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市場營銷成功案例及分析

  企業需要新產品上市,就一定要進行案例分析,這樣才能對新產品上市帶來的影響有一定的預測,從而做出一些對策,減少新產品上市帶來的阻力。那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最新市場營銷案例及分析,就隨小編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最新市場營銷案例及分析一

  名創優品:2年1400家店背後的擴張邏輯

  28個月、1400多家店、2015年全年銷售50億元……

  在這個實體零售業哀鴻遍野的時節,名創優品以火箭般的開店速度和業績逆勢增長,成為零售連鎖界一顆耀眼的明星。

  從2013年11月在中國開出第一家店,到2016年3月,在兩年多一點的時間裡,名創優品已經開了1400多家店面。

  相信研究連鎖企業的人都清楚這些數字背後所蘊藏的含義:

  一家誕生才2年多的企業,憑什麼能短時間開出這麼多店,而且還是200多平方米的百貨店?

  以店均15人的配置,1400多家店、20000多人的人力資源又是如何解決的?如何降低連鎖擴張中新人業務相對生疏的負面影響?

  名創優品又是如何管理店面的?為何沒有像很多連鎖企業那樣,擴張越快、死得越快?

  名創優品瘋狂拓店的背後,究竟有什麼“圖謀”?它的瓶頸又在哪?

  極簡主義的勝利

  關於名創優品如何成功的解讀有很多,從大的方面講,是中國製造的勝利;從中的方面講,是“質優價廉”這種低毛利戰略的勝利;從小的方面講,是名創優品供應鏈整合的勝利。

  但在陳引榷看來,名創優品某種意義上講,是極簡主義的全面勝利。

  這種極簡主義,不僅僅體現在產品的設計風格上,更是貫穿了名創優品從選品到店面整體的經營思路。

  設計極簡

  作為名創優品的全球聯合創始人兼首席設計師,三宅順也先生一直推崇日本的極簡美學設計風格。關於產品的設計風格,在此不多說,看看名創優品的產品會有最直觀的感受。

  商品極簡

  目前名創優品的店面面積普遍在200平方米左右,SKU***單品數量***大概在3000左右。對於一個品類繁多的小百貨來講,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怎麼辦?

  極簡!

  具體來說,就是每個品類只選擇最暢銷的一款或幾款單品。

  這樣做有幾個好處:1.款型簡單,利於大批量採購,降低採購成本;2. 數量巨大的起訂量,有利於整合到更加優質的上游廠家;3. 在有限的空間陳列更多的品類,豐富商品。

  以最近上市的“名創優品·花漾年華”系列香水為例,雖然是和國際香水製造業大佬法國奇華頓合作開發,但首款香水的售價僅為39元。對於奇華頓來說,之所以“屈身”低價香水,我相信名創優品所帶來的巨大訂單量來得更為現實。

  但是,這種商品極簡也給選品和產品設計帶來了極大的挑戰,設計師和買手們必須憑著自己敏銳的市場嗅覺,從全世界多如牛毛的商品***趨勢***中選擇或設計最有可能暢銷的款式。

  而一旦選品或者款式選擇錯誤,不僅會影響店面業績,還會造成庫存積壓,降低商品週轉率。

  以通常的一家店3000個SKU計,保守估計也涉及近千個細分品類。商品採購的壓力可想而知。據名創優品商品總監竇娜透露,2015年店面商品動銷率在8***%左右。對於一家自己研發、自己設計的零售製造商來說,這是一個相當不錯的成績。

  為了保證這3000多個單品的暢銷率,名創優品全球聯合創始人葉國富對陳引榷透露,名創優品每個月至少會設計出800多款單品,從中選擇不到100款產品上架。而每週的選品會,已成為葉國富日常工作中最重要的工作。

  在陳引榷看來,雖然Zara已成為各類快時尚品牌學習的典範,但Zara選品仍然屬於服裝這個大的品類,而名創優品則涉及近千個細分品類,其難度更大。

  名創優品憑什麼能夠做到?

