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學習方法

  學生適合的學習方法有哪些?學習方法就是開啟提高學習成績大門的鑰匙,有了好的學習方法不愁成績提不高,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高中好的學習方法的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高中好的學習方法

  ● 高一

  學科特點

  高中的學習深度和難度較初中上升到新的臺階,跨度很大,很多學生都是上課能聽懂,課後作業也認真完成了,結果成績不理想,很多學生甚至出現了不及格的情況,這個時候家長和孩子都很困惑,其實症結就在於學生的知識牽引能力差,綜合學習能力急需要提高。

  高一關鍵詞:“難”

  從初中到高中是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高中整體呈現知識量增大、理論性增強、系統性增強、綜合性增強、能力要求增加的“5增”趨勢;而高一又是數學、物理、化學學科難點最集中的年級,所以對大多數學生來說,初三到高一不是個“坡兒”,而是個“坎兒”,必須要“跳”才能完成這個質變的過程。

  高一最重要的事

  1、重視高一、成就高考

  高一是整個高中階段的開始,抓住高一,讓自己一開始就能佔據領先位置,對學生高中階段的發展至關重要,多年的高考經驗顯示:對高一的重視程度和3年後的高考成績成正比關係,要想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一定要從高一抓起!

  2、發現漏洞、及時彌補

  高中學習比較緊張,發現漏洞千萬不要以太忙、太累為由任其發展,因為知識之間是有內在聯絡的,漏洞不補,會影響其他知識的學習和綜合應用,並且積累得太多,會覺得無從下手,只好放棄,給高考造成很大的損失!

  3、成績波動、正確看待

  高一學習成績波動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一般來說,只要適應了高中老師的講課方式、掌握了高中知識的學習方法,成績都會逐步上升並且趨於穩定的。因為成績的暫時下降而失去自信或對某個學科失去興趣,是得不償失的。

  ● 高二

  高二關鍵詞:“分化”

  高二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年級,一方面已經適應高中的學習生活,另一方面緊張的高三還沒有來臨,所以心裡上比較輕鬆;同時,高二還要面對多個科目的會考,會分散高考科目的注意力;另外,很多朋友理解上有誤區:高二先輕鬆一下,要不高三就沒有輕鬆的時候了。這種想法非常錯誤,結果就是高二輕鬆了,到高三也緊張不起來。以上各種因素綜合起來,造成了嚴重的分化,一些學生到高三再想努力的時候,發現為時已晚!

  高二最重要的事

  1、均衡發展

  高考可錄取依據是總成績,只要沒有嚴重偏科,即便是各科都成績平平,在高考中也能取得一個不錯的成績。如果在高三衝刺中還能夠部分學科有所突破,就會考得非常理想,所以均衡發展是取得高考好成績的基礎。

  2、提前備考

  高考考的是整個高中三年的知識,而不只是高三的知識。不要認為高考就是高三的事情,其實每個階段都是在備考,都是在為高考打基礎,高二尤其如此。

  3、強化基礎

  高一的很多知識是在以後的學習中必須要用到的基礎知識,所以如果發現高一的部分知識沒有完全掌握,千萬不能等到高三複習的時候再去解決,要儘快補上,使自己高二高三的學習更加順暢。

  ● 高三

  高三關鍵詞:“衝刺”

  步入高三,就像戰場上吹響了衝鋒號,從這一刻起,需要全力衝刺——心無旁騖、全力以赴、堅持不懈、決不放棄!不管自己的水平如何,不論自己的能力怎麼樣,最關鍵的是你衝刺了嗎?

  高三最重要的事情

  1、目標明確

  明確高考目標,同時分析自己的程度,明確差距。對目標學校的情況初步瞭解***包括歷年招生情況對比,有無加分限制***。如果沒有合理地定位自己,是無法形成科學規劃的。

  2、恰當選擇

  對於高三的學生來說,選擇課外輔導是必不可少的,老師的引導和點撥可以讓你進步得更快,但是課外輔導的形式很多,如:線上課程、班級輔導、串講課程、一對一輔導等,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適得學習模式,才能用時最短、效果最好。

  3、重視一輪複習

  一輪複習是最全面、最系統的,也是大多數學生最認真、最有成效的。在第一輪複習時,不投機、不偏頗、不耍小聰明,才能收穫最大。

  4、調整心態

  高三,沒完沒了地做題、沒完沒了地考試,還有家長和老師沒完沒了地嘮叨,加上自己給自己的壓力,很容易有急躁、鬱悶、迷茫、懈怠等情緒。這個時候如果能夠及時調整,讓心態迴歸到正確軌道上,就是往高考成功的道路上前進了巨大的一步;但若任這種心態蔓延,就會成為你高考成功路上難以逾越的障礙。

