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球減少膝關節損傷的方法介紹

  無論什麼運動都會難免磕磕碰碰,我們要學會做好充分的緊急救援措施。那麼打球怎樣才能夠減少膝關節的損傷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打球減少膝關節損傷的方法

  1、首先每個人都要了解保護膝蓋的重要性,瞭解膝關節的結構,正確的認識膝關節損傷原因以及傷病特點,自己掌握好科學的訓練時間,找到合適的訓練方法,便可以有效地減少膝關節的損傷。

  2、提高膝關節的力量以及柔韌性,平時多進行膝關節力量增強練習。

  3、注意天氣情況以及場地情況,避免外在因素。

  4、在訓練或者比賽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

  5、當感到身體不適或者體力不支是要抓緊休息,以免出現受傷。

  6、要規範好技術動作,保證良好的技術動作可以有效地降低膝蓋的損傷機率。

  7、出現突發狀況時,要學會自我保護,當有外力作用於膝關節時,身體應該迅速向外力方向傾倒,減少受傷機率。

  8、科學合理地安排運動員訓練時間與強度,不要使膝關節負荷過大。

  9、在訓練和比賽後要注意對膝關節的保暖,及時消除膝關節的疲勞,例如,按摩、熱水浴等。

  10、機體在疲勞時訓練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避免重複受傷。

  11、加強各種有身體接觸性的對抗碰撞練習,使膝關節的活動適應不斷變化的對抗條件,以增加防損傷能力。

  12、儘量減少在過硬的地面上做大強度的跑、跳練習,以減少頻繁落地對膝關節的衝擊。

  13、運動時若發生膝蓋疼痛,應立即休息,用冰塊冰敷,並抬高患部20至30分鐘。不要低估冰塊的效力,最好在當天晚上或隔天早晨起床時,再以冰塊敷一次。冰塊是極佳的消炎劑,它有助於減輕膝蓋疼痛。

  14、當運動鞋失去彈性而無法再承受反作用力後,應立即換鞋。如果一個跑步者一週至少跑40公里,則每隔2至3個月即該換新運動鞋。若低於40公里,則應每隔4至6個月換運動鞋。跳有氧舞蹈、打籃球和網球的人***一週練習兩次***,也應在4至6個月後換鞋。假如一週練習四次以上,則應2個月換一次鞋。

  打球膝關節損傷的原因

  膝關節損傷可以佔到運動損傷總數量的25%左右,是運動損傷的高發部位。這是由於膝關節是人體下肢重要的骨連線,除了起著承重作用以外,人體的下肢活動、轉向變向都需要膝關節的協同作用,這就導致其受傷風險陡增。

  膝關節作為人體最大最複雜的關節,由股骨下端、脛骨上端和髕骨共同構成。其中脛骨上端基本上是一個平面,而股骨下端的關節面則是一個橢圓形,兩個關節面一圓一平,並不完全貼和,所以需要半月板來幫助關節面完整貼和。

  同時,由於構成膝關節的關節窩比較淺,需要依靠周圍的大量軟組織來維持關節穩定,所以軟組織受傷的可能性也比較高。

  女性在運動中膝蓋受傷的比例是男性的4倍,即使是一些簡單的跳躍、轉體、扭動等動作,也可能造成女性膝蓋受傷。這與女性腿部結構有關,因為女性大腿骨連線著臀部和膝蓋,在大腿承受壓力時,會把壓力分散給臀部和膝蓋,而一旦腿部肌肉無法取得力量上的平衡,膝部就容易造成傷害。

看過的人還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