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學習有感
心理健康教育在現代社會的教育中越來越重要,師生心理交融的基礎是感性的交情,也是愛的投入。本文是小編整理的,僅供參考。
篇1
來到新曉掰指算算已有兩個年頭了,本學期中我校建立了“陽光心語室”,我光榮的成為了心語室的一位志願者,孩子們心中的“知心姐姐”。這意味著,今後對老師的要求不僅是要完成“傳道、授業、解惑”的任務,而且應當成為一個合格的心理輔導員,承擔起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務。從此以後對一些心理學的知識不由的留心注意起來了。
我們的宗旨是為學生在校期間的心理適應與發展提供心理輔導服務,使學生能適應學習、生活、人際關係環境,認識和發揮自身優勢,緩解情緒困擾,消除心理危機,增強自信心和克服困難的能力。特別是我們學校的寄宿生,在校時間長,家庭生活環境複雜。造成了很多孩子心理的危機和困惑。
在此過程中,我們也收到了很多同學的來信,針對孩子們的問題我們進行了分類回信,最大程度的給予了心靈的幫助。
本學期3月26日,我很榮幸的同李主任參加了太原市中小學心理教育教學的年會,聽了名師們的示範課。下面是我對此次活動的一些感想和大家來分享交流。對我影響最深刻的是那節由尖草坪一中朱洪傑老師講的“嘮叨、暴躁的表現”課堂中圍繞學生在家都發生多被父母嘮叨的事情,在這過程中孩子是如何應對的?為什麼會造成家長嘮叨以至於暴躁的表現呢?老師設計了這麼幾個大問題來進行的。其中又在小環節中有一個特別精彩的部分讓我至今難忘,學生經過討論老師提出的在傢什麼時候會讓家長嘮叨發脾氣,以情景模擬的形式變現的淋漓盡致。當時場下也是掌聲不斷啊!這足以證明學生是能夠理解體會到家長的心理角度的。在此老師也進行了總結分析:1、現在都是獨生子女,家長的期望值過高;2、父母的工作壓力大;後面又通過播放老師對家長的一次採訪錄音,學生在課堂中聽到了家長的心聲。家長對孩子嘮叨、發脾氣的那份無奈;家長擔心孩子的理由。學生通過課件上的父母是如何為自己的孩子時,那份真摯的愛時,聯絡實際你又是如何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感恩父母的?能為父母做些什麼?要求眼前就能做到的,要具體,有可行性。這時孩子們動手寫出了自己的行動計劃。在課後老師還留了作業,那就是“給父母的一份信”。學會用感恩的心去感恩父母用實際行動來感恩父母。課後的總結那就是:讓學生理解父母,讓父母理解學生,讓理解搭起孩子與父母的橋樑。
那麼具體自己的工作中又該怎麼做呢?自己也在不斷的查詢資料尋求解決的方法和途徑。以下是自己的一些片面見解僅供參考。希望也能讓老師們進行嘗試和體會。
一、創設和諧、宜人的教育教學物質環境。
給孩子一片空氣,讓他們自由呼吸;給孩子一塊綠地,讓他們栽花種草;給孩子一片繪畫壁,讓孩子自由描繪;順孩子之天性,讓他們快樂的成長。
創設優美、安全、舒適的物質環境。教室是小學生主要的活動空間,我們力爭使室內寬敞明亮,溫馨舒適。所佈置的內容隨著教育目標、季節變化而變化。整潔優美的物質環境喚起了小學生對生活的熱愛,陶冶了小學生情操,充實了小學生生活,激發了小學生的求知慾,培養了小學生的探索精神與生活情趣。
二、創設民主、和諧的教育教學精神環境。
校園的教育教學精神環境是指校園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及校園校風、氛圍等,它包括小學生生活、學習和遊戲的人文因素和活動空間。
心理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對認知與情感的關係,作了這樣一個生動而貼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個土地上。”反過來講,如果離開“情感”這塊“肥沃的土地”,也就結不出“良好的發展”的果實。
1、平等相待學生,跨越陳舊的“代溝”。
在課程改革環境下,要求教師轉變心態,改變以往居高臨下的權威態度,以親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諧的口吻與學生交流,縮短師生間的“心距”。學生在這樣一個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為得到鼓勵、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圍中,就能盡情釋放自己潛在的創造能量,毫無顧慮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問,首先就是創設和諧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
