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國論原文及翻譯

  《六國論》是蘇洵寫的一篇古論文,論述的是戰國時期六國滅亡這一歷史現象的本質與原因。小編這裡整理了這首作品的原文和翻譯,希望大家喜歡。

  《六國論》原文:

  作者:蘇洵【宋代】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 ,戰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或曰:六國互喪,率賂秦耶?曰: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故曰:弊在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較秦之所得,與戰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後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慾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矣。至於顛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此言得之。

  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與嬴而不助五國也。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是故燕雖小國而後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趙嘗五戰於秦,二敗而三勝。後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洎ì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戰敗而亡,誠不得已。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於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嗚呼!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併力西向,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嚥也。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於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於秦,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苟以天下之大,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

  《六國論》註釋:

  1.兵:兵器

  2.善:善於,擅長

  3.弊在賂秦:弊病在於賄賂秦國。賂,賄賂。這裡指向秦割地求和。

  4.或曰:有人說。這是設問。下句的“曰”是對該設問的回答。

  5.率:都,皆。

  6.蓋:承接上文,表示原因,有“因為”的意思。

  7.完:保全

  8.攻取:用攻戰***的辦法***而奪取。

  9.小:形容詞作名詞,小的地方。

  10.其實:它的實際數目。

  11.所大欲:所最想要的***東西***,大,最。

  12厥先祖父:泛指他們的先人祖輩,指列國的先公先王。厥,其。先,對去世的尊長的敬稱。祖父,祖輩與父輩.

  13.暴霜露:暴露在霜露之中。意思是冒著霜露。和下文的斬荊棘,已有尺寸之地,都是形容創業的艱苦。

  14.視:對待

  15.舉以予人:拿它***土地***來送給別人。實際是舉之以予人,省略了之,代土地。

  16.然則:既然這樣,那麼

  17.厭:同“饜”,滿足。

  18.奉之彌繁,侵之愈急:***諸侯***送給秦的土地越多,***秦國***侵略諸侯也越急。奉:奉送。彌、愈:都是“更加” 的意思。繁:多。

  19.判:決定。

  20.至於:以至於。

  21.顛覆:滅亡

  22.理固宜然:***按照***道理本來就應該這樣。

  23.事:侍奉。“以地事秦……火不滅”:語見《史記 魏世家》和《戰國策 魏策》。

  24.此言得之:這話對了。得之,得其理。之,指上面說的道理。

  25.終:最後。

  26.繼:跟著。

  27.遷滅:滅亡。古代滅人國家,同時遷其國寶、重器,故說“遷滅”。

  28.與嬴:親附秦國。與,親附。嬴,秦王族的姓,此借指秦國。

  29.既:已經。

  30.免:倖免。

  31.始有遠略:起初有長遠的謀略。

  32.義:名詞作動詞,堅持正義。

  33.斯:這

  34.始:才

  35.速:招致。

  36.再:兩次。

  37.連卻之:使...退卻***動詞的使動用法***

  38.洎:及,等到。

  39.以:因為

  39.讒:小人的壞話。

  40.邯鄲為郡:秦滅趙之後,把趙國改為秦國的邯鄲郡。邯鄲,趙國的都城。

  41.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燕趙兩國正處在秦國把其他國家快要消滅乾淨的時候。 革,改變,除去。殆,幾乎,將要。

  42.智力:智謀和力量***國力***。

  43.向使:以前假如。

  44.勝負之數,存亡之理:勝負存亡的命運。數,天數。理,理數。皆指命運。

  45.當:同“倘”,如果。

  46.易量:容易判斷。

  47.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用。

  48.禮:禮待。名作動。

  49.食之不得下嚥也 :指寢食不安,內心惶恐。下:吞下。名作動。咽:咽喉。

  50.勢:優勢。

  51. 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而,卻。積威:積久而成的威勢。劫,脅迫,劫持。

  52.日削月割,以趨於亡:日,每天,名作狀。月,每月,名作狀。以,而。

  53.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治理國家的人不要讓自己被別被積久的威勢所脅迫啊!

