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茶道介紹

  北京的茶道通過品茶活動來表現一定的禮節、人品、意境、美學觀點和精神思想的一種行為藝術。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茶道在中國已有千年以上的歷史,向來以“品茶”和“飲茶”分為不同的“茶道”。陸羽作《茶經》, 即談的是品茶。換句話說,即是欣賞茶的味道、水的佳劣、茶具的好壞,以為消遣時光的風雅之舉。善於品茶,要講究五個方面:第一須備有許多茶壺茶杯。壺如酒壺,杯如酒杯,只求嘗試其味,藉以觀賞環境物事的,如清風、明月、鬆吟、竹韻、梅開、雪霽……並不在求解渴,所以茶具宜小。第二須講蓄水。什麼是惠山泉水,哪個是揚子江心水,還有初次雪水,梅花上雪水,三伏雨水……何種須現汲現飲,何種須蓄之隔年,何種須埋藏地下,何種必須搖動,何種切忌搖動,都有一定的道理。第三須講茶葉。何謂“旗”,何謂“槍”,何種須“明前”,何種須“雨前”,何地產名茶,都蓄之在心,藏之在篋,遇有哪種環境,應以哪種水烹哪種茶,都是一毫不爽的。至於所謂“紅綠花茶”,“西湖龍井”之類,只是平庸的俗品,尤以“茉莉雙窨”,是被品茶者嗤之以鼻的。第四須講烹茶煮水的工夫。何種火候一絲不許稍差。大致是:“一煮如蟹眼”,指其水面生泡而言,“二煮如松濤”,指其水沸之聲而言。水不及沸不能飲,太沸失其水味、敗其茶香,亦不能飲。至於哪種水用哪種柴來燒,也是有相當研究的。第五須講品茶的功夫。茶初品嚐,即知其為某種茶葉,再則閉目仔細品嚐,即知其水質高下,且以名茶賞名景,然後茶道尚矣!

  至於飲茶者流,乃吾輩忙人解渴之謂也。尤以北方君子,茶具不厭其大,壺盛十鬥,碗可盛飯,煮水必令大沸,提壺澆地聽其聲有“噗”音,方認為是開水。茶葉則求其有色、味苦,稍進焉者,不過求其有鮮茉莉花而已。如在夏日能飲龍井,已為大佳,謂之:“能敗火”。更有以龍井茶加茉莉花者,以“龍睛魚”之名加之,謂之“花紅龍井”,是真天下之大噱頭也。至於沏茶功夫,以極沸之水烹茶猶恐不及,必高舉水壺直注茶葉,謂不如是則茶葉不開。既而斟入碗中,視其色淡如也,又必傾入壺中,謂之“砸一砸”。更有專飲“高碎”、“高末”者流,即喝不起茶葉,喝生碎茶葉和茶葉末。有的人還有一種論調,吃不必適口而必充腸之食,必需要釅茶,將“高碎”置於壺,蔗糖置於碗,循序飲之,謂之“能消食”。

  還有一種介於品茶與飲茶之間的,若說是品茶,又蠢然無高雅思想,黯然無欣賞情緒。若說是欽茶,而其大前提並不為解渴,而且對於茶葉的佳劣,辨別得非常清楚,認識得非常明確,尤其是價錢更瞭如指掌,這就是茶葉鋪的掌櫃或大夥計。

  每逢茶莊有新的茶樣到來,必於櫃檯上羅列許多飯碗,碗中放茶葉貨樣少許,每碗旁並放與碗中相同的茶樣於紙上,以資對照與識別。然後向碗中注沸水,俟茶葉泡開,茶色泡透,凡本櫃自認為能辨別佳劣的人物,都負手踱至櫃前,俯身就碗,仔細品嚐。舌吸脣擊,嘖嘖有聲。其譜兒大者又多吸而唾於地上,謂之“嘗貨樣”。大鋪嘗貨樣多在後櫃,小鋪多在前櫃,實在是有意在顧主面前炫耀一番。

  北京茶行,十之九皆為安徽人,所謂“茶葉某家”的便是,有名者為:吳家、汪家、方家、羅家、胡家、程家凡姓,而安徽人中尤以歙縣為主,所以北京的歙縣義地便由茶葉吳家負責典守。外省外縣人極難經營茶行,即使有人開茶店,亦須請皖歙人幫忙,如慶隆茶莊就是由皖人相助而由河北安次縣人開的。近年更有山西人在京經營茶店的,以前是海味店代營茶葉,後又改為茶店代營海味,一切採辦、嘗樣、主持全是山西人。因安徽為產茶名區,歙縣附近尤盛,所以歙人多業茶。北京的大茶店在茶山附近設“坐莊”採辦新茶,也有包一角茶山的。小一點的茶店在天津坐莊,更小一點的便向津方茶行批購。天津是北方几省最大的茶葉集散地。到茶山坐莊的人一定要懂得各色茶葉的好壞,價值的漲落,在京銷售情形,以定採辦數目。更需與茶山廝熟,道途通曉,週轉資金靈活。每年要往來京皖或京津,所以皖歙人業此最宜。