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是高質量教學的有力保證。心理學研究表明:和諧、愉悅的氛圍有助於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而緊張、冷漠的氣氛會大大抑制學生學習的熱情。如何減輕消除學生學習上的心理壓力,培養學生對學習的一種良好心態?教學中,教師要扮演好一名引導者、組織者、協作者的角色,創造最佳的心理氛圍,使學生情感得到體驗,心靈得到溝通,理念得到認同,情緒得到調節,行為得到訓練,讓學生充分地展示自我,從而使學生能學得懂、學得好、學得輕鬆。這樣不僅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信心和勇氣,而且培養了學生相互協作,共同探究的精神。當學生的思維、情趣、愛好都有了張揚的空間時,就會走進老師和老師攀談併成為朋友,為學生的心理能夠健全發展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2、師生真誠相對,理解鑄就成長。
在人際交往中,真誠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別人,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作為教師,在學生面前必須表現一個真實的自我,用真誠的愛去對待每位學生,才能使學生感到真實、可信。蒙臺梭利說:“教師不僅是一個教師,還是一個心理學家,因為他要指導兒童的生活和心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許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訴我們:不理解何來教育。我們只有通過各種途徑,深入地理解我們的學生,才能達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作為一名老師,一名心理輔導員,如果不理解兒童的心理情感,不與他們真誠的相處,他是難以順利開展工作的。
現代的教育觀認為,教師不應該是教育的主宰,不應該再有權威不可侵犯的思想。命令、強迫的教育方式其實是把軟刀子,不但否定了學生的權利和尊嚴,導致學生的心理障礙,而且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放下架子,努力創設寬鬆、和諧的氛圍,以朋友的身份與學生交流,用真誠換真誠,讓學生切實感覺到你是他的朋友,你才能深入他們的內心世界,才能使他們從心裡接受你善意的意見與建議。
3、傾注真心真愛,促進感情內化。
師生心理交融的基礎是感性的交情,也是愛的投入。教師應重視那些存在各種缺點的學生,多關心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因為這些學生常常由於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壓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較孤僻,心理也比較脆弱。當學生遇到不順心的事時,就會產生不良情緒,並對學習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如何讓這種消極的影響降到最小?我認為教師應深入瞭解學生,善於與學生溝通,進行談心、交流,進而開導學生,傾聽學生的內心情感,感知學生的內心世界,以老師真誠的愛去關心、呵護每個學生,讓學生的心靈得以寄託,讓學生的情感得到傾訴,精神得到依靠。當學生需要關心、幫助時,老師應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幫助學生,使學生幼小的心靈得到鼓舞,讓學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篇2
一、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表現
小學生正處於身體快速發育時期,要讓他們健康地成長。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而且是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上的美好狀態或安全安寧。我們知道心理上的健康對一個健康的人來說是多麼的重要,尤其是正處在發育黃金期的小學生。他們的認識情感和意志等心理上的種種矛盾、困惑和鬥爭,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調節,就會產生這樣那樣的心理偏差和問題。
以下的這份調查資料表明了我們小學生的學習心理、交際、情緒的基本情況良好,但是也有一部分學生學習動機扭曲,成就需要低、冷漠孤僻、情感封鎖。
㈠學習習慣、興趣方面、學習動機扭曲,成就需要低的心理行為現狀
統計表明,學生學習目的不夠明確,中段有41%,高段有29%的小學生學習主動性不夠,動機扭曲,因此相當部分學習積極性不高。體現在課堂回答問題上,高段60%會主動回答,積極思考,但相當部分的同學處於被動狀態,中段有76%會主動回答,積極性相對要高。對於老師佈置作業能認真完成的高段有69%,中段85%,高段學生的學生主動性、積極性有顯著差異,高段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態應引起重視。
