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摘要:教育家研究表明:母親有較高的道德修養,孩子就會以母親為榜樣,先是照著做,久而久之,習慣成了一種自然,就成了他們以後處理各種關係的道德準則。其實,孩子就是一塊神奇的土地,播下思想的種子就會有行為的收穫,播下行為的種子就會有習慣的收穫,播下習慣的種子就會有品德的收穫,播下品德的種子就獲得前途的收穫。

  

  一位哲人曾經說過:孩子是母親的影子,母親又是社會的縮影。這句話深刻揭示了母親在社會、家庭中的地位以及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作用。教育家研究表明:母親有較高的道德修養,孩子就會以母親為榜樣,先是照著做,久而久之,習慣成了一種自然,就成了他們以後處理各種關係的道德準則。其實,孩子就是一塊神奇的土地,播下思想的種子就會有行為的收穫,播下行為的種子就會有習慣的收穫,播下習慣的種子就會有品德的收穫,播下品德的種子就獲得前途的收穫。

  科學研究表明:智商是成才的重要因素,而情商則是成才的關鍵。古今中外,大凡有成就的人並不完全是高智商的人,而一定是高情商的人。那麼,怎樣培養孩子的情商,我認為母親在家庭教育中應該從以下幾方面發揮自己的作用:

  第一、發揮積極的榜樣示範作用。

  我是恢復高考後首屆師範生,由於歷史原因失去了讀大學的機會。1984年,我參加了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在哺育女兒成長和孕育兒子的三年中,我自學了漢語言文學專業十門功課,獲得大學專科文憑。之後,在兩個孩子讀小學時,我又自學大學本科課程,並獲得本科學歷。我用實際行動教育孩子們,學習是艱苦的又是快樂的,只有艱辛地付出才能獲得豐碩的成果,才能體驗到收穫的快樂,為孩子們營造了一個積極向上、踏實勤奮的家庭學習氛圍。在學習的同時我創造機會與孩子們共同分享創辦崇實學校的艱難與幸福。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中,孩子們逐步形成正確的做人做事的態度與方法。在做母親的過程中我體會到:人的一生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創造的過程,要做孩子榜樣,就必須不斷地加強道德文化修養。母親要與社會同步發展,與孩子共同成長。

  第二、發揮正確的教育引導作用。

  兒子讀高中時特別愛讀韓寒作品。我在與孩子交流時發現他少了以往的積極向上、活潑快樂,言語間流露出一些玩世不恭。於是,我仔細研讀韓寒作品,其作品筆調灰暗、冷淡,不利於激發人的鬥志,會使人頹廢、消沉,當然,其文筆很有特色。我及時引導教育孩子要用審視批判的眼光閱讀韓寒作品,幫助孩子正確地認識生活、認識社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這個案例告訴我們,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母親要做有心人,留心孩子的言行與表現,隨時做正確的引導是十分重要的。

  第三、講究家庭教育中的方法與策略。

  1、多引導,幫助孩子樹立起遠大理想。有了理想就有克服困難的動力。美國著名畫家威斯特的成功就源於母親的引導。威斯特小時候常常在家帶妹妹。一次,媽媽又叫他帶著妹妹在家裡玩,他拿著媽媽的畫筆粘上顏料在地上、牆上到處塗畫。媽媽回到家看到滿地的色彩十分驚訝,但她沒有責備威斯特,而是與威斯特一起欣賞其“傑作”,並誇讚不已。在母親的稱讚中,威斯特對繪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樹立當畫家的理想。由於不懈地努力,他終於成功了。傑明?威斯特成才的故事充分說明了引導的重要。

