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大便少是什麼原因

  寶寶年齡小,還無法言語,即使不舒服時也只能通過哭來表達自己的情緒。不過家長其實可以通過觀察寶寶的大便來了解寶寶的健康狀況。呢?嬰兒大便少的解決方法有哪些?下面就由小編告訴大家吧!

  初生嬰兒大便少是怎麼回事

  嬰兒不像成人,消化系統等發育完善,所以沒辦法定時的排便,常常是大便積攢了直到寶寶的直腸壁神經感受到膨脹力才引發反射,將大便排出,這也是很多寶寶幾天才排一次便的原因。通過母乳的寶寶能最大限度的吸收母乳中的所以養分,產生的代謝廢物也比較少,所以寶寶的大便量也少,甚至有些嬰兒要好幾天才排一次便。所以,不用擔心寶寶是否便祕。判斷嬰兒是否便祕可以通過對寶寶大便性狀的觀察,如果寶寶大便性狀正常,幾天不大便也屬正常。有時候飲食的原因也會引起寶寶大便少或是便祕,這時只要調整飲食就可以,讓寶寶在吃奶時速度減慢或者是將奶粉衝得稀一點。

  要讓寶寶多喝水,促進水迴圈和腸道的蠕動,同時也可以在寶寶的奶粉或水中加入奶伴侶,每天一包。哺乳期的媽媽也要調整飲食結構,多補充水分,才能給寶寶提供優質的乳汁。

  每天早晚各一次,幫寶寶在腹部上順時針按摩,讓寶寶產生排便的感知,養成每天定時排便的好習慣。若是多天無法正常排便的話,也可以用開塞露或者肥皂條,但是不能長期的使用。

  嬰兒大便少的解決方法

  首先要保證寶寶每天都吃飽,寶寶如果每天都吃不飽的話便便的量和次數都會相應的減少的。每天可以輔助寶寶,幫寶寶在腹部上按摩,促進腸道蠕動,讓寶寶產生排便的反射,也可以按摩寶寶的肛門口,引起生理放射,也能促進寶寶排便。給寶寶多喝水和適當的運動,清理腸道,使大便下移,引起排便。寶寶在坐盆上大便時不要在旁邊引逗寶寶,也不要讓寶寶做其他事,以免分散寶寶的注意力,忘了排便而憋著。

  也可以通過中醫理療,給寶寶喝一些清熱解毒,潤腸通便的中藥,媽咪愛、七星茶等小兒配方藥也是可以的。

  寶寶的便量,少有時也是因為便祕的原因。可以適當的在寶寶的輔食中新增菜泥、水果、玉米粉、麥片等食物,母乳的餵養也可以減少寶寶便祕的可能性。

  嬰兒大便幾次才正常

  嬰兒的大便次數主要是和嬰兒的飲食相關的,不同的餵養方式會引起嬰兒排便次數的不同。以母乳方式餵養的嬰兒大便通常都是呈金黃色的,偶爾也會出現微帶綠色且比較稀;有的或呈軟膏樣,均勻一致,帶有酸味且沒有泡沫。嬰兒時期的排便次數通常會較多,一般為一天排便2-5次,但有的嬰兒會一天排便7-8次。不過隨著孩子月齡的增長,大便次數也會逐漸的減少,2-3個月後大便次數會減少到每天1-2次。

  若以配方奶粉來餵養嬰兒的話,那麼嬰兒的大便多數都是呈淡黃色或土黃色,會相對比較乾燥粗糙,也帶有難聞的糞臭味。如果奶中糖量較多,大便可能變軟,並略帶腐敗樣臭味,每次排便量也較多。有時大便裡還混有灰白色的“奶瓣”。

  另外,吃母乳的嬰兒如果出現大便較稀、次數較多等情況。但只要嬰兒精神飽滿,吃奶情況良好,身高、體重增長正常,家長就沒有必要擔憂。有時大便中混有乳色小塊時,是因為嬰兒對蛋白質和脂肪消化不良所引起的,不用擔心。

  家長們也不要拿自家寶寶和別的孩子進行比較,因為每個孩子的發育情況都有所不同,每日大便次數也不相同。但要注意如果平時每天僅有1~2次大便,突然增至5~6次大便,則應考慮是否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