  葉國富給出這樣的答案:

  1. 名創優品的團隊常年浸染在小百貨領域,每個人分管幾個行業,整天跟這個行業的各種商品打交道,已經有了非常好的市場感覺,選起品來其實並沒有想象的那麼難;

  2. 我們的設計師,和廚師一樣,在上崗前要經過系統的學習和培訓,統一設計哲學和設計思路。陳引榷個人的理解是,在名創優品,經過系統的培訓之後,大多數設計更像是一個流水線上的技術活兒,而不是一門天馬行空的創意活兒,這有點像好萊塢的電影工業一樣;

  3. 名創優品有著強大的供應鏈資源,全球上千個一流供應商,本身也有強大的設計能力,名創優品也會和供應商一起打造明星單品。

  服務極簡

  我們知道,相比於商品、SI***店面識別***等硬體的標準化,服務的標準化更加困難。連鎖店一旦服務過重,很容易帶來兩個麻煩:

  1. 人員培養的難度會大幅增加。人員的培訓是最難的,而且需要時間;

  2. 在連鎖擴張中很容易出現服務變形、服務不到位等各種問題,嚴重影響擴張的質量。

  所以,我們看到一些服務行業的連鎖企業也開始逐漸“去服務化”,比如呷哺呷哺新推出的餐飲業態“湊湊”火鍋,就完全採用自助下單、如超市般自助選菜等各種自助服務,降低服務的比重。

  名創優品深知此點,所以它“逆天”地喊出了“名創優品不做服務”的口號,甚至要求店員不要打擾顧客,以讓顧客更加自然地選購商品。

  為了進一步簡化服務,在陳列商品時,名創優品在商品標識牌上詳細展示商品的品名、產地、規格等相關資訊,讓顧客一目瞭然,以減少對店員的商品諮詢。

  用葉國富的話講,即使顧客諮詢店員,店員對商品的介紹也逃離不了指示牌上的資訊。換句話講,名創優品根本都不用對新員工專門培訓商品知識,而商品培訓恰恰是一個繁雜的工作。

  那麼,名創優品的員工既不用介紹商品,也不用做服務,那他們日常主要做什麼?

  以平均200平方米的店為例,配置15個員工,其中店長1名,店員14名,兩班倒。店員主要做3件事:

  1. 陳列,把商品按要求擺放整齊;

  2. 衛生,保持店面的整潔;

  3. 防盜,保證貨品的安全。

  你覺得這種店員好找嗎?

  所以,對於其他連鎖企業來說,1400家店、2萬店員是一個沉重的壓力,而名創優品很容易地就解決了。

  至於店長,名創優品團隊在過去十餘年積累的基礎班底,加上並不複雜的店面管理工作,很容易通過招聘和從店員中快速培養出店長。

  從50億元到100億元:哪來的底氣1年業績翻倍?

  2015年,名創優品1100多家店貢獻了50億元銷售額,而最新的規劃則是2016年實現100億元銷售額。

  在店面數量不可能再成倍增長的背景下,名創優品到底哪來的信心在1年內實現業績翻倍?

  根據銷售額=店面數量×單店銷售額的基本公式,要實現業績翻倍,無非兩個路徑:加速開店;提升店面銷售額。名創優品的做法是,選擇重點品類,做深做大。

  加速開店

  目前,名創優品已有1400多家店面,其中80%以上的店面在中國,新加坡有50多家店,迪拜有20多家店,其他的店則分佈在世界各地。

  根據名創優品的規劃,2016年底,國內的店面數量將達到1800家,基本覆蓋國內大部分城市。同時,將加快國際化開店步伐,而國際化也是公司未來的重點。

  做深品類

  在兩年多的門店運營中,名創優品從眾多品類中逐漸發現了一些“大單品”,比如眼線筆,10元一支,一年多點的時間,全球賣了超過1億支。

  這一次,名創優品選擇了一個更為廣闊的市場:香水。其預期是3年內,僅香水一個品類賣到100億元。

  名創優品的打算是,通過拉低香水的售價,使香水從奢侈品變成日用品,加快使用頻次,讓消費者從之前的1天1次,上升到1天好幾次,“甚至在家可以當空氣清新劑使用”。

  為了完成這個目標,名創優品一方面與國際大牌香水公司合作,將首款產品的售價定在39元,傳承一貫的“優質低價”原則;接下來將在各個店面營造香水售賣的氛圍,重點推廣。為此,名創優品甚至製作了有趣的香水百科全書,在店面發放,以教育消費者。