  2、多鼓勵,使孩子自信。記得兒子在小學二年級時參加學校數學競賽,50分的題目只得了8分,一向好強的他給嚇哭了,垂頭喪氣地回到家裡。我沒有絲毫抱怨而是積極幫助他分析試卷,發現答對的題目是試卷中最難的,於是我對他說:“別人不會做的題你能做,你很聰明。只要再細心些就能取得好成績。”從此,孩子多了一份自信,並與數學結下了不解之緣,小學、中學數學成績名列前茅,大學讀的也是他喜愛的數理專業。好孩子是誇出來的,現在孩子成長缺少的不是老師,而是欣賞他們的觀眾。

  3、適當的批評與懲罰使孩子懂得承擔責任和義務。美國前總統里根小時候在學校踢足球,不小心打碎了一塊玻璃,一塊玻璃需要25美元賠償,里根回到家把事情告訴了爸爸,父親答應借給他25美元賠償學校,並要求他短時間償還。為此,里根利用休息時間賣報紙、擦皮鞋,積攢了25美元還給了爸爸。在辛勤勞動的過程中,里根懂得做錯了事就得承擔責任。批評與懲罰使里根從小就形成了責任意識,當他成為美國總統後,他深深懂得對國家、對人民的責任。

  4、放下架子,多與孩子溝通,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中國的父母親家長意識很強,總希望孩子聽“我”的,哪怕是錯誤的也不希望孩子申辯,孩子的“頂嘴”常常被認為忤逆不孝。長此以往孩子是非不辨、逆來順受、心靈封閉、性情怪異。同時家長失去了瞭解孩子、引導教育孩子的機會。我們需要民主和諧的家庭,家長只有把孩子當成朋友,並盡力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才能營造一個人人平等的家庭環境,才能培養出心理健康、性格健全、積極樂觀、敢於創造的後代。

  5、多經歷、多實踐,使孩子們在實踐中成長、成熟。兒子上了初中後,我發現他對集體的事變得漠不關心,不願擔任班幹部。在與他溝通時我瞭解到原因:一是認為當幹部花時間會影響學習;二是覺得當幹部時常拋頭露面,有出風頭之嫌。對此,我一方面做積極思想引導,一方面與其班主任協商,創造機會讓他為同學們服務。在實踐中,孩子懂得為班級服務,使同學們得到幫助是人生的一種快樂。

  第四,要重視對孩子進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

  1、教育孩子勤勞,並懂得尊重勞劫。每個家庭都有大量的家務活,不可能沒有人幹。做家務活的人勞動的價值不一定比其他工作的價值低,要告訴孩子這一點,他們才會尊重做家務的人。因此,母親不能包攬所有的家務,應該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簡單的家務活,這樣,才能逐步使孩子瞭解勞動的價值,懂得尊重做家務的父母親。

  2、教育孩子勤儉節約,艱苦樸素。我女兒讀大學四年,先後多次回家,可沒有一次坐臥鋪回家,全都是坐硬座,特別是春運期間,常常從北京站一直站回張家界,問及為什麼不買臥鋪票時,她說,農村很多孩子因為沒有錢買票還不能回家過年,我有較好的條件應該珍惜。女兒的話真叫人感動。現在大部分家庭經濟寬裕,物資富足,家長沒有節約意識,更沒有教育孩子勤儉節約的想法,甚至有的家長認為,疼愛孩子就是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致使很多孩子滿足於物質享受,學習工作不思進取,做人做事不懂得克己,喪失了理想和信念,缺失了追求與奮鬥。勤儉節約、艱苦樸素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樹德修性的有效途徑,作為母親要從自己做起,並教育孩子從小事做起。

  3、教育孩子懂得孝敬父母,關愛他人。母親對老人、對貧困孩子、對環境、對社會的態度影響著孩子們,大人們要做孝敬老人,關愛他人的榜樣,用言行引導教育孩子學會感恩,懂得感恩。

  如何教育孩子是一門學問,我沒做過深入系統地研究,只是憑著做母親、教師的經驗談自己的一點感悟。養育孩子是母親的本分,培養教育孩子是母親的責任和義務。對孩子負責就是對家庭負責,對社會負責,讓我們共同承擔這副重擔,努力做優秀的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