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養生有哪些原則要遵守

  立春,乃二十四節氣之首,表示春天從這一天已經開始,按照中醫“四季側重”的養生原則。那麼立春節氣養生原則有哪些?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立春養生的一些原則,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養生的原則

  一不“酸”

  春天飲食應“省酸增甘”,因春天本來肝陽上亢,若再吃酸性食物,易導致肝氣過於旺盛,而肝旺容易損傷脾胃。所以,春季飲食忌酸。

  不宜食用羊肉、狗肉、鵪鶉、海魚、蝦、螃蟹等酸性食物。宜食用甘溫補脾之品,可多吃山藥、春筍、菠菜、大棗、韭菜等。也可用山藥和薏米各30克、小米75克、蓮子25克、大棗10枚共煮成粥,加少許白糖當主食長期食用。

  二不“靜”

  春天自然界陽氣開始升發,人體應該藉助這一自然特點,重點養陽,養陽的關鍵在於“動”,切忌“靜”。

  老年人應該積極到室外鍛鍊,春季空氣中負氧離子較多,能增強大腦皮層的工作效率和心肺功能,防止動脈硬化。但是老人春練不要太早,防止因早晨氣溫低、霧氣重而患傷風感冒或哮喘病、慢性支氣管炎,應在太陽升起後外出鍛鍊。另外,春練不能空腹,老年人早晨血流相對緩慢,體溫偏低,在鍛鍊前應喝些熱湯飲。同時運動要舒緩,老年人晨起後肌肉鬆弛,關節韌帶僵硬,鍛鍊前應先輕柔地活動軀體關節,防止因驟然鍛鍊而誘發意外。

  三不“怒”

  春季是肝陽亢盛之時,情緒易急躁,要做到心胸開闊,身心和諧。

  心情舒暢有助於養肝,因為心情抑鬱會導致肝氣鬱滯,影響肝的疏洩功能,也使神經內分泌系統功能紊亂,免疫力下降,容易引發精神病、肝病、心腦血管疾病等。

  四不“妄”

  老人本來陽氣相對不足,而春天是養陽的大好時機,如情慾妄動而房事較頻,會耗氣傷精,進一步損傷陽氣,因此老年人在春天應適當節慾。

  養生食物

  春芽:春日食春芽。孔子說“不時,不食”,意思是,不是這個季節的***東西***就不吃。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也說要“食歲谷”,就是要吃時令食物。春天裡所有的植物都生髮出鮮綠的嫩芽,可以食用的春芽有很多,如:香椿、豆芽、蒜苗、豆苗、萵苣等等。

  韭菜:春天氣候冷暖不一,需要保養陽氣。而韭菜最宜人體陽氣,有天然“偉哥”之稱。韭菜含有揮發油、蛋白質、脂肪和多種維生素等營養成分,有健胃、提神、強腎等功效。春韭為韭菜中的佼佼者,味道尤為鮮美。其根白如玉,葉綠似翠,清香馥郁。春韭吃法多樣,既可佐肉、蛋、蝦、墨魚等,又可做蒸包、水餃的餡料。炒綠豆芽或豆腐乾時加些春韭,格外芳香可口。

  蜂蜜:中醫認為,蜂蜜味甘,入脾胃二經,能補中益氣、潤腸通便。春季氣候多變,天氣乍寒還暖,人就容易感冒。由於蜂蜜含有多種礦物質、維生素,還有清肺解毒的功能,故能增強人體免疫力,是春季最理想的滋補品。

  注意事項

  防止舊病復發,古諺語:“百草回芽,舊病萌發。”可見立春後是疾病多發的季節。春天的多發病有肺炎、肝炎、流腦、麻疹、腮腺炎、過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精神病等。因此對於有肝炎、過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等的患者要特別注意調養預防。

  不要過早減衣,“春不減衣,秋不戴帽”。立春氣溫還未轉暖,不要過早減掉冬衣。冬季穿了幾個月的棉衣,身體產熱散熱的調節與冬季的環境溫度處於相對平衡的狀態。由冬季轉入初春,乍暖還寒,氣溫變化又大。

  每天梳頭百下,《養生論》說:“春三月,每朝梳頭一二百下”。春季每天梳頭是很好的養生保健方法。因為春天是自然陽氣萌生升發的季節,這時人體的陽氣也順應自然。

  少吃補品和鹽,很多人崇尚冬季進補,但是立春後進補要適度。一年四季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特點。人生於自然,應順應自然規律。冬季根據個人體質適量進補,符合冬藏的養生原則。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