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說同步訓練題及答案***2***

  7.解析:分析課文結構,編寫段落提綱,這是很重要的讀書方法,必須熟練掌握。

  答案:

  結構分析:本文題目《師說》,說說從師之道。作者對於師道的觀點是什麼?第一段,從正面提出自己的基本看法:其一、“學者必有師。”說明論及的物件是“學者”,強調他們從師的必要。其二、“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說明學者需要什麼樣的老師。其三、“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指明老師所在之處。第二段,根據第一段的理論,批判上層“士大夫之族”在師道問題上的“惑”,也概括為三點:其一、恥學於師。其二、恥自身之師。其三、恥相師。作者運用三個事實進行對比分析,一個比一個深刻地批判了“今之眾人”、“士大夫之族”、“君子”,從對反面現象的批判中闡發第一段裡提出的論點。第三段,舉當時備受尊崇的大“聖人”、大學者孔子的例子,進一步說明從師學習的必要性,從師學習的正確途徑。第四段,說明寫作本文的緣由,讚揚李蟠“不拘於時”,“學於餘”,“能行古道”,又一次強調本文的論點。總之,本文論點鮮明,結構嚴謹,正反對比,有破有立,事實擺得充分,道理講得深透,有很強的說服力。

  附:《師說》結構圖示

  8.***1***解析:本題旨在理解文中重要要詞語,“巨集茲”要注意分析其與賓語的關係。

  答案:①聖人、聖明;愚人、愚蠢。 ②從師。 ③使……發揚光大 。④一般人。

  ***2***解析:本題旨在分析不同語境中詞語意義的變化。ACD句“道、業”並提,專指儒家的“道、業”。 B風尚、風氣。

  答案:B。

  ***3***解析:句子成分倒裝,是文言中常見的句法現象,要求熟練掌握。

  答案:①“句讀之不知 ,惑之不解”,用“之”將賓語“句讀”、“惑”前置。 ②否定句中作賓語的代詞***自***前置。“不自是”即“不是自”***不認為自己正確***。 ③“爪牙之利,筋骨之強”,用“之”將定語“利”、“強”後置。 ④作狀語的介賓短語“以嚴刑”後置。

  ***4***解析:這裡的幾個句子都各有它的特點,①既是賓語前置,同時又採用所謂“合敘”的寫法,翻譯時對其語序要適當調整。②是省略,要根據上下文意作適當補充。③的第二句體現了文言精練的特點,翻譯也要揣摩文意進行必要補充。④是一個表示肯否關係的對比複句,要譯成“是……,不是……”***如果把它看成是定語後置句:“彼授之書而習其句讀之童子之師,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也可***。

  答案:①不懂句讀,就從師學習,而不能解答的疑惑,卻不從師學習。②拜官位低的人做老師就足夠羞慚,拜官位高的人做老師就近似阿諛。③但是雪和太陽哪裡有什麼過錯呢?只不過那些狂叫不已的傢伙是一群瘋狗罷了。④那些孩子們的老師,是教授孩子們認字寫字幫助他們學習書中句讀的老師,而不是我所說的給大人們傳授道理給大人們解答疑惑的老師。***或者“那些只教授認字寫字幫助學習書中句讀的孩童們的老師,不是我所說的給大人們傳授道理給大人們解答疑惑的老師”。***

  ***5***解析:這是一道綜合測試題,要求把兩篇文章對照起來讀,互相印證,以加深理解。

  答案:①孟子稱“人之患在好為人師”。由魏、晉氏以下,人益不事師。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譁笑之,以為狂人。②世果群怪聚罵,指目牽引,而增與為言辭。愈以是得狂名,居長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東,如是者數矣。③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後學,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④作者字面上講不敢“為人師”,但從他對韓愈的讚頌,對那些詆譭韓愈者的深惡痛絕的態度中看出,他極力支援韓愈的師道觀。

  ***6***解析:這是道閱讀理解題,文中用寓言故事作比喻,語意含蓄而生動,閱讀時必須理解它的寓意。

  答案:越犬吠雪,蜀犬吠日。日,雪,那些詆譭韓愈的人。辛辣地嘲諷那些對“好為人師”者大驚小怪、大呼小叫的人。

  ***7***解析:本題旨在訓練對韓文的綜合概括能力,對柳文旨意的理解能力。

  答案: ①批判了士大夫之族恥於從師學習的惡劣習氣。

  ②答:通過申述自己不敢為師的理由,以駁斥時人對韓愈的詆譭,對韓愈“抗顏為師”進行聲援。

  9.解析:本題旨在啟發我們對古人的觀點,即使是當時先進的觀念也要在學習繼承的基礎上,採取分析的態度。

  韓愈一開篇就提出“學者必有師”,強調了教師的地位。接著指出“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過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人的知識是後天獲得的,說明了從師學習的重要。韓愈提出“道之所存,師之所存”,向能者學習。以上這些,無疑是永遠正確的。韓愈指出老師的職責“傳道受業解惑”,既教書又教人,也很有借鑑意義。韓愈還指出“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不如弟子”,師生互學的觀念,也很正確。總之,韓愈《師說》中的許多觀點對我們今天仍有非常現實的意義。但是,他的思想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階級的侷限和時代的侷限,例如他說的“道”是儒家之道,“業”是儒學之業,歸根結蒂是為了維護封建專制統治。他在師生關係中只提出老師“解疑”,沒有指出老師更重要的任務是“激疑”,至於在教與學的關係中,韓愈更沒有也不可能看出學生的主動地位,“教”是為了學生的“學”。另外,在《師說》中仍然存在著輕視“巫醫樂師百工之人”的思想傾向。

  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