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的演講才是一個好的演講

  如果本來要去聽一個演講,聽了一兩句話就想去做別的事情,那這篇演講一定不是一篇成功的演講。如果你此刻在做別的事情,當你聽到了那個聲音時,你就不由自主的把注意力移到了這個演講上面,那這個演講就成功了一半。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於,歡迎借鑑參考。

  1.全程不卡頓

  這個意思並不是說要把稿子背得特別熟練,而是你把你要說的話的脈絡理清楚,上臺的時候就算緊張也要保證不冷場,嘴裡始終是說著話的。

  2.情緒飽滿,可以打動人

  這也就是說你的語言要有一定的積極度,不要給人一種你都不想說的感覺,那別人肯定也不想聽。情緒該高昂的時候高昂,該低沉時低沉。要有起伏感,不要全程平淡。

  3.演講兩個字:“演”和“講”

  “演”字告訴我們要有動作和表情。並且儘可能的生動形象,不能只是乾巴巴的說,是一定要有手語或肢體的表達或是表情的變化。其實有時候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當你自己的情緒代入時,這些也就差不多了。

  “講”字,講是什麼,就是要給人一種講述的感覺,也就是交流感。語言不要過於高大上,儘量的通俗易懂。不要給人距離感,不能像朗誦靠近,什麼是朗誦我想大家都知道。有的演講者過於追求情感的表達,用力過猛,如果整篇都是情緒超級飽滿,每個字都想表現出感情,這樣就會像朗誦,同樣也就會失去講話的感覺。

  按照TED演講的速度,基本上一分鐘是300字左右,甚至更快,一場分享下來,要說很多字,如果沒有好好準備,恐怕你只能站著臺上望著聽眾,大腦一片空白,溼了褲子;或許你有老羅一樣單口相聲的機智,池子一樣的段子,但即便如此,也很難撐起1個小時的分享。

  所以對比起其他的需要瞬間技擊的說話方式,演講你需要做的就是好好準備,也只有這樣你才能好好演講。

  演講被排在世界最難的事情之一,排在死亡之前,就可見如此,但正如像其他的事情一樣,演講也沒有什麼那麼可怕,只要你遵循如下三點進行準備。

  第一,故事。

  第二,邏輯。

  第三,練習。

  關於故事

  如何講好一個故事大家可以參考《故事》這本書,這書是美國編劇協會和電影協會制定的書目,是那些學院派學生必須讀的書籍之一,就是告訴你如何講一個好故事。

  當然如果你的故事是自己的親身經歷,那更會自然,栩栩如生。為什麼自己的故事更能打動人,那是因為它會引起共鳴,讓人感同身受,這樣便營造了一個場景,有了心理的投射,從而會產生代入感。

  關於邏輯

  邏輯重要的地方,就是讓人可以知道你所云何事,為何如此,每一個PPT背後的觀點是什麼,你想傳達什麼觀點,承轉啟合,一氣呵成。其實類似於小時候我們寫的作文,總分總,分總分,時間線,地點線,此類的書籍很多,大家可以自行翻閱。

  基本上可以按照是什麼?為什麼?如何做的方式進行邏輯線的構成,也就是What、Why、How,這是一個經典的認知邏輯法則,讓人們從陌生進入到了解,然後熟悉的必經之路。

  這也是保證你的所有的演講的內容不會脫離你的主題目標的手段,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時候即使你拿到了全圖型PPT的稿件,也並不一定能夠明白作者背後的含義,因為更多時候,邏輯雖然靠PPT來支撐,但是對於背後的含義依然是需要組織文字和語言來解答,而這就離不開練習。

  試想,如果是10分鐘的演講,按照每分鐘300字的速度來算,你需要說多少字呢,顯而易見,如果是1天的課程呢。

  關於練習

  人的自信來自何處,熟悉,如果熟悉自然會自信,至少不會不自然,所以勤加練習就是必經之路,不要指望上臺就可以信手拈來。每一次的各種手機發佈會,情懷,都是多少次排練之後的結果。

  練習的重要性就支撐著你的自信。

  關於在臺上

  很多人都會說,把聽眾當做是一堆西瓜或者是一堆白菜,不用管那些人的存在或者忽略他們,但是這樣做並不怎麼管用,因為如果你發現了聽眾的情緒低落或者在玩手機,那可能會更加影響你的後續演講。

  而且當你放眼過去烏壓壓的一片腦袋,那個時候你會腦海中白茫茫一片,所以《好好說話》中有一個觀點,我非常認同,就是尋找eye cotact,即眼睛可以接觸的人,或者那些給你迴應的人,哪怕只有1%的數量,也是對你最大的支援,那將鼓勵你完成演講。

  當然還有其他技巧,就不一一描述了。重要的就是讓那些聽眾受到了感染,而引起共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