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仁義內外之辨閱讀答案

  《孟子》中記錄有孟子同告子辯論人性和道德的一些資料,其中有個核心論題是,告子倡“仁內義外”說,孟子則主張仁義皆發自內心。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試析仁義內外之辨》閱讀材料

  《孟子》中記錄有孟子同告子辯論人性和道德的一些資料,其中有個核心論題是,告子倡“仁內義外”說,孟子則主張仁義皆發自內心。後世學者多用“人心內外”來解說告子的“仁內義外”,認為孟告之戰的焦點是道德情操特別是“義”德的發生問題,認為告子主張“仁愛之心生於內,而事物之宜***義***由乎外”***朱熹***;而孟子則相信“仁義禮智根於心”。其實,擺脫一下性善說的氛圍,冷靜細緻地再讀一下相關文獻,應該能夠發現,這實在是一場大誤會!

  誤會的關鍵在於對“仁內義外”說的“內”“外”二字作了非原義的理解,從而將告子所維持的仁、義二德的適用範圍問題,錯當成孟子所關心的道德情操何由發生的問題。

  告子主張“食色,性也”和“生之謂性”。他認為,所謂人性,只是人作為動物的自然性,沒有什麼社會性。所以他又主張“性無善無不善”。據此,我們不假思索便能看得出,一個認為人性只是食色的人,一個相信性無善惡的人,怎麼會主張“仁愛之心生於內”呢?要知道,他那個“內”裡面,除去自然性的食色而外,別無他物;而食色,不用說,與仁愛是有先後天之別的。可見,告子那個“仁內義外”的“內”,顯然不會是指的人性或內心,而應該別有所指;告子所要討論的內外問題,便不是道德發生論的問題,而應該別有所是。

  什麼是告子的“仁內”?簡單說就是:愛吾弟而不愛秦弟。這意味著,仁愛是區域性的、有範圍的體愛,不是無邊際的、普遍性的兼愛。這個範圍以“我”為界,故謂之內。什麼叫“義外”?簡單說就是:敬楚長亦敬吾長。這意味著,義敬的範圍不限於“我”,而是延伸到了“我”外,凡長皆敬之,故謂之外。

  這種以吾弟秦弟之別為言的內與非內,很顯然,只能是血緣的、族群意義上的“內”,而不可能是心性層面上的內;因為在心性層面上,吾與秦、兄與弟,大家同是異於禽獸的人類,無從分出內外。同樣,這個規定著內外之別的“我”,也顯然既非一己之小我,亦非人類之大我,而只能是與秦楚相當的族群之我!

  學人們對告子的“我”與“內外”的誤解,還經常出現在對如下一段話的解釋上。告子曾有曰:

  彼長而我長之,非有長於我也,猶彼白而我白之,從其白於外也,故謂之外也。***《孟子·告子上》***

  這是說,楚人的長者得到我的尊敬,並非由於他長於我;只因他是楚人的長者,受到楚人的尊敬,我便也隨著尊敬。這是族群之外的事,故謂之外。人們往往將這裡的“非有長於我也”釋為並非先有一個尊敬的觀念於我心中。這是一種性善論式的解釋。其實,在告子,是絕不會先有一個尊敬的觀念於心的。因為告子的性,是無善無不善的。總之,告子所持的仁內義外說,不是說仁出自內心,義起於外物,不是這樣的道德發生論的問題,而只是敘說了仁義的施行範圍之別。

  ***有刪改***

  《試析仁義內外之辨》閱讀題目

  1.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後世學者對告子“仁內義外”說產生了錯誤的認識,多用“人心內外”來解釋,這導源於對此說的“內”“外”二字不恰當的理解。

  B.《孟子》記錄了孟子和告子關於人性和道德的核心問題所辯論的一些資料,告子倡議“仁內義外”,而孟子則認為仁義都是發自內心的。,

  C.後人認為告子主張“仁愛之心生於內,而事物之宜由乎外”,而孟子是“仁義禮自智根於心”,他們認為孟告之戰的焦點是道德情操的發生問題。

  D.基於性善論的觀點,有些學者弄錯了告子所說的仁、義二德的適用範圍問題,把它當成了孟子所關心的道德情操何由發生的問題。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告子的“仁”的範圍以“我”為界,不是無邊際的、普遍性的兼愛,而是區域性的、有範圍的體愛。他認為有“吾弟”與“秦弟”之分。

  B.“義外”意味著義敬的範圍不限於“我”,而是延伸到了“我”外,這個“我”,和族群意義上的“內”一樣,只能是與秦楚相當的族群之我。

  C.“義敬的範圍不限於‘我’,而是延伸到了‘我’外,凡長皆敬之,故謂之外”和“從其白於外也,故謂之外也”中的“外”都是從族群意義上來考慮的。

  D.“楚人的長者得到我的尊敬,並非由於他長於我”是學人們對“彼長而我長之,非有長於我也”的解釋,這樣的解釋違背了告子的本意。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仁內義外”的“內”,只能是從血緣的、族群意義方面定義的“內”,因為在心性層面上,大家同是異於禽獸的人類,沒有內外之分。

  B.告子主張“食色,性也”和“生之謂性”,他否認人的社會性的一面,在他眼中人只有自然性的食色,人性無善惡,人沒有仁愛之心。

  C.告子認為性是無善無不善的,故“內”不會是人性或內心,他絕不會先有一個尊敬的觀念在心中,因此從性善論去解釋告子是錯誤的。

  D.告子所持的“仁內義外”說,不是以往學者所說的從道德發生論的範疇認為仁出自內心,義起於外物,而是認為仁義施行範圍的不同。

  《試析仁義內外之辨》閱讀答案

  1.B《孟子》中記錄了關於孟子和告子辯論人性和道德的問題,而非人性和道德的核心問題。

  2.D“楚人的長者得到我的尊敬,並非由於他長於我”是作者對告子話的解釋,再者這種解釋並沒有違背告子的本意。

  3.B文中說“愛吾弟而不愛秦弟。這意味著,仁愛是區域性的、有範圍的體愛,不是無邊際的、普遍性的兼愛”,可見告子是講仁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