

  今天我們缺少與神第一手的關係,我們缺少直接與神面對面。今天我們的靈脩、禱告生活會貧乏、間斷,之所以被打擾,就是我們與神缺少直接的關係。靈脩、禱告都是與神的相交。

  如果我們與神相愛,相愛最大的特點就是喜歡與他在一起。因此我們親近神,不是勉強,不是操練,根本就是理所應當的,而且是心裡嚮往心裡喜悅的。神的同在不是靠感覺的,而根本是事實。因為他應許了我們,應許我們能來到施恩的寶座前,應許我們他會與我們同行直到世界的末了。聖靈降下的時候,也是會永遠與我們同在。

  也許我們的感覺會變,但是神的應許永遠不變。神的同在是要相信接受,憑信心進入的,不是靠感覺。所以我們要靠著神脫離“二手的”神同在,我們要“第一手”的經歷神的同在。雅各曾說:“神真在這裡,我竟然不知道。”這是一種屬靈的醒悟。我們所有人都要有這種醒悟,無論我們從事何種侍奉,我們都要注重與神的關係,這是我們最重要的力量的來源。

  如果我們與神的關係被切斷,不管我們有多少神學學位、有多少恩賜,仇敵根本不會怕我們。主耶穌說: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如果我們斷了與神的聯結,枯乾是我們必然的結局,因為我們離開了生命的源頭。我們要反省,我們一天到底有多少時間是真實的與神相會,在主的面前過自己的生活。

  基督徒當用生命去服事

  生命、生活和事奉的關係就像一個三角形,生命是根基,生活是生命的發表和彰顯,而事奉是生活的最高峰,是我們的中心。今天我們如果講事奉,我們永遠也離不了生命的根基。因此有什麼樣的根基,也就有什麼樣的事奉。所以如果一個人與神的關係對,就算他是初信的,哪怕他沒有恩賜,那麼我們必然能從他看到了神的同在。所以我們不要羨慕作偉大的器皿,但是我們要渴慕成為合用的器皿。

  三

  缺乏委身事奉奉獻之心

  當今基督徒面臨的另一危機就是缺乏委身事奉與奉獻的心志,結果導致教會特缺乏事奉人員,讓原有的事奉同工忙得疲憊不堪。

  根據有關教會調查的資料,上面顯示大約教會中20%的人去作80%的工作。換句話說,教會中只有20%的人真正去事奉。而不願事奉的信徒很多是由於被世俗的事而纏繞。信徒要抓住生活的焦點,更多委身事奉,把自己有限生命奉獻在永恆的價值上。

  自以為是,自高自大:

  信徒信主時間不長,就對各樣事情評頭論足,不知還以為知,就以自己為中心,聽不進別人的意見,聽不進肢體的勸勉,不能夠謙卑受教,不能虛心,不能安心,其實自己是一知半解,卻當自己什麼都知道了,什麼都可以教訓別人了一樣。他可以成為“師傅了”。按照自己的意思去行,我行我素。這不是驕傲,這是什麼?

  停止聚會:

  時代鉅變,節奏加快,壓力很大,十分忙碌,有時因為工作加班加點,因此不能參加教會的聚會了。因為有應酬,有宴會,有各樣世俗事情,因此不能參加教會的聚會了,久而久之,基督徒沒有神的話,沒有聚會,能不軟弱嗎?魔鬼不願意信徒聚會,在聚會前,有時頭疼,肚子疼,等等各樣事情攔阻你,你就順著魔鬼的詭計去行,不參加教會的聚會了。

  讀經但不研經:

  大多數人們能夠讀聖經,有的購買讀經機,聽聖經,聽道,但是在聖經上肯下功夫研讀的卻少,信徒缺乏研讀神的話,真理的根基就不深,生命自然就不會深,甚至有傳道人。牧者也是不研經,不知道如何解經,因此在遇到異端,遇到似是而非的道理時,就被引誘,被迷惑,不能夠抵擋,沒有神的話,怎麼會抵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