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勵志名人的經典故事

  在我們有時間的時候,不妨找一些來看看,那麼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用理想攻破猜想

  2011年10月,26歲的大學生劉路因為破解了“西塔潘猜想”而一舉成名,被譽為是世界數學天才。而在此之前,劉路卻很“一般”,“一般”到曾經被老師家長認為是笨孩子。

  劉路出生於大連市一個普通的知識分子家庭裡。他性格內向,似乎沒有一點出類拔萃的地方。但是,他對數學情有獨鍾。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得到了一本大學初等數論課本,便一下子愛上了它。數論是研究整數性質的一門理論。初中的老師也講整數、分數。不過,老師講的都是一些概念化的東西,聽起來似乎有些枯燥,劉路一點也不喜歡。可是,這本書為劉路揭開了那些枯燥背後的祕密,讓他欣喜若狂。

  劉路開始偷偷地自學。他常常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一個人在數學王國裡遨遊。有些懂,有些似懂非懂,有些根本就不懂。而那些似懂非懂或者根本就不懂的問題,就像是一塊磁鐵,深深地吸引著他。他按照自己的思維去理解、去探索、去研究。為了解開一個“祕密”,劉路常常吃飯、走路甚至上課都在思考。每當那個“祕密”被解開,他就非常高興,甚至興奮得難以入睡。

  在劉路沉浸在自己“祕密”的同時,他的學習成績卻在不斷下降。初三的時候,他語文、英語都亮起了紅燈,就連他喜歡的數學也並不出類拔萃。母親找到了班主任,想找出劉路退步的原因。可是,他們把早戀、貪玩、上網等原因都一一排除了。因為,劉路學習很刻苦,一點也沒有懈怠。最後,班主任給出了結論,這個孩子很笨,智力太差。

  母親回到家,已經是夜裡12點。劉路沒有睡。她推開了劉路房間的門,看著在燈下學習的劉路,無奈地嘆了幾口氣。劉路聽到母親的嘆息聲,知道母親在為自己操心。這一夜,劉路無眠。經過一夜的思考,他下決心拋掉自己的“祕密”探索之路,把心收到學習上來。

  決心歸決心,做起來卻並不是那回事。因為,劉路已經離不開自己的數學研究。沒有數學,劉路根本無法學習書本知識,甚至吃不下飯,睡不著覺。無奈,劉路只好規定每天只探究一個“祕密”,然後再把心收到學習上來。那段日子,劉路真的很難。他的難並不是來自書本上的壓力,而是來自母親的嘆息和老師的白眼。有些科目的老師甚至完全把劉路拋棄,認為他是一個不可救藥的笨孩子。劉路默默地忍受著,按照自己的計劃,堅持走自己的路。

  劉路贏了,劉路贏了自己。初中畢業,他勉強考上高中。高中畢業,他又勉強考上了中南大學數學與計算機學院。這時候,母親才長長地舒了一口氣,懸著的心終於落了地。劉路離開了父母,開始了自己的大學生涯。大學的學習環境比起初、高中來說,要相對寬鬆得多。他可以光明正大地在數學王國裡遨遊。只是,課堂裡的那些知識已經滿足不了他。因為,那些知識對於他來說,已經是早已揭開的“祕密”。他要向更高的層次邁進,他要把自己的興趣進行到底。

  這天,劉路在學校的圖書館裡發現了“西塔潘猜想”。“西塔潘猜想”是一個世界數學頂尖難題。“猜想”是由英國數理邏輯學家西塔潘於上世紀90年代提出的。20餘年裡,世界許多著名數學家對“西塔潘猜想”進行過研究,試圖找出答案。可是,結果都是以失敗而告終。劉路對此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他開始查閱資料,試圖找出答案。

  劉路的研究被一位同學發現了,那位同學很驚訝,這可是世界數學尖端呀。再說,劉路的數學成績在班級並不是最好的,只是一般般。一位很“一般”的大三學生怎麼可能破解世界尖端難題呢?這個訊息傳出後,劉路遭到了同學們的嘲笑,認為劉路完全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可是,劉路不在乎別人怎麼說,他繼續自己的研究。一種方法失敗了,就尋求另一種方法。經過3個多月的反覆探索,劉路終於破解了這道困擾世界數學家20餘年的難題。

  用理想攻破猜想。如果你是一塊金子,縱然被深埋在地下,但是,只要有理想,並向著理想不斷努力,就總會有發光的那一天。

  :配角帝

  在與郭德綱合作之前,他的事業正穩步上升,開始獨當一面。他是著名相聲藝術家石富寬的弟子,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影視導演系,參加過《編輯部的故事》《新刀馬旦》《海馬歌舞廳》等家喻戶曉的電視劇的拍攝,並在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等多家電視臺擔任節目編導和主持人。2002年他正式與郭德綱合作,擔任捧哏演員。在與他的合作中,郭德綱的相聲絕大多數時候都是在擠對他,雖說郭德綱要比他小好幾歲,但他從來沒有真的生氣,反而用他的機智、敏捷烘托出郭德綱的幽默。許多觀眾都反映,只有他才能“捧”住郭德綱,是他讓郭德綱大放異彩。觀眾認為,他已和郭德綱一起成為當今屈指可數的相聲大家。但就算已經取得了不凡的成就,就算有了廣泛的認可,他依然甘心在德雲社做一片綠葉,用盡全力支援配合著郭德綱。