  54.勢弱於秦。於:比。

  55.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可以:可以憑藉。

  56.苟以天下之大 苟,如果。以,憑著。

  57.下:指在六國之後

  58.從:跟隨。

  59.故事:舊事,先例。

  《六國論》翻譯:

  六國的滅亡,不是***因為他們的***武器不鋒利,士兵不善於作戰,弊端在於用土地來賄賂秦國。因為拿土地賄賂秦國虧損了自己的力量,***這就***是滅亡的原因。有人問:“六國相繼滅亡,難道全部是因為賄賂秦國嗎?”***回答***說:“不賄賂秦國的國家因為賄賂秦國的國家的滅亡而滅亡。原因是不賄賂秦國的國家失掉了強有力的外援,不能保持領土完整。所以說:弊病在於賄賂秦國。”

  秦國除了用戰爭奪取土地以外,***還受到諸侯的賄賂***,小的就獲得小鎮,大的就獲得城池。把秦國受賄賂所得到的土地,和戰勝別國所得到的土地相比較,***前者***實際多百倍。六國諸侯***賄賂秦國***所喪失的土地與戰敗所喪失的土地相比,實際也要多百倍。那麼秦國最大的慾望,六國諸侯最大的憂患,固然不在於戰爭。想到他們的祖輩和父輩,冒著寒霜雨露,披荊斬棘,才有了很少的一點土地。子孫對那些土地卻不很愛惜,拿它來送給別人,就像扔掉小草一樣不珍惜。今天割掉五座城,明天割掉十座城,這樣之後才能睡一夜安穩覺。明天起床一看四周邊境,秦國的軍隊又來了。既然這樣,那麼諸侯的土地有限,強暴的秦國的慾望永遠不會滿足,***諸侯***送給他的越多,他侵犯得就越厲害。所以用不著戰爭,誰強誰弱,誰勝誰負就已經確定了。到了覆滅的地步,道理本來就是這樣子的。古人說:“用土地侍奉秦國,就好像抱柴救火,柴不燒完,火就不會滅。”這話說的很正確。

  齊國不曾賄賂秦國,***可是***最終也隨著五國滅亡了,為什麼呢?***是因為齊國***跟秦國交好而不幫助其他五國。五國已經滅亡了,齊國也就沒法倖免了。燕國和趙國的國君,起初有長遠的謀略,能夠守住他們的國土,堅持正義,不賄賂秦國。因此燕雖然是個小國,卻後來才滅亡,這就是用兵的效果。等到後來燕太子丹用派遣荊軻刺殺秦王作對付秦國的計策,這才招致了***滅亡的***禍患。趙國曾經與秦國五次交戰,打了兩次敗仗,三次勝仗。後來秦國兩次攻打趙國。***趙國大將***李牧接連打退秦國的進攻。等到李牧因受誣陷而被殺死,***趙國都城***邯鄲變成***秦國的一個***郡,可惜趙國用武力抗秦而沒能堅持到底。而且燕趙兩國正處在秦國把其他國家快要消滅乾淨的時候,可以說是智謀窮竭,國勢孤立危急,戰敗了而亡國,確實是不得已的事。假使韓、魏、楚三國都愛惜他們的國土,齊國不依附秦國。***燕國的***刺客不去***刺秦王******趙國的***良將李牧還活著,那麼勝敗存亡的命運,倘若與秦國相比較,也許還不能輕易衡量***出高低來***呢。

  唉!***如果六國諸侯***用賄賂秦國的土地來封給天下的謀臣,用侍奉秦國的心來禮遇天下的奇才,齊心合力地向西***對付秦國***,那麼,我恐怕秦國人寢食不安,內心惶恐。真可悲啊!有這樣的有利形勢,卻被秦國積久的威勢脅迫,天天割地,月月割地,以至於走向滅亡。治理國家的人不要被積久的威勢脅迫啊!

  六國和秦國都是諸侯之國,他們的勢力比秦國弱,卻還有可以憑藉不賄賂秦國而戰勝它的優勢。如果憑藉偌大國家,在六國之後卻自取下策跟隨六國滅亡的先例,這是比六國還要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