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少是什麼原因引起

  我們在有的時候會出現大便少的情況,甚至幾天都沒有拉大便,這是怎麼回事?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大便少的原因,一起來看看。

  大便少的原因

  1:每天解大便量少但是每天能解一次!就是量特別特別的少!也沒有便血的現象!這種現象屬於正常情況,量多量少不要緊,每天一次正常.

  2:便後覺得肚子疼!有時候有腹脹的感覺!這種情況就要您母親去結合查體看看,必要時做個腹透、或超聲檢查、結腸鏡,以排除結腸腫瘤疾病,如果檢查正常則屬於消化道功能紊亂,屆時口服調理消化道藥物即可!

  大便少怎麼辦

  1、合理調配飲食。既可以增加食慾,糾正便祕改善胃腸功能,也可以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日常飲食中可多選用蔬菜、水果、豆類等含維生素和纖維素較多的飲食,少含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芥末、姜等。

  2、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健康人直腸內通常沒有糞便,隨晨起起床引起的直立反射,早餐引起的胃、結腸反射,結腸可產生強烈的“集團蠕動”,將糞便推入直腸,直腸內糞便蓄積到一定量,便產生便意。所以最好能養成每天早晨定時排便的習慣,這對於預防痔瘡的發生,有著極重要的作用。有人認為晨起喝1杯涼開水能刺激胃腸運動,預防便祕。另外,晨起參加多種體育活動,如跑步、做操、打太極拳等都可以預防便祕。當有便意時不要忍著不去大便,因為久忍大便可以引起習慣性便祕。排便時蹲廁時間過長,或看報紙、或過分用力,這些都是不良的排便習慣,應予糾正。

  3、選擇正確治療便祕的方法。對於一般的便祕病人,可以採用合理調配飲食,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加以糾正。對於頑固性便祕或由於某種疾病引起的便祕,應儘早到醫院診治,切不可長期服用瀉藥或長期灌腸。因長期服用瀉藥不僅可以使直腸血管充血擴張,還可以導致胃腸功能紊亂。長期灌腸,會使直腸粘膜感覺遲鈍,排便反射遲鈍,加重便祕,反而有利於痔瘡的發生。因此若患有頑固性便祕須在有經驗的專科醫師指導下正確治療。

  大便少的預防

  1、調整飲食結構

  飲食的量:只有足夠的量,才足以刺激腸蠕動,使糞便正常通行和排出體外。特別是早飯要吃飽,因為早餐後能引起胃結腸反射,有利排糞運動。

  飲食的質:主食不要太精過細,要注意多吃些粗糧和雜糧。因為粗糧、雜糧消化後殘渣多,可以增加對腸道的刺激,利於大便排洩。另外,要多食富含纖維素的蔬菜,如韭菜、芹菜等,正常人每千克體重需要90~100毫克纖維素來維持正常排便。

  足夠的水分:腸道中的水分相對減少,糞便乾燥導致大便祕結。足量飲水,使腸道得到充足的水分可利於腸內容物通過。

  2、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排便要養成規律,不要拖延。如果經常拖延大便時間,破壞良好的排便規律,可使排便反射減弱,引起便祕。經常容易發生便祕者一定要注意把大便安排在合理時間,每到時間就去上廁所,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對於還沒有良好排便習慣者,建議每天早晨去廁所蹲5分鐘左右,經過一段時日建立正常的排便習慣。因為結腸運動有一定的規律性,早晨起床後人由平臥轉變為起立,結腸會發生直立反射,推動糞便下移進入直腸,引起排便反射。

  3、慎服導致便祕的藥物

  消化系統藥:法莫替丁、西咪替丁等H2受體拮抗劑:奧美拉唑等質子泵抑制劑:阿托品、東莨菪鹼等腸胃解痙藥:枸櫞酸鉍鉀等鉍劑:氫氧化鋁等鋁劑。

  降糖藥:格列齊特。

  神經系統藥:帕羅西汀、奧氮平,治療帕金森病的金剛烷胺、左旋多巴等。

  心血管系統藥:普羅帕酮、硝苯地平、比索洛爾,辛伐他汀、洛伐他汀等他汀類調脂藥。

  瀉藥:長期使用,腸道會形成對瀉藥的依賴,自主運動減弱,腸神經系統受到損害,結果發生便祕。

  補鈣、補鐵類藥物也可引起便祕。

  4、積極鍛鍊身體

  散步、跑步、深呼吸、練氣功、打太極拳、轉腰抬腿以及體力勞動等,可使胃腸活動加強,食慾增加,膈肌、腹肌、肛門肌得到鍛鍊,提高排便動力,預防便祕。

  腹部按摩也可預防便祕,從右下腹開始向上、向左、再向下順時針對向按摩,每天2~3次,每次10~20圈。

  5、及時治療有關疾病

  有關疾病的治療對預防大便祕結亦有一定的作用。如過敏性結腸炎、大腸憩室炎、結腸腫瘤、結腸狹窄;甲狀腺功能低下、糖尿病;子宮肌瘤;鉛、汞等金屬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