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數學獲獎論文
中學數學作為中學教育的基礎課程,對於學生後續的課程學習和思維培養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中學數學中的素質教育
【摘要】素質教育是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教育改革的中心環節。素質教育的培養目標應具有全體性、全面性、主體性,基礎性、普通性、發展創造性等多種特徵。①數學教育的特點;②數學教學的框架及設計;③使用現代教育手段與使用教材的思考和建議。
【關鍵詞】中學數學 素質教育 特點 框架及設計 思考和建議
素質教育是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教育改革的中心環節。黨的三中全會提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進一步明確了我國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長遠發展的重要指導原則,教育事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全面貫徹這一科學發展觀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提高全民族素質為宗旨的素質教育,突出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目標,它要求我們教育工作者要著眼於受教育者群體和經濟社會長遠發展的要求,面向全體受教育者,全面提高受教育者基本素質為根本,注意開發受教育者的潛能,啟迪受教育者的創新能力,從而促進受教育者在德智體美等方面生動活潑地全面發展。因此,素質教育的培養目標應具有全體性、全面性、主體性,基礎性、普通性、發展創造性等多種特徵。
1.數學教育的特點
在素質教育中,數學教育與其它學科一樣,始終要注意開發學生的心理品質,提高學生獲取知識本領和提高應用知識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教學中應培養學生逐步掌握數學知識、數學語言、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懂得數學價值,瞭解數學與其它學科的關係,提高數學意識,數學運用能力,特別要關注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實踐,提高資訊產業中數學知識的運用,掌握計算機技術,不斷提高創新思維能力。
1.1 數學知識與語言。
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的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的科學,歷史和實踐證明,凡涉及對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方面的問題均要用到數學知識,不僅在物理、化學、生物、地理及航空技術等方面,而且在文學、歷史、考古、哲學等方面,尤其是當今世界迅速發展的資訊產業,可以說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都要涉及到數學知識和基本原理。所以通過學習數學,為受教育者未來的學習、工作、生活奠定基礎,增強邏輯思維,理性分析事物,嚴謹判斷是非的能力。數學語言是一種特殊的學科語言,具有精確簡潔、抽象、富有邏輯性。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就是把數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識傳授給受教育者,使他們掌握數學的基本精神實質和科學體系,從而學會運用數學的知識和語言去解決工作和生活中的相關問題。
1.2 數學的思想與方法。
數學的思想和方法是數學知識的靈魂,它是在掌握數學知識的基礎上逐步形成的。例如:在講授數學題的解法時,要指導學生首先不要盲目下筆,最重要的是看清題目,讀懂題意,再是要採用什麼方法解析,運用什麼公式解題,使受教育者掌握數學的思想方法,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從而改變過去"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方式,把教育者的形成轉向分析、啟發、引導,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力,從而運用基本知識基本原理決問題,體現教學素質教育的實行。
1.3 教學的價值。
從社會的角度看:①教學是一種工具。它廣泛運用於任何一項技術領域;②數學是技術。在高新技術發展的今天,經濟社會的很多問題的研究都是通過建立教學模型和應用數學方法並藉助計算機的計算、模擬、模擬和控制來實現。如城市交通、環境保護、人口控制等,它已經超越了傳統的工業、農業等領域、拓展到經濟社會的各個方面;③數學是一種文化。它以其強有的邏輯性,創新性和文化素養,從而塑造人、培養人、教育人、樹立求實精神,認真態度、頑強毅力、科學思維、開拓進取的創新意識;④數學是一門思維的科學。重在培養戰略思維能力,就要學生會用數學語言、思想方法,研究和分析各種巨集觀性、全面性、戰略性的重大問題,從中認識和把握事物的本質和發展規律,從而增強工作的針對性、預見性和主動性;⑤數學具有特殊性和社會功能。歷史經驗證明,數學科學的不斷髮展,有力地促進科學技術的進步,為社會直接和間接地創造了巨大的財富,為推動社會的發展作出了貢獻,工業化、資訊化的快速成長,推進了城市化,改變著人們的生活,也充分體現了數學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得要重要功績。
1.4 數學意識與數學能力。