  他就是于謙,雖然以他的實力,他足以重新開闢自己的事業,擔任主角,接受屬於自己的光環,享受王者般的榮耀,而不是作為一個配角,默默地站在主角身邊,甚至在主角接受觀眾的歡呼時,還要退後一步,承受那份失落。但是誰也不能否定,于謙成功了,在“捧”起郭德綱的同時,他也奠定了自己在相聲界的地位。

  其實在任何事業上,都會有主角配角之分。固然,在一項事業中,主角和配角的分量有輕有重,但更多的是因為分工的不同,主角可以成功,配角一樣能夠成就自己的事業,甚至許多人的影響還會超過主角。香港著名演員吳孟達幾乎一直都是演的配角,但他的影響已超過了許多演過主角的演員,被譽為“金牌配角”。大陸也有一位配角專業戶,他就是著名電影演員牛犇。牛犇共拍過上百部電影電視,是影壇上的“常青樹”,許多和他一起拍過電影的主角不過是曇花一現,而他已成為大陸影壇的傳奇人物。

  不僅影視界或娛樂界有這樣大牌的配角,在其他方面同樣有許多功勳卓著,甚至功高蓋主的配角。乒乓球運動員喬紅比鄧亞萍先拿過世界單打冠軍,但與鄧亞萍配合雙打後,她總儘量地多理解鄧亞萍,讓鄧亞萍發揮出自己最大的優勢,默默地甘當配角,支撐著鄧亞萍的事業。老好人的她同樣成就了自己在乒壇的地位,她先後獲得國家體委“體育運動榮譽獎章”、“體育運動一級獎章”和“中國乒乓球運動傑出貢獻獎”等殊榮。所以有人說,如果沒有喬紅的配合,鄧亞萍創造的時代在雙打上可能會有很大的遺憾。而一部三國史,本是魏蜀吳三國君主的博弈,但流傳到現在,已然成了諸葛亮的傳記,讓人幾乎忘了諸葛亮只是一個國家的軍師,真正指點江山的應該是他的主公。

  綜上所述,配角並不是無足輕重,在他們的崗位上,他們也是主角,一樣有他們成功的天地。在他們的天地裡,他們一樣是英雄,一樣能成就自己的豐功偉業,而且不少時候絲毫不遜於名義上的主角。現在有個詞創造得比較好,就是“某某帝”。用在配角身上,十分精妙,那些成功的配角真的可以稱為“配角帝”,雖是配角,但他們是自己領域的王者。所以,不必為身為配角而煩惱,甘當配角、當好配角不僅是一種大愛,更是一種智慧,配角同樣大有可為。

  :拉特爾的舍與得

  德國的柏林愛樂樂團素有“世界第一交響樂團”的美譽,而能夠成為柏林愛樂的首席指揮,對一個指揮家來說,是至高無上的榮譽和夢想。

  1992年,著名指揮家卡拉揚離開柏林愛樂,柏林愛樂樂團就盛情邀請當時英國久負盛名的“蓬頭指揮神童”西蒙·拉特爾擔任該樂團首席指揮。眼看距樂壇的“世界屋脊”僅一步之遙,拉特爾竟婉拒了“天下第一團”的美意。拉特爾說:“柏林愛樂樂團之所以能夠成為世界上最好的交響樂團,是因為他們演奏的古典音樂無人能及。而就我目前對古典音樂的理解來說,還達不到世界一流的水平,如果讓我擔任首席指揮,非但不能帶領樂團邁上新臺階,反而會起到負面作用。這雖然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我也很想和柏林愛樂合作,但音樂是神聖而不可褻瀆的,在我沒有能力去指揮的前提下,我決定暫時放棄!”

  世界樂壇為之譁然。英國《太陽報》以“拉特爾沒有能力,給英國人民丟臉”為題,重炮轟擊這個“捧不起”的傢伙。但拉特爾不管什麼“丟臉”,卻在為登上柏林愛樂的指揮台而進行著不懈的努力。在謝絕邀請後,他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遍訪名師,甚至不吝向街頭藝人請教。“十年磨一劍”,使拉特爾對古典音樂有了深刻的理解,他在古典音樂方面的指揮技巧也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10年後的2002年,當柏林愛樂再次向這位對藝術一絲不苟的指揮家發出邀請時,拉特爾沒有絲毫猶豫,當即接下“世界第一棒”,成為有著120年悠久歷史的柏林愛樂第六任常任指揮和藝術總監。因為他知道,現在的他已經具備了擔任首席指揮的實力。事實證明,拉特爾加盟後,柏林愛樂樂團創造了演奏史上一個又一個奇蹟。英國前首相布萊爾在觀看拉特爾的指揮後,就曾對他大加讚賞:“你的那次捨棄是無比正確的,你是英國人民的驕傲。”

  暫時的放棄,正是為了永久的獲得。微瀾捨棄了輕漾,才有了“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的雄渾;戈壁捨棄了花草,才有了“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奇觀。拉特爾的捨棄是一種謙遜,更是一種智慧,是在準確地衡量自己、把握自己之後做出的最現實的決定。人生之樹,只有捨棄空想與浮華,根才能扎得更深,才能擷取豐碩甜美的成功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