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刺高考作文素
在高考的衝刺階段中,考生可以積累的作文素材又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關於的相關資料,供你參考。
1:仰觀宇宙,俯察萬物
是的,科技只是工具,只有親身走進大自然中,仰觀宇宙,俯察萬物,才能夠真正感知自然的美與力量。
何謂“感知”?“感”即感受,“知”為相知。明白了這一點,便可知為何科技手段無法讓我們真正地親近自然,感知自然。
電視可讓我們知曉全球天氣,網路可讓我們將生物知識盡收眼底,科技的確為我們提供了了解自然萬物的一種極便利的途徑。然而,這頂多可算作對與自然相關的科學知識的學習與認知。科技歸根到底只是一種工具,它始終無法讓人感受自然之美。正如孩子們從來不會為螢幕上的紅花綠葉而歡呼雀躍,畫家們從來不會面對電視上的湖光山色欣然揮毫;同樣,天氣預報不會讓詩人詩興大發,生物綱目種屬也無法讓作家文思泉湧。作家遲子建曾說過:“大自然是我的另一顆心臟。”既然如此,我們必須放下滑鼠,離開電視,親身走向大自然,方有望與大自然相感相知,相親相近,讓心靈得到美的洗滌。
以親身走進自然的方式,其意義還不止於對美的感知,更在於通過與萬物的接觸,感知自然的智慧和力量,從而對自然長存一顆敬畏之心。
人本為自然的一個部分,然而,工業文明的興起,斬斷了人與自然間的紐帶。人們得以認識自然,改造自然,這便使人類對自然失卻了敬畏之情,卻添了一份征服自然的野心。試想,若只從天氣預報中認知自然,又何談對藍天白雲的珍惜;若只以生物知識概括自然,又何來對花草樹木的珍視與保護?過分依賴科技,卻失卻了對自然的親身感觸,使人類忘記了自己在世界上的身份,於是我們肆無忌憚的破壞自然,製造出霧霾封城,河水重金屬含量超標這樣種種的荒謬事情。科技並沒有讓人與自然更近,相反,它疏遠了人與自然的關係,讓人在自高自大的狂妄之中忘乎所以。因此,唯有讓我們重返自然,親身感受自然,我們才能重拾那份敬畏之心,讓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靜坐蓮池旁,與蓮花久久對視,莫奈才能創作出傳世佳作《蓮花》;走進馬群中,與奔馬朝夕相處,徐悲鴻才能在畫中淋漓盡致地展現馬的健美與力量。此二者,皆以親身接觸的方式,走進自然,想必這便是他們得以與自然相感相知,並從其中獲取心靈的力量的原因。
讓我們走進自然,於天朗氣清之時,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與大自然真正相感相知,相依相守。
2:大李學術之風采
千古江山,英雄有覓,風流不曾被雨打風吹去。今有大李為破解生命科學之謎作出重大貢獻,率領團隊一舉躋身國際學術最前沿;又有老王變普通技術為完美藝術,走出一條從職高生到焊接大師的“大國工匠”之路;還有小劉用相機帶人們體驗生命光影,品味大千世界。我不禁感慨: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老王於平凡中彰顯著不平凡,這種風采值得我們追求;小劉用生命去感受世界的美,這種風采亦值得讚揚;但我更覺得,大李篤學敏思,矢志創新,將個人成就與國家利益緊密結合,在實現個人價值的同時,帶動國家學術的向前邁進。這種篤學創新的學術風采更值得我敬佩,也更值得整個社會去褒揚和追求。
篤學。當下我們少了“板凳需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的學者,卻多了“意粗氣躁,一事無成”的懶人;我們少了“博學篤志,不問功名”的求學者,卻多了“汲汲於名利,慼慼於富貴”的世俗人;我們少了埋頭苦幹,潛心於學術的價值追求,卻多了急功近利,金錢至上的浮躁之風。在人們精神日甘墮落,社會風氣日趨奢靡的今天,大李篤學的精神更顯彌足珍貴。幸而,我們有樑思成潛心於學術,專心寫出《營造法式》;我們有季羨林於牛棚中仍能篤志研學,寫下《牛棚雜憶》;我們還有大李身體力行,篤學敏思,為當代治學環境又注入一股清風——此等篤學風采,值得我們追求!