  北京的茶道種類

  ***一***茉莉香茶 包括所有經過茉莉花窨焙的香片茶。其中細目不下二三十種,以“蒙山雲霧”、“蒙山仙品”為最佳,以次有“黃山鳳眉”、“黃山仙霧”、“雙窨梅蕊”、“雙窖茗芽”、“老竹大方”、“鐵葉大方”等,此類香片茶有的也曾充貢品,由兩淮鹽運使呈進,以黃山所產為主。至於此類四個字的雅名,只是茶店對顧客的介紹,實際內行另有簡名。即購者也只說要多少錢一斤的龍井或香片,沒有呼名的。

  ***二***珠蘭清茶 茶經窖制則失茶味,但不經窨制又只覺苦澀,而珠蘭茶可緩其衝。此類茶葉另銷一部分嗜愛者,並非普通人的喜好。珠蘭茶在茶店呼為“蘭窖”,有“蘭窖巖頂”、“蘭窨娥眉”、“蘭窖寶珠”等,有一二十種名稱。京人通稱為“蓮蕊”,寫於茶館茶牌上的,只是珠蘭茶中的一種名稱。珠蘭茶顏色清淡而非龍井,亦非素茶,非靜心人不能辨其妙點。

  ***三***武夷紅茶 紅茶為熟茶的一種,冬天飲之能祛寒暖腹。此種茶向為舊京人所不喜歡,一般家庭中極為少見。自歐風東漸,跳舞廳、咖啡館裡都有了紅茶,西餐館用紅茶代替咖啡,有時還加牛奶、砂糖,於是紅茶大走“紅運”,茶食店中有了紅茶,新家庭中也預備下紅茶,但早茶晚酒之士是不屑問津的。紅茶以“鐵觀音”、“上下巖茶”為最佳,以次有“龍鬚”、“白毫”、“紅壽”、“九曲君眉”、“桂花紅眉”、“大紅袍”、“紅雨淋”,名色佳雋,更有做成茶團或茶束成對計價的,如“水鮮龍團”、“武夷龍鬚”等。

  ***四***龍井綠茶 茶店以“紅綠花茶”四字為號召,紅即紅茶,綠則指龍井及六安素茶。

  龍井茶自以西湖龍井所產得名,但龍井地大不過一頃,能有多少茶樹?即西湖近處亦不見得能喝著真龍井,何況遠隔數千裡,幾元錢就能買一斤呢!茶店將龍井叫做“龍茶”,倒實際一些。按等級分,最好的是“超等龍茶”,其次才是“西湖龍井”、“明前貢龍”、“春分貢龍”等。綠茶尚有“洞庭碧螺”、“四望攀針”、“六安梅片”、“六安針晃”、“六安春茶”等,最次的是“大廣了”。

  ***五***各種花茶 茶店中花茶以菊花為正宗,有“貢菊”、“黃菊”、“白菊”等,統名之為茶菊,和藥店所售有粗細之別。此外“霍山石斛”也列入花茶之中,但價值高昂,多有不預備的。花茶還有“枸櫞茶”、“野薔薇茶”、“桑頂茶”、“桑芽茶”、“苦丁茶”、“玫瑰花”、“安化貢尖”等類。至於窖茶中的茉莉花、珠蘭花,也叫花茶。近年蘇州首以“玳玳花”入茶,漸傳北方,玳玳花已成今日茶店中必有品了。

  ***六***普洱茶 昔盛今衰的普洱茶產自雲南的普洱,種類也不少,以“蠻鬆芽茶”為最佳,次為“蠻鬆普洱”。它的裝制與一般茶葉不同,裝成茶餅的名“七星餅”,裝成茶磚的名“普洱茶磚”,裝成茶膏的有“普洱茶膏”,裝成茶團的,分大小兩種,大的重百兩,名“百兩普洱團”,小的可以零星稱用,名“普洱星團”。喝普洱茶必須熬煎,有時還要加薑片,為邊塞旅行的必備之品。

