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班主任心理健康隨筆

  初一的學生正值叛逆期,作為班主任,應該如何開展心理疏導,讓他們健康成長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AAAA,希望你喜歡。

  篇一

  通過營造班級健康和諧的心理教育氛圍,讓初一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薰陶與感染。班級是學校根據教育目標組建起來的同齡學生集體。將鬆散的群體培養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集體,是一項複雜的工作。尤其是作為中學的起始階段的初一年級,班主任要利用班級中存在的社會心理及其規律儘快促進良好班集體的形成。

  首先,初一班主任的觀念需要轉變,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因為班主任的身份,學生不願敞開心扉傾訴,師生之間易產生誤會,學生的心理問題得不到及時疏導。要想打破隔閡,就要建立一種新型的良好的師生關係。班主任要做到以誠相待,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尊重學生的個人價值,對於學生的問題表現出真誠的關心。

  其次,要創設和諧的班級環境,營造健康的心理氛圍。心理學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能促進人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的發揮,提高學習效率。加強班級環境建設,創設良好的靜態文化心理環境如教室環境和動態文化心理環境如班風、人際關係等,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識,形成和諧共進的凝聚力,使班集體真正成為促進學生形成樂觀豁達的良好個性和心態的有利環境。

  最後,要以活動增強班級凝聚力。良好的集體活動不但能使學生在活動中相互配合進行溝通,消除心理障礙,同時班主任也可以在活動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通過活動,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表現和發揮自己的才能,都能在活動中體驗、感悟、發展,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心理健康的教育。因此,作為初一班主任,應在班裡開展形式多樣的集體活動,並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類文體活動,還可以通過週記等形式與學生進行交流。

 篇二

  在學校的教育工作中,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有責任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作為一支學校教育的特殊隊伍,與學生時間最長,接觸面最廣。所以,如何在遵循青少年身心發展的規律的基礎上,科學有效地在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班主任教師的一項基本而且重要的工作,是班主任教師需要重新認識和亟待解決的問題。

  筆者通過訪談和問卷,對初一學生的心理健康現狀與初一班主任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進行了調查與分析,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初一班主任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本文力求建構一個初一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的可操作模式,以供有關人員參考。希望學校領導加強重視,初中班主任不斷學習,在實踐中努力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素質,努力探索更多更先進的心理健康教育對策,努力開創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局面。

  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研究,我獲得了以下體會:

  一.收穫

  1.通過《初中生心理健康診斷測驗》對延安市實驗中學初2014級學生心理健康的現狀進行了調查,資料分析後發現:雖然我校初一學生心理健康總體處於中上等水平,但其中輕微問題組和嚴重問題組的同學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各種心理障礙,集中表現在學習焦慮和對人焦慮這兩方面。

  2.通過對延安市實驗中學初中班主任和初一部分學生的訪談,對初一班主任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有了大致的瞭解,訪談過程中發現了一些問題:雖然絕大部分師生對初一班主任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都持肯定態度,但實際實施效果卻不是很理想。有些班主任因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素養和實踐經驗,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積極性不高,有些班主任作為管理者與心理輔導者的雙重角色未能協調;而有些班主任對心理健康教育所持的觀點與實際做法並不一致。

  3.在對初一班主任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研究中,我將“定期以主題班會的形式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作為研究重點,在心理學專業背景和班主任實踐工作經驗的基礎上,根據初一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存在問題,設計出一整套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分為初一第一學期和第二學期,包括新生適應性輔導、學習心理輔導、自我意識輔導、情緒輔導、親子關係輔導、人際關係輔導、異性關係輔導等。定期在每週的主題班會課上,對全班學生進行團體心理輔導。

  二、存在的問題

  1.班主任作為班級管理者和心理輔導者的角色衝突

  初一班主任扮演著班級管理者、心理輔導者的雙重角色,在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時難免會發生衝突。筆者在實際工作中發現有些班主任是過分強調班主任的管理者角色,忽略淡化心理輔導員角色,而有些班主任經常會發生管理者與心理輔導者的角色錯位,這些都會成為影響初一班主任有效實施心理健康教育。

  2.班主任心理專業知識相對匱乏

  在班級管理實際工作中,許多班主任感到學生不聽話,越來越難教,常常陷於無助的境地。這和他們缺乏對學生心理的瞭解、缺乏教育方法密切相關,學習心理健康知識與心理輔導技能,成了這些老師的需求。訪談中發現,大部分初一班主任沒有經過系統的班主任培訓,有些年輕教師甚至是沒有任何班主任經驗也沒有經過培訓就被推向了班主任崗位,參加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訓也只是零星的,甚至只是偶爾聽過幾次講座,對心理學知識缺乏深入性與連貫性。許多班主任老師雖然在大學裡學過心理學、教育學知識,但對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知識依舊比較陌生。

  3.班主任職業倦怠

  在訪談中發現,雖然絕大部分師生對初一班主任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都持肯定態度,但實際實施效果卻不是很理想。有些班主任對心理健康教育所持的觀點與實際做法並不一致,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積極性並不高。班主任工作壓力大、激勵機制不完善、班主任工作與學科教學之間的權衡、班主任工作花費的精力與收入之間的差別等,這些因素都使主動願意承擔班主任工作的教師越來越少,影響了班主任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影響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實施。

  三、今後努力的方向

  1.如何做一位心理健康的班主任,尋找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工作的結合點;

  2.如何面對全體學生有效展開預防性和發展性的團體心理輔導;

  3.如何通過“家校合力”來有效實施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