形成數學能力是數學素質的重要內容之一。教學意識和數學能力來源於人類的工作和生活實踐,是人類文明成果的積累,它是在人類社會活動中不斷創新和發展。因此數學意識和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實踐,要使受教育者樹立數學意識,掌握內容豐富,體系完整的知識,必須注意理論聯絡實際,針對具體問題學會運用數學模型研究和分析實際問題,最終解決問題。
1.5 創新思維能力。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教學和其它學科的發展是人類社會實踐中的不斷創新--總結--應用--再創新--再總結--再應用的迴圈過程。可以說創新辦法,付諸新實踐,是教育工作者的神聖使命。因此教育教學要落實到以人為本,以受教育為本,引導和啟迪學生在掌握基本知識、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基礎上運用討論、爭論甚至活動等多種形式,挖掘學生的潛質,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創新能力。
2.數學教學的框架及設計
素質教育科學發展觀的確立,為數學教育和其它學科教育指明瞭方向。對於素質教育的數學教育中可以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2.1 教書與育人並舉。教書育人是教育方針與教學大綱明確的規定,也是素質教育的首要任務和基本要求。數學教材中,含有豐富的思想品德教育的素材,教師應當用心挖掘,使之有機地滲透在教學活動的全過程。首先要強調學以立德,使學生學會做人。古人云:"百行德為首",德是每個人立身處世的基礎。
德就是每個人的世界觀,人主觀、價值觀和正確的利益觀。通過教學,要使學生努力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科學體系,精神實質,從而堅定理想信念、增強理論修養、促進政治成熟、樹立始終為人民服務的志向,培養不懈奮鬥的勇氣。要使學生充分認識,知識是文明的積累,學習是為了更好的運用,知識越多,對世界和事物的認識越清醒,運用知識去改造客觀世觀,在改造客觀世界中改造自已的主觀世界,不斷增強創新能力,更好地服務社會。要使學生在社會生活實踐中掌握分析事物的能力,能運用科學理論,付諸為廣大人民群眾謀利益的實踐,避免高分低素質的歪才,使他們真正成為社會有用之才。
2.2 注重結果與過程並舉,注重結果取得滿意的結果是教學的目標之一,但不是唯一的目標,傳統的教學,它的弊端在於只追求結果而忽略過程,只重視結論而輕視分析,使學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這恰恰違背了數學教學的宗旨,數學教育以邏輯性、嚴密性為主要性,尤其應當重視知識的產生過程,教師在講授知識過程中要認識其價值,中學教學教科書是教材,而不是研究分析報告,它為教師提供敘述嚴謹,知識經驗,便於教學的藍本,同時要求教師要圍繞教學大綱深入淺出地向學生傳授知識產生的過程,教師不要照本宣科。
要讓學生在啟發性教學中的積極主動去探索數學概念的發生過程,數學公式定理的發現過程,數學問題的解決過程,把教學的思想方法、思維規律告訴學生,讓學生提問題、讓學生想方法,引導學生推公式。在長期的教學中,我發現教學中有相當一部分的學生總希望教師仔細地講解,列出公式,寫出過程,而學生主動思考、提出問題很少。針對這種狀況,我在最後留5-8分鐘,留給學生有思考的空間,我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然後共同來探討。
2.3 面同全體學生與因材施教並舉。面向全體學生是素質教育的最基本特徵,也是素質教育最基本的要求和目標,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既要使教學的廣度、深度是大多數學生通過努力能夠接受,更要重視學生潛能和個性的發展。數學素質教育不僅應使每個學生的各自水平上面向充分和諧發展,更應使每個學生在各自的水平上出現有特長的發展,要實現這種發展必須克服統一的教育模式,而要實現分層教學,分類指導,因材施教的教育新模式。教材對學生都一樣,但學生吸納知識的程度會有差異。同一題目,解題的方式也會有多樣。關鍵在於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讓他們選擇自己的創造力,選擇適當的解題方法,然後對這些方法作分析、比較使學生認識解題的規律,找到最佳方案。
2.4 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並舉。在素質教育中,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它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發展觀,韓愈曾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感也。"說明了教師的主要任務。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使教與學真正互動,學生從教師講授中獲取知識,教師也應從學生的反應中獲得啟發,進而改進教學方法和方式,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學習進展,及時地、有效地調節學生的學習的方向和方法,減少教學中教與學的失誤。當前實施新的教材,正說明了這一特徵,尤其要求教師在教書育人中主動向學生學習,在討論中敏銳地發現學生的創造思維和大膽推論,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趣味性。