  茶葉在產地採摘以後即經人工擇制。紅茶更須經過炒、晒、蒸等手續,茶的寒性全被滌淨。其他窨茶綠茶則稍經加工即直運各地,所謂雙窨是到銷地以後重加茉莉花窨蒸,花的數量要與茶成比例,過多過少皆不可。窖焙有一定時間,大約為一對時***二十四小時***,至時開封。不及時味不佳,稍過時味亦變臭,即香極生臭之理。

  茶道的要素

  ***一***環境

  茶道是在一定的環境下所進行的茶事活動,茶道對環境的選擇、營造尤其講究,旨在通過環境來陶冶、淨化人的心靈,因而需要一個與茶道活動要求相一致的環境。茶道活動的環境不是任意、隨便的,而是經過精心的選擇或營造。茶道環境有三類,一是自然環境,如鬆間竹下,泉邊溪側,林中石上。二是人造環境,如僧寮道院、亭臺樓閣、畫舫水榭、書房客廳。三是特設環境,即專門用來從事茶道活動的茶室。茶室包括室外環境和室內環境,茶室的室外環境是指茶室的庭院,茶室的庭院往往栽有青松翠竹等常綠植物及花木。室內環境則往往有掛畫、插花、盆景、古玩、文房清供等。尤其是掛畫、插花,必不可少。總之,茶道的環境要清雅幽靜,使人進入到此環境中,忘卻俗世,洗盡塵心,薰陶德化。

  ***二***禮法

  茶道活動是要遵照一定的禮法進行,禮既禮貌、禮節、禮儀,法即規範、法則。“夫珍鮮馥烈者,其碗數三,次之者,碗數五。若坐客數至五,行三碗。至七,行五碗。若六人以下,不約碗數,但闕一人,而已其雋永補所闕人。”***陸羽《茶經》“五之煮”***此為唐代煎茶道中的行茶規矩。

  “童子捧獻於前,主起舉甌奉客日:為君以瀉清臆。客起接,舉甌曰:非此不足以破孤悶。乃復坐。飲畢,童子接甌而退。話久情長,禮陳再三。”***朱權《茶譜》序***此為宋明點茶道主、客間的端、接、飲、敘禮儀,頗為謹嚴。禮是約定俗成的行為規範,是表示友好和尊敬的儀容、態度、語言、動作。茶道之禮有主人與客人、客人與客人之間的禮儀、禮節、禮貌。

  茶道之法是整個茶事過程中的一系列規範與法度,涉及到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一些規定,如位置、順序、動作、語言、姿態、儀表、儀容等。

  茶道的禮法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有所損益,與時偕行。在不同的茶道流派中,禮法有不同,但有些基本的禮法內容卻是相對固定不變的。

  ***三***茶藝

  茶藝即飲茶藝術,茶藝有備器、擇水、取火、候湯、習茶五大環節,首先以習茶方式劃分,古今茶藝可劃分為煎茶茶藝、點茶茶藝、泡茶茶藝;其次以主茶具來劃分,則可將泡茶茶藝分為壺泡茶藝、工夫茶藝、蓋碗泡茶藝、玻璃杯泡茶藝、工夫法茶藝。再次則以所用茶葉來劃分。工夫茶藝依發源地又可劃分為武夷工夫茶藝、武夷變式工夫茶藝、臺灣工夫茶藝、臺灣變式工夫茶藝。

  茶藝是茶道的基礎和載體,是茶道的必要條件。茶道離不開茶藝,茶道依存於茶藝,舍茶藝則無茶道。茶藝的內涵小於茶道,但茶藝的外延大於茶道。茶藝可以獨立於茶道而存在,作為一門藝術,也可以進行舞臺表演。因此說,表演茶藝或茶藝表演是可以的,但說茶道表演或表演茶道則是不妥的。因為,茶道是供人修行的,不是表演給別人看的,可表演的是茶藝而不是茶道。

  ***四***修行

  修行是茶道的根本,是茶道的宗旨,茶人通過茶事活動怡情悅性、陶冶情操、修心悟道。中華茶道的修行為“性命雙修”,修性即修心,修命即修身,性命雙修亦即身心雙修。修命、修身,也謂養生,在於祛病健體、延年益壽;修性、修心在於志道立德、怡情悅性、明心見性。性命雙修最終落實於盡性至命。

  中華茶道的理想就是養生、怡情、修性、證道。證道是修道的結果,是茶道的理想,是茶人的終極追求,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茶道的宗旨、目的在於修行,環境亦好,禮法亦好,茶藝亦好,都是為著一個目的--修行而設,服務於修行。修行是為了每個參加者自身素質和境界的提高,塑造完美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