㈡不良情緒
調查發現,學生在校情緒不良,特別是高段,感到有點煩和不愉快的高達41%,低年級也有10%的學生每天上學心情煩悶,不愉快。這是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值得教育工作者們探究其原因,以便改善教育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走出不愉快,保持旺盛的精力來進行愉快地學習生活。
㈢孤僻、交往情感封鎖
根據統計,30%-40%的學生與同齡人在一起未感到快樂,其中12%的學生感到不合群、孤獨,甚至有2%的中段學生感到自卑,顯示出有少數小學生存在孤僻心理。孤僻是心理上的障礙,是不利於小學生健康的形成,應引起學校和家長的重視。
二、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小學生心理現狀令人擔憂,年段不同,存在的心理問題也有一定的差異,進一步研究分析表明學生心理問題的產生有其內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造成這些狀況的主要因素有:
㈠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
⒈家長的教養方式
父母的教養方式可以分為四種:專斷型、放任型、權威型、民主型。這四種教養方式對學生個性和心理健康的影響具有不同作用。專斷型的方式常使子女產生不良情緒,並且具有畏縮,不信任人的個性缺陷;放任型教養方式培養出來的子女具有放任的色彩,生活沒有樂趣、悲觀失望、低觸,個性不成熟,達不到同齡人的正常發展水平;權威型的教養方式使子女獲得足夠的自我安全感,自立自信,有探索精神並心滿意足,民主型的教養方式使子女有較強的獨立性和個性意識、善於與人交往和取悅他人。
⒉父母期望
父母的要求和期望對孩子的影響也很大。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過高是造成現代小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之一。由於現代經濟發展很快,知識更新更是日新月異,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被歷史淘汰,被社會遺棄,所以拼命給予施加壓力,使得幼小的心靈上承受了過重的負擔,以致心理健康出現危機。如果沒有及時發現,這種危機到達一定程度便會爆發出來,會出現如逃學、自殺、自閉症等等。
⒊父母關係
在眾多的家庭因素中,父母間的不和諧關係對小學生心理健康產生極大的不良影響。首先他的需要就無法滿足,如果伴隨父母的大吵大鬧,會讓小孩子長期處於恐懼中,同時他們還會受到同學的攻擊、欺負,使其心中創傷比較大。
長期處在這樣的環境中還會導致他們對生活、學習失去興趣,常會有不良情緒出現,也容易出現牴觸心理。有時會對父母產生怨恨,嚴重的會離家出走。
⒋父母的榜樣作用
家庭成員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成長起著潛移默化的示範作用。家長自身的不良行為舉止、思想品質對孩子具有嚴重危害。小孩子的一個特點就是愛模仿,由於小孩子辨別是非能力不強,而且小孩子對父母是信任的,也便會接受父母的行為舉止,思維方式,導致孩子從小就養成壞習慣,也就更容易在長大後走上不良的道路。
㈡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學校因素
⒈教師的素質
教師的教育方法不當或學校管理不當,也是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一個。有些老師缺乏對學生的愛心、耐心。在學生由於種種原因已造成成績不良的情況下,教師不去給予關愛、體貼,反而拿話諷刺、挖苦學生,使學生對學習更加恐懼、厭煩。
⒉學校環境
學校的環境一個是指學校的衛生情況,學校所處的位置以及學校的設施條件,這些因素對學生的影響雖然不大,但也不容忽視,更重要的環境乃是班級裡的心理環境,一個沒有相互理解,同學都是自私自利,沒有友好、愉快、和諧、尊重、信任的心理環境是不會有好的健康的同學的。
㈢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社會因素
⒈社會環境
這裡的社會環境是指一定社會的文化背景、社會意識形態和人們的習慣行為準則。對小學生的影響主要是通過有形無形的資訊傳播,有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如報刊、電視、廣告等。這些影響是潛移默化的,而且影響力很大。
⒉社會風氣
對於小學生而言,社會風氣對他們的影響會比較大。由於小學生自身的心智還沒成熟、判斷能力比較差,對於好壞的選擇比較弱,所以要社會工作有一個好風氣,以避免學生有學壞的機會。當然好的社會風氣對小孩子的成長是有利的。
三、基於現狀,學校、家庭採取的對策
基於現狀,學校應做的是:
⒈全面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
首先我們要明確什麼是心理健康教育。所謂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據心理活動的規律,採用各種措施和方法,以維護個體的心理健康及培養良好心理健康素質。 接下來就是我們怎麼去落實的問題。首先得有個目標,這個目標是什麼?就是讓每個學生不僅身體健康,心理也要健康,即使不能學業有成,全能全才,但是,希望每個同學都能對自己有個正確的定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
⒉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加強教師的心理健康
要辦好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兩個比較關鍵的條件,一是學校對於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重度,還有一個就是教師的業務水平。作為輔導小學生心理健康的老師尤其自身要有健康的心理。不光是這些心理輔導老師,其餘的任課其實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與學生接觸比較多的其實是他們的班主任及任課老師,這樣也就遷移涉到一個問題,就是要求學校裡的每個教師都應有一個健康的、積極向上的心境,原因就是教師的示範作用要做好才不致學生學環。有這麼一個好環境,也能促進學生向更健康方向成長。
基於現狀,家庭應做的是:
⒈加強家長的自身修養
家長自身的素質,本是就是一種教育因素。對子女影響極大。它起著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作用。中國有句俗話說:“老子偷瓜盜果,兒子殺人放火。”這是說,家長身上的小毛病,可以影兒子陷入大的罪惡。因此,有人說:“課子課孫先課已”“打鐵先得自身硬。”這都是告誡做父母的要特別注重加強自身修養提高自己的素質。
教育子女的能力包括三點:①有了解子女的能力。②要有分析問題的能力。③要有處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⒉增強的義務感
有的家長說,我們工作忙,任務重,沒有時間教育子女;但是,時間是可以擠出來的,教育子女的機會總是有的,關鍵是我們有沒有教育子女的強烈的義務感和責任心。
有的家長,子女能不能成才,隨他們的便。年老退休我們有退休金,又不打算依靠他們,學成什麼樣算什麼樣,只要不把犯法就行。這種思想要不得,我們必須明白,這種義務不是以獲得某種利益為前提,而是以或多或少地犧牲自己的利益為前提。 不管將來能不能得到子女的好處,也不管是否打算依靠子女,都必須無條件地擔負起培養教育子女的義務。
有的做父母的,夫妻關係不好,鬧離婚,不顧子女的生活和教育。這是一種不負責的表現。
總之,我們必須清楚,家庭對孩子影響極大,對於思想品德的形成,作用極大,甚至可以說是起著“型塑”的作用。它的作用是其他教育所不能替代的。
篇3
心理健康教育在現代社會的教育中越來越重要。如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開展成功與否,是學校教育的重要一環,下面就我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幾點心得:
一、抓認識提高,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社會日新月異的急速發展和變革,各種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學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由於青少年學生正值成長髮展過程中,缺乏科學的辨別能力和社會實踐經驗,加上小學生的獨立意識較差,所以小學生很少易發生心理行為偏差。近年來,小學生常出現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為,究其原因,我們不難發現,他們存在心理偏差,是由於在學習和生活中碰到問題和困難時,缺乏解決矛盾,應對挫折和處理危機的能力。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對此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數而不管學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們要培養的是人才而不是廢才,更不是害群之馬,因此,我們全校上下形成共識:要下足功夫,正視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學生的健康發展,健全他們的人格,為21世紀培養合格的人才。
二、抓學科滲透,紮實推進心理健康教育。