創新。創新是一個國家和民族進步的生命和靈魂,創新能力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因素。但當下市場上山寨抄襲大行其道,創新成果得不到保護,創新精神難以得到肯定和讚揚。文憑***,論文抄襲,學術領域創新能力弱的種種問題充斥著我們的眼球,引起我們憂慮和深思。而大李矢志創新,為破解生命科學之謎作出重大貢獻,率領團隊一舉躋身國際學術最前沿,這無疑為學術創新環境注入新活力。大李,以其獨有的矢志創新風采,感染者全社會的學者,洗滌著學術風氣!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狄更斯感慨道。我們的社會有著浮躁奢華之風,還有著太多投機取巧的現象;但我們更有如大李般擁有篤學創新風采的學者,不斷為這個國家,這個社會注入一股股清流!
“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大師?”錢學森憂慮地詢問******。這句話對我們是很大的刺痛,也是很大的鞭策。而對大李風采的追求,就是對篤志創新治學品質的肯定。這樣,我們在治學之路上便不會迷茫,我們的國家才充滿了活力與希望!
篤學創新,最具風采,大李——當之無愧!
3:考試,讓我歡喜讓我憂
又到六月考試季。考試又成了很多學生的噩夢。分數讓我們或喜或怒,時哀時樂。可是喜和樂能被多少學生擁有呢?擁有的時間又能有多長呢?即使了,一時快樂,但是也抵不了長時間的擔憂。因此我最討厭分數,畏懼考試。
每到考試時我就手忙腳亂。考試前一天,心裡下著小雨,憂慮像一張網,牢牢地束縛著我;考試時,或風平浪靜,或笑逐顏開,或一籌莫展;一旦考砸了,心中宛如暴雨即將來臨,陰沉得怕人。考試卷上一個個鮮紅的大叉,就像一把把沾著殷紅鮮血的小刀,讓我痛苦不堪。我不明白:老師曾無數次告訴我們考試只是為了檢驗我們學習的情況,以便及時查漏補缺,可是為什麼分數卻成了我們最大的負擔?
分數到底是什麼?在家長的眼裡,它代表了榮譽、面子。每次坐在一起談論孩子的成績,家長可以驕傲地向周圍人炫耀“我的孩子得了第一名”“我的孩子又考了一百分”。可是你們在說這些話的時候,有沒有想過你們的孩子為此付出了多少?每次回家,除了要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還要看你們買來的課外書、複習資料,每天都苦讀到深夜。時間長了,很多人都戴上了眼鏡。即使這樣刻苦地學習,分數還是壓得他們喘不過氣。面對即將到來的考試,憂心忡忡,生怕考得不好;了,又擔心下一次被別人超越;考差了,自己羞愧萬分,深感無顏見江東父老。
分數給我的壓力也很大。我記得有一次單元測驗,我破天荒只拿到了63分。老師同學或嚴厲,或驚異,或惋惜,或不屑的目光壓得我抬不起頭,恨不得找個地洞鑽了。終於放學了,我忐忑不安地回到了家。爸爸微笑著問:“纖纖,考了多少分啊?”我低著頭,小聲地說:“63。”慈愛的父親不見了。父親一邊打著手勢,一邊對我咆哮:“你怎麼回事?居然只有63分?退步這麼大,你每天到底在幹什麼?”我嚇壞了,不敢回答爸爸的責問,只是躲在一角默默流淚。此時,我是多麼痛恨考試,痛恨分數啊!
考試原本只是為了測試學生的學習情況,讓學生自己和老師及時發現問題,進行改進。可是殘酷的分數成了學生沉重的負擔,讓他們成為考試的籠中鳥。分數啊分數,你左右了我的喜怒哀樂,給我帶來了沉甸甸的負擔,你說我該拿你怎麼辦啊?如果分數不是那麼重要該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