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窯茶道茶具的保養方法

  採用汝窯燒製而成的茶具,不僅具有釉色怡人、造型古樸、手感潤滑的特點,還能夠很好地將醉人茶色展現出來、與茶融為一體。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及時清理,保持乾淨

  要養好汝窯茶具,很關鍵的一點是不能偷懶——在喝完茶的時候就要及時進行清理,不然茶漬會附著於茶具表面的不同地方,等到風乾之後就不容易清洗,長此以往會造成茶具表面色澤不均勻。

  在及時清理茶具的時候,切忌使用鋼絲線、毛刷之類的東西對茶具進行清洗,防止對茶具表層造成損傷;只需借用清水手洗、然後將茶具倒扣瀝乾,就能保證茶具的乾淨整潔。

  閒置可惜,常用光榮

  有些人覺得汝窯茶具比一般茶具更為可貴,所以拿到手後捨不得用——事實上,長時間閒置的汝窯茶具,色澤會漸漸變得暗淡,只有經常使用才能越養越潤。所以,如果手裡有比較好的汝窯茶具,記得要經常使用才能發揮其價值。

  汝窯茶道茶具的鑑別方法

  造型方面

  仿品顯得呆滯,缺乏神韻。尤其是採用注漿成型者,更缺乏神韻。所仿汝窯三足弦紋樽往往胎體過厚。筆者曾問仿製者為什麼不將胎體做薄些,回答說是胎體做薄了極易變形。看來還是胎體配方存在問題。另外,臆造的器型也很多,尤應引起注意。

  釉質方面

  仿品的釉質很難達到與真品完全一致,往往帶有乳濁感,普遍偏向“鈞釉”,釉色也多偏藍。釉面不是無開片就是開片無不及而過之。

  製作工藝方面

  支釘痕不是過大就是過小,釘痕的顏色往往過白。

  還見有在仿品上鏨刻乾隆御題詩者,只要看看真正的汝窯瓷器上所鏨刻的乾隆御題詩就會發現,仿品上所鏨刻御題詩的字型根本達不到乾隆時的刻詩水平。至於在仿品上包金鑲銀者,更是別出心裁之作。我看到一家店賣的很不錯。汝窯茶具的價值

  汝窯以傳承藝術為己任,採用傳統手工製作陶瓷方法,製作一個陶瓷的工序高達十三道,包括淘泥、摞泥、拉坯、印坯、修坯、捺水、畫坯、上釉、燒窯、成瓷、成瓷缺陷的修補,做工精細,設計唯美、承藝汝瓷以“釉色層”領先,器型古補典雅得當,光潤有度,由於汝瓷釉層厚,常有開片如魚鱗、蟬翼狀,久用之後茶色會著附於裂紋處,形成不規則的變換交錯的花紋,故而手感潤滑如脂,似玉非玉之美。

  汝窯傳唐興於宋代,以名貴的瑪瑙入釉,“青如天,面如玉,蟬翼紋,晨星稀,芝麻支釘釉”是其典型特色。因窯口在汝州境內***今河南寶丰清涼寺***,故名汝窯。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

  汝窯是北宋官窯,是供宮廷使用之器,在市場和民間中流傳甚少。南宋時有文獻記載:“汝窯……唯供御揀退方許出賣,近尤難及”。說明當時其身價已非同一般。其產品,首先最好者當然上供皇室,不合格者方許在市場出售,因此汝窯大部分產品是用來供奉朝廷使用的。 著名國畫大師李苦禪先生曾說過“天下博物館無汝者,難稱得盡善美也。”宋、元、明、清以來,宮廷汝瓷用器,內庫所藏,視若珍寶、與商彝周鼎比貴。汝州一帶民間也有“縱有家產萬貫,不如汝瓷一片”的口碑廣為流傳。

  官汝窯大約共燒造了20年左右,傳世品極少,所以物以稀為貴。根據目前的統計,汝窯器傳世大約分佈於以下幾個地方:北京故宮博物院17件、臺北故宮博物院23件、上海博物館8件、英國大維得基金會7件、天津博物館1件、廣東省博物館半件、中國香港收藏家羅桂祥1件、日本現存4件、美國現存5件、英國私人收藏1件,共計67件半。還有極少量藏於民間。

  汝窯茶具的釉色

  汝窯茶具天青釉

  在明媚的光照下,顏色會青中泛黃,恰似雨過天睛後,雲開霧散時,澄清的藍空上泛起的金色陽光。而在光線暗淡的地方,顏色又是青中偏藍,猶如清徹的湖水。

  汝窯茶具月白釉

  如月輝閃耀,清雅素靜、光澤柔和、富有水色,沉實大度、靜穆高華、淳樸敦厚,充滿神韻,柔美玉潤,手觸有明顯酥油感覺,汁水瑩厚,視之如碧峰翠色,有似玉非玉之美。

  汝窯天藍釉

  汝窯茶具天藍釉層光亮,勻淨細潤,開片密佈,釉色天藍。色調凝而不滯,外形華而不豔;柔光澹澹,清雅絕倫,釉色天藍,彌足珍貴。

  .汝窯豆綠色

  地球綠色植物的顏色—溫厚質樸,胸懷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