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知識的整合
整合相關的知識是高中學生們必做的功課,同學們特別是要對歷史知識進行整合,下面由小編為你提供的相關資料,希望能幫到你。
一
一、先秦時期:古代中華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時期:先秦時期******前2070年—前221年******
階段特徵:先秦是指我國秦統一以前的歷史時期,是中華文明的勃興階段。經歷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再到封建社會的發展過程;生產力不斷進步,精耕細作的農耕經濟模式確立;中華文化萌生,奠定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基礎。
㈠夏商周時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
【具體史實】
1、政治上: 奴隸社會的形成、發展、鼎盛,夏朝實行王位世襲制;西周確立分封制、宗法制、禮樂制度;奴隸社會強盛。,以血緣關係為紐帶形成國家政治機構、神權與王權相結合***占卜***、最高執政集團尚未實現權力的高度集中
2、經濟上: 生產工具和耕作方式發生變化。石器助耕,青銅器在農業很少使用;簡單協作;***1***農業:實行井田制;耕作方式:青銅中耕但仍以石器鋤耕為主;大禹治水;
***2***手工業:商朝已有織機,能生產斜紋提花織物;婦工;以“青銅冶煉”為主的官營手工業產生,青銅時代***代表禮制、權力和秩序***;陶向瓷過渡;
***3***商業:職業商人和最早貨幣出現;工商食官;
3、文化上:以甲骨文和青銅器製造為代表的商文化在古代世界佔有特殊的地位;最早文字商代甲骨文是比較成熟的文字、周朝金文;宮廷舞蹈;禮樂文化;《詩經》的內容;繪畫:從萌芽走向成熟關鍵期;夏朝曆法《夏小正》。
㈡、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0~前221年***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
【總特徵】:政治:社會大動盪、大變革;奴隸社會瓦解,封建社會形成;分封制逐步瓦解,縣制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初步形成;
經濟:生產力得到顯著的發展,封建經濟形成和初步發展;
思想:思想和科技繁榮,奠定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
【具體史實】
1、政治: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轉型的社會大變革時期:周天子勢力衰微,諸侯割據爭霸,分封制破壞;諸侯各國紛紛變法,商鞅變法建立縣制,確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初步形成。封建社會形成;選官制度:世官制
2、經濟:
農業:鐵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廣,生產力得到顯著的發展,封建經濟形成和初步發展;男耕女織的農耕經濟***小農經濟***是中國古代經濟的典型特點;農業技術:精耕細作;世界上先進的耕作方法:壟作法使用;土地制度:公元前594年,魯國實行“初稅畝”,井田制逐步瓦解,土地私有制產生,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確立;經濟政策:商鞅變法確立重農抑商政策,獎耕織;興修水利:都江堰、鄭國渠;
手工業:商鞅變法獎勵耕織,統一度量衡;鐵器的出現和推廣;以冶鐵業為主的私營手工業產生。陶向瓷過渡;出現鋼劍;
商業:私商出現,打破“工商食官”局面;市井、商業都會形成;各地出現了許多商品市場和擁有雄厚資產的大商人。商業繁榮。
3、文化:
***1***思想百家爭鳴,以儒、墨、道、法為代表諸子百家共同構造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基礎;法家思想符合社會發展需要,成為各國變法改革的思想理論武器;
***2***學術下移;教育打破學在官府局面,私學興起,學在民間;
***3***天文、曆法、醫學、等科學技術和文藝有了發展。科技:記錄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陽黑子、哈雷彗星、《石氏星表》、《甘石星經》;醫學《黃帝內經》;戰國司南,有關火藥知識的記載文字:大篆;文學《詩經》、楚辭代表了當時的文學成就;;戰國的帛畫《人物龍風圖》《人物馭龍圖》,表明中國繪畫藝術從萌芽走向成熟。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以樂舞戲謔為業的藝人,稱為優伶。
二
二、秦漢時期:***公元前221~220年***封建社會的統一和初步發展的時期***古代中華文明的形成和發展時期***
【總特徵】:政治:國家統一,封建社會形成和初步發展;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和鞏固,官僚體制逐漸代替貴族體制,奠定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礎;同西域各族發生密切交流;中國向朝鮮、日本、西亞和歐洲的交往
經濟:封建經濟初步恢復和發展;中外的經濟交往頻繁;
思想:思想專制,服務政治;儒學思想成為封建正統思想;科技文化在世界長期領先的基礎;科技文化得到很大發展;
【具體史實】
1、政治上: 秦朝滅六國,統一全國;建立皇權至上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中央確立皇帝制度與三公九卿制;地方廢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縣制***;頒佈《秦律》。漢朝:漢初採用郡國並行制;漢景帝平定了“七國之亂”;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建立“中朝”、設刺史、實行“推恩令”;實行察舉制選官。中國向朝鮮、日本、西亞和歐洲的交往;
2、經濟上:
農業:重農抑商政策,漢初休養生息政策;牛耕逐漸普及全國;漢代田莊;行“泰半之賦”農學;著作《氾勝之書》;西漢發明犁壁、耬車、耦犁等先進農具和代田法、壟作法;水利:漕渠、白渠、坎兒井和東漢王景治黃河;耕作制度以連年種植為主,有休耕和兩年三熟制;
手工業:兩漢出現高爐鍊鐵和炒鋼技術,煤炭作燃料;東漢杜詩發明的水力鼓風冶鐵工具水排;東漢晚期燒製出成熟的青瓷;
商業:秦漢統一了貨幣,但又嚴格推行重農抑商政策。商運活躍,對“市”管理嚴格,商業區和居住區嚴格分開,全國性商業中心形成:長安和五都,外貿發展:絲綢遠銷歐洲,獲“絲國”稱號;
3、文化上:秦朝“焚書坑儒”;漢初“無為而治”。漢武帝時形成以“大一統”、“天人感應”為核心的新儒學,並確立正統地位,成為封建社會的主流思想。
***1***思想專制,秦朝 “焚書坑儒”, 漢初“無為而治”。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大一統、天人感應與天人合一、君權神授、罷黜百家…,仁政和綱常***,使儒家思想成為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
***2***科技、文化、教育、繪畫得到很大發展,奠定我國古代科技文化在世界長期領先的基礎,形成東方特色的實用科學,以《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九章算術》、天文學***渾儀是望遠鏡發明前世界上最先講的天文觀測工具,地動儀***、造紙術的發明、《氾勝之書》是中華民族對世界科技的巨大貢獻。秦小篆,漢隸、楷書;表現出大一統時代恢弘的文化氣度的“漢賦”成為主要文學體裁。繪畫門類豐富,壁畫、帛畫;《夫婦宴飲圖》是傑作。太學出現、察舉制。
三
三、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220~5******古代中華文明的曲折發展時期***是我國封建國家的大分裂和民族融合時期***
【總特徵】:
政治:政權更替頻繁,封建國家大分裂,區域性統一出現和民族大融合,士族制度形成;北方各族封建化,初步形成三省體制,選官:九品中正制;