2.5 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並舉,智力因素的培養旨在數學教學應不斷改進教法與學法,有計劃、有步驟把教材和逐個數學問題設計成逐個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探討課題,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討論、歸納、推論等步驟獲得結論,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思維方法。教學不僅包括智力因素的培養,也應包括信仰、道德、意志、毅力、興趣等諸多方面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教學中既客觀存要講究嚴謹,又要講究生動;既要講究規則,又要講究情趣,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情趣。在教學的過程中我應用學到的知識,以趣為突破口、情為紐帶、思為核心、待以手段,講授函式和數列時,講授無窮大概念時,把虛點一直演示到黑板外,引起學生的注意,認識無窮大是無止境的。做到興趣為誘發因素,情感交流為滲透機智,指導觀察為強化感受,使課堂傳授變得生動、活潑。
2.6 一般能力與創新能力並舉。一般能力是創新能力的基礎,在教學中通過傳授、討論等多種形式,培養學生一般能力的提高,要善於發現和引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數學教學中,無論代數,幾何一個題目中能會出現多種解法,在講授基本知識、分析題意、為學生提供基本概念、基本公式時,應著重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探尋解題的多渠道,在同一結果中瞭解不同的過程,把多種方法彙集起來進行分析、比較,得出最便捷的過程,在一般能力的培養中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2.7 教學的形式和內容並舉,課堂教學充分反映教師備課的能力和水平,把數學原理和公式生動地傳授給學生,教學形式應該多樣化,在講授基本知識後,應開展課堂講授與討論相結合,促進學生動腦動手,啟發教師瞭解教學效果,進而改進備課方法,充實備課內容,拓寬教育的形式。
2.8 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是教師按照教育大綱、教材和經驗組成的,是學生獲知識源泉,活動課程則是以教學需要和學生興趣為中心設計的,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延續。二者相輔相成,互為作用。目前,計算機已逐步在社會譜及,校內設有計算機室,校外網咖林立,學生在課餘時間可以進入這些場所進行學習、上網、遊戲等。計算機是以數學作為基礎的裝置,作為數學在實際應用中認識世界,觀察事物,提高為社會服務的能力。又如通過學校組織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引導學生把學到的知識服務於社會,在社會實踐中鍛鍊自己,提高自己。
3.使用現代教育手段與使用教材的思考和建議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國家教育部門已公佈了新的教學大綱和新的教材。在新原體制轉軌過程中,建立新的教育思想,探索新的教育方式方法,是教育工作者面臨的艱鉅而光榮的任務。
3.1 必須堅持教育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實現教師為主體向學生為主體轉變。
一切教育教學活動必須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實現師生互動,達到教學目的。
3.2 學習新教材,吃透新教材,用好新教材。
舊教材以定義公式為主,對課時由教師安排,講授容易導致學生記公式、背條文,教學進度主動權掌握在教師手中,往往出現課時安排不當,導致教學進度時緊時鬆,"填鴨式""滿堂灌"的情況不斷出現,使教學達不到應用的目的和理想的成果。新教材貼近實際,課時安排得體,知識編排合理,著重強調新的內容;新的知識要求學生到實踐中去調查,使學生獲取科研知識由感性進入理性,能較好地學習和掌握。
3.3 積極廣泛運用多媒體教學,提高受教育者的要求和興趣。
隨著資訊化快速發展,計算機的應用已由城市學校向農村學校普及。多媒體的運用是素質教育的重要體現。因此要大力推廣,普遍運用。要根據教學內容和進度製作好電化教學的課件,結合教材和學生興趣,選好教學的突破口,減少版書,引導學生圍繞教學內容去思考、去研究。把節約的時間騰出來,加強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
3.4 組織好教學和教學活動。
教師要備好課,使課堂教育生動活潑,引導學生多思考、多研究。讓學生觀察生活,多瞭解情況,從而提出問題,教師啟發式地幫助解惑,特別要鼓勵學生大膽假設,引導學生小心求證,充分了解和把握知識的形成過程,避免重結果輕經過的過程的情況繼續發生。
3.5 建議教育行政部門根據新教材的內容,大力推廣應用多媒體的教學。
目前運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存在著課件製作費時費力的情況,多數人對這一新生事物有一個熟悉的過程。因此,要加強對學校教研活動的指導,組織必要的培訓,開展校際教師之間的交流。提高老師應用多媒體手段製作課體的能力和水平,以適應新教材的要求。
3.6 建設行政部門加強對教育教學改革的指導。
目前正深入的教育教學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更需要教育行政部門的指導。因此,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調查研究,瞭解和掌握教師和學生群體的思想狀態,瞭解和掌握素質教育的進展,及時掌握新情況、總結新經驗,有計劃、有步驟的地推廣,使素質教育儘快進入健康發展的軌道。
篇2
淺論中學數學課堂教學
學習是一種個性化行為。作為教師,應當在課堂教學環境中創設一個有利於張揚學生個性的“場所”,讓學生的個性在寬鬆、自然、愉悅的氛圍中得到釋放,展現生命的活力。然而長期以來,我們的課堂忽視了學生個性的發展,過多地強調知識的記憶、模仿,壓抑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最終使教學變得機械、沉悶、缺乏童心和靈性,缺乏生命活力。那麼面對新課改的挑戰,如何讓我們的數學課堂真正活起來呢?筆者以為:
首先,要理解學生,瞭解學生的具體情況、學習狀態,學習方法。
波利亞曾說:教師講了什麼並非不重要,但更重要千萬倍的是學生想了些什麼,學生的思路應該在學生自己的頭腦中產生,教師的作用在於“系統地給學生髮現事物的機會”。
教學時應注意,課堂回答問題活躍不等於教學設計合理,不等於思維活躍,是否存在為活動而活動的傾向,是否適用所有學生,怎麼引起學生參與教學.教師必須圍繞教學目的進行教學設計,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精心設計,啟發學生積極有效的思維,從而保持課堂張力。[1]設法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然後再將學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學生只有經過思考,教學內容才能真正進入他們的頭腦,否則容易造成學生對老師的依賴,不利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有時我們在上課、評卷、答疑解難時,自以為講清楚明白了,學生受到了一定的啟發,但反思後發現,自己的講解並沒有很好的針對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只是一味的想要他們按照某個固定的程式去解決某一類問題,學生當時也許明白了,但並沒有理解問題的本質性的東西。還有,教師在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時,也應妥善地加以管理,使課堂教學秩序有利於教師“教”和學生的“學”,要引導學生學會傾聽,並加強學生合理表達自己觀點的訓練。
因此教師需多花時間瞭解學生具體情況、學習狀態,對學生數學學習方法進行指導,力求做到轉變思想與傳授方法結合,課上與課下結合,學法與教法結合,統一指導與個別指導結合,促進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只有憑藉著良好的學習方法,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第二,創設生活化情境,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課程標準更多地強調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從生活中捕捉數學問題,主動地運用數學知識分析生活現象,自主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教學中我們要善於從學生的生活中抽象數學問題,從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出發,設計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給學生,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絡——數學無處不在,生活處處有數學。因此,通過學生所瞭解、熟悉的社會實際問題***如環境問題、治理垃圾問題、旅遊問題等等***,為學生創設生動活潑的探究知識的情境,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心理學家認為,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傾向,興趣的功效之一就是能對正在進行的活動起推動作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覺性是構成學習動機的重要成份,無疑地,數學課堂教學應積極激發學生對學習的需要和興趣。
數學知識比較深奧,每堂數學課都對學生具有新鮮感,如能在引入新課時,提出具有誘惑力的問題,更能激發學習興趣。我們知道,引入新課一般有開門見山的直導式,有觀察規律的發現式,有實驗操作的演算式,有具誘惑力的問答式等,在各種不同的方式中,都可以直接提出與課本有關的問題或通過誘導的方式提出問題。
第三,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突出重點,化解難點。
每一堂課都有教學任務和目標要求[2]。教師應當能夠隨著教學內容的變化、教學物件的變化以及教學裝置的變化,靈活地應用教學方法。數學課程的教學方法很多,對於新課,我們有時採用講授法來向學生傳授新知識,有時採用創設問題情景,使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景中建立數學模型,探求新知識,而在平面幾何的教學中可採用圖形法,讓一個個定理用圖形來生動地展示,並把基本圖形作各種變式,數型結合,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率,例如在這屆學生的平面幾何教學中,對於幾何定理的教學我採用首先讓學生從圖形探求出定理,教師再文字敘述,然後,再用幾何語言表達出來,最後讓學生記圖形,對應幾何語言表述,這樣通過數型結合,學生學得輕鬆有趣、記得牢固,對於複雜圖形的解題也善於分解出基本圖形和基本定理,化難為易效果較好。此外,還可以結合課堂教學的內容,靈活地採用談話、讀書指導、作業、練習等多種方法。有的時候,在一同堂課上要同時使用多種教學方法。有句話叫做教無定法,貴要得法。只要是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利於所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的,都是好的教學方法。
