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與膝關節保護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太極拳能健身能養生,提高人的生活質量,其中的一大特點就是注重腿部的鍛鍊。但反常的是,常聽一些太極拳練習者說,練拳後有膝關節疼痛的現象。下面是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太極拳與膝關節保護的注意事項。

  太極拳與膝關節保護的注意事項

  太極拳能健身能養生,提高人的生活質量,其中的一大特點就是注重腿部的鍛鍊。通過柔和緩慢、分清虛實的腿部運動,改善腿部各關節的柔韌性和靈活性,維持人體平衡的支撐能力,促進腿部淋巴、血液迴圈,特別是遠端迴圈,減輕心臟負擔,延緩衰老。

  但反常的是,常聽一些太極拳練習者說,練拳後有膝關節疼痛的現象,有的醫生也勸膝關節痛的人不要練太極拳,練太極拳會傷膝關節。拋開醫生的無知,分析膝損傷產生的原因,發現許多人並沒有按太極拳的練習方法,循規蹈矩的操作,而是太隨意,練的是太極拳的外形動作,腦中卻是競技體育的思維方式,有的人有太多的功利目的,崇尚的是大運動量訓練,為練出功力,馬步蹲得過低,弓步站得過大又不一定合規範,技術粗糙,必然會出現過猶不及的動作幅度和運動量,不免超越了自身的生理承受力,產生隱性的損傷;有的人為了要剋制人,顯示練拳的功夫,有點急功近利,不免習練過分。違背了“詳推用意終何在,益壽延年不老春”的宗旨,這顯然與太極拳用意不用力和求虛靜的練法不同。出現膝關節疼痛是不奇怪的,有的人年輕時不覺得,積勞成疾到了一定年齡,腿腳就不靈便了。太極拳是練與養結合,主要是練意,練心靈上的功夫,在追求有序化的動作中提高感知覺和自身調節的能力,調整心理與生理,求得全身內外的和諧平衡,不是練出肌肉的力量。

  膝關節是人身上結構較複雜的關節,防止膝關節受傷,亦要注意“練”,更要注意“養護”。

  太極拳與膝關節保護的注意事項一:養護

  造成膝痛的原因是,下蹲過快而不柔緩,有停頓斷續不連貫,重心落點不對,屈時膝尖未對腳尖,屈時不是鬆而是用力下蹲等等。因此,練習太極拳前後,要調整膝關節,以反覆柔和緩慢地蹲起運動,調理好關節周圍肌腱、韌帶的位置,激發膝關節的活性、彈性。你可於下蹲時虛領頂勁,兩足平放地面,膝對準足尖,鬆腰胯***有輕微提肛、骨盆翻轉的動作***鬆膝***不著力***,緩慢的屈膝下蹲,尾閭靠向腳跟,重心的支撐點落在腳掌的後跟部,細心地感覺膝關節咯咯的響聲,響聲表示韌帶肌腱歸位,經絡通暢腎氣旺;下蹲的深度不硬性要求,緩慢的加深,循序漸進,練習日久,就可以蹲下去了;上起時膝關節也不要著力,著力是因操作的方法欠妥或腳下支撐點不對。切忌快速蹲與起,以減少下蹲衝擊力的負作用;要柔和緩慢,動作才會準確精細,關鍵是下蹲或上起的過程不能有斷續,要如同球落地彈起一樣振動,“屈伸開合聽自由”的轉換,如若斷續,即會加大膝關節周圍肌腱的負荷。操作要細心耐心,建議最好天天做,以彌補膝關節運動的不足和動作的和諧。此外,不只在練拳前練習,平時起床後做幾次蹲起,坐了起來做幾次蹲起,隨時都注意調整膝關節周圍肌腱、韌帶的位置,舒通經絡,清氣上升,濁氣下沉,可使膝關節常年健康,腿部無疾又有勁。

  太極拳與膝關節保護的注意事項二:注意膝關節正常的活動度

  打拳,甚至是平時的坐、站、臥,容易發生膝外翻而損傷內側副韌帶,有的損傷雖不明顯,積勞就成疾了。所以,練拳要注意膝對正腳尖,膝關節要有意識的前頂,以防止晃動保持穩定。生活中也要留意膝關節的正常位置,比如坐的時候膝關節會不經意的歪向一邊。曾有人說,坐了起來走路膝就疼痛,後來根據建議,坐了起來後做做蹲起練習,很快就解決了問題。