  未來,名創優品會選擇幾個大品類重點突破,做深做大,從而支撐起企業的高速增長。當然,這其中的難度也不言而喻。

  讓世界足不出戶就能享受中國製造

  在葉國富的規劃裡,全面超過“師傅”無印良品已經指日可待。他更巨集大的願望是,希望將名創優品開遍全世界,讓世界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中國製造。

  “越到後面,我的店越多,採購成本就越低。當我的量大到在國外的售價比當地零售商的採購價還低時,你覺得消費者會選擇誰?”葉國富說。

  他給陳引榷描繪了一幅理想的藍圖:未來,名創優品的全球銷售額將達到5000億元,其中中國500億元,佔10%。屆時,每個國家的生活用品百貨都可由名創優品來解決,而不用再千里迢迢到中國來。

  配合這個巨集偉的目標,他進一步描述到:未來,除了在中國和美國兩個市場不做電商,其他國家將線上線下同時運作;同時,名創優品在這些市場將不僅做擅長的零售業務,連批發也會一塊做了。

  “你可以把未來的名創優品理解為屈臣氏+宜家+淘寶+京東+蘋果+優衣庫的綜合體。”葉國富也承認,這一切都得益於中國製造的優勢,“沒有中國製造,就沒有阿里巴巴。但阿里巴巴不願乾產品,名創優品就替它幹了”。

  但願葉國富的理想能照進現實。

  最新市場營銷案例及分析二

  紅牛校園營銷密碼

  2015年8月,紅牛聯手全國10餘所高校舉辦了“能量校園,手機換紅牛”活動;9月,紅牛玩轉開學季。10月31日,第三屆紅牛校園品牌經理新星大賽在佛山拉開帷幕。紅牛以事件營銷和產品體驗營銷為載體,開展品牌活動,不斷開創品牌校園營銷的新方式。對紅牛來講,校園品牌經理新星大賽的基本目標當然是培育消費者,與消費者溝通,建立和強化紅牛品牌形象。近兩年來,紅牛一直持續在高校舉行各種營銷活動,在高校和社會上都產生了很大影響,校園品牌經理新星大賽的火爆則反映出紅牛在校園營銷上的持續創新與精耕細作。

  紅牛校園營銷戰略分析

  1.市場細分:找準分類方法,切入細分市場

  高校市場和大眾市場是兩個不同的市場,有各自的特點,自然也需要不同的營銷策略。高校市場潛力大,大學生一畢業就能夠成為紅牛的消費者,而大眾市場消費者多,消費能力強。兩個市場,一個是潛在市場,一個是主要市場。

  大學生群體都是年輕人,缺乏收入來源,但是有活力有激情,受教育程度高,這是一個比較明確的市場。大眾群體自己掌握經濟大權,受教育程度不確定,性格習慣等不確定,但是這些消費者是紅牛目前主要的消費群體。

  2.目標市場:走進校園,理解“90後”,培育市場

  走進校園。紅牛的主要消費者其實並不在校園,作為一款功能飲料,單價一般6元,這樣的功能和價格,使其主要消費群體是職場白領和某些特定人群。生活中,你也許見到過這樣的場景:深夜,辦公室裡很多人在加班,旁邊備著幾罐紅牛,困了來一罐紅牛繼續工作。然而,明天的職場加班群體,今天就在高校。

