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鞋者說閱讀練習及答案
一家擦鞋店微不足道,但在擦鞋中肯動腦筋,小革新照樣出效益。從這個事例中,我們是不是可以悟出一點創新的道理呢?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擦鞋者說》閱讀材料
擦鞋者說
《人民日報》記者 龔永泉
南京有一個“郭師傅擦鞋店”,別人擦鞋1元一雙,這裡卻要2元,可生意依然紅火。
來到位於莫愁新寓的這家小店,可見門口醒目的牌子上寫著五六個服務專案和價格,還有兩句話,一句是廣告:“足下生輝,走出風采”;一句是店規:“以誠信立基,做良心事業”。店裡鞋架上放滿了擦過或待擦的皮鞋。
郭師傅名叫郭兆鬆,41歲,一家三口都在這兒擦鞋,去年毛收入10萬元。
他一邊擦鞋一邊與我交談:
有人問我,別人擦鞋都只要1塊錢,你為什麼要兩塊?我說,這叫優質優價!同是皮鞋,有幾十元的,還有上千元的不是?
我是安徽固鎮人,1991年舉家來南京打工,搬運工、收破爛都幹過,活不輕,錢不多。有一天,在鬧市區看到一字排開的擦鞋攤,生意還不錯,便悄悄在旁邊看,一連5天,一位好心的師傅收我當了徒弟。我也成了“擦鞋游擊隊”的一員。
2001年,在一位城管隊員的幫助下,我租了間7平方米的門面,月租800元,做起了定點生意。剛開始,擦一雙鞋1塊錢,沒有多少生意,急得直上火。暗下決心:凡事要用心,雖說是擦鞋,也要擦出點名堂來!
以我的經驗,鞋油都是一樣的,差別就在鞋蠟上。我就琢磨自己配,成份有蛋清、鞋乳、白醋等。那些日子,我是白天試,晚上想,覺睡不實,飯吃不香。經過近百次試驗,終於達到了滿意的效果。我清楚地記得,那是2003年11月6日,晚上我一人喝了8兩白酒,盡興地醉了一回:咱也有“獨門祕方”了!
自從用了自配的鞋蠟,生意一天比一天好。有一天,我在理髮店理髮,看到染髮的要用電吹風吹,靈機一動:擦鞋也可用電吹風呀!現在,我擦鞋都加一道吹乾程式。剛擦過的鞋,你端一盆水往上澆,一滴不沾!這樣的效果,收2元錢不多吧?
你問我下一步的打算?我這店也算有了點小名氣,我想讓妻子和兒子留在這裡幹,我找個地方再開新店。現在城裡人有錢沒時間,穿皮鞋的越來越多,自己擦鞋的越來越少,市場大得很!
編後
生意有大小,創新無分別。與多數企業比起來,一家擦鞋店微不足道,更談不上有什麼“國家扶持”。但郭師傅在擦鞋中肯動腦筋,小革新照樣出效益。從這個事例中,我們是不是可以悟出一點創新的道理呢?
***選自《人民日報》2006年3月19日 第一版***
《擦鞋者說》閱讀題題目
4.這篇短短的通訊用了許多數字。請舉例說說作者為什麼要這樣寫。***4分***
5.文章從第五段開始,就改用第一人稱由郭兆鬆自述。用這種手法來寫通訊,有什麼好處?***6分***
6.《人民日報》發表本文時,加上邊框排在第一版,還加上“編後”語;2006年本文又被評為十七屆中國新聞獎二等獎。這篇短短的通訊得到如此的重視,你認為它具有哪些新聞價值?***5分***
《擦鞋者說》閱讀題答案
4. ***4分***
⑴本文使用許多數字,如“別人擦鞋1元一雙,這裡卻要2元”“毛收入10萬元”“7平方米的門面,月租800元”“經過近百次試驗”,***僅舉一例即可***使事件表述十分具體,事實顯得確鑿可信,體現了新聞“真實性”的特點。
⑵用數字表現人物非常形象,如“那是2003年11月6日晚上,我一人喝了8兩白酒”,具體的時間、酒量,凸現了郭兆鬆興奮的心情,以及研製成功鞋蠟對他的重要意義。
5. ***6分***
⑴用第一人稱自述,人物語言個性化,其口氣、用語與人物身份十分吻合,讀通訊如聞其聲,如見其人,生動形象。
⑵第五段開始用第一人稱自述,讓郭師傅自我表現、現身說法,這種結構安排使通訊更具有現場感、親切感,顯得其內容真實可信,更具有說服力。
⑶用第一人稱自述,節省了許多穿插串聯的語句,行文更加凝練。
6. ***5分***
答案示例:
⑴郭兆鬆生意雖小,但是他肯動腦筋,配鞋蠟,用電吹風吹乾鞋,通過這些不起眼的小革新出效益,這種創新精神具有新聞宣傳價值。
⑵儘管郭兆鬆不具備高學歷,原來也沒有什麼技藝,但是他自強不息,敢於創業,擦鞋“也要擦出點名堂來”,還要“再開新店”,這種自立自強的精神十分可貴,具有榜樣的作用。
⑶關注民生,扶持弱勢群體,是當前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工作,報道郭兆鬆的小小擦鞋店,鼓勵普通勞動民眾自力更生,努力改善自己的生活,改變自己的命運,創造自己美好的未來,具有社會教育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