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年味的散文

  年味是屋簷下掛著的那一塊塊金黃的臘肉,年味是那一幅幅火紅喜慶的春聯和門畫,年味是父親珍藏了一冬的那壇老黃酒。關於年味是散文有哪些呢?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篇,希望你們喜歡!

  篇1:年味兒的回憶

  年味是屋簷下掛著的那一塊塊金黃的臘肉,年味是那一幅幅火紅喜慶的春聯和門畫,年味是父親珍藏了一冬的那壇老黃酒,年味是母親辛苦張羅的那桌豐盛年夜飯,年味是那噼裡啪啦的爆竹聲和瀰漫在空氣中的火藥味,年味是親友間那一句句誠摯的問候和溫馨的祝福,年味是元宵節那熱鬧的船燈、彩獅和火龍,年味是心中那一縷帶著醇香的回憶……

  — 題記

  “吃了臘八飯,快把年來辦”,這是我聽了幾十年的一句民間俗語。以前,人們受經濟條件的限制,只有等到過了臘八節甚至小年以後,才開始忙活著置辦年貨。如今,人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過上了豐衣足食的日子,彷彿一年四季都在過年。所以年味的到來,自然比過去提前了許多。這幾天,樹上的麻雀突然多了起來,它們似乎也感覺到了年的到來,不時飛進院子裡啄著孩子們落在地上的殘羹剩飯。

  嶄新的衣服、豐盛的年菜、火紅的鞭炮、熱鬧的龍燈……對於兒時的我們來說,始終是個誘惑。那時候看不懂年曆,只知道到了穿棉衣棉褲、圍著火籠坑兒烤火的季節,家家戶戶開始殺年豬、掛臘肉、灌香腸的時候,年就離我們不遠了。

  殺豬是一道極富傳統年味的民俗風景,這天來殺豬的人可真多,幾口大湯鍋的裡面的沸水正“咕嘟咕嘟”的冒著白煙,十幾頭肥豬彷彿也知道自己的生命即將被終結,眼神裡充滿了恐懼與絕望,哆哆嗦嗦地在寒風中打著冷顫。是啊,豬一年上頭喝著人們吃剩下的殘湯剩水,長得膘肥體壯,到頭來一身的骨肉卻被人類任意宰割。那時候,我還不懂得什麼是憐憫之心,只覺得殺豬是平日裡不多見的既好看又熱鬧的事,只要家裡殺了豬,就少不了會有肉吃。

  正月十八以後,年味逐漸淡淡地散去。一夜春風,人們從酒醉中甦醒,又投入到新一年的生計當中,奔波、操勞、忙碌……等待著下一個年的到來。

  年味,作為中華民族一道永恆的風景,傳承著中華民族古往今來太多的民俗文化。如今,時代在變,傳統也在變,但人們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願望沒有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大家對年味的感受也有所不同,有人說逐年淡去,有人說依舊很濃。人到中年的我,在這年關將至的時候,靜靜回憶過去那濃濃的年味,內心深處始終有種揮之不去的眷戀。

  篇2:年味

  在我的老家有過了臘八殺年豬的習俗。但在國民經濟困難的時期,農民家養豬用的是做飯的下腳料,淘米泔水刷鍋水,根本也沒有什麼營養,豬兒長的很慢,也沒什麼膘。養一年毛重100斤就很不錯了,誰家都想多養幾天,給豬儘量長的生長時間,不到年跟兒前,誰家也捨不得殺。多數人家都是臘月二十七殺豬。久而久之,就形成的了“二十七殺年豬”的年俗。殺年豬的目的一是有了一年的豬肉吃和炒菜的豬油;其二是為了能吃到新鮮的自家灌的豬血腸;三是能夠吃到正宗的自家做的殺豬菜。這一天還一定要邀請左鄰右舍來家裡一起品嚐。其實最主要的是要感受濃濃的年味!

  過年殺豬有一整套的活兒。除了灌血腸、做殺豬菜、要請客,還要做另外幾件事:那時候沒有冰箱,要將一時半會兒吃不了的肉凍起來,儘量延長保鮮期。凍肉是東北特有的一種保鮮方法。方法也非常簡單,將需要儲存起來的肉切成5斤左右的方子,從河裡刨回幾擔子乾淨的冰,選背陰的牆角,放一層冰,放一層肉,最後那層冰要厚些,冰外面還要潑幾桶水,據說能放到4月初。也有用大缸儲存的,一層肉一層冰。當然,一口豬的肉也不能全凍上,要留出一些炒菜用,一些瘦肉剁成餡,留著包餃子、炸丸子……過年期間要做好多種美味。

  殺豬的另一件事就是煉油,將腹部的脂肪***俗稱板油***及內臟所有能煉油的組織全部切碎,放少許水、多放鹽於大鍋內小火慢熬,待脂肪慢慢溶化,流出的液體沒有水的嘩嘩聲,將液體放於罈子中,這就是東北農村特有的物件:葷油罈子,也是一家人一年用於炒菜的主要油水。現在想想,在煉油期間放入油鍋中少許的瘦肉,肝、腎、吃起來別有風味。在我的家鄉現在還有“炸五花肉、炸腰子”等特色菜,那盤菜很受食客的青睞。

  由於葷油的“葷”同“婚”字同音,往往葷油罈子要由未婚男或女搬到應放的位置,意味動葷***婚***。討一個好彩頭,寓意新的一年婚姻將有所突破。其實一點根據也沒有。

  現在看來,殺豬煉油是一種不良的生活習俗,造成人們大量食入脂肪,容易引發高血脂。在我的老家,人們生活中有兩項習俗很不科學:一個是葷油罈子,造成高血脂頻發;另一個是食鹽罐子,大醬缸,鹹菜缸,在人們用大醬、鹹菜調味的時候,人們已經在不知不覺中食入大量食鹽,造成高血壓等富貴病比例明顯高於全國各地的記錄。

  殺豬那天是全年最解饞的日子。大鍋裡煮著肉,小孩子們會不停地在鍋邊轉悠,不時地催大人:撈出一塊嚐嚐。於是,那一天小孩子往往一點主食都不吃,光吃肉、啃骨頭就飽了。現在殺豬再也看不到那樣饞嘴孩子的模樣了!

