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養生有哪些要講究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首,在立春養生也是有講究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立春時節養生的相關知識,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養生攻略

  1、減衣還得防低溫

  立春一到,氣溫就有所回升,但是晝夜溫差大,一旦寒潮低溫降臨,天氣仍然寒冷。所以,雖然春天已經到了,我們卻不能急著減衣,還是要注意保暖。立春穿衣,應寬鬆柔軟,保暖效果好,以免受涼染病。

  2、早睡早起養精神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立春萬物生髮,欣欣向榮,我們在立春養生應該早睡早起,清晨起來活動活動筋骨,稍作鍛鍊,使身心舒暢。

  3、多食辛甘少食酸

  春季宜養肝,飲食上應選擇辛溫發散的蔥、香菜、花生、韭菜、蝦仁等食材,酸味有收斂之性,不宜肝氣疏洩,春季應少吃酸辣植物。此外,“冬藏春生”,到了春天,冬季裡常吃的進補食品要逐漸減少,每日食鹽的攝入量也要嚴格控制,以免鹹味入腎傷腎氣。

  4、開闊心胸少憂鬱

  春天萬物萌生向上之際,我們的精神也要調整到最佳狀態,需戒暴怒、少憂鬱,保持開闊的心胸和樂觀的心態,宣達春陽之氣,促進新陳代謝正常執行。

  春天到了,冬天卻還未走遠,立春養生要講究循序漸漸,既不能驟然增減衣物,也不能一下子就改變了飲食,我們的養生之術也要像春雨一般,“潤物細無聲”。

  立春適不適合養生

  立春後氣溫回升,人們明顯地感覺到白晝長了,太陽暖了。氣溫、日照、降雨,這時常處於一年中的轉折點,趨於上升或增多。雖然立了春,但是華南大部分地區仍很冷,春季氣候變化較大,天氣乍寒乍暖,由於人體腠理開始變得疏鬆,對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減弱,所以,初春時節不宜頓去棉服,年老體弱者著裝尤其要注意,不可驟減。飲食調養方面也要考慮春季陽氣初生,宜食辛甘發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有目的地選擇一些柔肝養肝、疏肝理氣的草藥和食品,草藥如枸杞、丹蔘、元胡等,食品選擇辛溫發散的大棗、豆豉、蔥、香菜、花生等靈活地進行配方選膳。

  在精神養生方面,要戒暴怒,更忌憂鬱,做到心胸開闊,樂觀向上,保持心境恬愉的好心態。同時要充分利用、珍惜春季大自然“發陳”之時,借陽氣上升,萬物萌生,新陳代謝

  旺盛之機,通過適當的調攝,使人體各機能得以正常執行。

  養生原則

  1、早起早睡以養肝

  《黃帝內經》說:“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意思是說立春開始後自然界生機勃勃,萬物欣欣向榮,這時人們應當順應自然界生機勃發之景,早睡早起,早晨去散散步,放鬆形體,使情志隨著春天生髮之氣而不可違背它,這就是適應春天的養生方法。違背了這種方法,就會損傷肝,這是因為春天生養的基礎。因此,春季以舒暢身體,調達情志為養生方法。

  2、防止舊病復發

  古諺語:“百草回芽,舊病萌發。”可見立春後是疾病多發的季節。春天的多發病有肺炎、肝炎、流腦、麻疹、腮腺炎、過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精神病等。因此對於有肝炎、過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等的患者要特別要注意調養預防。

  3、不要過早減衣

  “春不減衣,秋不戴帽”。立春氣溫還未轉暖,不要過早減掉冬衣。冬季穿了幾個月的棉衣,身體產熱散熱的調節與冬季的環境溫度處於相對平衡的狀態。由冬季轉入初春,乍暖還寒,氣溫變化又大,過早減掉冬衣,一旦氣溫下降,就難以適應,會使身體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虛襲擊機體,容易引發各種呼吸系統疾病及冬春季傳染病。

  4、每天梳頭百下

  《養生論》說:“春三月,每朝梳頭一二百下”。春季每天梳頭是很好的養生保健方法。因為春天是自然陽氣萌生升發的季節,這時人體的陽氣也順應自然,有向上向外升發的特點,表現為毛孔逐漸舒展,代謝旺盛,生長迅速。故春天梳頭,正符合這一春季養生的要求,有宣行鬱滯,疏利氣血,通達陽氣的重要作用。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