然而,數學的許多定理定義較為抽象,學生理解起來有困難,而這些知識往往又是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之所在。教師要通過聲音、手勢、板書等的變化[3],令學生興奮起來,使所學內容在學生的大腦中留下強烈的印象,提高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針對中學生善於自我表現,回答問題積極踴躍的特點,教師應當設計一些富有新意的訓練題目,讓學生親自動手、動腦,進而在實踐中發現問題、探究問題。這樣既有助於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又有利於對書本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第四,注重數學課堂的教學與其他學科的整合。
數學與其他學科的整合是數學課堂教學的 發展趨勢,因為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適當的與其他學科整合,能使學生通過綜合數學知識和其他學科結合起來,運用各科的知識與技能解決實際中的一些問題,比如,在一次函式的教學中,適當引入一些物理知識中的速度變化的實際問題,例:一個靜止的物體,開始運動,其速度每秒增加0.5米/秒,多少秒後,它的速度超過6米/秒?多少秒之內它的速度不超過8.5米/秒?教師在一次函式的教學中引入這樣的物理中的速度變化問題,讓學生解答後,教師補充解釋,物理知識問題可以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從而使學生認識到數學與其他學科整合的趣味性。另一方面,數學與其他學科的整合,能使學生從現實生活體材中引入的數學與其他學科 聯絡起來,用數學知識去解決與數學有關的其他學科的問題,打破傳統格局和學科的限制。反過來,數學與其他學科的整合還可以從日常生活中找到其他學科 應用的廣闊途徑,並從中吸收豐富的營養,使學生對數學具有豐富內涵的理解。
第五,重視學生學習方式的有效性。
一直以來,學生學習數學主要以接受學習為主,這樣學習的結果是學生的設計能力、解題能力強,而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 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卻沒有得到培養。為此,《數學課程標準》提出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實現有效學習。”
1、不排斥接受學習。
我們應該承認,數學作為一門基礎性的科學,有其特有的結構性特點,有些知識是統一規定的,而不是學生通過探究活動能輕易找到答案的。也就是說,這些知識的學習,學生還應以接受學習為主,需要在教師的講解或指導下通過學習而獲得,而無探究的必要。如:面積單位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規定,四則運算順序的規定,等等。有意義的接受學習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使學生吸取更多的資訊,達到更好的效果。
2、重視探究學習。
“探究”作為新課程強調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因具有其激發學生自主學習、體驗、發現等優點,已逐漸為廣大教師所接受並在教學中運用,如教學量長度時,主要是指導學生動手操作。為了巧妙引出測量工具“直尺”,可先讓學生選擇身邊的工具量一量書桌有多長。就在這“熱熱鬧鬧”的測量操作中,學生得出的結果也不一樣,有的說桌子有四本數學書那麼長,有的說,大約有22根頭髮那麼長,此時學生的思緒紛繁複雜,對問題疑惑不解;同樣的桌子,為什麼測量後長度不一樣呢?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後,意識到操作時要統一測量工具。
3、加強小組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有利於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有利於張揚學生的個性。我們要努力為學生創造條件,努力為學生提供學習空間。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應注意以下幾點:①把握教師定位,發揮教師主導作用。②分工明確,讓學生成為小組學習的主人。③建立機制,促進合作習慣的養成。
第六,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實現教學過程最優化。
數學家華羅庚說: “數缺形時少直覺,形缺數時難人微。”數形結合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法,而現代化教學手段就是提高數形結合能力的一種有效手段。幻燈、投影、錄音、電影、電視、電腦等現代化教學手段的使用能充分創造出一個圖文並茂、有聲有色、生動逼真的教學 環境,使抽象的教材形象化,使教學過程生動有趣、感染力強。學生通過生動、形象的直觀感受可以加深理解和記憶,更好地掌握所學內容。而且,各種不同的音響效果、形象畫面,比僅是教師口講、板書要有趣得多,生動得多,因而易於引起學生的好奇和注意,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和主動精神。
總之,在現階段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下,只有改革教學課堂教學方式,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即要轉變目前在教學課程中存在的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提倡和發展多樣化的學習方式,特別是要提倡自主、探索、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性和創造性不斷得到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深化數學教學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