  過年殺豬不為別的,就是圖個喜慶,有過年的氣氛。殺豬請客不擺宴席,就是殺豬的四個傳統菜:烀豬肉、灌血腸、炒酸菜、殺豬菜。

  後來,每年我們都要像媽媽在的時候一樣,年年養一頭年豬,每年的臘月二十幾都會殺年豬,烀豬肉、灌血腸、炒酸菜、燉殺豬菜,請上親朋好友開懷暢飲,感受那一年一度的年味!

  如今住樓房了,自己已不再養豬,但每年二弟殺豬都要選週日,為的是讓我們能有時間回去一起吃豬肉,我年年都及時回去,不是為了吃,而是為了找過年殺年豬的那種感覺,看著一屋人在盡情的享受美食,大塊吃肉,大碗喝酒,會勾起我對童年的回憶,品味以往的歲月,過年的味道!

  篇3:年味

  每每想起小時候的春節,濃濃的年味便會從記憶裡飄出,溢滿心田。

  那時,一入臘月,家裡便忙開了。

  母親早早地從肉鋪割了一個大豬頭、幾條肉,用鹽細細的敷上。待到晴天,在肉皮上面打個洞,用稻草編的細繩穿著,掛在太陽底下晾晒。經陽光烘烤的豬肉,泛著油光,亮閃閃的。油水聚積多了,便順勢滑下,滴落在地上,融入泥土裡。

  選了新打的糯米、粳米,按比例配好後,放入大缸浸著。三五日後的傍晚,父親把米從缸裡撈出,放在籮筐裡瀝乾水分。第二天清晨,用手推車運到十幾裡外的小鎮上。迫暮十分,父親推車的身影便會在我們期盼中出現在村口。手推車上的米已經變成一排排規整的年糕。母親已早早的洗好青菜等著,只等著年糕下鍋。不多時,一盆鮮香的青菜年糕便出鍋了。翡翠般綠,白玉般滑,看得人口水直流,怎能不搶著動筷子呢?

  母親會選一個晴朗的日子,晾晒用水浸了幾天的大米。這就是凍米,切糖的重要原料。母親還會到小溪裡,掏一些細沙,用水洗淨,晾乾,放入鍋裡炒熱。然後倒入晒乾的凍米,不停的翻炒。幾分鐘後,一小鍋黃燦燦的“米胖”就出鍋了。如此往復,聚少成多。母親往往會從午後忙碌到晚上,而我們小孩子的任務便是燒火。有時,母親看我們饞了,就會抓一把放入碗裡,拌上一點白糖,給我們吃。我們也會因這小小的獎賞而更賣力的工作。

  爆爆米花的人也會適時出現在村中的晒穀場上。聽到“砰砰”的聲音,各家各戶不用召喚,便都會從四面八方聚攏了來。彼時,“砰砰”的爆炸聲、小孩的驚呼聲、大人的歡笑聲,匯成了一曲動聽的交響樂。

  一切準備就緒。某天晚飯後,父親就邀上兩三個鄰居好友,到家裡來切糖。首先,把糖油放在一口大鍋裡熬開;接著拿一個大簸籮裝上“米胖”或是爆米花***有時還會有油炸粉絲、炒芝麻拌花生***,澆上糖油攪拌均勻後,放入一個四四方方的模具裡,夯實;然後用大刀一片片的切開,放入事先備好的大甕裡。這一晚,幾個大人往往要忙碌到深夜。無論多晚,我們這些孩子都會守候在旁邊,眼巴巴的盯著,期盼著大人們看了我們的饞樣子,能打賞一點。

  油炸“花”、幹糕、炒花生……一道道美食紛紛呈現。

  扯新布、做新衣、除塵、洗被褥……離春節越來越近,父母越來越忙碌,家裡的年味也越來越濃。

  在一年的最後一天,氣氛到了至高點。頭天晚上,早早的就把豬頭洗淨,煮熟,只等著年三十的來臨。家家戶戶都想趕著給老天爺拜個早年,感謝老天爺一年的照顧,驅除一年的晦氣,迎接新一年美好生活。於是,年三十清晨,天剛朦朦亮,祭年的鞭炮聲已經此起彼伏的點響。年味也在這鞭炮聲中愈響愈濃烈。

  午飯過後,鞭炮聲漸漸稀落,偶爾傳來微弱的一兩聲,那是孩子們放小鞭炮的聲音。村落顯出了片刻的寧靜,彷彿是在對過去一年告別,為新的一年祈禱。

  暮色四起,家家戶戶都掛起紅燈籠,點起通明燈。吆五喝六的猜拳聲漸漸從各家各戶的窗戶飛出,彙集,升騰……

  而今,生活越來越好,年味卻越來越淡,許多東西已淡出了我們的生活,只能在記憶裡回味它們的美好。

  
猜你喜歡:

1.關於年味兒的散文

2.關於家的味道散文

3.關於年夜飯的散文

4.2016描寫年味的作文範文5篇

5.關於年夜飯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