  探討中學生學習方法

  學習缺少科學性

  部分同學上課不認真記筆記,課後不能及時鞏固、複習;忙於應付作業,對知識不求甚解。

  忽視基礎

  有些“自我感覺良好”的學生,常輕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學習與訓練,經常是知道怎麼做就算了,而不去認真演算書寫,反而對難題很感興趣,以顯示自己的“水平” ,好高騖遠,重“ 量” 輕“ 質沒有堅實的基礎和基本功” ,到考試時取得不了高分。

  忽視作業或練習

  缺乏對問題的深入思考,有時練習冊上的答案由於印刷錯誤,孩子們作業做完後核對答案時不相信自己的結論,把自己的答案一劃,把錯誤答案抄上;書寫規範性差。

  考試出錯率高

  一種是一時想不出怎麼做,事後會做,臨場狀態不好;第二種是表面上會做,但由於審題不仔細,對概念理解不清,計算不準確;第三種是時間不夠,解題速度慢,平時做題習慣不好,不講速度;第四種是根本做不出來,基本功不行,更欠缺融會貫通能力。

  小學生學習方法

  1、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

  因為只有深刻理解了的知識才能真正記牢。

  心理學研究表明:以理解為基礎的記憶,效 果大大優於機械記憶。

  什麼叫理解?

  理解就是把要學的新知識與自己頭腦中已有的舊知識聯絡起來,從而產生對新知識的內在意義的認識。譬如我們看到一組數字1919。05。04, 一下子就與我們頭腦裡已有的關於“五四運動”的知識聯絡起來,這時的一串數字就不是抽象的數字,而是一段特定的歷史。通過這種聯絡,我們就會牢牢記住這串 數字。

  應考複習中有很多東西需要我們記憶,讓我們深刻理解它們,準確記憶它們。

  2、要有任務意識,

  因為適當的壓力可以避免隨意性並強化複習效果。在一天中大腦最清醒,思維最活躍的時候,複習記憶那些較抽象、較艱澀的知識,而且加大容量;在比較疲倦,精力不夠好的情況下就要適當減少任務。任務一旦確定後,就要集中精力,強化注意,活躍大腦,保證完成任務。許多同學實踐證明,集中注意讀兩遍遠遠勝過隨隨便便讀十遍。

  3、要及時複習,

  因為遺忘的規律是先快後慢。一般有四種方式:

  ***1***過電影複習法,也叫嘗試回憶法。當天晚自習或睡覺前,將老師講過的知識要點、重要細節、關鍵步驟、主要方法,按照講課的先後順序再現一遍。這種方法實際上是在自己檢查自己,逼著自己進行思維活動。好處至少可以表現為以下四個方面:

  ①可以檢查課堂學習的效果。在 嘗試回憶的過程中,如果能夠正確回憶出課堂學習的全部或大部分內容,這就可以證明自己的預習和課堂 學習的效果是好的。為了正確地檢驗自己的預習和課堂學習的效果,在開始嘗試回憶時,最好先不要看書或聽課筆記,等到想不出來的時候再看書或聽課筆記。為了 加深記憶,還可以一邊想一邊把主要的內容寫出來。這樣效果會更好。

  ②可以提高記憶能力。由於嘗試回憶是一種積極的思維活動,它可以把自己學過的知識,在尚未進入遺忘狀態之前,就在頭腦裡再現了一遍,這當然有利於記憶的保持。

  ③可以提高閱讀和整理筆記的積極性。通 過嘗試回憶,把課堂學習的內容在腦子裡再過一遍,記住的往往是自己已經懂得的,沒有記住的 正是自己沒有掌握的,這說明記憶恰好是對學習效果的檢查。對於那些想不出來的學習內容,自然就會急著去看或查詢筆記。這樣,就激發了看書和整理筆記的積極 性,並自覺地將忘記的內容作為複習的重點,使得複習有針對性。

  ④可以培養思維的能力。嘗試回憶時會反省思維的過程,還要概括課堂學習的內容。而一旦想不出來,還要千方百計地尋找回憶的線索,這無疑是在做“記憶體操”。因此,一個經常嘗試回憶的學生,不僅記憶能力會有所提高,而且思維的能力也會得到一定的提高。

