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高考語文閱讀試題及答案

  在安徽高考語文試卷中,現代文閱讀是考察的重要閱讀題材之一,為了幫助大家進行閱讀訓練,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歡迎考生閱讀練習。

  安徽高考語文閱讀原文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貴族利用龜甲獸骨占卜吉凶時寫刻的卜辭和與占卜有關的記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發現對中國學術界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甲骨文的發現證實了商王朝的存在。歷史上,系統講述商史的是司馬遷的《史記·殷本紀》,但此書撰寫的時代距商代較遠,即使公認保留了較多商人語言的《尚書·盤庚》篇,其中亦多雜有西周時的詞語,顯然是被改造過的文章。因此,胡適曾主張古史作為研究物件,可“縮短二三千年,從詩三百篇做起”。甲骨文的發現,將商人親手書寫、契刻的文字展現在學者面前,使商史與傳說時代分離而進入歷史時代。特別是1917年王國維寫了《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及《續考》,證明《史記·殷本紀》與《世本》所載殷王世系幾乎皆可由卜辭資料印證,是基本可靠的。論文無可辯駁地證明《殷本紀》所載的商王朝是確實存在的。

  甲骨文的發現也使《史記》之類的歷史文獻中有關中國古史記載的可信性增強。因為這一發現促使史學家們想到,既然《殷本紀》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馬遷的《史記》也確如劉向、揚雄所言是一部“實錄”,那麼司馬遷在《史記·夏本紀》中所記錄的夏王朝與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虛構,特別是在20世紀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時期,甲骨文資料證實了《殷本紀》與《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歷史學家開始擺脫困惑,對古典文獻的可靠性恢復了信心。

  甲骨文的發現同時引發了震撼中外學術界的殷墟發掘。“五四運動”促使中國的歷史學界發生了兩大變化:一是提倡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古史辯派對一切經不住史證的舊史學的無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國古史上科學的考古資料的極端貧乏;二是歷史唯物主義在史學界產生了巨大影響,1925年王國維在清華國學研究院講授《古史新證》,力倡“二重證據法”,亦使中國歷史學研究者開始往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這些歷史因素對近代考古學在中國的星期具有催生作用。1928年秋,當時的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開始發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乃是繼續尋找甲骨。而第二次發掘時,已從主要尋找甲骨程式設計了對整個遺址所有遺存的科學發掘。

  甲骨文的發現還大大加速了對傳統的中國文字學的改造。漢代以後中國的文字學家崇尚許慎的《說文解字》,傳統的文字學主要是《說文》學;但由於北宋以來金石學的發展,特別是對金文的研究,已不斷地用商周古文字對《說文》的文字學進行補充。到了清代,對金石學的研究進一步深入,使《說文》的權威性受到了極大的衝擊。甲骨文的發現提供了漢字的早期形式,其構成離小篆甚遠,多有象形、會意文字,令當時學者眼界大開。《說文》以小篆為本解釋字源的理論難以維持,從此中國文字學就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

  安徽高考語文閱讀題目

  1.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殷墟甲骨文是商代後期王公貴族占卜凶吉時寫刻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它的發現對中國學術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B.在殷墟甲骨文發現之前,人們只能從有限的文獻記載中瞭解中國歷史上存在一個商王朝,然而這些文獻卻並非成於上代。

  C.由於缺少成於商代的文字史料,因此從穩妥的角度出發,胡適認為古史研究大致可從西周時代開始進行。

  D.1917年王國維寫的《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及《續考》,證明了《史記·殷本紀》所載內容的真實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在20世紀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時期,一些歷史學家對《世本》的可靠性將信將疑,認為其中記載的一些內容恐怕是虛構的。

  B.舊史學的研究既缺少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又缺乏科學的考古資料。因而它受到古史辨派的無情批判。

  C.王國維的“二重證據法”讓中國歷史研究者認識到,在考證古史時不僅要注重歷史文獻的記載。也要重視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D.許慎的《說文解字》沒有利用漢字的早期形式,而主要依據小篆來研究古文字,這使它在解釋字源方面存在著一定的不足。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尚書·盤庚》明顯是後人改造過的文章,由此看來,儘管其中保留了許多商人語言,但是僅憑此篇仍不足以證明商王朝的存在。

  B.若想證實司馬遷在《史記·夏本紀》中記錄的夏王朝與夏王世系的客觀存在,還要依靠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C.第二次殷墟發掘的目的發生了改變,是因為歷史語言研究所認識到,除了甲骨之外,遺址的其他遺存也可以作為研究中國歷史的材料。

  D.直至殷墟甲骨文被發現,學者們探究先民的造字之法才有所憑依,從此中國的文字學就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

  安徽高考語文閱讀答案

  1.【答案】D

  [解析]

  試題分析:題幹要求選出“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首先瀏覽選項,然後到文中找到與選項相關的語句,進行比較、辨析。D項“王國維寫的《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及《續考》,證明了《史記·殷本紀》所載內容的真實性”範圍擴大,原文是說“王國維寫的《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及《續考》”,只能證明“殷王世系是基本可靠的”和“商王朝是確實存在的”這兩點,並不是選項所說的“所載內容”,擴大了範圍。

  【考點定位】篩選並整合文中的資訊。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內查語意。對照原文,精讀相應文字,查詢區位的相關敘述與選項有沒有意思上的差別,尤其是一些細微的差別,如程度、範圍、角度、先後順序等。

  2.【答案】B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對文字內容的辨析。要求選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首先瀏覽選項,然後到文中找到與選項相關的語句,進行比較、辨析。B項範圍擴大:原文只是說“古史辯派對一切經不住史證的舊史學無情批判”,並沒有泛指舊史學,漏掉了修飾語。

  【考點定位】篩選並整合文中的資訊。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本題重在比對詞語:命題者在沒置選項時是對原句作了改裝、重組,即主要採取了“刪”***刪除原文的狀語、定語、補語,改變原意***、“漏”***只強調問題的一個方面,有意漏掉重要資訊,斷章取義***、“改”***改換詞語,曲解文意***、“湊”***胡亂拼湊、東拉兩扯、無中生有、隨意組合資訊***等方式設誤。

  3.【答案】D

  【解析】

  試題分析:題幹要求選出“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D項“直至殷墟甲骨文被發現,學者們探究先民的造字之法才有所憑依”扭曲文意。原文“漢代以後中國的文字學家崇尚許慎的《說文解字》,傳統的文字學主要是《說文》學”,意思是說“中國的文字學家很早就把許慎的《說文解字》作為探究先民造字之法的憑依”了,而“殷墟甲骨文被發現,只是大大加速了對傳統的中國文字學的改造”,關係錯誤。

  【考點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比對關係分兩步:第一步,逐項審查每一個選項有幾個分句***包括句子***,分句與分句之間是什麼關係***重點抓關聯詞***,一般的有因果、條件、假設、目的等關係,但以因果關係居多。第二步,比對每一分句的意義在原文是否有依據,每一分句與分句之間的邏輯關係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據。尤其看因果關係,是否有強加、倒置不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