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和職業經理人閱讀答案
《畫家和職業經理人》這篇文章中十年浩劫父親是個受害者,對兒子學畫的於涉也是出於父愛。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畫家和職業經理人》的文章閱讀以及相關的閱讀習題答案,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畫家和職業經理人》邵孤城 原文閱讀
安生很小的時候,就顯露出超平尋常的繪畫天賦。他刷刷幾筆,就能把正在講臺上滔滔不絕的老師的光輝形象留到扳上。
可是,老師們不知道,安生的父親,其實是一名真正的畫家。
安生的父親是一名畫家,卻吃了畫畫的虧。十年浩劫,他被下放到農場,等他從遙遠的新疆迴歸故土的時候,看見的是妻子小小的墳塋。
所以,當我們的美術老師牽著安生的手來到安生父親面前的時候,他的父親冷冷地說:“你以為你有資格調教我的兒子嗎?”
美術老師侷促不安又尷尬異常地坐了片刻後起身告辭,從此再不提教安生畫畫的事。但是,安生偷偷的學,偷偷的畫,到高中的時候,他的畫已經在學校裡小有名氣了。高三那年,安生決定去報考美術學院,當然徵求了父親的意見。
“你知道什麼是井底之蛙嗎?”安生的父親有些不屑,“你至少得拿幾十獎回來證明給我看吧!全國的不說,市裡的總該有吧?”
安生開始頻繁地參加市裡舉辦的各類美術比賽,當然,結果都在他父親的預料之中,他不僅沒拿到獎項,甚至連自信也在這期間被消磨殆盡。
安生問我:“你說,我能成為一名畫家嗎?”我堅定地點頭:“安生,如果你也成不了畫家,沒人會成為畫家的。”安生感激地看著我:“謝謝你。我準備再去參加一次比賽,最後一次。”
安生給我看一張當天的報紙,有一則本地一家企業徵集產品徽標的啟事。
然而當結果公佈出來後,安生就像洩了氣的皮球。
安生徹底放棄了,高考時,他按照父親的意思,以高分被北京一所名牌大學的管理學院錄取。
然後,我們開始了各自的人生。我陸陸續續從他的老父親處知道他的一些情況,畢業後,他先是留在北京一家國有企業.然後跳槽到廣東一家跨國公司,從基層的管理人員一直做到了中國區助理總裁。他的父親,非常滿意安生的現狀。
我們再見面時走在談判桌上,我所在的啤酒廠由於經營不善面臨倒閉,而安生的公司願意收購。我是用我們自己生產的“蘆花”牌啤酒招待安生的,我說,“蘆花”牌啤酒現在是我們的,但很快就是你們的了。你該好好喝一杯!
酒端上桌的時候,安生沒有說話。他很久都默默注視著那幾瓶酒,然後,伏在桌子上失聲痛哭。我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我想,痛哭的其實莊該是我啊。
安生指著“蘆花”牌啤酒的商標圖章說:你知道嗎?我參加的最後一次比賽,畫的就是這個徽標啊!
我幫安生找到了那次的評委會主任。他依然清晰地記得這件事,他對安生說:“你是安佑之老師的兒子吧,你的父親說,不能讓你得獎。可是,啤酒廠的人非常喜歡你的作品,執意要拿它去做商標。”
啤酒廠併購成功後,安生給我打過一次電話。“我父親常說,‘有心栽花,花未必不成;無心插柳,柳也未必成蔭’。我現在明白了,我就是父親有心栽下的那株未必不成的花啊,”安生在電話裡有些欲言又止,良久,他告訴我:“我辭職了,我又開始畫畫丁。我想,我能做一個優秀的職業經理人,就一定能做成一名優秀的畫家。可是,你說.我這樣做,值得嗎?”
我頓了很久,說:“也許值得吧!”
電話那頭,很久不出聲。然後.我聽到輕輕的一聲嘆息。
《畫家和職業經理人》閱讀習題
1.下列對小說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兩項是*** ************5分***
A.十年浩劫中,安佑之因為畫畫而被迫離開妻子並永遠地失去了她,為了避免兒子重蹈他的覆轍,他不惜採用各種手段來阻止安生學畫。
B.“你的父親說,不能讓你得獎”一句話讓讀者明白:為了打消兒子學畫的念頭,父親要兒子獲獎卻又利用自己的影響不讓他獲獎。
C.事業有成的兒子在得知當年的真相後,為了報復父親,毅然放棄了自己的職位,重新拿起畫筆,繼續圓上兒時的夢想。
D.小說在故事情節的發展中安排了大量的對話、心理等描寫,成功地塑造了父親、安生這兩個悲劇性的人物形象,深刻地體現了批判性的主題。
E.從作品中可以看出,對父親的批判並不完全是作者本意,實際上作者對父親也有同情的一面,十年浩劫父親是個受害者,對兒子學畫的於涉也是出於父愛。
2.安生的父親對美術老師說:“你以為你有資格調教我的兒子嗎?”這裡的“資格”指的是什麼?***4分***
答:
3.作者極力渲染安生的繪畫天賦和對繪畫的熱愛有什麼作用?請結合作品進行探究。***6分***
《畫家和職業經理人》閱讀答案
【小題1】***5分***C D
【小題2】***4分***
安生的父親所說的“資格”既指教繪畫的專業素養,更是指導安生生活方向的資格。***一點2分,意思對即可***
【小題3】***6分***答案示例1:
作者極力渲染安生的繪畫天賦和對繪畫的熱愛,與下文安生的一次次失敗形成了巨大的反差。這種反差,表現了“父親”通過他的影響來阻撓安生選擇繪畫,並且成功地把兒子矇在鼓裡,達到了控制、決定兒子的未來走向的目的,有力地突出了小說的批判主題。
答案示例2:
作者的這種渲染,也給讀者留下了懸念,引發讀者對安生成長的期待和最後結局的思考,行文一波三折,激發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如有其他說法,能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