  高校特殊的環境也使高校市場需求不同於大眾市場。大一大二的學生有完成學業、培養興趣愛好、形成朋友圈的需求,大三大四的學生則有社會實踐、專業考試、就業規劃和求職的需求。正是洞察到高校學生市場的特殊需求,紅牛設計了校園品牌經理新星大賽。紅牛通過盡心盡力為大學生量身打造品牌活動,一方面可以精準培育市場,另一方面可以體現紅牛的社會責任感,強化品牌認知,達到傳播品牌的目的。

  理解“90後”。“90後”是時代賦予一個群體的標籤,也有著獨特的內涵。“90後”是自我意識膨脹,追求個性化成長的一代,他們熱衷娛樂,喜歡在網上消磨時光,充滿著表達慾望,情感需求很強烈。在消費上,他們喜歡網購,喜歡個性化的品牌,社交對他們的消費能夠產生很大影響。

  紅牛抓住了自身品牌特點和“90後”大學生性格特點的契合之處。“90後”大學生是一個敢於挑戰、追求時尚、追求個性自由的群體,這和紅牛挑戰、活力、能量、時尚、個性的品牌特點深切契合,紅牛的一系列比賽專案的設定也深刻體現了這一點,讓大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既能真正學到東西,又覺得有趣,有挑戰性,酷。

  3.活動定位:大學生職業生涯的第一個起點

  紅牛以“功能性飲料市場先入者”的地位和優勢,填補了國內飲料市場的空白,並迅速使產品遍佈全國市場,逐步發展成為中國飲料行業的知名品牌。近年來,紅牛不斷進行品牌年輕化的嘗試,其品牌口號從廣為傳播的“渴了,喝紅牛; 困了,累了,更要喝紅牛”;歷經“有能量,無限量”;再到現在的“你的能量,超乎你想象”,其訴求從最初的功能性轉向精神性,從品牌功能轉向品牌個性,實現了品牌的初步升級。

  圍繞自身的品牌定位,紅牛校園品牌經理新星大賽致力於為大學生提供一個營銷培訓和實戰的平臺,使紅牛成為大學生職業生涯的第一個起點。

  解讀紅牛校園營銷密碼

  1.與大學生共創價值

  消費者參與。以校園品牌經理新星大賽為平臺,紅牛通過大學生去了解大學生,讓大學生與大學生溝通。在賽程設計上,紅牛注意讓參賽者自由發揮,銷售大賽採用的是真實的銷售場景,採取了真正的實戰方式,讓大學生親自參與,在市場上憑藉自己的力量去營銷產品。這對參賽者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考驗,但是也正是因為這樣的賽制,參賽者才能夠全身心參與進去。對於這些年輕有活力敢於挑戰的大學生來說,真正的實戰能夠吸引他們全身心投入其中,主動去創造,主動參與紅牛的價值創造過程。

  紅牛校園品牌經理新星大賽實質上是紅牛邀請消費者一起完成了一項活動,紅牛提供平臺和指導,消費者主動參與,同時雙方深化溝通,最後讓紅牛的品牌精神深入人心,紅牛的品牌價值得到凸顯和傳播。於參賽的大學生而言,從這一次活動中也得到了快樂和成長,真正學到了有利於他們以後工作的東西,同時冠軍還能獲得紅牛OFFER。於紅牛公司而言,這個比賽不僅僅能夠廣泛傳播紅牛的品牌價值,也能夠加深紅牛對校園市場的培養。這是一個雙向的過程,也是一個共贏,雙方實質上已經完成了一次價值共創的過程。

  品牌體驗。 現在的年輕消費者早已經不是父輩們重視物質的一代了,他們追求的是精神上的滿足和愉悅,這對於企業的啟發就是打造品牌體驗,讓消費者消費產品的時候不再是單純地消費物質,更多的是沉浸在品牌所帶來的一種獨特體驗,而紅牛營造出來的就是一種“專注、激情、挑戰”的體驗。營造品牌體驗,其核心就在於找到消費者和品牌的契合點,通過一系列活動將消費者與品牌聯絡起來,通過獨特的品牌標識、鮮明的品牌個性、豐富的品牌聯想、多種多樣的品牌活動來讓顧客體驗到企業想要傳遞的品牌價值,從而與品牌建立起強有力的關係,達到高度的品牌忠誠。