  ***2***認真讀書法。在複習的過程中,完成了回憶的步驟以後,便要開始認真讀書。當然,這時候的讀書與預習和課堂學習時的讀書是不一樣的,它是在預習和課堂學習基礎上進行的。因此,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①讀書和思考相結合。所謂讀書和思考相結合,是指不僅要在讀書的過程中認認真真讀,對基本概念、基礎知識的內容絕對不馬虎,而且還要邊讀邊思考,要多想想在回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思考內在聯絡,更要思考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②要重點突出。複習中的讀書,要有重點要細讀和思考。對於已經記住和理解的部分可以不必再花費很多時間,而把時間集中在回憶不起來和印象模糊的內容上面。在讀書的時候,不妨邊讀邊劃。

  ③重在精讀、熟讀。對 於課本中的一些重要內容,必須做到精讀和熟讀。至於一些關鍵的章節和定義、定理和定律等內容,還要在精讀、 熟讀的基礎上,將其背出來。④適當看一些參考書。在複習的過程中,適當地看一些參考書還是很有必要的。看參考書當然是在複習好課本內容的基礎上進行的,而 且是結合課本的內容去讀參考書的內容。

  ***3***整理筆記法。在複習過程中的整理筆記,是指要把預 習、課堂學習和複習等學習過程中所記的筆記串聯起來進行一定的加工和整 理,使其成為一份經過加工和提煉的複習資料。整理筆記的過程往往是一個知識深化、簡化的過程。所以,它要求索引清楚,中心突出,內容精練,最好還有自己的 獨到見解。這樣,可以使這份經過加工整理後的筆記成為階段複習和重要考試前複習的得力助手。

  ***4***探索和發現法。復 習的內容不能僅僅侷限於重複課本的內容,而應該在複習舊知識的基礎上不斷地進行探索和有所發現。所謂“溫 故而知新”也就是這個道理。要在複習的過程中進行探索,最根本的辦法就是“質疑”,也就是提出問題。對於知識,不僅要懂“是什麼”的問題,而且還要懂得 “為什麼”的問題。

  4、應化整為零、分散複習

  因為我們的短時記憶容量很有限。心理學研究表明,我 們的短時記憶只能容納7±2個專案,一個專案構成 一個知識組塊,我們頭腦裡的知識組塊容量越大,我們記憶的知識就越多。一般地說,頭腦中數字知識越多的人記憶數字的能力越強,數理化公式記得越多者,記新 的數理化公式越容易,古文背得多的人記憶古文能力越強,外語單詞記得多的人記憶外語單詞越容易。廣背博記的人往往記憶力超群。怎樣才能廣背博記呢?最好的 效果是分散複習材料和複習時間。例如集中複習1小時不如把這1小時分成幾次使用好,假如白天學習了50個單詞或一段古文,與其晚上集中1小時複習,不如把 它分成晚上覆習30分鐘,第二天覆習15分鐘,第四天覆習10分鐘,一週後複習5分鐘。這樣既針對了遺忘規律,又降低了大腦因時間過長而形成的抑制,還強 化了記憶。分散複習材料也是如此。一篇文章整記不如分段記憶。一次記50個單詞,不如分兩次三次記憶。值得一提的是,採用分散記憶的方法要巧妙安排時間, 複習時重複的次數越多,間隔的時間就應越長,每次複習的時間應逐次縮短。

  5、應交叉複習,

  因為同一型別知識的單調重複容易降低效率。心理學研究說明,將兩種同類材料放在一起復習容易產生互相干擾;將兩種不同材料放在一起復習,會產生新異刺激,這種刺激可促使大腦細胞十分活躍,從而增強記憶效果。複習時應該文理交叉,長短結合,不要抓住一點不及其餘。

  6、要多感官協同複習,

  因為單聲道總不如立體聲。心 理學家做過一個有名的實驗。要求三組學生記住10幅畫的內容,第一組只聽別人 說畫上的內容,第二組只看畫上的內容,第三組邊聽邊看。結果第一組記住60%,第二組記住70%,第三組記住89%。這個實驗說明,多種感官協同作用於一 個物件效果最佳。只看不讀,不如既看且讀;既看且讀不如看讀寫結合。俗話說“好記性不入爛筆頭”,就是這個道理。

  7、可多形式多方法複習,

  因為複習也會因人而異,決不能生搬硬套。我比較推崇趣味聯想法,爭論法,問答法,縱橫聯絡法,對比法。這些都是很多成功人士的經驗,希望能對同學們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