  太極拳與膝關節保護的注意事項三:要注意減輕膝關節的負荷

  一是練拳的運動量要循序漸進,從輕緩的準備活動開始,注意合乎生理負荷的適度的量,負荷慢慢提高;練拳就像平時走路一樣,不要太刻意,增加意識專注和上肢運動的配合,追求的是中正安舒輕靈圓活的調節能力,自身的舒適,中老年最好不練低姿大架,避免出大汗耗傷氣血。即使喜歡低姿大架也要慢慢來。拳論講,動作“求開展”,不是短時間就能開展,有一個“求”的過程,積累的過程。二是重心的落點,經反覆的體驗,膝微屈時,若身法規範,重心的落點應在腳掌後部,此時膝關節的負荷較小,是膝關節鬆柔不著力的保證,且有利於全身動作的節節貫穿或節節鬆開。三是要放鬆膝關節。膝關節的屈伸要貫徹太極拳隨屈就伸的原則,該屈則屈,該伸則伸,始終作上下調整。太極拳有一條“勿使有斷續處”,膝關節同樣始終處於運動之中,不能有停頓。馬步弓步僕步,動作即要規範也要到位就轉換,不形成定勢或停頓,保持繼續執行的態勢;還要防止膝晃動,以免增加關節周圍的肌腱韌帶的負荷。四是生活中,比如下樓梯或下山,應儘量的側著身,這樣能減小重力加速度對膝關節的衝擊。

  以上雖是以練太極拳為中心來談膝關節養護的一點經驗,有的是思維方式認識上的問題,有的是技術問題,但只要引起注意,就可以防止膝關節出毛病,也可以使出了毛病的膝關節康復。

  練習太極拳的要領技巧

  1、虛靈頂勁

  頂勁者,頭容正直,神貫於頂也。不可用力,用力則項強,氣血不能流通,須有虛靈自然之意。非有虛靈頂勁,則精神不能提起也。

  2、含胸拔背

  含胸者,胸略內涵,使氣沉于丹田也。胸忌挺出,挺出則氣擁胸際,上重下輕,腳跟易於浮起。拔背者,氣貼於背也,能含胸則自能拔背,能拔背則能力由脊發,所向無敵也。

  3、沉肩墜肘

  沉肩者,肩鬆開下垂也。若不能鬆垂,兩肩端起,則氣亦隨之而上,全身皆不得力矣。

  墜肘者,肘往下鬆垂之意,肘若懸起,則肩不能沉,放人不遠,近於外家之斷勁矣。

  4、上下相隨

  上下相隨者,即太極拳論中所云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也。手動、腰動、足動,眼神亦隨之動,如是方可謂之上幣相隨。有一不動,即散亂也。

  5、內外相合

  太極拳所練在神,故云:“神為主帥,身為驅使”。精神能提得起,自然舉動輕靈。

  架子不外虛實開合。所謂開者,不但手足開,心意亦與之俱開,所謂合者,不但手足合,心意亦與之俱合,能內外合為一氣,則渾然無間矣。

  6、相連不斷

  外家拳術,其勁乃後天之拙勁,故有起有止,有線有斷,舊力巳盡,新力未生,此時最易為人所乘。太極拳用意不用力,自始至終,綿綿不斷,周而復始,迴圈無窮。原論所謂“如長江大河,滔滔不絕”,又日“運勁如抽絲”,皆言其貫串一氣也。

  7、動中求靜

  外家拳術,以跳擲為能,用盡氣力,故練習之後,無不喘氣者。太極拳以靜御動,雖動猶靜,故練架子愈慢愈好。使則呼吸深長,氣沉丹田,自無血脈憤張之弊。學者細心休會,庶可得其意焉。

  8、鬆腰

  腰為一身之主宰,能鬆腰然後兩足有力,下盤穩固。虛實變化皆由腰轉動,故曰:“命意源頭在腰際”,由不得力必於腰腿求之也。

  9、分虛實

  太極拳術以分虛實為第一義,如全身皆坐在右腿,則右腿為實,左腿為虛。全身皆坐在左腿,則左腿為實,右腿為虛。虛實能分,而後轉動輕靈,毫不費力。如不能分,則邁步重滯,自立不穩,而易為人所牽動。

  10、用意不用力

  太極拳論雲:此全是用意不用力。練太極拳全身鬆開,不便有分毫之拙勁,以留滯於筋骨血脈之間以自縛束,然後能輕靈變化,圓轉自如。

  或疑不用力何以能長力?蓋人身之有經絡,如地之有溝壑,溝壑不塞而本行,經絡不閉則氣通。如渾身僵勁滿經絡,氣血停滯,轉動不靈,牽一髮而全身動矣。

  若不用力而用意,意之所至,氣即至焉,如是氣血流注,日日貫輸,周流全身,無時停滯。久久練習,則得真正內勁,即太極拳論中所云“極柔軟,然後極堅剛”也。

  太極拳功夫純熟之人,臂膊如綿裹鐵,分量極沉。練外家拳者,用力則顯有力,不用力時,則甚輕浮,可見其力乃外勁浮面之勁也。不用意而用力,最易引動,不足尚也。