  作為功能性飲料市場領跑者的紅牛,面臨著諸如東鵬特飲、啟力、樂虎等品牌的模仿或挑戰。紅牛非常注意消費者的體驗需求,紅牛代表著能量與激情、挑戰與個性,紅牛的一系列校園營銷活動也在加深著這種品牌認知。通過“手機換紅牛”“開學季”和“校園品牌新星大賽”等一系列校園營銷活動,紅牛讓自己的品牌滲透到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對那些參與了紅牛品牌活動的大學生而言,參與經歷會在他們心中留下印記,紅牛對於他們而言,已經是一段青春、活力和創造的記憶,是一種拼搏、奮鬥、挑戰的象徵,紅牛讓他們獲得了大學時段寶貴的實踐經驗,是他們的良師益友。

  2. 建立紅牛品牌社群

  品牌社群是以消費者對品牌的情感利益為聯絡紐帶的一個社群。消費者因為其人生觀、價值觀和興趣取向與該品牌特點和精神相契合,進而讓消費者從心底裡認同該品牌,進而消費者之間組織起來對該品牌形成一種崇拜或忠誠。品牌社群的形成是消費者發自內心的一種認同,其基礎就是契合點,一旦形成品牌社群,消費者就會迸發出強大的力量,哈雷車主俱樂部就是典型例子。對消費者而言,品牌社群可以讓消費者獲取更多資訊和分享資訊和情感;對於企業而言,則可以通過品牌社群獲得反饋資訊,並且可以持續廣泛地影響社群成員的感知和行為,贏得更大的信任,吸引更多高質量的消費者。

  與紅牛有關的品牌聯想包括挑戰、能量、極限等,而“90後”大學生是一個勇於挑戰、喜愛新鮮、拒絕平庸和瘋狂青春的群體,是一個追求時尚、堅持嚮往、追求個性獨立和品牌忠誠的群體。兩者之間完美契合,容易形成一種品牌社群,因此,大學校園具有打造紅牛品牌社群的基礎。

  一個品牌社群的建立離不開紅牛和眾多消費者的努力,紅牛通過一系列活動和比賽極大地宣傳了紅牛的品牌價值理念,“手機換紅牛”提醒了“低頭族”,“紅牛開學季”給大學新生帶來一份真誠的幫助,品牌經理新星大賽更是給大學生提供了一個“真刀真槍”的平臺,每一次活動都會在大學和社會上帶來大量的話題討論,這些活動和話題幫助紅牛在大學中成功建立了良好的口碑。紅牛校園品牌經理新星大賽這樣的賽事,讓大賽參與者能夠深度參與,使他們對紅牛品牌精神能有更好的理解和更深的認同。這些參與者不僅自然成為紅牛品牌社群的一員,而且很有可能成為大學裡紅牛品牌社群的關鍵意見領袖,成為影響其他大學生的關鍵力量。

  3. 弘揚企業的社會責任

  在現代社會,企業社會責任已經深入人心,除了一些常規的慈善活動,一旦某地發生災難,需要幫助,很多企業都會慷慨解囊,紅牛在此類企業慈善活動中從不落後,堅持承擔其社會責任。

  紅牛的校園營銷活動也彰顯著紅牛的社會責任意識。比如,紅牛的“手機換紅牛”活動讓大學生們認識到了手機對課堂的危害,大學生們踴躍參加活動,從中學到了什麼叫專注,什麼叫尊重。校園品牌經理新星大賽則是一個“大學生就業指導公益專案”,為在校大學生提供一個真正的鍛鍊,一個真實的職場體驗,一個真實的拼搏過程。這樣的經歷,對實踐經驗相對缺乏的大學生而言,彌足珍貴。

  >>>點選下頁進入更多最新市場營銷案例及分析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