課堂是學校進行教育活動的主要場所,課堂教學不僅是科學知識傳授的過程,也是學生心理髮展的過程。我們嚴格按照上級要求,開設上好心理健康課的同時,要求教師在各科備課時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課,抓好心理疏導的教育;語文課,以教材中大量的優秀文字形象,從這些人物身上體會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質;數學課中研究重點是觀察、注意、思維、記憶等心理活動;英語課則要求創設寬鬆、和諧的課堂氣氛,增強學生學習信心,使之敢於表現自我,增強學生群體交往意識,發展能力和個性;音樂、美術等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體驗,給人以美的薰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學科教學過程中滲透有關的知識,可以使學生處處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且作為教育的主體,教師不僅在知識上影響著學生,而且教師的人格也會在教學的師生互動過程中起潛移默化的作用,這就構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
三、抓課題研究,從細處著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探索了一系列針對小學生的關愛教育的內容及途徑,探索並形成了優化學生情感體驗、人格發展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在教師以身示範下,對小學生開展“關愛自己、關愛他人、關愛社會”三個方面的教育。通過開展主題活動,抓陶冶、抓體驗、抓滲透等展開教育,我們明顯感覺到學生的心理素質、道德情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優化。在校內、班級中師生之間、同學之間互相關愛、團結幫助蔚然成風,在各種學習活動中,學生合群,積極參與,團結協作,自尊自信,創新精神等得以充分體現。在家中,社會上,學生都能從小事做起主動關心、愛護、幫助他人,富有同情心。多次主題隊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受到教育的同時,自身的能力不斷得到提高,心理素質明顯加強。
四、抓家庭教育,引導學生家長關心子女的心理健康。
由於學生家長與學生固有的血緣關係,感情和倫理道德上的內在聯絡,家庭教育直接影響著學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學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種力量。父母在關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時,還應關心他們的心理健康。有些父母認為孩子長得壯,不生病就是健康,這是不全面的認識。事實上,有一些青少年身上存在心理障礙,如說謊、無理取鬧、妒忌、自卑、不合群等行為。然而,認識的片面性,不少家長對於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夠重視,甚至採取違背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這是不利於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的,在發現他們心理有缺陷時我們就及時與家長聯絡做到及時矯正,並在學校上對家長開展如何對子女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講座,引導家長科學地教育孩子,從而培養孩子關心社會、關心他人,培養他們的責任感、獨立性和自制力,養成樂觀進取的精神。
總之,要使學生的心理得以健康發展,學校及教育工作者必須掌握好心理知識,遵循學生心理髮展的規律,在實踐中靈活運用心理教育規律,探索學生的心理髮展,總結心理教育的經驗,與家庭、社會緊密聯絡,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學習有感
- 言過其實的典故
- 全國駕考科目四試題及答案
- 徐姓女寶寶取名的方法有哪些
- 幽默風趣婚禮主持詞精選範文
- 惜時名言名句
- 軍訓霸氣押韻口號
- 懷孕初期能吃什麼蔬菜
- 事業單位公共基礎知識考試真題
- 電腦顯示器頻繁黑屏怎麼解決
- 關於西方國家的各種禮儀
- 高考生物選擇題答題技巧_高考生物選擇題秒殺法
- 望梅止渴的歷史典故大全
- 杜賓犬多少錢一隻杜賓犬的餵食要點
- 牛人教你如何規避網申被騙
- 一次性筷子創意手工製作飛機模型圖解教程
- 杭州創業投資開什麼店
- 女人腎虛腰疼吃什麼
- 顧影自憐是什麼意思及其造句
- 腿部運動減肥的方法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