經濟:精耕細作農業技術成熟;南北經濟發展的差距縮小,江南經濟有了較大發展並趕上北方;以北方黃河流域為中心農業經濟格局開始改變;
思想:儒學面臨嚴峻挑戰同時取得新發展,科技文化取得輝煌成就,不少領域繼續在世界上居領先地位
【具體史實】
1、政治:政權更替頻繁,封建國家大分裂,區域性統一出現和民族大融合,士族制度形成;北方各族封建化,初步形成三省體制,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動了北方民族大融合;選官:九品中正制;
2、經濟:
農業:《齊民要術》是世界現存最早的傑出農書;出現間作、套作的複種技術,綠肥種植是耕作技術一大成就;三國時馬均發明翻車***灌溉工具***,北魏均田制、三國屯田制推行;耕耙耱技術形成,直到今天人們基本上都沿用。江南得到開發,開始趕上北方。
手工業:發明灌鋼法,達到當時世界最高水平;並燒製出成熟白瓷;
商業:社會動盪,北方商業波動性大;南方商業小幅發展,商稅及其相關稅種成為東晉南朝政府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南方商業有所發展,出現草市和草市尉。
3、文化:
***1***佛教盛行、道教廣為傳播,儒學面臨嚴峻挑戰但吸收佛、道精華取得新發展——“三教合一”;士人群體的形成
***2***科技文藝:祖沖之和圓周率、賈思勰和《齊民要術》;書法和繪畫:進入自覺發展階段,楷書完善、草書成熟、晉代盛行行書,書法家王羲之和《蘭亭序》;繪畫理論精闢,顧愷之“以形寫神”,士大夫畫家活躍,文人畫注意以形寫神,畫家顧愷之和《女史箴圖》;出現了《搜神記》等志怪小說。伴隨著佛教的興起,雲岡石窟、龍門石窟也顯示了輝煌的雕刻藝術成就。敦煌莫高窟開始出現。
四
四、隋唐時期:***581年~907年***:古代中華文明的鼎盛時期
【總特徵】:政治:封建社會的繁榮:國家統一,政局相對穩定;實行完善的中央集權制度;
經濟:封建經濟繼續發展,顯現繁榮景象;各民族聯絡加強,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進一步發展;對外開放,中外經濟文化交流頻繁;
文化:科技文化世界領先,全面輝煌,形成了以中國為中心中華文化圈。
【具體史實】
1、政治上:中央實行三省六部制,三省互相牽制,分工明確,既提高了辦事效率,又加強了皇權,中央集權制度完善;道州縣,安史之亂後出現藩鎮割據局面,中央集權遭削弱;宦官專權和朋黨之爭;採用科舉制的封建選官制度。
2、經濟:農業:耕作技術:南方水田精耕細作技術成熟。水稻種植普遍採用育秧移栽技術;江東地區出現適應水田和各種土壤精耕細作的曲轅犁。發明灌溉工具筒車;地稅:均田制、租庸調製、兩稅法;水利:大運河。南方進一步開發,開始超過北方,經濟重心開始南移。
手工業:制瓷業形成南青北白兩大系統,唐三彩,成為獨立的生產部門並遠銷歐洲。絲織業技術精湛、吸取波斯織法和圖案;海上絲路;匠戶制度,官營手工業規模大、私營手工業興起。
商業:商業繁榮:城市——唐代長安、洛陽, 揚州、益州商業繁榮;市——以長安兩市為最,西市胡風胡俗流行,城市興起並有專門的交易場所“市”,後期商業經營的地域限制逐漸被打破;農村集市貿易草市作用顯著,夜市繁榮;金融貨幣——出現櫃坊和飛錢;外貿——廣州成為重要的外貿港口,設市舶使專管對外貿易,商船規模大、利潤可觀,海上絲綢之路發達。
3、文化:
思想:儒學發展更為輝煌,提出“三教合歸儒”主張,儒學復興;
科技:隋唐時期的雕版印刷處於世界領先地位,雕版印刷868年《金剛經》、火藥發明、應用於軍事;
文藝:進入黃金時期,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詩是唐詩發展繁榮的豐碑;通俗文學體裁——“傳奇”出現。書法楷書步入盛世,名家名作迭出,歐體、顏體、柳體爭奇鬥豔,注重規範法度;草書大家張旭、懷素,瀟灑奔放,盡顯時代氣息。繪畫吸取印度、波斯等外來美術風格,傑出畫家***展子虔、閻立本、吳道子***;莫高窟壁畫盛極一時,山水畫展現盛唐景象;促進了亞洲文明的發展和西方文明的時步。
教育:科舉制度推行;
音樂舞蹈:民間音樂進入宮廷,稱燕樂,反映民族融合;宮廷舞規模巨集大,吸收各族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